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复习学案(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复习学案(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课标要求】
辨识各种文化现象,领悟优秀文化作品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重点难点】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文化强国的措施 3.树立文化自信
【活动过程】
活动一:必备知识(对照课本,理出本课必备知识,用时10分钟)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形成?内涵(要求)?P111
2.马克思主义传入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影响(熟读记住转折点)P112
3.在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起了什么作用? P113
4.三大文化的共性,革命文化的地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 P113
5.文化生命力的判断标准?P113
6.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为什么?P113、114
7.从“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的角度,回答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114-117
8.文化发展的总要求 P115
9.文化发展要以人民为中心:为什么、怎么样?P115、116
10.文化发展要立足时代的原因(必要性+重要性)P116、117
11.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各自的要求 P117
12.如何建设文化强国? P118-120
13.坚定文化自信:为什么、怎么样?P120
活动二:构建体系(结合课本,以课为起点,尝试完成本课体系知识,用时5分钟)
活动三:主干归纳----文化发展的路径(要求)
1.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2.发展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文化强国。
3.根本途径——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是在人民群众伟大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孕育和创造的。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4.创作导向(主体)——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5.关键路径: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促进时代发展。
6.基本路径: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原则,形成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7.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8.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要坚定文化自信;等等。
活动四:典题训练
17.(2024·山东德州·三模)《热辣滚烫》以高票房拿下2024年春节档冠军,赢得观众的广泛好评。
欣赏热辣滚烫的剧情,探究台前幕后的故事 电影《热辣滚烫》投资成本是3.5亿,大约10亿票房回本。这些成本包括影片的宣发成本、贾玲的减肥成本、影片的制作成本、演员的片酬成本等。高额的投资,保障了制作上的力求完美。 《热辣滚烫》相对于传统的励志片,展现了更加真实和立体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女主角在成长过程中的坚强和勇敢,不少观众在被辜负的“讨好型人格”中找到自己的共鸣。 《热辣滚烫》不仅充满了欢乐与温情,还深刻探索了人生意义与追求。主演贾玲饰演的乐莹既有着普通人的平凡与真实,又有着面对困境时的不屈与坚韧。影片中的音乐、摄影、美术等各个环节也都精益求精,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全方位的视听盛宴。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阐明《热辣滚烫》得以成功的奥秘。(9分)
做题步骤:“一审设问---二审材料---三组答案”
18.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产电影质量日益提升。从影片内容上,国产电影以国人真实的生活图景为蓝本,如以反电信诈骗为主题的《孤注一掷》、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八角笼中》、反映扫黑除恶斗争的《坚如磐石》……这批具有强烈现实关怀的影片对观众产生强大吸引力。从选材和技术应用方面,国产电影致力于以多元化题材助燃市场活力,其中传统文化题材影片越来越受欢迎,如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神话史诗影片《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等,这些影片用“硬核”的制作水准和特效技术,支撑起文化表达,极大地丰富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瑰丽想象。从艺术审美上,国产电影精准把握本时代、本民族的精神内核,与观众共情共鸣。如《长津湖》中震撼壮烈的冰雕连,《流浪地球2》中“50岁以上出列!”的悲壮口令等,都唤起了中国人情感上的共鸣,这是一种来自中国人传统价值观深处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这是一种只有中国人才能够理解的集体主义。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知识,围绕“求真、求新、求美的文化追求”的主题,撰写一篇短评。要求:①观点明确,逻辑清晰,结构合理。②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在250字左右。
(10分) 做题步骤:“一审设问---二审材料---三组答案”
活动五:当堂练习(完成小题用时6分钟,组内交流展示2分钟,并由组长选派一人写出本组的答案)一、易混辨析
1.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
2.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
3.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人民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
4.建设文化强国,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决定性作用。( )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6.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着眼点。( )
7.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中最深层、最持久的精神力量。( )
8.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文化硬实力。( )
9.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
10.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 )
二、最佳选择
11.当今世界,各国人民正通过各种方式领略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意大利,汉服巡游亮相威尼斯狂欢节,东方美学惊艳世界;在伦敦有“中华战舞”之称的潮汕英歌舞在特拉法加广场气势如虹,火爆出圈;在巴黎图书节,原创情景立体书《走近三星堆》让法国小读者爱不释手。这表明( )
①世界各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不断增强②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能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③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④推动文化的繁荣和发展需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网络剧《我的阿勒泰》对散文进行了创新的影视化改编,通过轻喜的故事风格、质朴疗愈的影像,展示了阿勒泰的自然与生活风貌、北疆的人文民俗和牧民们的朴素坚毅,一经播出即以高品质姿态领跑国剧市场,收获了海内外观众的广泛好评。该片的成功在于( )
A.满足市场需求,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B.文学作品是影视作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根源
C.坚持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标准进行创作
D.立足时代之基,坚守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
13.2023年9月28日至10月4日,第七届中国戏曲文化周在北京举行。在阳光剧场,京剧《四郎探母》、昆曲《牡丹亭》、评剧《秦香莲》、北京曲剧《四世同堂》等经典剧目与原创少儿京剧《红楼梦》等原创新编剧目交相辉映,赢得观众掌声、叫好声不断。该剧场的成功举办说明(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和文化创造的主体 ②必须大力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③融通不同资源可以促进文化创造性发展 ④文化创新必须关注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2024年5月,由中央网信办主办的2023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结果揭晓,五大类550件网民认可、社会认同、影响广泛的网络正能量精品最终入选,以澎湃的正能量激励亿万网民共同书写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华章。此活动旨在( )
A.发挥文化的育人功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提高网民的网络素养,增强网络安全意识
C.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D.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传播和实践
1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最为集中而又深刻地彰显了中国精神独特的文化传统与民族风范。可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 )
A.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 B.代表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C.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D.增强文化自信的“路线图”和“方法论”
16.推进商旅文体健融合发展,提升项目体验性、互动性,推出多种类型特色旅游产品,鼓励邮轮游艇、房车露营、低空飞行等新业态发展,支持“音乐+旅游”、“演出+旅游”、“赛事+旅游”等融合业态发展。这说明( )
A.文化新业态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多元化发展
B.文化新业态发展决定我国文化事业发展方向
C.文化事业发展要以新业态为目标
D.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是文化创新之基
参考答案
活动四:典题训练
1.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高额的投资,为影片的成功提供了保障,影片的成功带来了丰厚的票房收入。
②文艺创作要弘扬和传递社会正能量,以积极向上的文化思想引领风尚,引起人们共鸣。影片蕴含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激励观众践行伟大奋斗精神。
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观众带来全方位的视听盛宴,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2.进入新时代,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近年来,国产影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取材于人民的真实生活,增强对观众的吸引力。融合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现代技术,展现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弘扬中国精神、中国价值。我们应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继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活动五:当堂练习
1.错误
【详解】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该观点错误。
2.错误
【详解】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故题目观点错误。
3.错误
【详解】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故该判断错误。
4.错误
【详解】建设文化强国,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故本题观点错误。
5.错误
【详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故该判断错误。
6.错误
【详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作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故本题观点错误。
7.错误
【详解】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中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故该观点错误。
8.错误
【详解】本题为判断题,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文化不是硬实力,故原题观点是错误的。
9.错误
【详解】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故说法错误。
10.正确
【详解】依据教材内容,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故此观点正确。
11.D
【详解】①:应该是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世界各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不断增强说法错误,①不选。
②④:材料强调各国人民正通过各种方式领略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提到汉服巡游、潮汕英歌舞、原创情景立体书等具体事例,可以看出加强对外文化交流能够推动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可以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②④正确。
③:材料强调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中华文化对世界产生的影响,未涉及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③不选。
故本题选D。
12.D
【详解】A:材料中网络剧《我的阿勒泰》的创作没有涉及融通不同资源,A不符合题意。
B:社会实践是影视作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根源,B说法错误。
C: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以社会效益为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C说法错误。
D:《我的阿勒泰》对散文进行了创新的影视化改编,展示了阿勒泰的自然与生活风貌、北疆的人文民俗和牧民们的朴素坚毅,这表明要立足时代之基,坚守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3.C
【详解】②④:原创新编剧目交相辉映,赢得观众掌声、叫好声不断,这说明文化创新必须关注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大力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②④符合题意。
①:材料没有涉及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和文化创造的主体,①不符合题意。
③:材料没有涉及融通不同文化资源,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4.D
【详解】D:2023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以澎湃的正能量激励亿万网民共同书写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华章,此活动旨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传播和实践,D正确。
A:材料强调的是通过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目的不是为了发挥文化的育人功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A不选。
B:材料未涉及提高网民的网络素养,增强网络安全意识,B不选。
C:材料强调的是通过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未涉及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C不选。
故本题选D。
15.C
【详解】A:材料不涉及回答时代之问,排除A。
B: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B错误。
C:材料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升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而且又最为集中而又深刻地彰显了中国精神独特的文化传统与民族风范。可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C正确。
D:“十四个坚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不是增强文化自信的“路线图”和“方法论”,D排除。
故本题选C。
16.A
【详解】A:鼓励邮轮游艇、房车露营、低空飞行等新业态发展,支持“音乐+旅游”、“演出+旅游”、“赛事+旅游”等融合业态发展。这说明文化新业态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多元化发展,A正确。
B:文化新业态可以丰富我国文化服务供给,不能决定我国文化事业发展方向,B错误。
C:文化事业要以社会效益为为主,C错误。
D:文化创新要以文化实践为基础,D错误。
故本题选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