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学习目标】
1.通过了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成就与失误,总结经验教训,培养唯物史观。
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中国造成的影响,培养正确的历史观。
3.掌握伟大的建设成就,认识中共的正确领导对民族复兴的伟大意义。
【重点难点】
1.重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难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经验教训。
【基础知识梳理】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一)成功探索
1.中共“____________” 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方向,是一次成功的探索。
(1)召开:____________年。
(2)内容:
①主要矛盾:人民对于____________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____________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主要任务: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____________变成先进的____________。
(3)意义: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提出关于正确处理____________矛盾的重要思想,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
(1)内容:1957 年春,毛泽东提出关于正确处理____________的重要思想,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____________的主题。
(2)影响
①为认识中国____________奠定了理论基础。
②全党____________和全国____________开展起来。
(二)探索中的失误
1.表现:(1)1957年,____________扩大化;(2)1958 年,提出“鼓足干劲,力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掀起“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运动。
2.影响
(1)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____________状况的普遍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的____________。
(2)1959—1961 年,我国经济发生了____________。
(三)政策调整
1.表现:
(1)从1960年冬开始,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_________ ___”的方针。
(2)对____________、文化、教育、____________、民族、知识分子等方面的政策进行调整。
(3)1962年初召开的____________大会比较深入地总结了经验,取得重要成果。
(4)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设“____________”的伟大目标。
2.结果:1962年下半年到____________年,____________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
二、“文化大革命”
1.原因
(1)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存在____________的危险。
(2)毛泽东强调“____________”,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过程
(1)1966年春夏全面发动后,中央文革小组乘机煽动“____________”和“踢开党委闹革命”。 ____________秩序陷于混乱。
(2)1969年4月中共九大之后,全国范围内普遍开展了“____________”运动。
(3)1970—1971年,____________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最终被粉碎。
(4)1972年和1975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先后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领导进行了各方面的整顿,使各项工作出现转机。
(5)1976年9月,____________反革命集团加紧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10月,被粉碎。
3.认识: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____________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____________。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
1.表现
(1)工业:
①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体系;
②大规模的____________不仅增强了国防力量,而且改善了工业布局。
(2)国防:成功地爆炸了____________(1964)、氢弹(1967),试制并成功发射了____________(1966)和人造卫星(1970)。
(3)农业:兴修水利、开展____________建设、培育推广____________、提倡科学种田,较大幅度地提高了____________水平和抵御____________的能力。
(4)生活:人民____________和文化生活水平得到逐步提高,____________取得长足进步,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劳动者的____________有了很大提高。
(5)精神: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____________。
(6)外交: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
①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与世界各国建交的又一次高潮。建交国数量:由1965年的49个增加到1976年的 个。
②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____________的一切合法权利。
③1972年,_________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___________正式建交。_________ 年中美建交。
2.意义:这些成就都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____________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重点问题探究】
1. 1957—1976年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经验教训:
(1)必须始终坚持以___________为中心,把发展___________放在首位。
(2)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___________发展水平相适应。
(3)国民经济建设必须有计划、___________发展,搞好___________,留有一定后备力量,并兼顾重点与一般的关系。
(4)必须保持___________的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
(5)注意从___________出发,在发展速度上,把需要与可能结合起来。
2. 中美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化的原因有哪些?
中美关系的缓和是中美两国共同的要求
①从美国一方:
②从中国一方:
3.中美关系改善的意义
【易错辨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区别:
“大跃进”属于生产力范畴,根源在于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忽视了中国经济落后的国情,盲目地扩大生产规模,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人民公社化运动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根源在于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
二者反映了我党脱离国家实际,片面地要求发展生产,变革生产关系的“左倾”错误。
三面红旗:
一九五八年中共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在1960年五月以前曾被称作“三个法宝”,五月以后又称为“三面红旗”。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施政口号,它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的一次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总结反思】
【达标检测】
1.1956年9月,中共八大指出“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全党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这说明(  )
A.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 B.经济冒进思想已开始盛行
C.人民公社体制开始确立 D.正确认识了社会主要矛盾
2.195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既不能让城市劳动力盲目增加,也不能让农村劳动力盲目外流。”这一规定(  )
A.服从于计划经济体制 B.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固化了社会阶级结构 D.有利于产业结构的稳定合理
3.1958年,河北省徐水县大搞“共产主义”试点,并实行了所谓的“全民供给制”。这一现象(  )
A.体现了社会主义分配制度 B.消除了城乡之间的差别
C.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D.超越了历史发展的阶段
4.1961年3月以后,人民公社恢复了社员的自留地、农村的集市贸易,停办了食堂,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彻底解决人民公社问题 B.努力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C.为实现“包产到户”作准备 D.恢复适应农村的合作社
5.1961年,中国油料作物收购牌价提高19%,1963年棉花收购牌价提高10%,并且1963年农村地区福利费是1958—1962年平均水平的3倍。以下分析准确的是(  )
A.“八字方针”得到贯彻落实 B.体现了“左”倾错误泛滥
C.严重忽视客观规律的表现 D.农民生活水平较高
参考答案
【重点问题探究】
1. 1957—1976年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经验教训
(1)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2)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3)国民经济建设必须有计划、按比例协调发展,搞好综合平衡,留有一定后备力量,并兼顾重点与一般的关系。
(4)必须保持政治的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
(5)注意从国情、国力出发,在发展速度上,把需要与可能结合起来。
2. 中美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化的原因
中美关系的缓和是中美两国共同的要求
①从美国一方
A、由于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美国长期实行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失败。
B、美国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美国想通过改善中美关系牵制苏联。
C、美国经济发展放缓,陷入越战泥潭。
②从中国一方
A、中苏关系恶化,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对中国构成严重威胁。
B、中美关系的改善,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有重要作用。
C、中美关系的改善,有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3.中美关系改善的意义
①有利于缓和世界局势,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打开了中国的外交困境,引发了第三次建交高潮。
④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和祖国统一。
⑤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
【达标检测】
1. 答案D
解析1956年中共八大认为,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生产力与先进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因此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一判断正确认识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故答案为D项。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排除A项;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排除B项;人民公社体制在1958年开始确立,排除C项。
2. 答案A
解析 据材料“既不能让城市劳动力盲目增加,也不能让农村劳动力盲目外流”可知,严格的户籍制度是为了保证工业化建设,有利于计划经济的稳定,故A项正确;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与材料时间“1958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让城市劳动力盲目增加,也不能让农村劳动力盲目外流”说明是限制户口变更而不是固化阶级结构,故C项错误;据材料“不能让城市劳动力盲目增加,也不能让农村劳动力盲目外流”可知,限制劳动力流动,不利于产业结构的合理发展,故D项错误。
3. 答案D
解析 抓住题干的关键信息,由“1958年”“共产主义”“全民供给制”可以推断该事件是20世纪50年代末因“左”倾错误导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超越了历史发展的阶段,故选D项。
4. 答案B
解析 实行这些措施的出发点是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左”倾错误,努力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故B项正确。
5. 答案A
解析 由材料信息“1963年”“收购牌价提高”“农村地区福利费”等可知,这与“八字方针”的贯彻落实有关,故A项正确。“八字方针”是对“左”倾错误的纠正,故B、C两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