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义逻辑与思维之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概念与判断(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义逻辑与思维之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概念与判断(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义
逻辑与思维之遵循逻辑思维规则概念与判断
考点1 准确把握概念
1.概念的含义: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
提醒 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都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例如,西红柿、番茄、洋柿子是不同的语词,但表达的是同一个概念。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例如,“先生”这个词,可以指师长、医生、知识界人士、男士等。
2.概念的基本特征
(1)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内涵 外延
含义 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 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
作用 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 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
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
相容关系 不相容关系
类别 全同关系 属种关系或 种属关系 交叉关系 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
举例 A:等边三角形 B:等角三角形 A:动物 B:脊椎动物 A:长篇小说 B:小说 A:大学生 B:共青团员 A:正式代表  B:非正式代表 A:高档 B:低档
图示
提醒 (1)全同关系与同一个概念有区别,全同关系是指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内涵不尽相同;同一个概念是指外延、内涵都相同。
(2)对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矛盾关系还是反对关系的判断,关键是看它们对于属概念是否具有排中的性质。若有,即为矛盾关系;若没有,则为反对关系。
3.明确概念的方法
(1)定义和划分
定义 划分
含义 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用简明的语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依据一定的标准,把一个概念的外延分为几个小类。
结构 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 母项和子项
逻辑 规则 ①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否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如:商品就是劳动产品。 ②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就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如:麻醉是麻醉剂所起的作用。 ③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否则,就会犯“否定定义”的逻辑错误。如:哲学不是文学。 ④定义不能用比喻。否则,就会犯“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如:儿童是祖国未来的花朵。 ①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否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如:选票分为赞成票和反对票。 ②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否则,就会犯“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如:犯罪分为故意犯罪、过失犯罪、共同犯罪。 ③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否则,就会犯“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如:农田里种有棉花、黄麻和粮食作物。
拓展 区分划分与分解
划分是把一个属概念分为若干种概念,而分解是把整体分为部分。如,按不同标准对“桌子”这个概念进行划分,分出来的是“方桌”“圆桌”或“木桌”“铁桌”等。如果把“桌子”进行分解,那么分出来的是“桌子腿”“桌子面”等。
提醒 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准确地把握概念,既要弄清概念的内涵,又要分清概念的外延。认识对象是变化发展的,反映认识对象的概念也会发生变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可能固定不变。同时,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也会越来越深刻和精确。
易错辨析
1.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都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   )
辨析 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都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2.定义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
辨析 定义是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3.大类是小类的种,小类是大类的属。划分就是把一个种分为几个属的逻辑方法。(   )
辨析 小类是大类的种,大类是小类的属。划分就是把一个属分为几个种的逻辑方法。
4.认识对象是变化发展的,反映认识对象的概念也会发生变化,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固定不变的。(   )
辨析 认识对象是变化发展的,反映认识对象的概念也会发生变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可能固定不变。
情境应用
1.《悲惨世界》的作者雨果有一次出国旅行,走到了某国边境,宪兵要检查登记,问道:“姓名?”“雨果。”“干什么的?”“写东西的。”“以什么谋生?”“笔杆子。”于是,宪兵在登记簿上写道,“姓名:雨果。职业:笔杆贩子。”堂堂的大作家竟然成了“笔杆贩子”,真是滑稽可笑。
运用“准确把握概念”的相关知识,分析为何会产生这个笑话。
参考答案 雨果与宪兵对“以笔杆子谋生”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不同,因此闹出了笑话。雨果所理解的“以笔杆子谋生”,内涵指的是“以写文章获得稿费维持生计”,外延所指的对象是“作家”;宪兵所理解的“以笔杆子谋生”,内涵指的是“以贩卖笔杆子为生”,外延所指的对象是“笔杆贩子”。
2.某校思想政治课堂上,老师写出下面四句话供学生们分析:
①数学就是研究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的科学。
②木材就是木料。
③逻辑学不是心理学。
④戏剧按内容性质可分为喜剧、悲剧、闹剧三种。
  请从定义或划分的角度,分析材料中四句话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①和②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③犯了“否定定义”的逻辑错误。④犯了“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
命题点1 概念的基本特征
1.[2023浙江嘉兴期中]某学习小组学了“概念”的相关知识后,联系学习实际分析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分析正确的是( D )
①全同关系,例:S—市场机制,P—“看得见的手”
②属种关系,例:S—社会救助,P—社会保险
③矛盾关系,例:S—实体经济,P—虚拟经济
④反对关系,例:S—劳动性收入,P—转移性收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市场机制强调市场调节,“看得见的手”指的是政府宏观调控,二者是全异关系,不是全同关系,①错误。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险同属于社会保障,二者属于反对关系,不属于属种关系,②错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共同组成了现代经济,两者属于矛盾关系,③正确。居民收入包括劳动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等,劳动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属于反对关系,④正确。
命题点2 明确概念的方法
2.[2023海南]在学习了明确概念的方法后,小风运用划分的方法列举了以下四个例子,其中正确的是( A )
A.邮件分为电子邮件和非电子邮件
B.桌子分为圆桌、书桌、木桌
C.农田里有黄瓜、茄子和粮食作物
D.班干部选票分为赞成票和反对票
解析 划分由母项和子项两部分构成。在“邮件分为电子邮件和非电子邮件”中,“邮件”为划分的母项;“电子邮件”和“非电子邮件”是划分的子项;“邮件是否具有电子属性”是划分的标准,A正确。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否则,就会犯“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圆桌”表述的是桌子的形状,“书桌”表述的是桌子的用途,“木桌”表述的是桌子的材料,三者划分标准不一,B错误。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否则,就会犯“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黄瓜”“茄子”属于蔬菜,蔬菜与粮食是同一级关系,把黄瓜、茄子和粮食作物并列在一起,犯了“越级划分”的错误,C排除。选票应分为赞成票、反对票和弃权票三种。将“赞成票”和“反对票”的外延加起来,其外延之和小于“选票”的外延,D犯了“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排除。
命题变式
3.[2024福建三明一中开学考]音乐就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创造艺术形象,以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门类。这一语句( C )
①揭示了音乐这一概念的本质属性 ②说明音乐与艺术是交叉关系 ③表明声乐和器乐是反对关系 ④其中“用有组织的乐音来创造艺术形象,以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是种差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音乐(被定义项),就是(定义联项)用有组织的乐音来创造艺术形象,以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种差)的一种艺术(属概念),这一定义概括出了音乐这一类事物的特有的共同属性,揭示了其本质属性,①④当选;音乐是艺术的一种,因此音乐和艺术是种属关系,不是交叉关系,②错误;声乐和器乐是矛盾关系,不是反对关系,③错误。
考点2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1.判断的概述
(1)含义: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2)基本特征
①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肯定,二是否定。
②有真假之分。如果一个判断的断定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它就是真的;否则,它就是假的。
(3)表达: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
(4)类型
提醒 判断的类型的划分依据是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
2.正确运用性质判断
(1)含义: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性质判断又称为直言判断。
(2)结构:一般由量项、主项、联项和谓项组成。
(3)种类
(4)准确地运用性质判断
要求 错误举例
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 通过学习,进步很快。
避免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 中学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
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 ①所有的错误都是不可避免的。 ②你的这个办法很好,我想没有谁不会不同意的。
3.正确运用关系判断
(1)含义: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
(2)结构:一般由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三部分组成。
(3)关系的性质
类别 含义 举例
对称性 关系 对称 关系 1小时等于60分钟。(常见关系项:“朋友”“同学”“交叉”“矛盾”“对立”等)
反对称关系 张明比赵芳高。(常见关系项:“大于”“小于”“晚于”“多于”“少于”“高于”“低于”“重于”“轻于”等)
对称性 关系 非对称关系 ①甲认识乙。②蓝队支持红队。(常见关系项:“尊重”“帮助”“佩服”“重视”等)
传递性 关系 传递 关系 甲写的字好于乙写的字,乙写的字好于丙写的字,所以甲写的字好于丙写的字。(常见关系项:“大于”“高于”“包含”“重于”“在……后”等)
反传递关系 甲是乙的儿子,乙是丙的儿子,则甲必不是丙的儿子。(常见关系项:“大……岁”“是……的父亲”等)
非传递关系 小明认识小光,小光认识小红,则小明不一定认识小红。(常见关系项:“尊重”“喜欢”“交叉”“帮助”等)
(4)使用关系判断常见的逻辑错误:混淆关系的不同性质,把非对称关系当作对称关系,把非传递关系当作传递关系。
易错辨析
1.如果一个判断的断定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它就是真的;否则,它就是假的。( √ )
2.来源于社会实践的判断都是真判断。(   )
辨析 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其正确与否要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真判断,不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假判断。
3.性质判断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   )
辨析 性质判断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
4.依据判断本身的真假性质,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   )
辨析 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
情境应用
1.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诗中的四句话,属于判断的是哪些?
参考答案 “红豆生南国”是判断;“此物最相思”是判断。
2.火星与太阳系
火星,是离太阳第四近的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仅次于水星的第二小的行星,为太阳系里四颗类地行星之一。
上述关于火星的判断,涉及哪些判断类型?
参考答案 单称肯定判断、关系判断、联言判断。
3.獐鹿之辨
王安石之子在只有几岁的时候,有位客人送给他家一头獐和一头鹿,并将獐和鹿关在一起。客人问他:“哪头是獐,哪头是鹿?”他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两种稀罕的动物,看了半天,答道:“獐旁边的那只是鹿,鹿旁边的那只是獐。”客人听了,十分惊奇。
(1)材料中的判断属于什么判断类型?
(2)判断中的獐与鹿是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 (1)关系判断。
(2)对称关系。
命题点1 性质判断
1.[2023黑龙江大庆中学开学考]以下判断对应正确的是( A )
序号 内容 类型
①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全称肯定判断
② 美国不是“民主样板”。 特称否定判断
③ 刘老师对李老师说:“这堂课要么我上,要么你上。” 不相容选言判断
④ 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由量项“一切”和联项“是”可知,①属于全称肯定判断。由主项“美国”和联项“不是”可知,②属于单称否定判断。由联结项“要么……要么……”可知,③属于不相容选言判断。④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①③正确,②④错误。
命题变式
2.[2023河北石家庄考试]对下面性质判断分析正确的是( C )
①所有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②所有困难都不是可以克服的
③有的困难不是可以克服的 ④这个困难是完全可以克服的
A.①全称肯定判断 ②全称否定判断 ③特称肯定判断 ④单称肯定判断
B.①全称肯定判断 ②全称肯定判断 ③特称肯定判断 ④单称否定判断
C.①全称肯定判断 ②全称否定判断 ③特称否定判断 ④单称肯定判断
D.①全称肯定判断 ②全称肯定判断 ③特称否定判断 ④单称肯定判断
解析 ①中量项是“所有”,联项是“是”,所以①是全称肯定判断。②中量项是“所有”,联项是“不是”,所以②是全称否定判断。③中量项是“有的”,联项是“不是”,所以③是特称否定判断。④中量项是“这个”,联项是“是”,所以④是单称肯定判断。C正确,A、B、D排除。
命题点2 关系判断
3.[2024湖南永州部分学校开学考]事物具有多种多样的关系,“关系的性质”也分为不同的类型。下列关系判断正确的是( B )
①期末考试,小明的语文成绩比小华的语文成绩高5分 反对称关系
②小丽认识云南华坪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 对称关系
③孔子早于孟子,孟子早于荀子,所以,孔子早于荀子 传递关系
④张三喜欢李四;李四喜欢王五,所以张三…… 反传递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①中“……比……高5分”关系,是反对称关系,正确。②中“认识”关系,是非对称关系,不选。③中“……早于……”关系属于传递关系,正确。④中“喜欢”关系,是非传递关系,不选。
考点3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1.复合判断及其种类
(1)含义:复合判断是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它由联结词和支判断两部分组成。
(2)分类:根据断定情况的不同,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多个种类。
2.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1)含义: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2)结构:由联言支和联结项构成,一个联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联言支,联言判断的联结项有时可以省略。
(3)联结项:“并且”“既……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等。
(4)真假: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
3.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1)含义: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
(2)结构:由选言支和联结项构成,一个选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选言支,选言判断的联结项一般不能省略。
(3)种类
相容选言判断 不相容选言判断
判断依据 选言支所断定的对象情况可以同时并存。 选言支所断定的对象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不能有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情况并存。
联结项 “或者……或者……” “要么……要么……”“不是……就是……”
成立 条件 真 至少有一个选言支真。 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
假 没有选言支是真的。 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支是真的,或者没有选言支是真的。
4.正确运用假言判断(条件判断)
(1)含义: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
(2)结构:前件、后件、联结项。
(3)种类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逻辑 要义 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 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必要条件。 有了这种情况,必将产生某种情况;没有这种情况,必不产生该种情况。
联结 项 “如果……那么……”“只要……就……”等 “只有……才……”“除非……才……”等 “当且仅当……”等
真假 判断 前件真,后件必真;前件假,后件不一定假。 前件假,后件必假;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 前件真,后件必真;前件假,后件必假。
举例 如果学习方法不当,就不能提高学习效率。 只有年满18周岁,才有选举权。 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这个数能被2整除。
提醒 三种复合判断的侧重点不同:联言判断强调几种情况同时存在,选言判断强调不确定的几种可能的情况,假言判断强调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
易错辨析
1.在联言判断中,只要有一个联言支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真的。(   )
辨析 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
2.选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
辨析 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3.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必须都是真的。(   )
辨析 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
4.有了这种情况,必将产生某种情况;没有这种情况,必不产生该种情况。这种条件关系就是充分条件关系。(   )
辨析 有了这种情况,必将产生某种情况;没有这种情况,必不产生该种情况。这种条件关系就是充分必要条件关系。
情境应用
1.小华和小浩来到某景区旅游。进入景区后,小华赞叹道:“这里不但景色优美,而且温度非常适宜。”小浩摇了摇头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你说这里景色优美我不反对,但温度实在不算适宜,我觉得有点热了。”小华反驳说:“你既然不同意我的观点,却又承认这里景色优美,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1)小华的赞叹属于什么判断?
(2)上述对话中谁的话不合乎逻辑,为什么?
参考答案 (1)联言判断。
(2)小华的反驳不符合逻辑。在联言判断中,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
2.①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
②每个党、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只有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分析和总结,才有好处。
③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
上述语句哪些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参考答案 ①③
命题点1 联言判断
1.[2024湖南长沙长郡中学检测]生活,既是琴棋书画诗酒花,又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我们应该用琴棋书画的诗意,书写柴米油盐的传奇,让我们的人生除了能够品尝到柴米油盐酱醋茶的酸甜苦辣咸,也能够拥有琴棋书画诗酒花的淡然雅趣。“生活,既是琴棋书画诗酒花,又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该判断( B )
①属于简单判断中的性质判断,断定认识对象的性质 ②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那么这个判断就是假的 ③是复合判断中的联言判断,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 ④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因此可以断定其属于真判断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生活,既是琴棋书画诗酒花,又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属于复合判断,不是简单判断,同时来源于人们社会实践的认识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其判断不一定就是真判断,①④不选。“生活,既是琴棋书画诗酒花,又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是复合判断中的联言判断,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那么这个判断就是假的,②③正确。
命题变式
2.“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正确的选择。”下列与此判断形式一致的是( B )
A.要么战胜困难,要么被困难压倒
B.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C.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就一定能战胜困难
D.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
解析 “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正确的选择”属于复合判断中的联言判断,“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也属于联言判断,B正确;A项“要么……要么……”属于不相容选言判断,C项“只要……就……”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D项“没有……就没有……”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均不符合题意。
命题点2 选言判断
3.[2024江西宜春开学考]某校高二(6)班同学在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后,觉得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合乎逻辑,务实而又高瞻远瞩,并有如下讨论发言。其中正确的是( B )
①建设现代化强国,其道路要么是中国式的,要么是西方式的——不相容选言判断
②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必须使之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联言判断
③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对称性关系判断
④跳出历史周期率,或者坚持人民民主,或者坚持自我革命——相容选言判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由“要么……要么……”可知,①属于不相容选言判断,正确。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必须使之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只断定了一种情况,不是联言判断,②错误。“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并不是对称性关系判断,“江山”和“人民”不是完全相同的内涵和外延,③排除。由“或者……或者……”可知,④属于相容选言判断,正确。
命题变式
4.[2024江西部分学校摸底考]美国副财长称,中国公司必须在俄罗斯与国际体系中作出选择。对此我国明确表示,既不站队西方,也不站队俄罗斯,而是站在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一边。美国胁迫我国公司的逻辑错误是( C )
①故意混淆概念,把西方体系等同于国际体系
②混淆了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
③混淆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和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④在不相容选言判断中遗漏了其他可能情况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在国际体系问题上,我国强调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美国的说法把西方体系等同于国际体系,故意混淆概念,①入选。美国的胁迫预设了一个两难的不相容选言判断,未涉及混淆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②不选。美国的胁迫运用了不相容选言判断,未具体反映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和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关系,③不选。在国际体系问题上,我国既不站队西方,也不站队俄罗斯,而是站在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一边。美国的胁迫,是在不相容选言判断中遗漏了其他可能情况,④符合题意。
命题点3 假言判断
5.[2023辽宁]雾凇俗称树挂,玉树琼花,宛若仙境。其形成条件严苛,需要独特的气象条件与自然要素。不同地区形成雾凇的条件存在一定差异,但湿度大、风力小、气温日较差大是形成雾凇的共同条件。以下选项一定为真的是( C )
①湿度大、风力小、气温日较差大,所以雾凇产生了
②雾凇产生了,所以湿度大、风力小、气温日较差大
③湿度小或风力大或气温日较差小,所以雾凇没产生
④雾凇没产生,所以并非湿度大、风力小、气温日较差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湿度大、风力小、气温日较差大是形成雾凇的必要条件,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正确结构是肯后肯前式或者否前否后式,湿度大、风力小、气温日较差大,所以雾凇产生了,这是肯前肯后式,得不出必然结论,①不选。雾凇产生了,所以湿度大、风力小、气温日较差大,这是肯后肯前式;湿度小或风力大或气温日较差小,所以雾凇没产生,这是否前否后式,②③当选;雾凇没产生,所以并非湿度大、风力小、气温日较差大,这是否后否前式,得不出必然结论,④不选。
命题变式
6.[2024黑龙江鸡西实验中学月考]端午佳节,某市举办划龙舟活动,小张与小明约定:“如果明天不下雨,那么咱们就一起去看划龙舟。”第二天小张爽约了,可能的情形是( B )
A.第二天没下雨,因此小张和小明同去看了划龙舟
B.第二天没下雨,但是小张没有和小明去看划龙舟
C.第二天下雨了,可是小张也和小明去看了划龙舟
D.第二天下雨了,所以小张没有和小明去看划龙舟
解析 “如果明天不下雨,那么咱们就一起去看划龙舟”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由“第二天小张爽约了”可知,小张和小明没有一起去看划龙舟,A、C排除。在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中,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据此可推出,第二天没下雨,但由于小张爽约,实际上小张并没有和小明去看划龙舟,B正确。在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中,前件假,不能必然断定后件真假,D排除。
备课题组
1.[2024重庆八中月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口规模巨大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长期以来,美西方的知识界将自身现代化经验标定为人类社会唯一的现代化道路。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从逻辑角度看,“现代化只有一条道路,那就是西方式现代化”的观点( B )
①犯了把属种关系理解为全同关系的错误
②未遵循逻辑规则,犯了划分标准不一的错误
③没有看到中国式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子项
④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思维具有不一致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现代化有多种道路,而不仅仅只有西方式现代化,“现代化”与“西方式现代化”是属种关系,题干观点犯了把属种关系理解为全同关系的错误,①正确。“现代化只有一条道路,那就是西方式现代化”,犯了划分不全的错误,而不是犯了划分标准不一的错误,②错误。中国式现代化也是现代化的一种方式,因此题干观点没有看到中国式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子项,③正确。同一律要求思维具有确定性,矛盾律要求思维具有一致性,④说法错误。
2.[2024广东惠州调研]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由此可推出( C )
①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②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③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A.①是④的充分条件
B.③是题中判断的选言支
C.④为真时,则①②③同时为真
D.①②③同时为假时,则④才假
解析
题中判断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该判断的前件属于联言判断,不是选言判断,③是其中的一个联言支,B错误。联言判断中,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①②③中只要一个为假,该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就为假,则后件④也假,D错误。
3.[2023海南]小海计划海南两日游。爸爸建议,如果不去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就不去东坡书院;妈妈建议,如果不去东坡书院,就去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朋友建议,要么去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要么去东坡书院。下列能同时满足三方建议的选项是( B )
A.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和东坡书院都去
B.去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不去东坡书院
C.去东坡书院,不去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D.既不去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也不去东坡书院
解析 朋友的建议属于不相容选言判断,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因此根据朋友的建议,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和东坡书院只能选择一个。爸爸、妈妈的建议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该类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反过来看,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前件假,后件可能真也可能假。据此可对三人的判断进行推理:
4.[2023湖北,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方某在电梯内劝阻一位老人吸烟,两人发生争执,老人因为情绪激动诱发心脏病,倒地死亡。视频记录显示,两人并未发生肢体冲突,老人也一直没有熄灭手里的烟。事后老人家属与方某在派出所就赔偿金额未能达成协议,于是到法院起诉方某,索赔40万元。一审法院认为,方某的行为与老人死亡并无必然因果关系,但考虑“公平原则”,判决方某补偿老人家属1.5万元。
一审判决后,当地媒体对案件进行了报道,随后事件发酵,扩散到全国,引起热议。网民甲说:“人死比天大,家属应该直接找当事人闹的,肯定赔的比法院判的多。”法科生乙说:“就我所学的民法知识,我觉得一分钱都不应该赔。”控烟专家丙对记者说:“这个判决让我很担心,将对热心劝阻吸烟者造成巨大冲击,会严重阻碍中国控烟的进程。”丁对戊说:“我觉得方某的行为不但没有错,而且应该鼓励。”戊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方某的行为没错我不反对,但鼓励我认为谈不上。”丁反驳说:“你既然不同意我的观点,却又承认方某没错,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老人家属认为一审法院判赔金额太少,依法提起上诉。二审法院最终撤销了一审判决,改判方某不承担侵权责任。事后方某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以后遇到在公共场所的抽烟者,我还是会理性劝阻的。”
  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判断丁、戊的对话中谁的话不合逻辑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丁反驳的话不合逻辑。(1分)“我觉得方某的行为不但没有错,而且应该鼓励”是一个联言判断,全真才真,一假全假。(1分)戊说不同意丁的观点,那就是对联言判断进行了否定,既可以是否定其中一个联言支,也可以是否定所有的联言支。(1分)因此“方某的行为没错我不反对,但鼓励我认为谈不上”是符合逻辑规则的,丁反驳的话是不合逻辑的。(1分)
解析 丁对戊说:“我觉得方某的行为不但没有错,而且应该鼓励。”→这是一个联言判断。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戊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方某的行为没错我不反对,但鼓励我认为谈不上。”→否定了联言判断其中一个联言支,否定了丁的观点。丁反驳说:“你既然不同意我的观点,却又承认方某没错,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戊否定了联言判断中的一个联言支,其观点并不自相矛盾。
1.[图文并茂/2023江苏南京调研]从概念的外延关系看,下图中正确的是( B )
解析 生产是实践的基本形式之一,B图体现了生产和实践是种属关系,正确。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内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矛盾关系,A图表示二者是交叉关系,错误。依法治国包括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多个方面,执法和守法应该是反对关系,而不是矛盾关系,C错误。司法机关与人民检察院是属种关系,不是全异关系,D错误。
2.[政策风向/2024河南名校联考]《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实施。该条例指出:无人驾驶航空器,是指没有机载驾驶员、自备动力系统的航空器。从逻辑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①“航空器”是“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属概念 ②“没有机载驾驶员、自备动力系统”是定义项 ③“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定义揭示了其本质属性 ④无人驾驶航空器分为大型、小型、军用型和民用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无人驾驶航空器是航空器的一种,①入选;“没有机载驾驶员、自备动力系统”是种差,②不选;定义是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就是用简明的语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③入选。材料强调的是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定义,且“无人驾驶航空器分为大型、小型、军用型和民用型”犯了“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④不选。
3.[2024山东青岛开学考]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准确地把握概念,既要弄清概念的内涵,又要分清概念的外延。以下说法符合逻辑规则的有( D )
①法人分为营利法人和非营利法人 ②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③中华传统美德包括自强不息、中华人文精神、孝老爱亲等 ④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作为创新思维方法是反对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法人应分为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和特别法人,①犯了“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不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明确了“实践”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准确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属性,②正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是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等。自强不息、孝老爱亲属于中华传统美德,与中华人文精神不是同一级,因此该划分犯了“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③错误。创新思维方法有多种,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属于创新思维方法,且二者的外延之和小于创新思维方法这个属概念的外延,因此二者是反对关系,④正确。
4.[2024贵州六盘水一模]某校高三老师组织学生对本班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某同学进行调查研究后,运用性质判断及其周延的知识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下列选项中分析正确的是( B )
①所有同学都是勤奋学习的——全称肯定判断,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②有些同学是共青团员——特称肯定判断,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③张三是足球运动员——单称肯定判断,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④小明不是学生会成员——特称否定判断,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所有同学都是勤奋学习的”是全称肯定判断,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①正确。“有些同学是共青团员”是特称肯定判断,主项不周延,谓项不周延,②错误。“张三是足球运动员”是单称肯定判断,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③正确。“小明不是学生会成员”是单称否定判断,主项周延,谓项周延,④错误。
5.[2024重庆七校开学考]事物除了有某些性质,还与其他事物有多种关系。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就是关系判断。下列对关系判断的理解正确的是( B )
①“小王和小张都是三好学生”不是关系判断 ②“劳动者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是关系判断 ③“小王比小张高,小张比小红高”存在着传递关系 ④“小刘认识小孙,小孙认识小赵”存在着对称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小王和小张都是三好学生”属于性质判断,而非关系判断,①入选。“劳动者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属于性质判断,而非关系判断,②不选。传递关系是指对任意的元素A、B、C来说,若元素A与元素B有某关系并且元素B与元素C也有该关系,则元素A与元素C也有该关系,因此,“小王比小张高,小张比小红高”存在着传递关系,③入选。“小刘认识小孙”与“小孙认识小赵”没有必然关系,不存在对称关系,④不选。
6.[2024云南三校联考]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变。只要笃定信心、稳中求进,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上述两个判断分别属于( D )
①性质判断 ②关系判断 ③联言判断 ④假言判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性质判断,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这在材料中未涉及,①不选。关系判断是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这在材料中也未涉及,②不选。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变”属于联言判断,③入选。假言判断,是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只要笃定信心、稳中求进,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属于假言判断,④入选。
7.[贴近现实生活/2024浙江联考]第19届杭州亚运会官网开通志愿者招募系统,小张、小刘、小庄、小孙、小李5人在一起讨论报名事宜。他们商量的结果如下:
①如果小张报名,则小刘也报名
②如果小庄报名,则小孙也报名
③只要小刘和小孙两人中至少有1人报名,则小李也报名。
后来得知,他们5人中恰有3人报名了。根据以上信息,一定可以得出( A )
A.小李报名了 B.小庄报名了
C.小张报名了 D.小孙报名了
解析 ①和②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根据其逻辑性质推断,如果小刘不报名,则小张也不报名;如果小孙不报名,则小庄也不报名。③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根据其逻辑性质推断,小李报名了,则小刘和小孙两人中至少有1人报名。因为小张、小刘、小庄、小孙、小李5人中恰有3人报名,综上所述,小李报名了,A入选。
8.[2024贵州贵阳七校联考]有人说:“只有技术好的运动员才进得了国家队。”如果这一判断是真的,从遵循逻辑规则的角度分析,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C )
A.某运动员技术好,进了国家队
B.某运动员技术好,没有进国家队
C.某运动员技术不好,进了国家队
D.某运动员技术不好,没有进国家队
解析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材料中“只有……才……”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即技术不好,没有进国家队,D正确,不符合题意,C错误,符合题意。因为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没有断定前件真时,后件会怎样,故A、B排除。
9.[回归教材/2024辽宁六校开学考]“白马非马”出自《公孙龙子·白马论》,是中国古代逻辑学家公孙龙提出的逻辑问题。
“白马非马,可乎?”
曰:“可。”
曰:“何哉?”
曰:“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
  对此,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C )
A.公孙龙看到了马和白马两个概念在内涵上的区别,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B.公孙龙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C.公孙龙看到了马和白马两个概念在外延上的属种关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D.若把“非”解读为“不等同于”,那么白马非马的观点是正确的
解析 公孙龙认为,“马”讲的是马的形体,“白”讲的是马的颜色,讲颜色不同于讲形体,所以“白马非马”。他看到了马和白马两个概念在内涵上的区别,具有一定的合理性,A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马”是矛盾的普遍性,“白马”是矛盾的特殊性,公孙龙没有认识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B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公孙龙认为白马非马,说明他没有看到马和白马两个概念在外延上的属种关系,C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白马”与“马”不是全同关系,所以认为白马不等同于马是正确的,D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10.[2024山东枣庄测试]某单位要给员工发书报费,其过程如下:
单位通知 凡本科毕业且工作两年以上的员工可以领取书报费。
员工舆论 有人说:“我是今年来的本科生,就不读书看报了?”有人说:“我都工作五年了,就因为不是本科毕业,就不能领取书报费?”
领导解释 误会了!误会了!本科毕业的可以领,不是本科毕业,工作两年以上的员工也可以领。
  之所以会有误解,是因为员工理解的单位通知与领导解释的区别在于( A )
①单位通知是一个联言判断,领导解释是一个相容选言判断 ②单位通知是一个相容选言判断,领导解释是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 ③单位通知要求两种情况同真,领导解释要求两种情况至少一真 ④单位通知要求两种情况同真,领导解释要求两种情况有且只有一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因此单位通知是一个联言判断;相容选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可以同时并存的判断,因此领导解释是一个相容选言判断,①正确,②错误。联言判断要求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③正确,④错误。
11.[2024广东部分学校摸底联考]“只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我们就一定能够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基于上述观点,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B )
①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我们就能够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②没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没有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我们就不能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③我们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则一定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④我们没有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则一定没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没有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材料中的判断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正确的推理结构是肯定前件式和否定后件式,①④入选。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否定前件不能必然否定后件,肯定后件也不能必然肯定前件,②③不选。
12.[反间谍法/2024江苏苏州调研,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修订的反间谍法是党的二十大后国家安全领域的首部专门立法,也是新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第一部法律,为新时代国家安全战线履职尽责提供了更加强大的法律武器。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
第十条 境外机构、组织、个人实施或者指使、资助他人实施的,或者境内机构、组织、个人与境外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实施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间谍行为,都必须受到法律追究。
依据上述法律规定,甲、乙同学得出如下结论:
甲:只有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反间谍法,才能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所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了新修订的反间谍法,国家安全了,社会稳定了。
乙:一个境外人被当成间谍,要么他自己实施了,要么指使、资助他人实施了,要么勾结境内他人实施了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这个境外人被当成间谍是他自己实施了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所以,这个被当成间谍的境外人没有指使、资助他人和勾结境内他人实施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
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指出两位同学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①甲同学“只有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反间谍法,才能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它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2分)由肯定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而在结论中肯定其后件,是错误的推理结构。所以,结论错误。(1分)②乙同学“一个境外人被当成间谍,要么他自己实施了,要么指使、资助他人实施了,要么勾结境内他人实施了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是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断定其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2分)如果肯定了相容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不能必然地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所以,结论错误。(1分)
解析 本题有两小问,首先需要指出两位同学的判断属于什么判断,再运用相关推理的知识说明其结论正确与否的理由。
材料信息 教材知识
只有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反间谍法,才能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一个境外人被当成间谍,要么他自己实施了,要么指使、资助他人实施了,要么勾结境内他人实施了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 相容的选言判断+相容的选言推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