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学习目标】
1.唯物史观:通过了解汉武帝即位之初的历史状况,认识“推恩令”实施的作用。
2.史料实证:搜集有关两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的史料,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
3.历史解释:结合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认识“独尊儒术”的实质。
4.家国情怀:了解汉武帝北击匈奴、张骞出使西域等史实,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这些人物的活动对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意义
【基础知识梳理】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西汉建立 公元前 202 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即汉高祖
文景之治 1.原因:汉初统治集团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尊奉 思想,采取“ ”政策 2.措施: 3.结果: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经济得到了明显恢复,社会稳定,史称
汉承秦制 有所损益 1.汉承秦制: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史称“汉承秦制” 2.有所损益:地方行政制度采取 。 ◆分封异姓王 ①原因:刘邦为了在统一战争中打败项羽,分封了七个异姓功臣为诸侯王。 ②结果:诸侯王拥兵自重,对中央集权造成严重威胁。不久,汉高祖将异姓诸侯王逐渐剪除。 ◆分封同姓王 ①原因:汉高祖“惩亡秦孤立之败”,陆续分封了一批同姓诸侯王。 ②结果:诸侯王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而汉中央直接管辖的只有15个郡,给汉王朝的统治和稳定埋下了隐患。
二、西汉的强盛
政治集权 1.中央: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 的作用开始提升,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 2.地方:①颁布“ ”,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②任用 治理地方,严厉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 3.选官:确立以 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 4.监察:将全国划分为 13 个州部,分设刺史,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
经济垄断 1.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2.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 3.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 4.征税抑商,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
思想独尊 1.措施:①接受董仲舒的建议, ②公元前136年,朝廷设立五经博士,儒学独尊地位确立 2.影响: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
开疆拓土 1.匈奴 ①原因:汉初,匈奴势力强大,多次袭击汉朝边境 ②措施:任用 为将,经过三次较大规模的战争,控制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 ③结果:在河西走廊设立 2.西域 ①原因:为配合对匈奴的战争 ②措施: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中国丝织品沿着这条道路传向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这就是著名的 。 ③结果:公元前60年,在乌垒城设置 ,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 3.东南和西南: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也比以前更加有效。
三、东汉的兴衰
1.王莽篡汉
⑴背景:西汉后期, ,土地兼并, ,农民破产,社会动荡。
⑵新朝代汉:公元9年,外戚 夺取皇位,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
⑶王莽改制:王莽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但不切实际,反而激化社会矛盾。
⑷新朝覆亡: 起义。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推翻王莽政权。
2.光武中兴
⑴恢复汉室:25年,西汉宗室刘秀重建汉朝,不久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即汉光武帝。
⑵国家中兴:刘秀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得政局稳定,经济恢复,史称“ ”。
措施
政治 增强 的作用 加强皇权,加强 ,稳定社会秩序,节省政府开支
严格控制 干政
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
整顿 ,惩处贪污腐败
经济 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 与民休息,缓和 ,推动社会经济重新发展
释放奴婢
文化 重视儒学 继承了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传统,儒学得到了继续发展
3.东汉的衰落
⑴统治黑暗:东汉中期以后, 交替专权;士大夫“ ”。
⑵黄巾起义:184年,张角“ ”起义,各地军阀割据,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三、两汉的文化
类别 朝代 人物 成就 地位
史学 西汉 《史记》 第一部
东汉 《汉书》 第一部
文学 汉赋 西汉 《上林赋》
东汉 《两都赋》
乐府 西汉 《孔雀东南飞》
中医学 西汉 《黄帝内经》 奠定 的基础
东汉 《神农本草经》 中国古代第一部 专著
东汉 张仲景 《 》 被后世誉为“医圣”
东汉 华佗 麻沸散
数学 东汉 《 》 在中国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西汉 《周髀算经》 最早引用了西周初年 的特例商高定理
造纸术 东汉 蔡伦 促进了 的传播与发展
天文 东汉 地动仪
农学 西汉 氾胜之 《 》 中国 的农书
【重点问题探究】
1.简述察举制概况,探讨察举制的利弊?
时间:公元前134年
过程: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进行考察,选取合适的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最后经考核再任命。
选举标准:“孝”和“廉”
评价:
2.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汉武帝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他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
1.接受原因:
① ;
② 。
③ 。
2.相应措施:① 。 ②设置 。③ 表彰六经
3.影响:
积极方面:①有利于 的加强,有利于大一统局面的巩固。
②确立了 的正统地位,有助于以汉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形成。
③加强了对 、 和 的重视,对于民族历史文化进步有积极意义。
消极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 发展,实质上是 专制。
【概念解读】
黄老“无为”:黄老是战国时出现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故名。其思想实为道家和法家思想的结合,并兼采阴阳、儒、墨等诸家观点而成。在社会政治领域,黄老之学主张君主应“无为而治”,即顺其自然,尽量减少主动行为和干预,而达到治世。汉初有鉴于秦亡的历史教训以及社会经济的凋敝的现状,黄老思想盛行统治者推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政策促进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盐铁官营:是封建政府实行的对盐和铁的垄断经营的政策。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汉武帝时加强,此后历朝历代都不同程度地实行了盐铁专卖。盐铁专卖的收入是历代政府的重要财源,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均输平准:均输法是指在汉武帝时期推行的由国家在各地统一征购和运输货物的经济政策。由大农令孔仅和桑弘羊提出。在中央主管国家财政的大司农之下设立均输官,把应由各地输京的物品转运至各处贩卖,从而增加政府收入,抑制商人垄断市场,从而使物价稳定。平准法是国家平衡物价的政策,在长安和主要城市设立平准官,利用均输官所存物资,根据物价,贵时抛售,贱时收购。实行均输和平准使得京师所掌握的物资大大增加,平抑了市场的物价,打击富商大贾囤积居奇,垄断市场的行为。
豪强地主与庄园经济:
1、豪强地主:西汉初期出现,他们最初的来源是六国旧贵族后裔。在汉初,他们的力量并不强大,多以“富户”的形式存在,并且处于西汉政府严密的监控和管理之下。到文景之治时期,豪强这个阶层因为适应了农业新工具和新技术,首先在经济层面获得了突破。汉武帝时期实行打击豪强的政策,豪强势力有所削弱。在西汉中后期的儒学化和官僚化的进程中,豪强的实力明显增强。西汉灭亡后,追随刘秀一统天下的28员大将权倾朝野,并逐渐形成“累世公卿”新豪强地主集团。东汉中叶以后,豪强地主的经济和政治势力进一步扩大,到魏晋时期发展为的门阀世族。
2、庄园经济:豪强地主占有大量的土地和人口,形成自成一体的庄园经济。东汉庄园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政治经济组织,规模很大,内有依附农民(部曲)和家内奴婢,拥有家兵,筑有坞堡壁垒,不用缴纳租赋,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演变为一种地方割据势力。
【总结反思】
【达标检测】
1.在中国古代,自然环境、社会生产状况、国家政策、灾害以及战乱,都会对人口的区域布局产生影响。图3显示了两汉间江浙一带与湘江流域人口增长的巨大差异,能够解释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地兼并程度 B.经济发展水平 C.人口自然增长 D.移民流入数量
2.汉武帝时设置十三州部,州部可以推举秀才。东汉,“州里”“州闾”“州党”等语汇逐渐行用,意为同乡,州刺史被尊称为“使君”。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这在当时(  )
A.推动了察举制度的形成 B.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
C.有利于抑制豪强的势力 D.强化了监察制度的效力
3.先秦贵族尚马车,贱牛车,此风秦汉犹存。及至东汉晚期,天子至士因牛车慢、稳、宽敞、严密,可障帷设几、任意坐卧而竞相乘坐,出行乘牛车遂成为一种风尚。这种“风尚”反映了(  )
A政治衰颓的时代景象B戒奢尚俭的社会风气C重农崇耕的思想观念 D豪强势重的政治现实
4.中国传统音乐以宫、商、角、徵、羽为五声音阶。《史记·乐书》记载:“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这一表述体现了中华文化(  )
A.重视选贤任能 B.尊重个性自由 C.强调多元互鉴 D.注重仁义道德
5.汉代,中央各部门长官与地方各郡太守自行辟召属官,曾一度出现“名公巨卿,以能致贤才为高:而英才俊士,以得所依秉为重”的现象。能够保障辟召制度有效运作的是
A.分科考试选官制建立B.监察体系的改进C.郡国并行制度的完善 D.察举制度的实施
6.汉高祖时期,王国职官设置与朝廷基本一致。表1为此后西汉统治者对王国职官的调整概况,这些调整的出发点是
时期 调整概况
汉景帝时期 改丞相为相;裁撤御史大夫、廷尉等
汉武帝时期 郎中令减秩为千石;改太仆(秩两千石)为仆(秩千石)
汉成帝时期 裁撤内史;令相治民,与郡太守无异
A.精简地方行政机构 B节约中央财政开支C维护国家政治统一 D.废除郡国并行体制
7.先秦至西汉前期,山东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总体上是商业活跃的地方。西汉中期以后,这一地区的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这是由于西汉政府
A重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B强化了经济控制C开通了丝路贸易D以儒家义利观教化百姓
8.汉初,丞相陈平、太尉周勃与宗室大臣平定“诸吕之乱”后,商议新帝人选,经再三讨论,认为代王刘恒在高祖刘邦在世诸子中,“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决定迎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这一做法
A.反映嫡长子继承制得到执行 B.旨在预防外戚干政的重演
C.推动仁孝成为选帝主要标准 D.表明相权对皇权构成威胁
9.
皇帝纪年 公元纪年 郡级政区
汉高帝十二年 前195年 15郡
汉文帝十六年 前164年 24郡
汉景帝中六年 前144年 68郡、国
汉武帝元封五年 前106年 108郡、国
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10.图4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摘编自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材料二 盖嬴政称皇帝之年,实前此二千数百年之结局,亦为后此二千数百年之起点,不可谓非历史一大关键。惟秦虽有经营统一之功,而未能尽行其规划一统之策。凡秦之政,皆待汉行之。秦人启其端,汉人竟其绪。
——柳诒徴《中国文化史》
(1)材料一中秦始皇和汉武帝“统一思想”分别指的什么事件?其实质是什么?谈谈你对文中所说的“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的认识。
(2)材料二为什么说“嬴政称皇帝之年,实前此二千数百年之结局,亦为后此二千数百年之起点”?用史实说明你对在“经营统一”方面“秦人启其端,汉人竟其绪”的理解?
参考答案
【重点问题探究】
1.利:(1)提高了官员的素质; (2)出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3)加了中央集权。察举制的实施,使得中央政
府对地方官员的选拔有了更大的控制权。这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弊:⑴加剧了社会的阶层固化。虽然察举制度上打破了世袭制和推荐制的弊端,但由于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这使得只有受过良好教育的士族子弟才能通过考试,而普通百姓很难有机会进入官僚体系。这无疑加剧了社会的阶层固化,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⑵推荐内容过于形式化。由于察举制以推荐为主,导致一些有能力的人无法被发现和提拔,影响了选拔人才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⑶助长了裙带关系。察举制中的人际关系网络容易形成裙带关系,影响政府的公正性和效率2
2.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汉武帝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他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
1.接受原因:
①汉武帝时期面临严峻的社会问题,如匈奴威胁,边患不止;诸侯坐大,威胁中央;土地兼并,豪强势力等,这就要求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②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激化了阶级矛盾,二世而亡。
③经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家思想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
2.相应措施:①重用儒生。 ②设置太学。③ 表彰六经
3.影响:
积极方面:①有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有利于大一统局面的巩固。
②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有助于以汉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形成。
③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对于民族历史文化进步有积极意义。
消极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实质上是文化专制。
【达标检测】
1.D 2.B 3.A 4.D 5.B 6.C 7.B 8.B 9.C 10.D
11. 答案:(1)事件:“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质:文化专制主义。2
(2)认识:秦始皇为维护大一统中央集权统治,利用法家思想,推行严刑峻法。以“焚书坑儒”禁锢人民思想,加快秦朝灭亡,也为后世提供深刻教训。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思想大一统巩固政治大一统。儒学成为官学和社会主导意识形态,但抹杀了其他思想的自由发展,不利于长远发展。
(3)原因:秦始皇终结了封邦建国体制,开创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帝国的时代。
说明:秦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汉初郡国并行,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郡县制最终取代分封制。秦修长城,逐匈奴;汉武帝三次出击匈奴,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秦始皇“焚书坑儒”以统一思想,加速秦的灭亡;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效地巩固了大一统局面。
解析:第(1)问第一、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回答;第三小问,从秦暴政而亡的角度分析秦始皇失败,从思想一统维护了政治统一的角度分析汉武帝成功。第(2)问第一小问,从终结分封,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角度阐述;第二小问,联系秦、汉初地方体制、开疆拓土、统一思想的相关史实阐述”秦人启其端,汉人竟其绪”。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