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水结冰了》 课型 新授课 授课 时间教学 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当环境温度低于 0℃时,水的温度下降到 0℃,水会从液体状态变成固体状态,即开始结冰。明确水在结冰过程中发生的状态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的条件。 掌握水在结冰过程中会向周围放出热量的科学原理,了解热量变化与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 能够准确描述水和冰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认识到水和冰虽然状态不同,但本质上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形式。教学 重点 分析发现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理解水在什么条件下开始结冰以及结冰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对比分析,准确描述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建立水的形态变化与热量变化有关系的概念。教学 难点 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实验中深入理解水结冰的过程和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 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热量变化概念,以及热量变化与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设计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水结冰的动画演示、自然环境中冰的图片和视频、科技在水与冰转化中的应用等资料。 准备充足的实验器材,如试管、清水、碎冰、水银温度计、烧杯、食盐、小勺、彩色橡皮筋、直尺、食用色素、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学过程 复备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生活现象导入 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与水结冰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如冬天的湖面、冰雕、冰淇淋等。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这些图片或视频中看到了什么?这些现象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观察图片或视频,回答问题。引出水结冰这个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出课题 教师:水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常见,我们已经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那么,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水结冰了的奥秘。(板书课题:水结冰了) (二)科学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水结冰的条件 (1)提出问题 教师提问: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呢? 引导学生思考水结冰的条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学生猜测 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水结冰的条件进行猜测。 提问:你们认为水在什么温度下会结冰呢?为什么这么认为呢? 学生回答问题,分享自己的猜测理由。教师将学生的猜测记录在黑板上。 (3)实验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水结冰的条件。 提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让水的温度下降呢?怎样才能知道水什么时候开始结冰呢? 学生思考问题,提出各种实验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补充,确定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在试管中倒入适量的清水,滴入一滴食用色素,便于观察。用彩色橡皮筋在试管上做两次标记,第一次是倒入清水后,第二次是水完全结冰后。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塞的小孔中,保持在中间位置,不要碰到试管壁。把试管放入装有碎冰和食盐的烧杯中,让水的温度下降。观察水结冰的变化过程,当水开始结冰时,记录温度。 (4)实验操作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和规范。 提醒学生注意事项:冰块要尽可能碎一些,加入足够的食盐,以加快降温速度;经常拿出试管观察是否开始结冰,但要注意避免橡皮筋移动,可以用直尺重新确定标记位置;仔细观察水结冰的过程,记录温度变化。 (5)数据分析 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水结冰的条件。 提问:你们观察到水在什么温度下开始结冰了呢?从实验数据中,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学生回答问题,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固体状态。 设计意图:通过提出问题、学生猜测、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等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水结冰的条件,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探索二: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1)观察水结冰的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水结冰的过程,注意观察水的形态、体积、温度等方面的变化。 提问:在水结冰的过程中,你们观察到了哪些变化呢?水的形态是如何变化的?体积有没有变化?温度是如何变化的? 学生观察水结冰的过程,回答问题。教师将学生的观察结果记录在黑板上。 (2)测量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并记录数据。 提问:在水结冰的过程中,温度是如何变化的?有没有什么规律呢? 学生回答问题,分析温度变化数据。得出结论:水在结冰过程中,温度会逐渐下降,当水开始结冰时,温度保持在 0℃。 (3)比较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从形态、颜色、体积、温度、性质等方面进行比较。 提问:水和冰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你们是如何发现这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的?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比较。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 各小组代表上台汇报小组的比较结果,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进行提问和补充。 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都是由水分子组成等。 不同点:形态不同,水是液态,冰是固态;体积不同,水结冰后体积会变大;温度不同,水的温度高于 0℃,冰的温度低于 0℃等。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水结冰的过程、测量温度变化和比较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等活动,让学生全面了解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比较能力。 探索三:水结冰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1)提出问题 教师提问:水在结冰过程中,会向周围放出热量吗?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呢? 引导学生思考水结冰过程中的热量变化,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学生猜测 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水结冰过程中的热量变化进行猜测。 提问:你们认为水在结冰过程中会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呢?为什么这么认为呢? 学生回答问题,分享自己的猜测理由。教师将学生的猜测记录在黑板上。 (3)实验验证 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水结冰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提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感受水结冰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呢? 学生思考问题,提出各种实验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补充,确定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在装有碎冰和食盐的烧杯中,放入一支温度计,记录初始温度。然后,将装有清水的试管放入烧杯中,让水结冰。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感受烧杯周围的温度变化。 (4)实验操作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和规范。 提醒学生注意事项:温度计要插入烧杯中的碎冰中,不要碰到试管;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时,要仔细认真,记录准确的数据。 (5)数据分析 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水结冰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提问:在水结冰的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是如何变化的?你们感受到烧杯周围的温度有什么变化吗?从实验数据中,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学生回答问题,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水在结冰过程中,会向周围放出热量,使烧杯周围的温度降低。 设计意图:通过提出问题、学生猜测、实验验证、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等活动,让学生探究水结冰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探索四:烧杯外壁的现象及原因 (1)观察烧杯外壁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装有碎冰和水的烧杯外壁,注意观察是否有小水珠或其他现象。 提问:你们在烧杯外壁看到了什么?这些现象是怎么产生的呢? 学生观察烧杯外壁,回答问题。教师将学生的观察结果记录在黑板上。 (2)分析现象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烧杯外壁出现小水珠或其他现象的原因。 提问:这些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呢?和哪些现象类似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分析。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 各小组代表上台汇报小组的分析结果,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进行提问和补充。 得出结论:烧杯外的水蒸气遇冷(0℃以下)会凝结成小水珠或霜。这与冬天窗户上的水珠、冰棍周围的白气等现象类似,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或凝结的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烧杯外壁的现象和分析现象原因等活动,让学生了解水蒸气遇冷会发生液化或凝结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研讨与总结 水结冰的条件和过程 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实验探究,我们知道了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水结冰的过程是怎样的呢? 学生回顾实验过程,回答问题。总结水结冰的条件和过程: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固体状态。水在结冰过程中,会向周围放出热量,温度保持在 0℃。 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提问:水和冰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我们是如何发现这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的? 学生回顾实验过程,回答问题。总结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是无色无味、透明、都是由水分子组成等;不同点是形态不同,水是液态,冰是固态;体积不同,水结冰后体积会变大;温度不同,水的温度高于 0℃,冰的温度低于 0℃等。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等方法,我们发现了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水结冰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教师提问:水在结冰过程中,会向周围放出热量吗?我们是如何验证的呢? 学生回顾实验过程,回答问题。总结水结冰过程中的热量变化:水在结冰过程中,会向周围放出热量。我们通过测量烧杯周围的温度变化和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验证了水结冰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科学态度和方法的培养 教师提问:在今天的实验探究中,我们应该保持什么样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总结在实验探究中应保持的科学态度和方法:认真细致、耐心观察、准确记录数据、大胆猜测、小心验证、团队合作等。强调科学态度和方法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探究方法。 (四)拓展延伸 水与冰的相互转化在自然环境中的意义 教师提问:在自然环境中,水与冰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对自然环境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水与冰的相互转化在自然环境中的重要意义,如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影响水循环等。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自然环境中水与冰的相互转化现象,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这种转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水结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好处和不便 教师提问:水结冰这种现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不便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总结水结冰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好处和不便:好处有可以看到美丽的冰雕、吃到冰淇淋、保存食物等;不便有路滑给人们行走带来不便、管道结冰可能会破裂等。 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科技在水与冰转化中的应用 教师提问:在科技领域,有哪些技术是利用了水与冰的相互转化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介绍科技在水与冰转化中的应用,如制冷技术、保温技术、制冰技术等。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对改善人类生活和保护环境的作用。 课外探究活动 教师布置课外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课后继续研究水与冰的相关问题。 例如,让学生探究不同浓度的盐水对水结冰速度的影响;或者让学生观察自然界中的水结冰现象,如河流、湖泊、池塘等,记录水结冰的过程和条件。 提问:在课外,你可以通过哪些方式继续探究水与冰的相关问题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如查阅资料、进行实验观察、实地考察等。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水与冰的相互转化在自然环境中的意义、水结冰给生活带来的好处和不便、科技在水与冰转化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同时,布置课外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课堂小结 知识回顾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水结冰的条件、过程、热量变化、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水与冰的相互转化在自然环境中的意义等方面的知识。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水结冰了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请大家回顾一下。 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方法总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运用的科学探究方法,如问题驱动法、实验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 提问: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运用了哪些科学探究方法?这些方法对我们理解水结冰的现象有什么帮助?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认识到科学探究方法的重要性,提高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