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学习目标】1.唯物史观:知道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2.时空观念:掌握隋朝581年建立、589年隋朝统一全国、唐朝618年建立、7世纪前期“贞观之治”、907年五代开始。3.史料实证:探究隋唐统一、“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和唐朝周边各族的发展。4.历史解释:研思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5.家国情怀:感悟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分析政治清明与王朝兴盛的关系;思考国家分裂的历史教训。【重点难点】重点:隋的统一、“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民族交融难点:隋朝灭亡的原因、藩镇割据【基础知识梳理】一、隋朝:建立 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为 ,定都 ,是为隋文帝。统一 589年, 率军灭 ,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建设 ①广设仓库:在长安、 两都和地方广设仓库,供应朝廷粮食、物资和备 ; ②兴建 城:宏伟壮丽,闻名于世; ③开通 :贯通南北,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灭亡原因 ①隋炀帝的暴政: ,穷奢极欲,又三次大举征伐 ; ②各地 :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最终引发大规模起义标志 年,隋炀帝在 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二、唐朝盛世与民族交融1. 唐朝的建立: 年, 建立唐朝,定都 (今陕西西安),是为唐高祖。2.唐朝的繁荣:(1)贞观之治:唐太宗时吸取 教训, ,劝课 ,戒奢 , ,虛怀 ,国家出现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2)武则天时:社会经济持续发展。(3)开元盛世:唐玄宗时,选贤任能,改革 ,发展 ,大兴 ,改革 ,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史称“ ”。3.民族关系民族 唐朝中央政府与各族的关系突厥 贞观初年,击败并俘获 ,东突厥汗国灭亡; 唐高宗联合 灭西突厥; 设置 都护府和 都护府,统辖 南北。回纥 时期,回纥出兵助唐。吐蕃 唐太宗把 嫁给松赞干布。唐蕃和亲,9世纪种“ ”。靺鞨 唐玄宗册封粟末部首领 为渤海郡王。三、唐朝衰落转折:安史之乱 形成 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唐朝陆续在内地增设 ,有些藩镇独立性很强,形成 的局面。影响 藩镇割据局面在唐朝后期持续了100多年,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加速: 朋党之争, 。直接: 875年, 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起义军横扫大半个中国。灭亡: 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唐朝灭亡。分裂:五代十国 北方的 、 、 、 、 为五代。南方的九个割据政权加山西的 称十国。四、五代十国:北方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为五代。南方的九个割据政权加山西的北汉称十国。【重点问题探究】1. 唐初治世局面的形成原因及历史启示有哪些?2.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的主要方式有哪些?3.比较隋朝和秦朝的主要相似之处【概念解析】1. 义仓在中国传统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不发达,人民面对饥荒时的自救能力较弱。义仓是一种民间出资、民间管理的自救性质的仓储形式,对古代的赈济救荒起到了一定的作用。2.安史之乱和七国之乱都是发生在大一统朝代中期的动荡事件,有很多相似性,都是地方叛乱,最后也都被平定,但不同的是,唐朝在安史之乱后国力急剧下降,更加分崩离析;汉朝却在七国之乱后继续削藩,真正意义上完成了国家大一统,而且国力蒸蒸日上。【总结反思】【达标检测】1.著名史学家白寿彝教授论述隋唐与东南财富时提出:“隋炀帝开运河,适应了新形势的需要。固然隋炀帝的初意是在游玩享乐,但时代的需要纵无隋炀帝,也要有人开辟出一条能沟通南北的河道的。”白教授所谈到的“新形势”是指( )A. 江南已得到开发,需要加强南北联系与经济交流 B. 发动对高丽的战争的需要运输军粮C. 农民起义爆发需要派军队镇压 D. 当时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2.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可见,他特别重视( )A. 对外交往 B. 民族关系C. 任用贤才 D. 虚心纳谏3.唐太宗时期,在某一地区实行“授以生业、教之礼义…选其酋长”“子孙世袭,各安其居,不编户籍,不上贡赋”的政策。这一地区主要在( )A.吐蕃地区 B.东突厥地区C.西突厥地区 D.西南夷地区4.女皇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正如胡戟先生所说:“武则天去世前后八年里发生了七次宫廷政变,一度严重动荡的政局也未能阻止开元盛世的到来。”由此可见,武则天当政时期( )A.中央集权制度遭到严重挑战 B.为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基础C.国家长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D.开辟了唐朝前期的全盛局面5.右图是唐初绘制的敦煌莫高窟壁画《胡旋舞》 (西域游牧民族的一种舞蹈)。这一壁画则用来研究古代哪—课题价值更大( )A. 民族文化B. 经济状况C. 妇女地位D. 儒家思想6.比较归纳法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秦朝与隋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①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完成了统一 ②都修建了规模庞大的工程③都对儒家学说进行打压 ④都是因暴政而亡的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7.《步辇图》描绘了吐蕃王松赞干布派大相禄东赞为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情景,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唐对吐蕃赞普册封制度的确立 B. 先进文明对周边民族的向心力C. 唐蕃互派使者维持两个政权的友好关系 D. 通过和亲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8.唐代在长安,胡饼已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异域美食,许多从西域传来的食品如毕罗、奶酪、黄油等食品越来越受到上流社会的喜爱。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政府政策的引导 B. 经济重心南移C. 民族交融的加深 D. 大运河的开通9.唐朝曾经强盛一时,8世纪中期之后开始出现衰落的迹象。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 )A. 农民起义 B. 武则天当政C. 唐玄宗即位 D. 安史之乱10.运用“时间尺度”是历史学作为时间的科学的具体体现之一。所谓时间尺度,指的是研究者在观察、分析其研究对象时所采用的一种时间上的度量工具或方法。读右图,从更长的时间尺度审视,造成这一历史局面的主导因素是( )A. 朋党之争B. 藩镇太重C. 安史之乱D. 黄巢起义1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史料一 武夫悍将……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反映了唐朝武将专权,出现了割据现象)——《新唐书》史料二 五代的开国皇帝都是凭武力夺位,在位时间也都不长,最短只有十个月。这五个朝代的统治平均约为十年,最短的不到四年。(反映五代的各个政权的开国皇帝取得政权的方式都是武力夺权并且五个朝代都是短命王朝)(1) 史料一反映“安史之乱”后唐朝出现了什么局面 (2)史料二反映了五代十国时期什么样的政治状况 你对此作何评价 参考答案【重点问题探究】1.唐初治世局面的形成原因及历史启示A.形成原因(1)隋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繁荣为唐朝加强中央集权和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2)唐朝结束了隋末的混乱局面,社会安定,国家统一,人民安居乐业。(3)唐初统治者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和措施,为唐朝前期繁盛局面的出现打下了基础。(4)唐初几代帝王的励精图治,善于用人和纳谏,勤于政事,廉洁奉公,政治清明。(5)百姓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为唐朝前期繁盛作出了直接的贡献。(6)唐朝友好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7)隋朝开凿的大运河为唐朝的南北交通奠定了基础。B.历史启示(1)必须正确认识人民力量的伟大,使之有效地为社会作出贡献。(2)清明的政治、安定的社会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出现盛世的重要保证和必要前提。(3)统治者的个人作为至关重要。2.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的主要方式(1)战争,安定边疆。如唐太宗大败东突厥,俘获其首领颉利可汗。(2)设置机构。如唐太宗和武則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置了管辖西域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3)册封。唐玄宗册封回虼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封靺鞨族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4)和亲。如文成公主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联姻。(5)会盟。如吐蕃与唐会盟。(6)招抚。如唐太宗任命少数民族首领管理本民族事务。3.比较隋朝和秦朝的主要相似之处(1)都是结束分裂实现大统一的朝代。秦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隋结束了魏晋长达300多年的分裂局面。(2)都开创了新的政治经济制度并被后世沿用秦建立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隋开创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3)都有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秦修建了万里长城,隋开凿了大运河。(4)都因暴政被农民起义推翻都是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都为继起的封建王朝提供了教训西汉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唐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而出现繁荣局面。【达标检测】1.【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大运河的开通与当时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有密切关系,是加强南北经济交流的需要,故选A项;发动对高丽的战争不是新形势,故B项错误;农民起义爆发更不属于新形势,故C项错误;两宋之际南方经济超过北方,故D项错误。2.【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可见材料反映了唐太宗开明平等的民族政策,这反映了他重视发展民族关系的执政理念,B项正确;A项,题干信息与对外关系无关,排除;C项,题干未涉及对人才的选拔,排除;D项,题干未体现唐太宗虚心纳谏的执政态度,排除。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出兵东突厥,俘获颉利可汗,对东突厥的降众,在不改变原有部落组织、风俗习惯的情况下,委派突厥贵族管辖,故选B项。4.【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政启开元”“一度严重动荡的政局也未能阻止开元盛世的到来”可知,武则天的统治为开元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基础,故选B项;A、C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唐玄宗开创了唐代的全盛局面,排除D项。5.【答案】A【解析】题干所给材料中“唐初绘制的敦煌莫高窟壁画《胡旋舞》(西域游牧民族的一种舞蹈)”表明,该壁画可以用来研究唐朝时期的民族文化,故A正确;“经济状况”在材料信息中没有涉及,故B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民族文化,“妇女地位”与所给材料主旨不符,故C错误;“儒家思想”在材料信息中没有涉及,故D错误。故选A。6.【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完成了统一;隋朝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完成了统一,故①符合题意;秦朝修筑了长城,隋朝开凿了大运河,故②符合题意;秦朝的暴政,导致农民起义,最后秦朝被推翻。隋炀帝的暴政引发农民起义,最后隋朝被推翻。秦朝和隋朝都是因暴政而亡,故④符合题意。由此可知,①②④正确,A选项符合题意;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隋朝没有对儒家学说进行打压,故③不是共同点,因此BCD选项错误。7.【答案】B【解析】材料“吐蕃王松赞干布派大相禄东赞为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步辇图》实质上反映了汉族先进文化对周边少数民族的向心力,故B项正确;A项错误,错在“册封制度的确立”;材料反映的是双方通婚的情况,故C项错误;通过和亲,唐朝与吐蕃的关系日益密切,不是加强唐朝对吐蕃的管辖,故D项错误。8.【答案】C【解析】唐朝时期实行开放的民族政策,少数民族的饮食传入长安城,主要是当时民族融合的不断加深导致,C正确;政府政策的引导不是材料现象的主要原因,A错误;经济重心南移和大运河的开凿都有利于国内南北经济的发展,与材料中“西域传来的食品”信息不符合,B和D错误。9. 【答案】D【解析】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故D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10. 【答案】B【解析】据图示“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并结合所学可知,安史之乱对唐朝的社会经济破坏很大,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五代十国实质是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故B正确;朋党之争是同唐朝后期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不同派别的争权斗争,与材料无关,A错误;C不是材料主旨,安史之乱是藩镇割据导致的;黄巢起义是唐末农民起义,使唐朝的统治分崩离析,名存实亡,但与材料藩镇割据的局面无关,D错误。11. 【答案】(1) 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2)政治状况:藩镇割据,政权分立更迭不断。评价: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影响和各地的经济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