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体教学】3.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单元整体设计+课时课件+课时教案+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整体教学】3.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单元整体设计+课时课件+课时教案+素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在生命科学领域,化石研究证实了恐龙的存在,并为多领域研究提供了直接证据。本课分三部分:首先,引导学生了解化石的定义、形态及形成过程,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实现;其次,通过观察恐龙头骨、蛋及足迹化石图片,教导学生从化石中提取信息,学习“读化石”;最后,介绍科学家通过化石的发现,如生物灭绝、进化及活化石,引导学生理解化石生物与现生生物间的联系,体会生命间及生命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学习者分析 本节课以前,同学们已经知道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动物,以及动物的共同特征。(四年级上册《动物大家族》)、认识到环境的改变对生物生存的影响。(四年级下册《生物与环境》)而六年级的同学已经对进化的理论有了基础的了解,但大部分同学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化石的接触少之又少。因此,本教案着重于学生的体验与探索,力图带给学生尽可能丰富的经历。本课的重点也在于了解什么是化石及其种类,知道化石的形成原因,以及化石的价值。教学本课时,应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构建心得知识体系,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思维、科学态度和科学价值观的培养,达到培养学生敢于猜想,重视验证、善于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做出有一句假设的教学目的。
学习目标确定 科学观念:理解化石概念与类型,知其重要性,掌握其形成。 科学思维:观察化石,提取信息,分析比较,理解生物演化。 探究实践:亲历探究,收集信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态度责任:珍视化石,保持好奇,尊重合作,分享成果。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从化石中获取信息,知道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难点:分析古生物与当今生物之间的联系。
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量表评价任务评价标准表现程度自评互评师评☆☆☆☆☆☆认识化石及其形成过程能识别一些常见的化石,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能基本能不能学习从化石资料中获取信息能通过观察化石图片,交流讨论并获取相关信息能基本能不能分析古生物与当今生物之间 的联系能图片比较古代马与现代马、蟑螂化石与现在的蟑螂、银杏化石与现在的银杏、鲎(hòu)化石与现在的鲎之间的关系。能基本能不能学习收获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情境导入教师活动1 师提出问题: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科学家通过研究几千万年的恐龙化石还原了恐龙,那你知道什么是化石吗? 课件出示:什么是化石?并精讲化石概念。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如骨骼、外壳、叶子、脚印化石等。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呢?化石还能告诉我们什么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化石告诉我们什么》学生活动1 学生倾听,并做出自己的猜想。 学生学习化石概念,并做出自己的猜想。活动意图说明:了解学生对于恐龙化石的了解情况,激发学生对于恐龙化石的研究。环节二:认识化石及其形成过程教师活动2 课件出示各种化石图片,并提出问题:除了恐龙之外,大自然中还有许多其他生物的化石,仔细观察这6幅图片,了解图片里的化石是什么? 师生补充小结:三叶虫化石和树叶化石分别属于遗体化石和遗迹化石。 播放视频《各种各样的化石》 课件展示化石的形成过程图片,提出问题:同学们你知道化石是怎么形成和发现的呢?这个图片你能看懂吗?请结合课本30页“化石的形成与发现”这段文字资料,初步了解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又是怎样被发现的? 师生小结: 化石形成: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被泥沙掩埋,经过长时间地质作用,有机质分解,坚硬部分和痕迹被矿物化。 化石发现:地壳运动使化石接近地表,岩石侵蚀或坍塌后化石暴露。 播放视频《化石的形成》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沙石要迅速掩埋尸体,才能形成化石,那如果尸体没被沙石掩埋会怎么样呢?什么环境下,沙石会被迅速掩埋呢? 播放视频《化石的形成2》 通过视频我们知道什么样的岩石能够找到化石——沉积岩。学生活动2 学生分小组辨认,并小组讨论,进行汇报交流:第一幅图是骨骼,属于生物遗体化石;第二幅图是恐龙蛋,是恐龙在地球上生活的痕迹,属于遗迹化石;脚印证明在地球上的生活痕迹,属于遗迹化石;琥珀属于生物型,属于遗体化石等。 学生观看视频,学习更多的化石。 学生先独立自学并思考问题,然后小组研讨交流,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学生观看视频,巩固学习化石的形成过程。 学生作出猜想,自由回答。 学生观看视频,寻找答案。活动意图说明:除了恐龙化石,还有其他化石。所以,本课第一个活动引导学生知道什么是化石,识别一些常见的化石,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从而建立起对化石比较全面的认识。环节三:学习从化石资料中获取信息教师活动3 课件出示两种脚印化石,提出问题:这两种化石都是恐龙的脚印化石,但又有所不同,你看出来了吗? 教师补充:凹陷的是遗迹化石,突起者是模具化石。 教师提出问题:这两种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呢? 课件出示模拟实验方法。 (1)用硬物按压在超轻粘土上,取出硬物,超轻粘土上留下的印迹,就是模拟的遗迹化石。 (2)在印迹上倒入石膏,待石膏成型后,剥离粘土,就是模拟的模具化石了。 5. 课件出示化石图片,并提出问题:科学家经过艰苦的挖掘工作,已经获得了大量的化石,也从这些化石身上获得了大量的信息,你能从这些图片上获得什么信息呢? 6. 课件出示两种不同的遗迹化石图片,提出问题:观察两种恐龙的足迹化石图片,判断哪一种是二足行走恐龙,哪一种是四足行走恐龙?并说一说自己的判断依据。 7. 课件出示几种不同动物的化石,并提出问题:我们还能看到它们吗?是否还有与它们相似的生物? 观看视频《地球上存在过的动物》学生活动3 学生自由回答:一个突起,一个凹陷。 学生进行猜测。 学生分小组实验。 学生观察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小组汇报: 牙齿尖利的恐龙是肉食性的,牙齿平齐的说明是植食性的 通过恐龙蛋化石,说明恐龙的繁殖方式是卵生的。 学生先自己观察,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小组代表汇报: 左图为二足行走恐龙的足迹化石,右图为四足行走恐龙的足迹化石。判断依据是左图上足迹基本上呈一条直线,足迹间隔较大,右图上足迹分布比较紧密,而且呈两条直线。 学生自由回答:我们不能看到它们了,但通过化石,我们知道它们确实在这个地球上存在过。 活动意图说明:化石之所以能够为生物进化提供直接证据,是因为人们能够从化石中读出很多信息。所以,学会从化石中获取信息是研究化石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能力。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要尝试引导学生从化石中获取信息,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化石能够为科学研究提供证据。环节四:分析古生物与当今生物之间的联系教师活动4: 课件出示马的进化图片,提出问题:科学家的研究是永无止境的,科学家通过研究马的化石发现现代马发生了变化。你看出来了吗?现代马是怎样进化来的? 教师给予汇报小组及时评价。 3.课件出示几种生物的化石图片,提出问题:观察图片,比较蟑螂化石与现在的蟑螂、银杏化石与现在的银杏、鲎(hòu)化石与现在的鲎,想一想这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变化大吗? 4.教师给予汇报小组及时评价。 5.教师提出问题:你还知道哪些化石信息吗?课下可以交流一下哦。学生活动4: 学生先独立观察,然后小组讨论交流,小组汇报:在进化过程中,马的体形越来越大,马的趾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始祖马前足4趾,后足3趾。现代马前后足都只有中趾着地,便于飞快奔跑。 学生先独立观察,然后小组讨论交流,小组汇报:通过观察比较,我们发现现在的蟑螂与蟑螂化石中的蟑螂、现在的银杏与化石中的银杏、现在的鲎(hòu)与化石中的鲎外形上非常相似,没有太大变化,虽然他们经过了千万年的进化,但是他们仍然保留了过去原始的特性,所以我们称这一类动植物为“活化石”。设计意图说明: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发现:有的生物灭绝了,有的生物在不断进化发展,有的生物被称为活化石。不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与当今生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学中,将几组相关联的古生物复原图和化石图片放在一起进行研究,引导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并尝试像科学家那样通过信息的分析,研究古生物与当今生物之间的联系。环节五:知识总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知识点。
7.板书设计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常见化石 化石形成 化石信息 古今生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选择题 1.曾经长时间统治地球,却在6500万年前灭绝的物种是( )。 A.猛犸象 B.三叶虫 C.恐龙 D.大地懒 2.科学家曾经在珠穆朗玛峰顶发现了鱼类化石,便可推知这里曾经是( )。 A.高山 B.草原 C.大海 D.陆地 3.银杏被称为"活化石"是因为( )。 A.银杏是一种活着的化石 B.银杏树的寿命跟化石一样长 C.现代银杏与古代银杏相比,变化不大 D.银杏与某种化石相似 判断题 1.银杏树被称为“活化石”是因为银杏与某种化石相似。( ) 2.化石的发现与地球运动有关。( ) 3.除了恐龙化石,大自然中还有各种各样的生物化石。( ) 4.蟑螂和银杏被称为活化石。( ) 答案: 一、选择题 C 2.C 3.C 二、判断题 1.× 2.√ 3.√ 4.√
9.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课通过直观展示与互动学习,激发学生对化石与恐龙的兴趣,促进了跨学科理解,但需加强深度分析与批判性思维培养。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5张PPT)
第2课时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苏教版)六年级

01
教学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06
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理解化石概念与类型,知其重要性,掌握其形成。
01
02
观察化石,提取信息,分析比较,理解生物演化。
03
亲历探究,收集信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科学观念
04
珍视化石,保持好奇,尊重合作,分享成果。
科学思维
探究实践
态度责任
新知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科学家通过研究几千万年的恐龙化石还原了恐龙,那你知道什么是化石吗?
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如骨骼、外壳、叶子、脚印化石等。
新知导入
除了恐龙之外,大自然中还有许多其他生物的化石,仔细观察这6幅图片,了解图片里的化石是什么?
活动一:认识化石及其形成过程
探究新知
活动一:认识化石及其形成过程
遗体化石
探究新知
活动一:认识化石及其形成过程
遗迹化石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活动一:认识化石及其形成过程
观看视频《各种各样的化石》
探究新知
活动一:认识化石及其形成过程
仔细观察这组图片,并且结合课本30页化石的形成与发现的文字资料进一步体会化石是怎样形成与发现的?
探究新知
活动一:认识化石及其形成过程
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被泥沙掩埋
经过长时间地质作用,有机质分解
坚硬部分和痕迹被矿物化
地壳运动使化石接近地表,岩石侵蚀或坍塌后化石暴露。
探究新知
活动一:认识化石及其形成过程
如果动物的遗体没被沙石掩埋会怎么样呢?什么环境下,沙石会被迅速掩埋呢?
探究新知
活动二:学习从化石资料中获取信息
这两种化石都是恐龙脚印化石,但又有所不同,你看出来了吗?
遗迹化石 模具化石
这两种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呢?
探究新知
活动二:学习从化石资料中获取信息
2.在印迹上倒入石膏,待石膏成型后,剥离粘土,就是模拟的模具化石了。
1.用硬物按压在超轻粘土上,取出硬物,超轻粘土上留下的印迹,就是模拟的遗迹化石。
探究新知
活动二:学习从化石资料中获取信息
你能从这些图片上获得什么信息呢?
观察两种恐龙的头骨化石图,猜猜哪种是食肉恐龙,哪种是食草恐龙?
食肉恐龙
食草恐龙
探究新知
活动二:学习从化石资料中获取信息
食草恐龙
恐龙头骨化石的牙齿平齐,适合切断植物。
探究新知
活动二:学习从化石资料中获取信息
食肉恐龙
恐龙头骨化石的牙齿尖锐锋利,适合撕咬动物。
探究新知
活动二:学习从化石资料中获取信息
观察恐龙蛋化石图,你有什么发现?
从恐龙蛋可以判断出恐龙的生殖方式。恐龙是卵生动物。
探究新知
活动二:学习从化石资料中获取信息
观察两种恐龙的足迹化石图片,判断哪一种是二足行走恐龙,哪一种是四足行走恐龙?并说一说自己的判断依据。
探究新知
活动二:学习从化石资料中获取信息
左图为二足行走恐龙的足迹化石,右图为四足行走恐龙的足迹化石。
判断依据是左图上足迹基本上呈一条直线,足迹间隔较大,右图上足迹分布比较紧密,而且呈两条直线。
探究新知
活动二:学习从化石资料中获取信息
现在还能看到它们吗?是否还有与它们相似的生物?
小盗龙
猛犸象
鱼龙
大地懒
探究新知
活动二:学习从化石资料中获取信息
现在还能看到它们吗?是否还有与它们相似的生物?
小盗龙

探究新知
活动二:学习从化石资料中获取信息
现在还能看到它们吗?是否还有与它们相似的生物?
猛犸象
大象
探究新知
活动二:学习从化石资料中获取信息
现在还能看到它们吗?是否还有与它们相似的生物?
鱼龙
海豚
探究新知
活动二:学习从化石资料中获取信息
现在还能看到它们吗?是否还有与它们相似的生物?
大地懒
树懒
树懒
探究新知
活动二:学习从化石资料中获取信息
探究新知
活动三:分析古生物与当今生物之间的联系
观察这组图片,了解现代马是怎样进化而来的?又是由什么马进化而来的?
探究新知
活动三:分析古生物与当今生物之间的联系
在进化过程中,马的体形越来越大,马的趾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始祖马前足4趾,后足3趾。现代马前后足都只有中趾着地,便于飞快奔跑。
探究新知
活动三:分析古生物与当今生物之间的联系
观察图片,比较蟑螂化石与现在的蟑螂、银杏化石与现在的银杏、鲎(hòu)化石与现在的鲎,想一想这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变化大吗?
探究新知
活动三:分析古生物与当今生物之间的联系
现在的蟑螂与蟑螂化石中的蟑螂、现在的银杏与化石中的银杏、现在的鲎与化石中的鲎外形上非常相似,没有太大变化,虽然他们经过了千万年的进化,但是他们仍然保留了过去原始的特性,所以我们称这一类动植物为“活化石”。
课堂练习
1.曾经长时间统治地球,却在6500万年前灭绝的物种是( )。
A.猛犸象 B.三叶虫 C.恐龙 D.大地懒
2.科学家曾经在珠穆朗玛峰顶发现了鱼类化石,便可推知这里曾经是( )。
A.高山 B.草原 C.大海 D.陆地
3.银杏被称为"活化石"是因为( )。
A. 银杏是一种活着的化石 B.银杏树的寿命跟化石一样长
C.现代银杏与古代银杏相比,变化不大 D.银杏与某种化石相似
C
C
C
判断题
1.银杏树被称为“活化石”是因为银杏与某种化石相似。( )
2.化石的发现与地球运动有关。( )
3.除了恐龙化石,大自然中还有各种各样的生物化石。( )
4.蟑螂和银杏被称为活化石。( )
课堂练习



×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化石,会识别常见化石,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并从化石中分析信息,发现古生物与当今生物之间的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常见化石
化石形成
化石信息
古今生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单元基本信息
单元主题 化石的奥秘
课标要求 核心概念: 生命的延续与进化 学习内容: 8.6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 ④根据化石资料,举例说出已灭绝的生物;描述和比较灭绝生物与当今某些生物的相似之处。 学业要求: 能举例说出已灭绝生物和当今某些生物的相似之处,认识进化现象。 能依据收集到的化石资料开展讨论交流。
单元课时设计 3课时
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体现学习主题的育人价值)
主题名称 化石的奥秘
单元设计意图 本单元聚焦化石,揭示生命演化奥秘,引领学生穿越时光,理解物种变迁与生命规律。通过对比古今生物,挑战传统恒定观,培养科学思维。在已有生命科学知识基础上,学生将运用展览、图片、资料查阅等多元方法,深入探索灭绝生物,构建古今生物联系,理解生命与环境互动。单元特别以恐龙为引,激发兴趣,培养信息搜集、分析及推理能力,促进学生从直观观察向抽象推理转变,全面提升科学素养。
主题学情分析 在此前生命科学领域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建立了动物和植物的概念,知道了动物和植物要经历的生命历程,认识了繁殖、遗传和变异等生命现象。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将带领学生通过办展览、读图片、查资料、写短文等方法,以化石为证据,认识和描述一些已经灭绝的生物,建立这些灭绝的生物与当今生物之间的联系,从时间维度纵向了解地球上生命的发展历程。
开放性学习环境 指导性预习:阅读+问题+检测; 大单元大概念大任务课堂学习:问题+探究+讲述+整合+实战; 现代教育新技术:PPTX+微视频+网络+师生互助
二、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基于标准、分析教材、结合学情,体现素养导向)
单元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深入理解生物的生存条件及其多样性,认识到生物界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系统,每个生物体都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生存与繁衍,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科学思维:具备从多角度(如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提出假设并论证其依据的能力;能够熟练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方法收集信息,并通过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逻辑手段得出结论,同时评估结论与假设的一致性,展现出严谨的科学思维过程。 探究实践: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实施探究方案,包括观察实验、数据收集与分析等;能够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如科学小论文、调查报告)展示探究成果,并具备基于证据质疑并评价他人工作的能力,体现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态度责任: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坚持尊重证据、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面对不一致的结果能够保持冷静,通过重复观察实验寻找真相;同时,勇于质疑,敢于创新,不断提出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在理解人类、动植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树立环保意识,积极采取行动保护环境,展现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三、学习活动/任务设计(指向学习目标,强调学生的活动与体验)
第1课时 任务1 名称:办个恐龙展 教师引导学生举办恐龙展,让学生展示课前准备的恐龙模型和图片,并分门别类摆放。学生自由观看展览,初步了解各种恐龙。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恐龙形象的复原依据,引出恐龙化石的话题,进而过渡到探索人类发现与研究恐龙化石的历程。 设计意图:对于学生来说恐龙既陌生又熟悉,陌生是因为现在地球上已经没有这种动物了,熟悉是因为与恐龙有关的书籍、影视资料、玩具等充斥在学生的生活之中。所以,科学课堂上具备办“恐龙展”的条件,也可以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任务2 名称:了解恐龙化石的发现与研究 学习恐龙化石发现史,了解巨齿龙,探究化石发掘复原过程,包括清理、包装、实验室处理和骨架还原。 设计意图:讨论有关恐龙的话题,必然要了解恐龙化石。恐龙化石的发现与研究是古生物学中的重要事件和课题之一。所以,在这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恐龙化石的发现与研究。
任务3 名称:为恐龙寻找相对应的化石模型 教师展示多种恐龙图片及化石模型,引导学生认识三角龙、马门溪龙等五种恐龙特点,通过匹配化石模型与图片,了解复原依据,并拓展认知其他恐龙种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真切感受到有血有肉、生动逼真的恐龙形象都是在恐龙化石研究的基础之上复原而来的,在恐龙与相应的化石之间建立起联系是十分必要的。如果活动前学生对恐龙的关注点还停留在“玩具”的层面,那么通过这一活动要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导至关于“化石”和“恐龙”的科学研究上,体会化石的作用,为后续探索化石的奥秘打下基础。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体会恐龙的多样性。
第2课时 任务4 名称:认识化石及其形成过程 首先介绍了化石的定义,即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并列举了常见的化石类型如骨骼、外壳、叶子、脚印化石等。随后展示了多种自然界中的化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识别。最后提出化石的形成与发现过程作为后续探究内容。 设计意图:除了恐龙化石,还有其他化石。所以,本课第一个活动引导学生知道什么是化石,识别一些常见的化石,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从而建立起对化石比较全面的认识。
任务5 名称:学习从化石资料中获取信息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研究化石的意义,通过观察和比较恐龙的头骨、蛋和足迹化石图片,学生了解到科学家可以从化石的形态中获取古生物的外形、习性、繁殖等信息,进而理解古生物在地球上的生息繁衍,对现代生活有所启发。 设计意图:化石之所以能够为生物进化提供直接证据,是因为人们能够从化石中读出很多信息。所以,学会从化石中获取信息是研究化石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能力。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要尝试引导学生从化石中获取信息,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化石能够为科学研究提供证据。
任务6 名称:分析古生物与当今生物之间的联系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化石的意义,通过观察课本上的图片,学生了解到一些古生物已经灭绝,而一些现代生物与它们有相似之处。通过观察马的进化过程和其他生物的化石与现生形态,学生了解到生物进化的变化以及“活化石”的概念。最后,学生思考研究化石的意义,即探究生命之间的相互关系。 设计意图: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发现:有的生物灭绝了,有的生物在不断进化发展,有的生物被称为活化石。不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与当今生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学中,将几组相关联的古生物复原图和化石图片放在一起进行研究,引导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并尝试像科学家那样通过信息的分析,研究古生物与当今生物之间的联系。
第3课时 任务7 名称:知道化石作为证据在科学研究中的价值 通过化石证明鸟类源于恐龙,支持大陆漂移,证实生物进化,化石提供关键证据。 设计意图:化石不仅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证据,也为过去十亿年间或更早的地史变迁提供了许多关键证据,还为人类更好地认识未来提供了历史的借鉴。这一部分的学习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化石具有广泛的科学价值。
任务8 名称:分析生命演化史模型 指导读生命演化史图,分类提取信息促理解,小组学习共享信息,思考人类地位与未来演化。 设计意图:生命演化史不仅是生物进化史,也是整个自然界的发展历史和地球演化史。教材中呈现的示意图是人类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形成的目前公认的生命演化史模型。通过对这一模型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较为完整地认识生命演化史及其丰富内涵。这一活动是探索化石奥秘的综合性体现。
任务9 名称:写一篇有关化石是“人猿同族论”提供证据的短文 对比科学短文与文学短文,明确科学短文特点,并详细指导撰写方法,包括资料查找、观点表达、证据排列等。 设计意图:运用所学知识,经历搜集证据的过程,采用科学短文、小学论文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经过一个单元对化石的探索后,综合运用相关知识、方法,撰写一篇有关化石是如何为“人猿同祖论”提供证据的短文,不仅是对全单元学习的总结,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
四、单元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要素 针对单元整体描述
评价内容 第1课时《消失的恐龙》 1“恐龙展”活动精彩纷呈,信息全面,成功点燃学生研究恐龙的兴趣之火。 2.阅读资料详尽,让学生深入了解恐龙化石的发现与研究,拓宽知识视野。 3.化石模型匹配活动创意十足,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化石的历史价值。 第2课时:《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1.通过阅读资料,知道什么是化石,识别常见化石,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 2.观察几组化石图片,学会从中获取信息,并加以分析。 3.在分析化石资料和古生物复原图的过程中,发现古生物与当今生物之间的联系。 第3课时:《用化石作证据》 1.通过阅读用化石作证据的各种科学假说的资料,更加全面地认识化石的科学价值。 2.通过分析有关生命演化史的信息,从宏观的角度认识生命世界。 3.运用化石证据,证明“人猿同祖论”。
评价指标 第1课时《消失的恐龙》 通过“恐龙展”,树立生物进化与古生物学的科学观念。(科学观念)整理恐龙信息,培养逻辑分析与分类归纳的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思维)动手为恐龙找化石模型,实践探索古生物学的奥秘与乐趣。(探究实践)激发研究兴趣,培养对自然科学探索的积极态度与责任感。(态度责任) 第2课时:《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理解化石定义与形成,建立生物演化历程的科学观念。(科学观念)通过观察化石图片,培养信息提取与逻辑分析能力。(科学思维)分析化石资料,探索古生物与现代生物间的联系与差异。(探究实践)在探究古生物中,培养对自然历史的好奇与尊重科学的态度。(态度责任) 第3课时:《用化石作证据》 阅读化石假说资料,深化对化石科学价值的全面认知。(科学观念)分析生命演化信息,构建宏观视角下的生命世界观念。(科学思维)运用化石证据,实证“人猿同祖论”,强化科学探究能力。(探究实践)在探索生命起源中,秉持科学严谨态度,承担传播科学知识的责任。(态度责任)
评价方法 课上评价 1.教师激励评价 2.学生自我反思评价 3.成果展示,学生互评:赞赏性评价和质疑性评价 5.使用评价量化表,延时评价 课后评价 1.实践作业 2.单元测试
五、单元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人类从未见过真正的恐龙,那么现在的人类通过( )知道不同种类的恐龙长什么样子。 A.科学家结合其他生物的样子创造出来的模型 B.画家通过想象画出来的画像 C.恐龙化石复原了它们的样貌 2.恐龙属于( )。 A.爬行动物 B.哺乳动物 C.两栖动物 3.恐龙繁殖后代的方式,正确的是( )。 A.胎生 B.卵生 C.卵胎生 4.通过观察恐龙化石,人们发现,食草恐龙牙齿特点是( )。 A.牙齿尖锐锋利 B.牙齿平齐 C.牙齿层次不齐 5.下列生物属于“活化石”的是( )。 A.蟑螂 B.狗熊 C.大叶黄杨 6.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菊石化石,说明几亿年前这里曾经是( )。 A.山脉 B.陆地 C.海洋 7.脚印化石属于( )化石,三叶虫属于( )化石。 A.遗迹、外壳 B.遗迹、残骸 C.遗迹、遗迹 8.借助古生物化石,科学家们可以 ( ) A.研究古生物的结构 B.复活古生物 C.准确知道古生物的生活环境 9.我们是通过( )测定地球的年龄约是45.6亿岁。 A.动植物的成分 B.岩石的化学成分 C.土壤的化学成分 10.中国科学家通过对云南曲靖等地4亿多年前古鱼化石的深入研究发现:人类的中耳最早起源于鱼类用来呼吸的鳃,人耳虽然不能呼吸,但依然跟口腔相通,因为它曾经是鱼类的呼吸器官。这个结论最重要的证据是( )。 A.活鱼的鳃 B.古鱼化石 C.人的耳朵 二、判断题 1.现阶段科学家找不到古生物三叶虫的现代近亲,所以判断它已经灭绝。( ) 2.恐龙的灭绝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 3.将一块块恐龙化石还原成完整的恐龙骨架,是非常简单的工作。( ) 4.现代科学界普遍认为鸟类是恐龙的后代。 ( ) 5.银杏被称为“活化石”是因为银杏树的寿命跟化石一样长。( ) 6.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了许多海螺化石。这说明当时的太行山地区可能是一片海洋。( ) 7.所有的生物都会形成化石。( ) 8.通过对蟑螂化石的研究,科学家发现蟑螂数万年来没有特别大的变化,说明进化论是错误的。( ) 9.生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不断进化着。 ( ) 10.科学家在南美洲、南极洲等地都发现了舌羊齿化石,证明了大陆漂移说。( )三、探究题 (一)实验探究 1.甲图,恐龙1与恐龙2的头骨有哪些不同?至少写两点 2.甲图,推测恐龙1和恐龙2分别属于哪种食肉性动物?为什么? 3.乙图中,最高的是模型( ),最长的是模型( ),最大的是模型( )。 4.为了准确知道恐龙模型1的长度,我们可以用( )来测量。 A.直尺 B.手 C.回形针 5.为了减少误差,实验的测量次数是( )。 A.一次 B.二到三次 C.无所谓 (二)下图是科学家们收集到的一些恐龙化石,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1的恐龙骨架化石,我们可以判断出恐龙属于( )动物。 2.下列岩石种类中,最有可能找到化石的是( )。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3.图2是某种恐龙的头骨化石,它的牙齿已退化,由此可以推断它的主要食物可能是 ( )。 A.动物的肉 B.动物的血 C.植物的果实或种子 4.图3是恐龙蛋化石,由此可以推断:从发育方式来看,恐龙属于( )动物。(选填“卵生”、“胎生”、“卵胎生”) 5.根据从图 1和图3化石中获得的信息,我们可以推断出恐龙与下列这三种动物中的( )亲缘关系最近。 A.鳄鱼 B.兔子 C.大象 6.研究古代生物化石的价值不包括( )。 A.了解古生物的样貌 B.了解古生物的生活环境 C.统计古生物的数量 答案: 一、选择题 1.C 2.A 3.B 4.B 5.A 6.C 7.B 8.D 9.B 10.B 二、判断题 ×××√× √××√√ 三、探究题 (一)1.恐龙①的头骨扁平、牙齿锋利尖锐;恐龙②的头骨圆润一些,牙齿不锋利,是扁平的。 2.恐龙①是肉食性恐龙,恐龙②是草食性恐龙。因为恐龙①的牙齿锋利尖锐;恐龙②的牙齿不锋利,是扁平的。 3.①②③ 4.A 5.B (二)1.脊椎 2.B 3.C 4.卵生 5.A 6.C
六、单元教学结构图
七、反思性教学改进(实施后填写)
实施后填写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