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学习目标】
1.唯物史观:厘清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所作的探索和努力,认识到其阶级局限性。2.时空观念:了解我国西北、西南、东南等方位出现的边疆危机,培养时空观念。
3.史料实证:利用不同类型的史料,学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洋务运动、列强掀起瓜分狂潮等内容。
4.历史解释:运用史料,对洋务运动的作用和《马关条约》的内容进行历史解释。
5.家国情怀:掌握列强对近代中国的侵略史实,体会中华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从民族振兴的角度增强家国情怀。
【重点难点】
重点: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
难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评价太平天国运动。
【基础知识梳理】
一、太平天国运动
1.背景:
(1)时代背景:鸦片战争后 矛盾、 矛盾的激化。(斗争矛头主要指向清政府,同时也反侵略)
(2)理论准备:洪秀全在多次科举考试落第后极端失望,受西方基督教的影响,提出了“ ”的主张。
(3)组织准备: 到广西紫荆山号召民众加入拜上帝会,团结了许多穷苦农民。
(注:马克思:“推动了这次大爆炸(即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2.过程:
金田起义 年1月11日,洪秀全等在广西桂平 发动起义,建号 。
定都天京 1853年,占领南京,改南京为 ,定都于此。
军事全盛 太平军 、 ,占领湖北、 、安徽的许多地方,军事上达到鼎盛。
天京变乱 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内讧, 、韦昌辉被杀, 出走,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后期防御 、陈玉成、李秀成进入最高领导层,先后取得 、 ,在 中败于曾国藩统率的 。
最终失败 年,在湘军、淮军和外国人带领的 进攻下,天京被攻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3.纲领:(1)1853年《 》提出否定 所有制,建立“四有即有 ,有 ,有 ,有 ”的理想社会。绝对平均,空想无法实现。
(2)1859年《 》,提出提出新的 政策,发展 的设想,因战争无法实现。
4.失败原因:
(1)根本原因:农民阶级局限性,缺乏 的指导;
(2) 具体原因:不能保持 团结,难以形成统一的 ; 的失误; 的联合剿杀。
5.意义:
(1)打击了 反动势力;
(2)引发了清政府 的变化, 权力的下移, 发展;
(3)促使清政府部分官僚提出向西方学习,发起了 ;
二、洋务运动
1.背景: ,挽救 。(自强、求富)
2.代表: 、曾国藩、 、左宗棠、 。
3.主张: 为体、 为用。自强 。
4.实践: 工业、 工业、 事业、 建设。(具体举例)
口号 性质 创办者 时间 企业
自强 军事工业 曾国藩、李鸿章 1865
左宗棠 1866
崇厚 1867
曾国藩 1861
求富 民用企业 李鸿章 1872
李鸿章 1878
李鸿章 1890
张之洞 1890
筹划海防 建立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兴办新式教育 创办 ,培养翻译和 人才(京师同文馆)。 派人出国留学,学习西方 。
5.影响:
(1)积极性:
①迈出中国 的第一步(经济),增强了国家的实力;
②冲击了传统的自然经济,客观上刺激了中国 的发展;
③对外国的 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④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近代 和 ,推动了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有助于国人思想的解放。
(2)局限性:洋务派期望洋务新政可以保障 ,抵抗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目的未能达到。
6.失败原因: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未触动中国的 和旧的 。
第一,腐朽的制度。在不触动腐朽的 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 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 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
第二,洋务派本身的 。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
第三,改革只吸收西方先进技术,但没有学习借鉴西方的 。
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一)背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列强 加剧。(市场)
(二)表现:
1.西北:收复新疆。 略新疆,1875年 收复新疆, 年设新疆行省。(海防与塞防之争)
2.西南:中法战争(1883—1885年)。1885年3月 大捷,6月签订中法《 》,承认法国占领越南,同年清设置 ,强化对台湾的管辖。
3.东南: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背景:
①根本原因:日本通过 壮大了国力,力图占领中国 和藩属国朝鲜、 ,然后进攻中国大陆。
②直接原因:1894年朝鲜发生 ,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出兵,日本乘机出兵朝鲜。
(2)过程: 战役、 海战、 海战、 战役、 战役。
(3)结果:《 》—赔 亿、割 地、开 口,输 、割 。
(4) 影响: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大加深,民族矛盾激化,列强掀起 。
角度 表现
列强侵华特征 甲午中日战争战争以后,列强侵华进入新阶段,呈现 为主的侵略特征,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社会主要矛盾 进一步激化,民族危机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
经济结构变动 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中国 进一步解体,民族 经济初步发展,洋务运动破产。
阶级关系变动 登上政治舞台,维新派、 成立团体,救亡图存运动高涨
向西方学习 先进中国人认识到学西方技术不能挽救中国,意识到要学习 才能拯救中国。
(5)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1)概况:1895年5至10月,台湾义勇军与以 为首的黑旗军一起,展开了一波又一波反抗日军占领的武装斗争,重挫了日本占领军。
(2)意义:台湾人民的武装 ,表明了台湾人民不屈服于日本的坚强意志。
四、瓜分中国的狂潮
1.原因:(1)19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 过渡,加强争夺 。
(2)《 》刺激和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掠夺。
2.瓜分方式
(1)政治上:
①强占 。租借地是指列强先用武力强占,然后通过不平等条约,用定期租借的方式,将他国领土的一部分“借去”使用的地区。租借期限长短不一,最长不超过100年,期满要归还。
比较区分:租界是列强强迫半殖民地国家在其口岸或城市划出的作为外侨居留和经商的一定区域,是列强侵略的据点,即“国中之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开始在通商口岸建立租界。
②划分 。势力范围是指列强凭借军事、政治、经济力量,控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宣称它享有独占的特殊权利,不许其他国家染指。
国别 割占或租界地区 势力范围
德国
俄国
法国
英国
日本
(2)经济上: 输出,掠夺 和 。
3.瓜分狂潮的危害
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实际上是走向 的过渡形式,中华民族陷入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之中。
【重点问题探究】(一)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1.提出背景:
① 。
② 。
③ 。
2.内容:
承认列强在华“ ”中的既得利益,同时要求各列强开放其“ ”,是美国也能从中“ ”。
3.列强态度:门户开放政策承认了列强在华的 ,又有利于列强在华进一步扩张,因此得到列强的赞同。
4.实质:列强在中国建立“ ”。
5.影响
(1)对中国: ;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对美国:①美国“ ”了其他国家的 。②美国利用其 的优势,为参与侵略中国并取得侵华优势创造了条件。
(3)对列强:①缓和了 。②消弥了 。③有利于列强 。
(二)太平天国运动较之以前的农民起义呈现的新特点
1.时代背景新:太平天国运动发生时,中国开始沦为
2.起义原因新:以往的农民起义多因阶级矛盾激化而发生;太平天国运动则是在 推动下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
3.起义形式新:太平天国利用 与中国儒家思想相结合的拜上帝教。
4.革命任务新:太平天国运动在承担传统的反封建任务的同时,还承担起 的任务。
5.指导思想新:以洪仁玕为代表的先进人士,大胆地提出了发展 的主张,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具有进步意义。
6.失败原因新:遭到 的联合镇压,这是以往的农民运动所不曾遇到的新情况。
【总结反思】
【达标检测】
1.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通航,但直到19世纪60年代外国轮船才得以进入长江航线。这一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清政府拒不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B.太平天国战事影响
C.清政府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D.福州船政局的创办
2.从魏源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到洪仁玕拿出“与番人并雄”的《资政新篇》,再到洋务派办洋务的实践,三者共同体现出的时代特点是 (  )
A.学习西方以救亡图存 B.反帝反封建成为时代主旋律
C.中国近代工业化起步 D.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
3.1895年,两广总督张之洞曾写道,(洋人)“夺我丝绸、纱布、小轮之利”,所以“我急宜筹护华商、华工之法,以抵倭人”。这一建议得到清廷认可。促成这一认识的原因是 (  )
A.受中体西用思想影响 B.西方国家在中国倾销商品
C.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 D.西方国家获投资设厂特权
4.中国近代爱国人士谢缵泰题诗:“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该诗反映了
A.鸦片战争失败的现实 B.沙俄侵占北方大片领土
C.中国边疆地区新危机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5.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在中国开设银行,但数量有限;甲午中日战争后,开设的银行越来越多,一大批中外“合办”银行出现,纷纷给予清政府大量借款。这些银行的设立 (  )
A.推动了中国金融业的近代化 B.说明西方侵略中国方式有所改变
C.解决了民族工业发展的资金问题 D.加剧中国通货膨胀影响中国发展
6.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7.近代中国某一条约“改变了明清以来朝贡贸易,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一夜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削弱。”签订该条约的战争(  )
A. 使清廷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 B. 导致中国的关税自主权遭到破坏
C. 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 D. 刺激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8.洋务运动时期,针对刘铭传请修铁路一事,朝野议论纷纷,认为“铁路而至”则“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涝之灾易召”。这种议论(  )
A. 表明中国仍在坚持天朝上国的观念 B. 合乎当时中国大众的普遍心理
C. 客观地反映出列强侵华的重大影响 D. 体现出中国对西方侵略的抵制
参考答案
【重点问题探究】
(一)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1.提出背景:
①当列强在华争夺“势力范围”时,美国正忙于美西战争。
②美国的军事力量尚不能与其他列强抗衡。
③美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工业产值跃居世界首位。
2.内容:
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中的既得利益,同时要求各列强开放其“势力范围”,是美国也能从中“利益均沾”。
3.列强态度:门户开放政策承认了列强在华的既得利益,又有利于列强在华进一步扩张,因此得到列强的赞同。
4.实质:列强在中国建立“国际共管体系”。
5.影响
(1)对中国:形成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对美国:①美国“利益均沾”了其他国家的势力范围。②美国利用其经济上的优势,为参与侵略中国并取得侵华优势创造了条件。
(3)对列强:①缓和了列强间的争夺。②消弥了中国人民的反抗。③有利于列强在华的进一步扩张。
(二)太平天国运动较之以前的农民起义呈现的新特点
1.时代背景新:太平天国运动发生时,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起义原因新:以往的农民起义多因阶级矛盾激化而发生;太平天国运动则是在民族矛盾推动下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
3.起义形式新:太平天国利用外来宗教与中国儒家思想相结合的拜上帝教。
4.革命任务新:太平天国运动在承担传统的反封建任务的同时,还承担起反侵略的任务。
5.指导思想新:以洪仁玕为代表的先进人士,大胆地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具有进步意义。
6.失败原因新: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这是以往的农民运动所不曾遇到的新情况。
【达标检测】
1. B 2.A 3.D 4.D 5.B 6.C 7.B 8.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