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每周阅读规划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每周阅读规划

资源简介

红星照耀中国阅读规划
教材导读:八年级上册教材P66~69
阅读规划 阅读第一周(第一至第二章)
阅读作业 请说说斯诺是带着哪些未获解答的问题前往“红色中国”的。(任答两个)(第一章 第一节) 2.《红星照耀中国》的文学体裁是___________,曾用名是_____________,作者斯诺西行的出发点是_______,第一个目的地是_______。(第一章 第二节) 3.根据名著中周恩来的相关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第二章 第二节) A.周恩来第一次与斯诺见面时,用英语同他打招呼,口气温和文雅,并为他规划采访行程,他是斯诺在苏区见到的第一位重要的共产党领袖。 B.周恩来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胡子又长又黑,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 C.周恩来是一个世家子弟,祖父曾任清代高官,父亲是声望卓著的学者,母亲不同凡俗,他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惊人的文学天赋,他是一位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D.周恩来在北京大学学习英文并受到开明的教育,1919年参与学生运动,作为学生领袖被逮捕,被释放后去法国留学,在巴黎组织建立了中国共产主义小组。 4.斯诺问李长林:“贺龙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简述斯诺从李长林口中得到的贺龙印象。(第二章 第三节)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阅读规划 阅读第二周(第三至第四章)
阅读作业 5.中国人民能打败而且肃清日本的武力的三个条件:第一,_________________; 第二,_________________;第三,目前在日本帝国主义势力下受苦的被压迫的 人民革命的发动。中心要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章 第三节) 6.下面是某同学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红军剧社”一篇的摘录,请在批注卡上写出从中体现的红军的精神品质。(第三章 第五节) 原文摘录精神品质戏票是不卖的,那边没有包荫之类,也没有什么优先的座位。我留意到中央委员会书记洛甫、财政委员林伯渠、政府主席毛泽东、其他官员及牠们的太太们,都散布在群众中间,坐着有弹性的草抽,同别人一样。演剧一开始,就谁也不怎么理睬他们了。①___________当红军占领新区域的时候,为争取人民的信服,使人民的恐怖心理安定,把红军纲领的基本观念传给他们,把大量的革命观念散播开去的,也是红军剧社。②______________他们什么地方都睡,开心地吃人家给他们备好的东西,路程迢迢地从这村走到那村,从物质享受的立场,他们无疑是世界上报酬最薄的演员,可是在我想来,却还没有见过比他们更幸福的人。③_____________
7.下面与毛泽东有关的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第四章) ①投身政治活动,主笔《湘江评论》。 ②参加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第一次国共合作,参与建立苏维埃政府。 ③反抗父亲,读“禁书”,剪辫子。 ④带领红军发展壮大,通过长征到达甘、陕地区。 A.③②①④ B.③①②④ C.②③④① D.①③④② 8.小红要分享她阅读“领袖毛泽东从13岁离开小学,到28岁参加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这一段成长历程”的阅读感悟。她想分几个版块来分享。请你帮她梳理,确立两个版块的名称,并为每一个版块列出一个体现毛泽东奋斗历程的事例。(第四章) 版块一:名称① ,事例② 。 版块二:名称③ ,事例④ 。
阅读规划 阅读第三周(第五至第六章)
阅读作业 9.请完成下面的“红军长征”阅读卡片。(第五章)
名称 红军一般称它为“①______________长征”
路线 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②___________→飞夺泸定桥→翻雪山→③________→吴起会师→会宁会师
困难 长征中面临的困难(至少两例):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 斯诺在书中这样评价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根据《红星照耀中国》,简要复述强渡大渡河的过程。(80字左右)(第五章 第三节) 11.斯诺在“通过大堂地”一篇中以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作结,请你概括“红军不怕远征难”的主要原因。(第五章 第四节) 徐特立加入共产党时已经五十岁了,他想到自己“在建立新世界的工作中他还有一点用场”,感动得哭了。你认为他“老”吗 请结合他“建立新世界”的事迹说明。(第六章 第五节)
阅读规划 阅读第四周(第七至第八章)
阅读作业 13.阅读纪实作品,要借助作者在记录事实过程中的穿插分析和评论。请谈谈以下评论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倾向。(第七章 第三节) 事实:一位年轻的电力专家徐承志,放弃了在南方丰厚的收入,丢下家庭到陕北吴起镇红军的军工厂投身革命。当斯诺询问他对周围人嬉嬉闹闹的情况有什么感想时,他严肃地批评:“这些人唱歌,费的时间太多!”他说:“现在还不是唱歌的时候!” 斯诺评价:我觉得这句话总括了苏维埃陕西这个独一的“工业中心”里,许多热情而近乎浮夸的现象,但他们都有社会主义工业的精神,就是在缺少原料的时候,也是这样! 14.请结合原著,梳理彭德怀的事迹,体会其形象特点,完成下面的“彭德怀印象卡”。(第八章 第二节)
主要事迹 形象特点
他发动平江起义,成立第一个湖南苏维埃政府;用“铁骑子弟兵”攻打并占领了湖南省城长沙;在长征中,他是红一军团前锋部队的总指挥,冲破好几万的敌人军队的防线,争取了到陕西的路径 ①______________
在长征途中大都是用脚步行的,常常把他的马给疲倦的或者受了伤的同志骑;在看演出中途,他把棉衣披在身旁的一个小号手身上 ②______________
他同部下一样,只有两套军服,而且军服上没有等级的标志;他吃得很少很简单,伙食同部下一样 ③______________
他和部下、斯诺比赛跑上山顶,像个兔子一样跳着跑开了 精力过人,行动敏捷
下令保留对红军的悬赏传单,在传单背面印刷红军的宣传品 乐观豁达,勤俭节约
他有一件在长征途上击下敌机后用④________________做的背心,他对此感到孩子气般的得意 活泼,有孩子气
结合原著内容,说说彭德怀“为什么变成一个红军”。(第八章 第三节) 为什么张学良渐渐地尊敬起红军来 (第八章 第四节)
阅读规划 阅读第五周(第九至第十章)
阅读作业 17.下面属于“红色窑工”徐海东的经历的是:________________(第九章 第一节) ①他十一岁上学时,受地主子弟欺负,扔石头打破了地主孩子的脑袋;认为穷人孩子得不到公平,就逃离学校。 ②和工人们看戏被绅士驱赶,和民团打架;参加工人反对厂主克扣工资的反抗斗争。 ③参军后加入共产党,在1927 年组织窑工和农民成立湖北省第一支“工农军队”。 ④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人还在二百里外的地方,地主绅士都要闻风逃跑,哪怕是有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方。 ⑤骑马时马受惊奔逸,把他擅在树上,等两周后他恢复意识,发现两颗门牙嵌在树上了。 18.《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小鬼”都非常可爱。请根据你从书中读到的内容,用“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第十章 第二节) ①他们并没有被当作小孩照顾,他们中有许多人参加了长征、实际作战。( ) ②他们年龄偏小,来自于五湖四海,是真正的“全国性”军队,且非常喜爱红军。( ) ③他们在红军队伍里当传令兵、伙夫、号兵、侦探、无线电收发员、宣传员、马夫、看护等。( ) ④一个叫向季伯的小鬼希望炘诺在发表报纸时,不要写错自己的名字,以免给外国读者眼中的中国与中国红军带来坏印象。( ) ⑤因为朱德没有路条,“红小鬼”不予以放行,直到他写了路条,签了字,才被放行。( ) ⑥他们不管整天行军的疲乏,一碰到人问他们好不好,就回答“好!”。( ) 斯诺说,“你一看见他们就会感觉到中国不是没有希望的,会感觉到任何民族最有希望的都是少年人”。请你结合“红小鬼”的形象特点谈谈斯诺这样认为的理由。(第十章 第二节) 20.下面对《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批注,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十章 第四节) 自从担任仓罪铁师以后、他与战士们同甘典苦,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A.早期常常采脚走路,整整一个枣关以南瓜充饥,另外一个冬天则以牦牛肉当饭,从来不叫警,很少生病。他们悦、B.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又们架在一起,讲故事,用他们一起打滚,他乒乓球打得很好、篮球打个没够。C.军队里任何一个战士都可以直接向乃可令”客状”——而且也常常这样做。朱德向弟兄们讲话往往脱下他的帽子。在长征途中,D.他把马让给走票了的同态骑、自已却大多时候步行,似乎不知疲倦。 A.统帅都常赤脚走路、哪个战士还会抱怨生活与战斗的条件艰苦呢 B.他视战士为弟兄、善于交流、跟他们打成一片,这句读来有画面感。 C.从侧面表现了他严肃认真、平易近人、善于听取意见的性格与品质。 D.他如此爱护部下、部下一定也爱戴他,怪不得他带的队伍战斗力强。
— 9 —
阅读规划 阅读第六周(第十一至第十二章)
阅读作业 21.在第十一章的最后,斯诺记述了蒋介石到西安的派头,与他脑海中的中国共产党领袖在红色中国街道上漫步的画面形成鲜明对照。你认为他这么写的目的是什么 (第十一章第五节)
22.在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中,张学良是如何改变思想,相信国内统一战线建议的合理可行的 (第十二章 第一节)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斯诺说的“总司令被逮这一惊人事件”指历史上有名的①_________(填写事件名称),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抽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②_________(填写人物姓名)于1936年12月12 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介石,要求结束内战、一致抗日,整个行动有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第十二章 第二节) 24.斯诺在书的最后预言中国的社会革命运动“不但依然继续成长,而且到底要获得胜利”。请结合你的阅读经验,分析他得出这个结论的原因。(第十二章 第六节)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参考答案
1.示例:①上万的农民、工人、学生、士兵参加了红军,同南京政府的军事独裁进行武装斗争。这是为什么 ②有什么不可动摇的力量推动他们豁出性命去拥护这种政见呢 ③国民党和共产党的根本争执点在哪里 ④中国共产党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他们同其他地方的共产党人或社会党人有哪些地方相像,哪些地方不同 ⑤他们的运动真是世界革命的一个有机部分吗 他们是真正的国际主义者吗 还是“不过是莫斯科的工具”,或者主要是为中国的独立而斗争的民族主义者
2.报告文学 《西行漫记》 北京 西安
3. D 【解析】D.“北京大学”应改为“南开大学”。故选D。
4.①贺龙身材魁梧,像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年过半百,还是非常健壮。②贺龙非常喜欢马。③他生性暴躁,却又十分谦逊。④他忠实于共产党,从未破坏党的纪律。⑤贺龙憎恶富人,这事已经成为传奇。⑥地主士绅只要听到贺龙距他们还有两百里路的消息,就要闻风逃跑,因为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
5.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世界反日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国人民自己的团结
6.示例:①平等,红军官兵之间没有尊卑之分。②善于用行动和宣传,赢得人民信任。③无论生活怎么艰苦,都能克服,不追求物质享受。
7. B
8.示例:①思想改变 ②从十三岁离开小学堂,在家里帮长工干活,替父亲记账,读到《盛世危言》时激起想要恢复学业的愿望,这是思想转变的开始。读了一本关于瓜分中国的小册子以后,他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沮丧,开始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思想转变的进一步发展
③投身政治 ④回到长沙以后,在五四运动以后,他把大部分的时间用在学生的政治活动上,主笔《湘江评论》、创办文化书社、反对军阀、组织工人等
9.①二万五千里 ②强渡大渡河 ③过草地 ④示例:生活上,工农红军生活条件艰苦,没有柴火、没有粮食;环境上,红军面对雪山、草地等恶劣的自然环境;民情上,红军面对当地少数民族复杂的民情和他们对红军的不理解不信任;战斗上,红军要时刻应对敌军的围追堵截 ⑤武装宣传
10.指挥员刘伯承与彝族部落歃血为盟,共同抗敌。林彪率领先锋师,奇袭安顺场俘获敌人的渡船。因水流湍急,部队渡河困难,于是决定夺桥,三十位英雄“飞夺泸定桥”,部队顺利进入四川。
11.示例:“红军不怕远征难”的主要原因:①他们有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将胜利;②他们有铁一般的严明纪律;③他们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有不惜付出一切的牺牲精神和勇气(革命精神);④他们有众志成城、团结一致的协作精神。
12.示例:不老。他不断追求进步,五十岁高龄加入中国共产党,对自己是学而不厌,对别人诲人不倦,跳动着的是一颗年轻的心;他年逾花甲仍心系教育,主持苏区扫盲工作,进行教育试验,赢得苏区人民的尊重,他的干劲,分明是个活力四射的年轻人。(能结合具体事迹,言之成理即可)
13.斯诺高度赞扬了徐承志全身心投入革命的干劲;他认为苏区虽然物质匮乏,但洋溢着向上的精神力量。
14.①善于作战,有卓越的领导才能 ②爱护部下,平易近人,大公无私 ③生活简朴 ④缴获的降落伞
15.示例:①童年时母亲去世,不受继母、父亲、祖母的疼爱,九岁离家闯荡社会,从小饱尝生活的艰辛。②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带领农民攻打饥荒时不肯平价卖米给饥民的地主,之后只能逃命,后去参军。遭遇的不幸使得他对社会不满,很早地具有了反抗意识。③从军的经历和阅读《资治通鉴》让他反思怎样才能进行有意义的革命斗争,后面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读了《共产党宣言》后开始怀着“社会一定能被改变”的信念工作,继续接触、接受共产党。
16.他被红军运动战的这种斗争形态中的技巧感动,他慢慢地相信,这在对日作战中是可以利用的,中国终必依靠优越的活动性和游击能力。
17.①②③⑤ 【解析】④是贺龙的经历。
18.① ② ③ ④ ⑤×(不是朱德,是彭德怀)

19.因为“红小鬼”有着高度的自尊心,精神饱满,积极乐观;他们喜爱红军,对红军忠心耿耿;他们耐心勤劳,努力学习,做事认真负责;他们不怕辛苦,坚韧顽强。这些品质令斯诺认为他们身上寄托着中国的未来。
20. C 【解析】C.“表现了他严肃认真”理解有误,表现了他平等待人的特点更贴切。故选C。
21.斯诺语含讽刺,写蒋介石的派头十足、草木皆兵,与毛泽东等人的街头漫步、若无其事形成鲜明的对比,赞美中国共产党领袖的和蔼可亲,相信百姓,有勇气、有气魄,将生死置之度外。表明了作者鲜明的爱憎。
22.①红军“打回老家去”“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等民族革命抗日口号对东北军产生了影响,东北军有反对与红军作战的情绪,亲近红军;②东北军全军都思家心切,讨厌内战,极端痛恨南京政府的对日继续不抵抗政策;③张学良本人也受到强烈的“左”倾影响,有和红军接触的意图,正式提出民族阵线,停止内战,联俄抗日。
23.①西安事变 ②杨虎城 ③时间短、行动快、保密性高
24.示例:①红军具有为民族解放而前赴后继的勇气和牺牲奉献的精神;②红军受群众拥护,有坚实的群众基础;③红军为国家的希望而奋斗,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④红军领袖(共产党人)以身作则,生活简朴,全心全意工作,不重视个人安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