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拒绝欺凌与善同行》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欺凌的定义、危害及预防措施,明确友善行为的重要性及表达方式。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人际交往中的自我保护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倡导友善互助,自觉抵制欺凌行为,形成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欺凌行为的定义和类型识别。. 友善行为的倡导与实践。难点:. 如何有效地识别并应对校园欺凌。. 培养学生面对欺凌时的勇敢与机智。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播放一段关于校园欺凌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关注与思考。案例一:2024年3月10日下午,邯郸市肥乡区北高镇张庄村,一个名叫王子耀(小光)的初中小男孩被3个同学残忍杀害并埋尸。案例二:2023年8月,湖北荆州,11岁男孩将邻居家年仅4岁半的女童扔进粪缸。案例三:重庆酉阳某中学一名女生在厕所里遭到几名十几岁的女生的欺凌和侮辱,被迫裸身跪地长达7个小时。案例四:被害人齐某与被告人范某等5人均为某中学同校学生。某日,范某等5人与齐某约定逃学,齐某因未按照约定逃学并向范某家长告知逃学地点,范某遂纠集杨某、朱某、王某等7人将齐某带至某小区楼顶,先后对齐某实施了质问、辱骂、轻微暴力、侮辱等行为,期间范某的激烈不当言辞致使齐某情绪激动,最终酿成其跳楼身亡的惨剧。案例五:被告人李某、王某某均系某高二学生,二人因琐事产生矛盾,双方约场在学校门口打架。王某某、李某各纠集多人持鱼叉、镐把等物品参与斗殴,双方均有人员受伤。校园欺凌会对受害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我们应该加强对校园欺凌的认识,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校园环境。.提问:"你们从视频中看到了什么?对此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欺凌现象。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总数已占到刑事犯罪总数的比例,高达70%以上。并且,其中14—16岁年龄段所占比重,还在逐年提升。校园欺凌问题关系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也牵系着每一个家庭的敏感神经,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案就是一起典型的校园欺凌行为构成犯罪的案件。(二)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欺凌的定义、类型及危害,让学生了解欺凌的严重性。1.校园欺凌的定义: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行为。此类案件不仅给被害者造成长期的心理阴影,甚至影响人格发展,施暴者也很可能滑入违法犯罪的歧途,严重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2.校园欺凌的类型:- 言语欺凌:起外号、嘲笑、威胁等。- 身体欺凌:推搡、殴打、抢夺财物等。- 社交欺凌:孤立、排挤、散布谣言等。- 网络欺凌:通过网络发送恶意信息、曝光隐私等。3.校园欺凌的危害:- 身体伤害:可能导致受伤、疾病甚至死亡。- 心理健康:会让受害者感到恐惧、焦虑、抑郁等。- 学习影响:受害者可能会学习成绩下降,甚至辍学。- 社交问题:受欺凌者可能会变得孤僻,难以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分享真实的校园欺凌案例,让学生认识到欺凌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法律规定:2021年3月1日起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增加规定,“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进入初中的学生,应该已经年满12周岁。这3名初中生残忍杀害小光,而且事先预谋,手段残忍,事后还掩饰真相,已经符合故意杀人致人死亡、情节恶劣的条件。应该追诉他们的刑事责任,在法律规定的最高限度内判处无期徒刑。这不仅仅是对他们残忍行为的惩罚,也会震慑潜在的未成年犯罪分子。特别注意:12周岁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14周岁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16周岁犯罪承担刑责。不满十八周岁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18周岁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三)小组讨论(10分钟)●分组讨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欺凌行为?在遭遇欺凌时,我们应该怎么做?"●每组选择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老师给予点评与补充。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建立良好的关系:鼓励学生与同学、老师和家长建立积极的关系,增强社交支持。- 加强教育:学校可以开展反欺凌教育,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及时干预:老师和家长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行为和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欺凌事件。- 培养自信:帮助学生提高自信,让他们学会勇敢地说“不”。- 提供支持:为受害者提供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帮助他们恢复。- 建立制度: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反欺凌制度和投诉渠道,确保事件得到妥善处理。如果遇到校园欺凌,要保持冷静,不要激怒施暴者。可以尝试与施暴者沟通,或者向老师、家长或学校管理员寻求帮助。同时,要保留相关证据,如短信、聊天记录等,以便后续处理。如果你是校园欺凌的受害者,首先要相信这不是你的错,你并不孤单,有很多人可以帮助你。在遭遇欺凌时,我们应该怎么做?1. 保持冷静:尽量避免与欺凌者发生直接冲突,以免情况恶化。2. 寻求帮助:告诉老师、家长或学校的辅导员,让他们了解你的情况。3. 记录证据:如果可能的话,记录下欺凌事件的时间、地点、参与者和具体行为,这可能对后续的处理有帮助。4. 培养自信:参加一些自己喜欢的活动,提升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5. 寻求心理支持:如果感到情绪低落或无法摆脱欺凌的阴影,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的帮助。如何对待校园欺凌?- 零容忍:明确表示欺凌行为是不可接受的,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 教育与宣传:通过教育活动,让人们了解欺凌的危害,培养友善和尊重的价值观。- 支持受害者:给予受害者关心和帮助,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支持。- 惩罚施暴者:对于施暴者,要根据情况给予适当的惩罚和教育,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建立和谐环境: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包容的社会环境,减少欺凌行为的发生。(四)角色扮演(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欺凌事件发生的场景。.其他学生和老师作为观众,观察并评价角色扮演中的处理方式是否得当。●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感受欺凌与应对欺凌的过程,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五)总结与倡议(5分钟). 总结本次班会的学习内容,强调拒绝欺凌、友善同行的重要性。●发起"拒绝欺凌,从我做起"的倡议,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威廉·戈尔丁曾在《蝇王》中说:“一个孩子,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制止,在没有制度约束、惩罚机制的情况下,很容易做出野蛮的举动,生物性中的恶便倾泻而出,并产生巨大的破坏力。”寄语:校园欺凌侵犯了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权和人格尊严权,对欺凌者和受欺凌者心理健康都将产生持久而深远的伤害,不容忽视。法治社会,受欺凌者有权要求欺凌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向校园欺凌说“不”!欺凌者侵犯他人合法权益,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将面临行政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则将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四、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视频导入、知识讲解、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设计情境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即时判断和处理,以检验学习成果。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如何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短文,鼓励他们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评价方式: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小组讨论的活跃度、角色扮演的表现以及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即时判断和处理,以检验学习成果。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如何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短文,鼓励他们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评价方式: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小组讨论的活跃度、角色扮演的表现以及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校园欺凌相关视频资料。.图片、PPT等多媒体教学材料。.角色扮演服装道具等。七、总结通过本次班会,学生将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校园欺凌的危害性,学会拒绝欺凌并践行友善行为,为构建和谐校园环境做出积极贡献。八、教学反思在课后,老师应对本次班会进行反思,总结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便更好地开展类似的主题教育活动。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体验和收获,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