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学习目标】1.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背景、经过、历史意义,理解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刻影响。2.掌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具体情况,并了解其影响。3.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4.掌握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原因、概况,认识国民革命的重要意义。【重点难点】重点: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有传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难点: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基础知识梳理】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1.背景:(1)从国际上看:①一战期间, 、 加紧侵略中国,促使中国人民的反帝情绪日益高涨。②俄国 的胜利,为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道路。(2)从国内看:①北洋军阀政府对外投靠 ,大肆出卖 ;对内大量掠夺土地和工矿业,赋税猛增,人民负担更加沉重;军阀之间不断混战,人民苦不堪言。国内 日益加深,成为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②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得到了发展, 队伍迅速壮大,工人罢工斗争频繁发生; 的开展推动了人民思想的解放,促使先进分子,尤其是 积极开展爱国活动。这些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准备了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3) 导火索: 中国外交的失败。2.过程:①5月4日,中心在 , 是主力军。以“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为口号。②6月5日开始,爱国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出现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商人罢市,标志着中国 登上政治舞台。3.结果:北京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也拒绝在 上签字。4.意义:(1)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 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的不妥协的 的伟大 运动;(2)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 运动;(3)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 运动。(4)它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 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 同中国 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5)是中国 走向 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和 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中心。在1919年出版的《 》“马克思研究专号”上,李大钊发表了《 》,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1920年3月,李大钊发起了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1920年5月陈独秀在 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条件:(1)思想基础: 的广泛传播。(2)阶级基础:中国 的持续发展,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3)国际条件: 的帮助。(4)组织基础:上海、北京等地建立了共产党的 。2.诞生标志:中共一大。时间: 年7月23日。上海、浙江嘉兴。主要内容:①确定了 这个名称。②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 ,建立 专政,实现 和共产主义。③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 任书记。3.意义: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②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 力量。③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中国革命指明了 。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拓展】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新”在何处?(1)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2)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3)新的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4)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4.中共二大(1)时间:1922.7(2)地点:上海(3)内容:大会通过的宣言实际上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 ,即民主革命的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1)背景① 国共两党有着共同的斗争目标。20世纪初“ ,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国共两党在这一阶段主要的斗争目标,② 国共两党都认识到建立 的必要性。国共两党在过去斗争的教训中都认识到要取得革命胜利,必须建立统一战线③ 努力促成国共合作。(2)标志: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 大会,提出了 的主张。大会实际上通过了 、 、 三大政策,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2.国民革命(1924—1927年)(1)兴起:1925年,国民政府在 成立,编建 , 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统一。(2)高潮:1926年7月 开始。对象: 、 、 。使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 ,基本推翻了 的反动统治。(3)失败:1927年以蒋介石和汪精卫为代表的反动势力发动了“ ”反革命政变和“ ”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4)意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它基本推翻了 的统治,沉重打击了 的侵略势力。(5) 失败原因:A 客观方面:①帝国主义与中国 联合镇压中国革命,力量强大。②国民党 叛变革命。B 主观方面:①中共缺乏 ;②中共犯了 错误,放弃了党对 的领导权。(6)教训:①必须坚持 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②必须掌握 ,开展武装斗争。【总结概括】国民革命运动的特点、历史功绩及教训1.特点:(1)革命任务:“打倒列强,除军阀”,说明当时中国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2)群众基础:以国共两党合作为核心,成工人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统一战线。(3)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两大革命指导思想并存,其中新三民主义占主导地位。(4)革命军队:组建国民革命军,并进行北伐战争,基本消灭了封建军阀,打击了列强的侵华势力。(5)活动区域:主要在南方,北伐从广东誓师,历经湖南、湖北、江西、福建、江苏,工人运动、农民运动也主要南方省份为主。2.历史功绩:(1)它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2)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它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群众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开始掌握一部分革命武装;广大人民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的洗礼。3.教训(1)要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2)必须建立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团结一切革命阶层的革命统一战线。(3)必须建立牢固的工农联盟。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中国,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其性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范畴。但是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最终奋斗目标。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概念解读】1.“五四运动”广义:1915-1925年间各种政治、社会及文化运动. (<从全球史的角度重看五四运动》 一余凯思在华东师范大学的讲演) 一般称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下限也有到1923年、1927年之说)狭义: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后扩展到上海等地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2.马克思主义: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简称,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3.统一战线: (1)就其广义而言,是指不同社会政治力量在一定条件下,为了一定的共同目标而建立的政治联盟或联合。(2)就其狭义而言,是指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战略策略,主要是无产阶级自身团结和同盟军问题。(3)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统一战线都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重要法宝。4.国民革命:是指1924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又称“大革命”。其高潮是北伐战争。【重点问题探究】1. 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及影响分别有哪些?3.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比较项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相 同 点 社会性质革命任务革命性质革命对象不 同 点 时间领导阶级指导思想奋斗目标群众基础革命结果【总结反思】【达标检测】1.1919年“大家眼巴巴地企望着巴黎和会能够给我们一个‘公理战胜’,哪晓得奢望的结果是失望。” “失望”导致了 ( )A.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武昌起义的爆发 C.五四运动的爆发 D.国民革命的高涨2.1919年6月,天津总商会于罢市之后理直气壮地致电北京政府:“外交失败,以致各地骚然。沪镇等埠,相继罢市,民气蒸腾已达极点。……声言中央不惩罚卖国贼,不保护爱国学生,视民气如草芥,甘愿违反民意,惟有以罢市为最后要求。”这一现象直接反映了( )A.北洋军阀的卖国政策不得人心 B.学生运动获得社会各界的支持C.五四爱国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D.无产阶级的斗争逐步走向联合3.军阀吴佩孚曾致电时任总统徐世昌:“有北京学生因开会宣讲被逮者数百余人,沪商全体罢市……仰恳大总统以国本为念,以民心为怀,一面释放学生,以培养士气。一面促开国民大会,宣示外交得失缘由,共维时艰。”这反映了( )A.辛亥革命余波未平 B.五四运动影响扩大 C.国民革命如火如荼 D.全民抗战风起云涌4.“(北洋)军阀政府不得不被迫向帝国主义进行交涉,巴黎和会的代表陆徵祥等竟不敢签字和约。这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五四运动能够取得这一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孙中山的激情呼吁 B.北京学生游行示威C.陆徵祥的爱国热情 D.人民群众大力推动5.在十月革命影响下,五四运动中形成了“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他们“渐知工人阶级势力比学生力量大”,开始“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作工人运动”。这说明( )A.五四运动因十月革命而起 B.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条件已日趋成熟C.工农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D.知识分子成为革命的主力军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参会的主要目标尽管被认为“没有实现”,但参战却对长期追求的国家建构与国家认同之形成,助益甚巨。围绕为何参战、如何参战以及战后交涉,外交通过通电、媒体为国内各阶层所共有。各地一旦发生涉外案件,外交就为全中国所关心。此等举国关注普及了维护民族利益、保护和收回主权等国家主义共识,并转而为参加国际会议的全权代表和进行地方交涉的承担者所共有,通过这种内外持续互动,“外交”遂成为使国民意识到“中华民国”或“中国”整全存在的有效媒介。——摘编自魏磊杰《“旧邦新造”的国际之维:重思中国与“一战”的关系》材料二 五四以前,中国的社会可以说是一点没有组织。从前这个学校的学生和那个学校的学生是一点没有联络的,现在居然各县各省的学生都有联合会。从前这个学校的教职员和那个学校的教职员也一点没有联络的,现在居然有好几省已经组织成了什么教职员工会。从前工界是一点没有组织的,自从五四以来,有工人的地方,如上海等处也添了许多中华工业协会等种种机关。从前商界也是一点组织没有的,现在如天津等处的商人有同业公会的组织。——摘编自罗家伦《一年来我们学生运动的成功失败和将来应取的方针》(1)中国参会的主要目标“没有实现”指什么事件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参战”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归纳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参考答案【重点问题探究】1.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原因①领导阶级: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主力军。②指导思想: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和工人运动相结合。③革命前途:工人阶级不仅砸碎旧世界,而且要建立新社会。④时代特点: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及影响(1)特点①先进知识分子起了核心领导作用。②马克思主义宣传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③是在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斗争中传播的。④以著书立说和创办报刊为主要传播手段。(2)影响①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大大启发了人们的思想觉悟,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爱国运动的开展。②使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从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③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加速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④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科学理论作指导。⑤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思想和组织基础。3.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比较项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相 同 点 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任务 反帝反封建革命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对象 帝国主义的侵略、本国封建势力不 同 点 时间 1840—1919年 1919—1949年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奋斗目标 建立资本主义社会 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群众基础 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群众基础广泛革命结果 失败,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成功,实现了民族独立【达标检测】1. 【答案】C【解析】太平天国运动发生于1851—1864年,故A项错误;武昌起义是在1911年,故B项错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故C项正确;国民革命发生于1924—1927年,故D项错误。2. 【答案】A【解析】天津总商会是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团体,他们对学生的支持和对北洋军阀的抗争说明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不得人心,故A项正确。材料中只反映了商界对学生的支持,“各界”说法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由“中央不惩罚卖国贼,不保护爱国学生”可知,此时五四运动尚未取得初步胜利,故排除C项;D项与题意无关,排除。3. 【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北京学生因开会宣讲被逮者数百余人,沪商全体罢市”“宣示外交得失缘由,共维时艰”可知,这反映的是五四运动。根据材料“军阀吴佩孚曾致电时任总统徐世昌”“仰恳大总统以国本为念,以民心为怀,一面释放学生,以培养士气。一面促开国民大会”可以看出吴佩孚主张维护国家主权、同情学生爱国运动,说明五四运动影响在扩大,故B项正确。4. 【答案】D【解析】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是全国人民群众斗争的结果,包括孙中山的呼吁、北京学生的游行和全国工农商人士的积极声援,故D项表述最为全面。5. 【答案】 B【解析】五四运动中形成了一批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他们积极开展工人运动,说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组织基础与阶级基础已日趋成熟,故B项正确。6. (1)事件:巴黎和会无理拒绝中国收回国家主权的正当要求,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中国外交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积极影响:有利于提高民众的国家主权和民族意识,唤起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有利于提高对外交的重视和通过外交手段维护民族权益。(2)意义:推动了民众的联合;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