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学习目标】
1.搜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关史料,认识其历史意义,培养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
2.运用时空观念,了解改革开放的进程及其各个阶段的基本特征,认识改革开放后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
3.认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及重大意义,增强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
【基础知识梳理】
一、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年 12 月)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
1. 召开的背景
(1)粉碎“ ”,文革结束。
(2)“ ”的提出,“左”的思想仍在继续。
(3)关于 的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4)中央工作会议召开,邓小平作《 》的讲话。邓小平的讲话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指导思想。
2.内容:
①以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为指导,停止使用“ 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 上来,实行 的战略决策。
②重新确立了党的 、 和 ,恢复了党的 的优良传统。
③平反 ,拨乱反正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3.意义: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伟大转折】含义:
1.实现了党工作重心的转移:阶级斗争为纲→经济建设为中心
2.彻底结束了文革“左”倾错误的束缚,实现了党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3.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新的领导集体;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二)平反冤假错案
1.原则: 、有错必纠。
2.内容:
对党、政、军机关干部 “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级 干部陆续得到平反。
对民主党派和其他人士 ①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 和 等恢复了名誉。 ②改正了错划 的案件。 ③摘掉地主、富农分子的帽子。 ④为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落实政策。
政策调整 ①将 小贩、 等劳动者同原工商业者区别开来。 ②支持 恢复活动,认真落实 政策和宗教政策,重申侨务政策。
3.总结: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审议和通过了《 》,对统一全党思想,开展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打下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三)通过宪法: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1.时间: 年底。
2.内容:通过了新修改的《 》。
3.影响: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 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二、改革开放进程
阶段 改革 开放
初期阶段 (1978— 1992年) (1)在农村,推广 责任制。 (2)在城市,以扩大 为主要内容进行试点。1984年, 全面展开。 (3)1982年,邓小平提出建设有 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 (4)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 理论,确立党的基本路线,制定了“ ”的现代化发展战略。 1980年,设立 、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还相继开放沿海 城市、沿海 ,建立海南经济特区、上海 新区
深化阶 段(1992 年至20 世纪末) (1)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对加快推进改革开放产生深远影响。 (2)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 (3)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确公有制为主体、 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实施“引进来”和“ ”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21世纪 (1)2002年,中共十六大明确了全面建设 的奋斗目标。 (2)2007年,中共十七大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涵,提出实现全面建设 目标的新要求。 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提出
1.概括提出:中共 大。
2.具体内容
邓小平理论 代表 以 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内容 ①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 ,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 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 ②阐明了在中国建设 、巩固和发展 的基本问题。
地位 在1997年中共 大上被写入党章,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 代表 以 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回答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 和建设什么样的 、怎样建设党。
地位 在2002年中共 大上被写入党章,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 代表 以 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回答问题 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 、怎样 等重大问题。
内容 、全面协调 。
地位 在2007年中共 大上被写入党章;2012年中共 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重点问题探究】
1.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第一次,由城市到 ,大革命失败后,决定开展土地革命,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第二次,随着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七届二中全会决定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 。
第三次,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以 为工作中心。
2.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
先从农村开始,之后在城市全面展开,再到建立新体制,循序渐进
先试点,后推广,实现全面改革
城乡联动,互相推进,共同发展
突破旧体制,探索新体制,最终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 改革开放以来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三次调整
调整 主要原因 核心内容 影响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 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2008年) 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加强了农业基础,增加了农民收入,保障了农民权益,促进了农村和谐,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2016年) 为进一步健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坚持循序渐进、因地制宜基础上,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 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自我完善,符合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展现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持久活力,有利于明晰土地产权关系,更好地维护农民集体、承包农户、经营主体的权益;有利于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总结反思】
【达标检测】
1.1978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发表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人们普遍认为它带来了党和民族的大觉醒。这里的“大觉醒”是指(  )
A.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B.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C.人们彻底摆脱了“左”的错误的束缚 D.人们回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轨道上来
2.如图是1978~198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曲线图。造成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全国范围内完成土地改革 B.进行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2023·安徽部分学校联考]如图是1979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登的四川宁江机床厂的一则广告,广告称宁江机床厂既可以供应机床,又可以按用户需求加工零件。这则广告可用于说明(  )
A.《人民日报》率先开展了广告业务
B.部分企业拥有一定的经营自主权
C.现代企业制度在中国已全面建立
D.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开始逐步废除
4.有学者指出:如果离开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去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那就有可能是为少数人谋利益了。同样的,要想真正很好地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必须有先进文化的指导,但是如果离开人民的根本利益去谈文化,那这种文化的先进性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这说明“三个代表”之间的关系是(  )
A.相互转化 B.互为表里 C.相互制衡 D.相辅相成
5.有经济学家认为,按照国际工业经济一般的衡量标准,中国从1953年到1991年,用38年时间就达到或接近了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水平。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在这一时期
A.经济建设不断推进 B.对外开放日益扩大
C.市场经济逐步完善 D.城乡差别显著缩小
6.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牧,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这些政策(  )
A.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B.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
C.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
参考答案
【重点问题探究】
1.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第一次,由城市到农村,大革命失败后,决定开展土地革命,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第二次,随着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七届二中全会决定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第三次,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以经济建设为工作中心。
2.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
渐进性 先从农村开始,之后在城市全面展开,再到建立新体制,循序渐进
探索性 先试点,后推广,实现全面改革
联动性 城乡联动,互相推进,共同发展
创新性 突破旧体制,探索新体制,最终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达标检测】
1.【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78年全国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结合所学可知,这场大讨论使人们回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轨道上来,D项正确;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使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排除A、B两项;“彻底”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
2.【答案】C
【解析】材料中的时间信息是1978~1984年,结合所学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粮食产量得到提升,故选C项;全国范围内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是在新中国初期,排除A项;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在1953~195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排除D项。
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时间“1979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则广告内容说明该企业可以按用户需求加工零件,还可以承接短期培训,无需当时工业主管部门的批准,据此可推断当时国内部分企业已获得一定的经营自主权,B项正确;“率先”无法得出,排除A项;中共十四大以来,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当时改革开放刚刚起步,计划经济体制仍然占主导地位,并未开始废除,排除D项。
4.【答案】D
【解析】据材料“如果离开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去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那这种文化的先进性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可知,“三个代表”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故选D项,排除C项;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不能相互转化,排除A项;无法确定三者之间何为表,何为里,排除B项。
5.【答案】A
6.【答案】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