【大单元整体教学】3.1《消失的恐龙》单元整体设计+课时课件+课时教案+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整体教学】3.1《消失的恐龙》单元整体设计+课时课件+课时教案+素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8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消失的恐龙》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恐龙是学生最为熟悉和喜爱的消失了的生物,本课以恐龙为引子,展开对化石的奥秘的研究。本课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通过举办展览、阅读资料、观察模型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从科学研究的角度认识恐龙,激发对化石的探究兴趣。 第一部分,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恐龙模型、图片入手,引导学生经历办“恐龙展”的过程,在观察多姿多彩的恐龙世界时,收集和整理与恐龙有关的信息,并思考这些已经在地球上消失了的恐龙形象是如何复原出来的。 第二部分,通过阅读资料,了解科学家对恐龙化石的发现与研究。 第三部分,为恐龙寻找相对应的化石模型,引导学生发现科学家对恐龙的研究都是建立在对恐龙化石研究的基础之上的,同时体会恐龙的多样性。
学习者分析 本课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书籍、画报、网络等)内容让学生进行自学,培养学生研究恐龙的兴趣。学生头脑中虽有一系列的疑问,却又未曾深究其原因,通常会对现象更感兴趣,我们教师这时候就要引导并帮助学生解答学生对恐龙知识了解的零乱和缺乏系统无法对科学做出合理解释的问题。同时为他们交流有关恐龙的经验搭建一个平台,帮助他们梳理零散的知识。
学习目标确定 科学观念:通过“恐龙展”,树立生物进化与古生物学的科学观念。 科学思维:整理恐龙信息,培养逻辑分析与分类归纳的科学思维能力。 探究实践:动手为恐龙找化石模型,实践探索古生物学的奥秘与乐趣。 态度责任:激发研究兴趣,培养对自然科学探索的积极态度与责任感。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举办“恐龙展”收集、整理与恐龙有关的信息。 难点:在为恐龙寻找相对应的化石模型的过程中,体会化石的作用。
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量表评价任务评价标准表现程度自评互评师评☆☆☆☆☆☆办个恐龙展能按照老师要求完成布置恐龙展,并有序参观。能基本能不能了解恐龙化石的发现与研究能够通过阅读资料了解恐龙化石发现和研究的过程。能基本能不能为恐龙寻找相对应的化石模型能够通过图片找到对应的恐龙化石。能基本能不能学习收获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情境导入教师活动1 教师讲述大单元主题:小明有一个恐龙套餐,他对这些恐龙非常感兴趣,每天都拿来把玩,如数家珍,突然有一天,小明的舅舅来访,问小明这些恐龙你了解多少,叫什么名字,吃什么?是什么时期存活的?小明却犯起了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恐龙的知识,帮助小明吧。 教师提问:同学们为什么没有人见过恐龙,却能复原出它们的模样?为什么没有人能够穿越时空,却能够找到人类的祖先?学生活动1 学生倾听,并做出自己的猜想。 学生自由回答:因为有化石,人们根据恐龙的化石复原出了恐龙的模样。因为有化石,人们根据化石复原出了人类的祖先的模样。活动意图说明:了解学生对于恐龙化石的了解情况,激发学生对于恐龙化石的研究。环节二:办个恐龙展教师活动2 1.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我知道很多同学都对恐龙充满了好奇和喜爱。这次,我们特别安排了一个活动——举办恐龙展。课前我已经请大家准备了各种恐龙模型和图片,现在请大家把它们都拿出来吧! 2.指导学生将模型分门别类摆放,图片粘贴在墙上,布置好展览。 3.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展览中看到了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甚至还有树上爬的恐龙,真是千姿百态啊!那么,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些恐龙的形象是根据什么复原出来的呢?是设计师们凭空想象出来的吗?” 4.播放视频《各种各样的恐龙》。学生活动2 学生开始拿出准备的材料。 按照教师指导,将模型分门别类摆放,图片粘贴在墙上,完成展览布置。 自由走动,观看恐龙展,观察各种恐龙模型和图片,初步了解各种形态的恐龙。 学生推测:不是,是根据化石复原出来的。 学生观看视频,了解各种各样的恐龙。活动意图说明:对于学生来说恐龙既陌生又熟悉,陌生是因为现在地球上已经没有这种动物了,熟悉是因为与恐龙有关的书籍、影视资料、玩具等充斥在学生的生活之中。所以,科学课堂上具备办“恐龙展”的条件,也可以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环节三:了解恐龙化石的发现与研究教师活动3 教师提出任务要求: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27页,找到‘恐龙化石的发现与研究’这段文字资料,认真阅读,看看人类是如何一步步揭开恐龙神秘面纱的。 教师掌握时间,学生阅读完毕后,请学生分享自己从资料中了解到了哪些关于人类发现与研究恐龙化石的历史? 教师课件展示巨齿龙,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这张巨齿龙的图片,描述出它的哪些外形特点吗? 提示学生从头部、身体、四肢、尾巴等方面描述巨齿龙的外形特点,如尖锐的牙齿、庞大的身躯、强壮的四肢等。 小结:大型食肉恐龙,牙齿巨大呈锯齿状,与较长的牙根,固定在颌骨内,牙齿顶端向后弯曲而倒伏,像有锯齿的锋利的刀。他们通常采用小规模的狩猎。 4.教师提出要求:请大家再次翻开课本第27页,找到下面的四幅图片和文字说明。仔细观察这些图片,并读一读文字内容,看看科学家是如何发掘和复原恐龙化石的。 5.教师掌握活动时间,学生汇报,并尽量用自己理解的话来汇报。 6.观看视频《恐龙的发现及模型复原》学生活动3 学生迅速翻开课本至指定页码,开始仔细阅读文字资料,用笔勾画关键信息,初步了解人类发现与研究恐龙化石的历史。 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预设: 1.1677年英国牧师发现的“巨人的遗骨”,2.威廉姆·巴克兰与巨齿龙的故事 3.随着恐龙化石的不断发掘,人类对恐龙认识的逐渐深入。 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并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汇报交流。 学生仔细观察图片,阅读文字说明,初步了解科学家发掘和复原恐龙化石的步骤和方法。并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汇报交流。活动意图说明:讨论有关恐龙的话题,必然要了解恐龙化石。恐龙化石的发现与研究是古生物学中的重要事件和课题之一。所以,在这一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恐龙化石的发现与研究。环节四:为恐龙寻找相对应的化石模型教师活动4: 教师提出要求:请大家翻开课本第28页,上面有五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恐龙图片:三角龙、似鸡龙、马门溪龙、霸王龙和剑龙。请每位同学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分享一下你了解的关于它的知识。提示分享内容可包括恐龙的生活时代、体型特征、食性习惯等。 播放视频《恐龙介绍》 课件出示恐龙和化石图片,教师提出问题:请大家继续观察课本第28页下方的恐龙化石模型。找出与上面五种恐龙相对应的化石模型,并说出你的判断依据。 出示结果: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知道恐龙是怎么灭绝的吗,视频播放《恐龙的灭绝》学生活动4: 学生翻开课本,认真观察图片,并准备分享自己对所选恐龙的了解。 学生观看视频,了解各种恐龙。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内研讨交流汇报,如三角龙的三角特征、马门溪龙的长脖子、霸王龙的头部比较庞大,嘴部很大,并且有尖利的牙齿、似鸡龙头部较小,脖子比较长,前脚短,后脚粗壮有力等。 学生观看视频并学习。 观看视频,了解恐龙灭绝的原因设计意图说明:引导学生真切感受到有血有肉、生动逼真的恐龙形象都是在恐龙化石研究的基础之上复原而来的,在恐龙与相应的化石之间建立起联系是十分必要的。如果活动前学生对恐龙的关注点还停留在“玩具”的层面,那么通过这一活动要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导至关于“化石”和“恐龙”的科学研究上,体会化石的作用,为后续探索化石的奥秘打下基础。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体会恐龙的多样性。环节五:知识总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知识点。
7.板书设计 消失的恐龙 复原 化石 恐龙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选择题 1.科学家研究恐龙的主要依据是( )。 A.关于恐龙的历史资料记载 B.恐龙化石 C.恐龙的实体 2.恐龙属于( )。 A.爬行动物 B.哺乳动物 C.两栖动物 3.下列恐龙中,脖子最长的是( )。 A.三角龙 B.马门溪龙 C.霸王龙 4.下列图片中,( )是剑龙。 A. B. C. 5.关于恐龙化石的发掘和研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恐龙化石非常坚硬,所以在运输过程中不需要担心受到损坏 B.发掘恐龙化石时,科学家会用刷子除去恐龙化石上的沙土 C.发掘、清理恐龙化石需要很多人,也需要很长的时间 判断题 1.通过对恐龙化石进行发掘、清理和复原,人类得到了很多有关恐龙的信息。 ( ) 2.将一块块恐龙化石还原成完整的恐龙骨架,是非常简单的工作。 ( ) 3.通过发现的恐龙蛋化石,我们推断恐龙是卵生的。 ( ) 4.恐龙灭绝的原因目前仍没有定论。 ( ) 5.最早发现恐龙化石的是英国古生物学家威廉姆·巴克兰。 ( )x 答案: B 2.A 3.B 4.B 5. A 1.√ 2.× 3.√ 4.√ 5. ×
9.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通过举办“恐龙展”和寻找化石模型的活动,激发了学生对恐龙的兴趣,并让他们了解了恐龙化石的发现与研究过程。学生通过信息搜集、阅读资料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了他们的信息搜集和整理能力,培养了合作与分享的精神。然后通过制作化石模型和探讨化石的作用,让学生深入理解了化石的重要性。整体上,学生参与度高,能够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单元基本信息
单元主题 化石的奥秘
课标要求 核心概念: 生命的延续与进化 学习内容: 8.6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 ④根据化石资料,举例说出已灭绝的生物;描述和比较灭绝生物与当今某些生物的相似之处。 学业要求: 能举例说出已灭绝生物和当今某些生物的相似之处,认识进化现象。 能依据收集到的化石资料开展讨论交流。
单元课时设计 3课时
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体现学习主题的育人价值)
主题名称 化石的奥秘
单元设计意图 本单元聚焦化石,揭示生命演化奥秘,引领学生穿越时光,理解物种变迁与生命规律。通过对比古今生物,挑战传统恒定观,培养科学思维。在已有生命科学知识基础上,学生将运用展览、图片、资料查阅等多元方法,深入探索灭绝生物,构建古今生物联系,理解生命与环境互动。单元特别以恐龙为引,激发兴趣,培养信息搜集、分析及推理能力,促进学生从直观观察向抽象推理转变,全面提升科学素养。
主题学情分析 在此前生命科学领域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建立了动物和植物的概念,知道了动物和植物要经历的生命历程,认识了繁殖、遗传和变异等生命现象。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将带领学生通过办展览、读图片、查资料、写短文等方法,以化石为证据,认识和描述一些已经灭绝的生物,建立这些灭绝的生物与当今生物之间的联系,从时间维度纵向了解地球上生命的发展历程。
开放性学习环境 指导性预习:阅读+问题+检测; 大单元大概念大任务课堂学习:问题+探究+讲述+整合+实战; 现代教育新技术:PPTX+微视频+网络+师生互助
二、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基于标准、分析教材、结合学情,体现素养导向)
单元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深入理解生物的生存条件及其多样性,认识到生物界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系统,每个生物体都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生存与繁衍,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科学思维:具备从多角度(如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提出假设并论证其依据的能力;能够熟练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方法收集信息,并通过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逻辑手段得出结论,同时评估结论与假设的一致性,展现出严谨的科学思维过程。 探究实践: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实施探究方案,包括观察实验、数据收集与分析等;能够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如科学小论文、调查报告)展示探究成果,并具备基于证据质疑并评价他人工作的能力,体现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态度责任: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坚持尊重证据、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面对不一致的结果能够保持冷静,通过重复观察实验寻找真相;同时,勇于质疑,敢于创新,不断提出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在理解人类、动植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树立环保意识,积极采取行动保护环境,展现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三、学习活动/任务设计(指向学习目标,强调学生的活动与体验)
第1课时 任务1 名称:办个恐龙展 教师引导学生举办恐龙展,让学生展示课前准备的恐龙模型和图片,并分门别类摆放。学生自由观看展览,初步了解各种恐龙。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恐龙形象的复原依据,引出恐龙化石的话题,进而过渡到探索人类发现与研究恐龙化石的历程。 设计意图:对于学生来说恐龙既陌生又熟悉,陌生是因为现在地球上已经没有这种动物了,熟悉是因为与恐龙有关的书籍、影视资料、玩具等充斥在学生的生活之中。所以,科学课堂上具备办“恐龙展”的条件,也可以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任务2 名称:了解恐龙化石的发现与研究 学习恐龙化石发现史,了解巨齿龙,探究化石发掘复原过程,包括清理、包装、实验室处理和骨架还原。 设计意图:讨论有关恐龙的话题,必然要了解恐龙化石。恐龙化石的发现与研究是古生物学中的重要事件和课题之一。所以,在这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恐龙化石的发现与研究。
任务3 名称:为恐龙寻找相对应的化石模型 教师展示多种恐龙图片及化石模型,引导学生认识三角龙、马门溪龙等五种恐龙特点,通过匹配化石模型与图片,了解复原依据,并拓展认知其他恐龙种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真切感受到有血有肉、生动逼真的恐龙形象都是在恐龙化石研究的基础之上复原而来的,在恐龙与相应的化石之间建立起联系是十分必要的。如果活动前学生对恐龙的关注点还停留在“玩具”的层面,那么通过这一活动要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导至关于“化石”和“恐龙”的科学研究上,体会化石的作用,为后续探索化石的奥秘打下基础。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体会恐龙的多样性。
第2课时 任务4 名称:认识化石及其形成过程 首先介绍了化石的定义,即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并列举了常见的化石类型如骨骼、外壳、叶子、脚印化石等。随后展示了多种自然界中的化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识别。最后提出化石的形成与发现过程作为后续探究内容。 设计意图:除了恐龙化石,还有其他化石。所以,本课第一个活动引导学生知道什么是化石,识别一些常见的化石,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从而建立起对化石比较全面的认识。
任务5 名称:学习从化石资料中获取信息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研究化石的意义,通过观察和比较恐龙的头骨、蛋和足迹化石图片,学生了解到科学家可以从化石的形态中获取古生物的外形、习性、繁殖等信息,进而理解古生物在地球上的生息繁衍,对现代生活有所启发。 设计意图:化石之所以能够为生物进化提供直接证据,是因为人们能够从化石中读出很多信息。所以,学会从化石中获取信息是研究化石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能力。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要尝试引导学生从化石中获取信息,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化石能够为科学研究提供证据。
任务6 名称:分析古生物与当今生物之间的联系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化石的意义,通过观察课本上的图片,学生了解到一些古生物已经灭绝,而一些现代生物与它们有相似之处。通过观察马的进化过程和其他生物的化石与现生形态,学生了解到生物进化的变化以及“活化石”的概念。最后,学生思考研究化石的意义,即探究生命之间的相互关系。 设计意图: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发现:有的生物灭绝了,有的生物在不断进化发展,有的生物被称为活化石。不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与当今生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学中,将几组相关联的古生物复原图和化石图片放在一起进行研究,引导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并尝试像科学家那样通过信息的分析,研究古生物与当今生物之间的联系。
第3课时 任务7 名称:知道化石作为证据在科学研究中的价值 通过化石证明鸟类源于恐龙,支持大陆漂移,证实生物进化,化石提供关键证据。 设计意图:化石不仅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证据,也为过去十亿年间或更早的地史变迁提供了许多关键证据,还为人类更好地认识未来提供了历史的借鉴。这一部分的学习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化石具有广泛的科学价值。
任务8 名称:分析生命演化史模型 指导读生命演化史图,分类提取信息促理解,小组学习共享信息,思考人类地位与未来演化。 设计意图:生命演化史不仅是生物进化史,也是整个自然界的发展历史和地球演化史。教材中呈现的示意图是人类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形成的目前公认的生命演化史模型。通过对这一模型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较为完整地认识生命演化史及其丰富内涵。这一活动是探索化石奥秘的综合性体现。
任务9 名称:写一篇有关化石是“人猿同族论”提供证据的短文 对比科学短文与文学短文,明确科学短文特点,并详细指导撰写方法,包括资料查找、观点表达、证据排列等。 设计意图:运用所学知识,经历搜集证据的过程,采用科学短文、小学论文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经过一个单元对化石的探索后,综合运用相关知识、方法,撰写一篇有关化石是如何为“人猿同祖论”提供证据的短文,不仅是对全单元学习的总结,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
四、单元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要素 针对单元整体描述
评价内容 第1课时《消失的恐龙》 1“恐龙展”活动精彩纷呈,信息全面,成功点燃学生研究恐龙的兴趣之火。 2.阅读资料详尽,让学生深入了解恐龙化石的发现与研究,拓宽知识视野。 3.化石模型匹配活动创意十足,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化石的历史价值。 第2课时:《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1.通过阅读资料,知道什么是化石,识别常见化石,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 2.观察几组化石图片,学会从中获取信息,并加以分析。 3.在分析化石资料和古生物复原图的过程中,发现古生物与当今生物之间的联系。 第3课时:《用化石作证据》 1.通过阅读用化石作证据的各种科学假说的资料,更加全面地认识化石的科学价值。 2.通过分析有关生命演化史的信息,从宏观的角度认识生命世界。 3.运用化石证据,证明“人猿同祖论”。
评价指标 第1课时《消失的恐龙》 通过“恐龙展”,树立生物进化与古生物学的科学观念。(科学观念)整理恐龙信息,培养逻辑分析与分类归纳的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思维)动手为恐龙找化石模型,实践探索古生物学的奥秘与乐趣。(探究实践)激发研究兴趣,培养对自然科学探索的积极态度与责任感。(态度责任) 第2课时:《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理解化石定义与形成,建立生物演化历程的科学观念。(科学观念)通过观察化石图片,培养信息提取与逻辑分析能力。(科学思维)分析化石资料,探索古生物与现代生物间的联系与差异。(探究实践)在探究古生物中,培养对自然历史的好奇与尊重科学的态度。(态度责任) 第3课时:《用化石作证据》 阅读化石假说资料,深化对化石科学价值的全面认知。(科学观念)分析生命演化信息,构建宏观视角下的生命世界观念。(科学思维)运用化石证据,实证“人猿同祖论”,强化科学探究能力。(探究实践)在探索生命起源中,秉持科学严谨态度,承担传播科学知识的责任。(态度责任)
评价方法 课上评价 1.教师激励评价 2.学生自我反思评价 3.成果展示,学生互评:赞赏性评价和质疑性评价 5.使用评价量化表,延时评价 课后评价 1.实践作业 2.单元测试
五、单元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人类从未见过真正的恐龙,那么现在的人类通过( )知道不同种类的恐龙长什么样子。 A.科学家结合其他生物的样子创造出来的模型 B.画家通过想象画出来的画像 C.恐龙化石复原了它们的样貌 2.恐龙属于( )。 A.爬行动物 B.哺乳动物 C.两栖动物 3.恐龙繁殖后代的方式,正确的是( )。 A.胎生 B.卵生 C.卵胎生 4.通过观察恐龙化石,人们发现,食草恐龙牙齿特点是( )。 A.牙齿尖锐锋利 B.牙齿平齐 C.牙齿层次不齐 5.下列生物属于“活化石”的是( )。 A.蟑螂 B.狗熊 C.大叶黄杨 6.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菊石化石,说明几亿年前这里曾经是( )。 A.山脉 B.陆地 C.海洋 7.脚印化石属于( )化石,三叶虫属于( )化石。 A.遗迹、外壳 B.遗迹、残骸 C.遗迹、遗迹 8.借助古生物化石,科学家们可以 ( ) A.研究古生物的结构 B.复活古生物 C.准确知道古生物的生活环境 9.我们是通过( )测定地球的年龄约是45.6亿岁。 A.动植物的成分 B.岩石的化学成分 C.土壤的化学成分 10.中国科学家通过对云南曲靖等地4亿多年前古鱼化石的深入研究发现:人类的中耳最早起源于鱼类用来呼吸的鳃,人耳虽然不能呼吸,但依然跟口腔相通,因为它曾经是鱼类的呼吸器官。这个结论最重要的证据是( )。 A.活鱼的鳃 B.古鱼化石 C.人的耳朵 二、判断题 1.现阶段科学家找不到古生物三叶虫的现代近亲,所以判断它已经灭绝。( ) 2.恐龙的灭绝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 3.将一块块恐龙化石还原成完整的恐龙骨架,是非常简单的工作。( ) 4.现代科学界普遍认为鸟类是恐龙的后代。 ( ) 5.银杏被称为“活化石”是因为银杏树的寿命跟化石一样长。( ) 6.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了许多海螺化石。这说明当时的太行山地区可能是一片海洋。( ) 7.所有的生物都会形成化石。( ) 8.通过对蟑螂化石的研究,科学家发现蟑螂数万年来没有特别大的变化,说明进化论是错误的。( ) 9.生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不断进化着。 ( ) 10.科学家在南美洲、南极洲等地都发现了舌羊齿化石,证明了大陆漂移说。( )三、探究题 (一)实验探究 1.甲图,恐龙1与恐龙2的头骨有哪些不同?至少写两点 2.甲图,推测恐龙1和恐龙2分别属于哪种食肉性动物?为什么? 3.乙图中,最高的是模型( ),最长的是模型( ),最大的是模型( )。 4.为了准确知道恐龙模型1的长度,我们可以用( )来测量。 A.直尺 B.手 C.回形针 5.为了减少误差,实验的测量次数是( )。 A.一次 B.二到三次 C.无所谓 (二)下图是科学家们收集到的一些恐龙化石,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1的恐龙骨架化石,我们可以判断出恐龙属于( )动物。 2.下列岩石种类中,最有可能找到化石的是( )。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3.图2是某种恐龙的头骨化石,它的牙齿已退化,由此可以推断它的主要食物可能是 ( )。 A.动物的肉 B.动物的血 C.植物的果实或种子 4.图3是恐龙蛋化石,由此可以推断:从发育方式来看,恐龙属于( )动物。(选填“卵生”、“胎生”、“卵胎生”) 5.根据从图 1和图3化石中获得的信息,我们可以推断出恐龙与下列这三种动物中的( )亲缘关系最近。 A.鳄鱼 B.兔子 C.大象 6.研究古代生物化石的价值不包括( )。 A.了解古生物的样貌 B.了解古生物的生活环境 C.统计古生物的数量 答案: 一、选择题 1.C 2.A 3.B 4.B 5.A 6.C 7.B 8.D 9.B 10.B 二、判断题 ×××√× √××√√ 三、探究题 (一)1.恐龙①的头骨扁平、牙齿锋利尖锐;恐龙②的头骨圆润一些,牙齿不锋利,是扁平的。 2.恐龙①是肉食性恐龙,恐龙②是草食性恐龙。因为恐龙①的牙齿锋利尖锐;恐龙②的牙齿不锋利,是扁平的。 3.①②③ 4.A 5.B (二)1.脊椎 2.B 3.C 4.卵生 5.A 6.C
六、单元教学结构图
七、反思性教学改进(实施后填写)
实施后填写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0张PPT)
第1课时
消失的恐龙
(苏教版)六年级

01
教学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06
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恐龙展”,树立生物进化与古生物学的科学观念。
01
02
整理恐龙信息,培养逻辑分析与分类归纳的科学思维能力。
03
动手为恐龙找化石模型,实践探索古生物学的奥秘与乐趣。
科学观念
04
激发研究兴趣,培养对自然科学探索的积极态度与责任感。
科学思维
探究实践
态度责任
新知导入
同学们,为什么没有人见过恐龙,却能复原出它们的模样?为什么没有人能够穿越时空,却能够找到人类的祖先?
探究新知
活动一:办个恐龙展
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各种恐龙模型和图片,将模型分门别类摆放,图片粘贴在墙上,办个恐龙展吧。
探究新知
活动一:办个恐龙展
探究新知
活动二:了解恐龙化石的发现与研究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27页,找到‘恐龙化石的发现与研究’这段文字资料,认真阅读,看看人类是如何一步步揭开恐龙神秘面纱的。
探究新知
活动二:了解恐龙化石的发现与研究
仔细观察这张巨齿龙的图片,描述出它的哪些外形特点吗?
大型食肉恐龙,牙齿巨大呈锯齿状,与较长的牙根,固定在颌骨内,牙齿顶端向后弯曲而倒伏,像有锯齿的锋利的刀。他们通常采用小规模的狩猎。
探究新知
活动二:了解恐龙化石的发现与研究
恐龙化石的发掘和复原过程
 1. 科学家用刷子除去恐龙化石上的沙土。
 2. 包装好化石,以免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损坏。
 3. 科学家在实验室仔细清理恐龙化石。
 4. 经过艰难的工作,一块块化石被还原成完整的恐龙骨架
探究新知
活动二:了解恐龙化石的发现与研究
视频《恐龙化石的挖掘与复原》
探究新知
活动三:为恐龙寻找相对应的化石模型
请大家翻开课本第28页,上面有五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恐龙图片:三角龙、似鸡龙、马门溪龙、霸王龙和剑龙。请每位同学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分享一下你了解的关于它的知识。
探究新知
活动三:为恐龙寻找相对应的化石模型
视频《恐龙介绍》
探究新知
活动三:为恐龙寻找相对应的化石模型
找出与五种恐龙相对应的化石模型,并说出你的判断依据。
探究新知
活动三:为恐龙寻找相对应的化石模型
你知道恐龙是怎样灭绝的吗?
课堂练习
1.科学家研究恐龙的主要依据是( )。
A.关于恐龙的历史资料记载 B.恐龙化石 C.恐龙的实体
2.恐龙属于( )。
A.爬行动物 B.哺乳动物 C.两栖动物
3.下列恐龙中,脖子最长的是( )。
A.三角龙 B.马门溪龙 C.霸王龙
B
B
A
课堂练习
4.下列图片中,( )是剑龙。
A. B. C.
5.关于恐龙化石的发掘和研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恐龙化石非常坚硬,所以在运输过程中不需要担心受到损坏
B.发掘恐龙化石时,科学家会用刷子除去恐龙化石上的沙土
C.发掘、清理恐龙化石需要很多人,也需要很长的时间
B
A
判断题
1.通过对恐龙化石进行发掘、清理和复原,人类得到了很多有关恐龙的信息。 ( )
2.将一块块恐龙化石还原成完整的恐龙骨架,是非常简单的工作。 ( )
3.通过发现的恐龙蛋化石,我们推断恐龙是卵生的。 ( )
4.恐龙灭绝的原因目前仍没有定论。 ( )
5.最早发现恐龙化石的是英国古生物学家威廉姆·巴克兰。 ( )
课堂练习

×


×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人类之所以能够复原恐龙是因为化石的存在,随着恐龙化石的不断发掘和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人们对恐龙的认识也越来越多,化石在恐龙的研究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消失的恐龙
化石 恐龙
复原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