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义政治与法治之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义政治与法治之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义
政治与法治之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考点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各种政治力量
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2.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现实背景 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
思想基础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阶级基础 1919年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初心使命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重大意义 中国人民在斗争中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
(2)20世纪上半叶中国出现的三种建国方案
政治主张 实践结果 历史结论
第一种方案 极力维护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统治,让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 被中国人民抛弃了,其代表者的统治也被推翻了。 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
第二种方案 幻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没有得到人民群众认可,它的多数代表者后来也承认这个方案在中国无法实现。
第三种方案 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最终赢得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
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历 史 成 果 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历史结论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斗争经验的历史总结,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历史真理。
关联 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综合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易错辨析
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   )
辨析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
辨析 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3.近代中国,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   )
辨析 近代中国,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情境应用
  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境地,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无数仁人志士以百折不挠的精神进行可歌可泣的斗争,做了各种尝试,但始终未能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民族复兴有了主心骨。我们党始终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经过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亿万人民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事实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认识。
参考答案 ①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国各阶层、各阶级对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所进行的斗争,存在两个根本性弱点,未能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②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③经过28年浴血奋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命题点1 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1.[2023浙江余姚测试]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的出路、前途和命运问题上,一些政治力量提出的方案都没有从根本上为当时的中国指明正确方向,只有中国共产党的方案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这是因为( A )
①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②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方案适合近代中国国情,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③当时的人民群众看到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的唯一出路
④资产阶级发动群众不够充分,在革命斗争中不能发挥任何积极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中国共产党的方案得民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因此得到了人民的支持,①正确。中国共产党的方案是正确的,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方案适合近代中国国情,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②正确。在当时中国的出路问题上,中国共产党的方案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③错误。资产阶级在中国革命斗争中也为拯救民族危亡进行了艰难探索,并不是不能发挥任何积极作用,④说法绝对。
命题点2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2023山东潍坊联考]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把一个饱受欺凌的旧中国改造成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把积贫积弱的旧社会建设成为民富国强的新社会。可见,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 )
①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
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③意味着中国人民在斗争中有了主心骨
④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把积贫积弱的旧社会建设成为民富国强的新社会”,这表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意味着中国人民在斗争中有了主心骨,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③④符合题意。材料强调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且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①排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②说法错误。
命题变式
3.[2023北京房山区期末]“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这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诞生于北京市房山区霞云岭乡堂上村,从20世纪40年代至今,响彻大江南北,激励了几代中国人。这首歌反映了( C )
A.工人阶级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B.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C.中国共产党救亡图存,领导各族人民推翻三座大山
D.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解析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是无产阶级,A错误。歌词强调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而非执政方式,B不符合题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救亡图存,领导各族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C符合题意。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且歌词未强调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D不选。
考点2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1.建立新中国 中国人民站起来
(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2)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到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提醒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革命是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2.实行改革开放 走向民富国强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目 的 生产力角度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中国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社会 角度 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建 设角度 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意 义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结 论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
3.进入新时代 踏上新征程
历史 方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历史 意义 对中华 民族 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对科学 社会主义 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对人类 社会 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伟大 成就 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图解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时间顺序
易错辨析
1.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   )
辨析 到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辨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3.实行改革开放就是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辨析 实行改革开放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
辨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情境应用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被称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一百多年来波澜壮阔的历史,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光辉历史。这部史诗,记载着中国共产党不懈的奋斗和探索,诉说着中国共产党为人民利益作出的牺牲和贡献。实践告诉我们,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
  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为什么是正确的。
参考答案 ①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物质成就和历史经验,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行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②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命题点1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
1.[2022辽宁]辽宁是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与党的民族复兴伟业同频共振,孕育和传承的红色基因融入辽宁人民的血脉,书写了辉煌与荣光。上述成就的取得在于辽宁( B )
①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②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前进方向
③致力于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人民具有中华民族勇敢坚毅和忠诚担当的品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辽宁与党的民族复兴伟业同频共振,体现出辽宁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①符合题意。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题干中强调的时间阶段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刚成立后等,并未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排除。到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材料强调的是党的领导和人民的力量,③与设问构不成因果关系,排除。红色基因融入辽宁人民的血脉,书写了辉煌与荣光,强调人民的力量,中国人民具有勇敢坚毅和忠诚担当的品质,④符合题意。
命题变式
2.[2024四川泸县四中开学考]从石库门到红船,从秋收起义到三湾改编,从古田会议到延安整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顽强斗争,最终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这说明( B )
①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中华民族复兴奠定了制度基础 ③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材料表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经过艰苦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用事实证明了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①④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②错误。材料表明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③错误。
命题点2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富起来
3.[2021天津]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这一百年,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一系列大事。下列大事与其意义对应正确的是( A )
①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②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③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①对应正确。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②错误。1978年,我国开始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③对应正确。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④错误。
命题变式
4.[2024江西赣州期中]近十年来,我国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稳居世界第二位,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货物贸易总额、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这一系列成就的取得( B )
①印证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②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③会更加坚定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制度保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近十年来,我国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印证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这会更加坚定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①③正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②说法错误。材料中这一系列成就的取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物质条件,但没有提供制度保障,④说法错误。
命题点3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强起来
5.[2023湖南常德考试]在党的二十大开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证明( C )
①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②我们迎来新的历史坐标,党和国家的奋斗历程翻开新的一页
③党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
④党领导人民开始努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①中“实现了”说法错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这说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证明我们迎来新的历史坐标,党和国家的奋斗历程翻开新的一页,党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②③符合题意。党领导人民开始努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并不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④不符合题意。
命题变式
6.[2023河北张家口模拟]回首2022年,意义非凡。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惊艳世界、中国空间站建设如期完成、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全球首架国产大飞机C919交付市场、我国数字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中国成绩单如此耀眼,是因为( B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②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③我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科学指引 ④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2022年,中国成绩单如此耀眼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是因为我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科学指引,①③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但这一伟大飞跃不是2022年中国成绩单耀眼的原因,②不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但这不是2022年中国成绩单耀眼的原因,④排除。
知识总结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起始 事件 提示 意义
1949年 中华人民 共和国 成立 人民民主 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根本政 治前提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
1956年 社会主义 制度确立 制度基础 生产资料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
1978年 改革开放 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历史贡献 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2017年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进入 新时代 中华民族 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科学社 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世界 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备课题组
1.[2023湖南常德阶段练]在近代中国,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最终,中国共产党的方案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其中的原因有( B )
①走社会主义道路让中国人民看到了出路和希望
②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
③资产阶级革命无法给中国带来任何的进步和发展
④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在众多救国方案中只有中国共产党的方案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其中的原因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让人民群众看到了出路和希望,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①④正确。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②错误。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③错误。
2.[2024湖北“宜荆荆随”联考]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从改革开放的南海畔发展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当代中国历史的每一次进步无不彰显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力和领导智慧,这说明( B )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 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③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执政党地位 ④中国共产党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当代中国历史的每一次进步都彰显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力和领导智慧,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①④正确。材料强调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②不符合题意。在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还不是执政党,③说法错误。
3.[2024广东东莞测试]2023年7月1日,“不朽的印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广西红色标语展”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开展。展览精心遴选广西境内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红色标语110条,这些标语是中国共产党在广西开展武装起义斗争、土地革命、抗日救亡和解放战争的重要见证,是鼓舞人民群众积极参战、支援共产党、同一切敌人作斗争的强大思想武器。参观该展览的意义在于( A )
①加深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认识
②深刻体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
③从历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坚定理想信念
④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建立社会主义为政治目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这些标语是中国共产党在广西开展武装起义斗争、土地革命、抗日救亡和解放战争的重要见证,是鼓舞人民群众积极参战、支援共产党、同一切敌人作斗争的强大思想武器。参观该展览能够从历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坚定理想信念,有利于加深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认识,①③符合题意。该展览主要展示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红色标语,没有体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不选。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创建人民民主共和国为政治目标,④错误。
4.[2023山东济南学情检测]北京东城探索“小巷管家”“小院议事厅”等基层群众自治模式,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福建三明打破医保管理“九龙治水”格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甘肃平凉抓紧落实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拿到土地承包证的农民对未来信心满满……放眼神州大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不断完善。这( C )
①说明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能够有效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②体现了我国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③为人类探索建设更好社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④表明我国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材料未涉及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①排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不断完善,这体现了我国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人类探索建设更好社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②③正确。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④错误。
5.[2024山东德州期中,10分]现代化,指的是人类社会从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变的历史过程。近代以来,实现现代化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无数仁人志士曾幻想通过学习西方文明、走西方发展道路来实现现代化,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经历了早期的种种曲折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才真正地进入探索现代化的正道……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政治与法治》的知识,以“百年探索谋复兴”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参考答案 示例: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领导我国人民取得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条件。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创新突破,成功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推动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丰富和发展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定“四个自信”,担当起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10分)
解析 本题是开放类试题,要求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政治与法治》的知识,以“百年探索谋复兴”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本题无固定答案,切合主题,符合要求,言之有理即可。
1.[2024山东泰安质检]李大钊指出,中国今日扰乱之本原,全由于欧洲现代工业勃兴,形成帝国主义,而以其经济势力压迫吾产业落后之国家,用种种不平等条约束制吾法权税权之独立与自主。而吾之国民经济,遂以江河日下之势而趋于破产。由此可见( B )
①当时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在当时的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③推翻封建统治是近代中国的重大历史任务
④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当时社会主要矛盾之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帝国主义……约束制吾法权税权之独立与自主”说明当时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①正确。李大钊的话没有涉及资本主义道路,②不选。近代以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③不选。材料强调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压迫,体现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④正确。
2.[回归教材]20世纪上半叶,三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其中,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方案,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这个方案得以脱颖而出,原因在于( A )
①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需要
②提出了实现人民民主而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③把实现社会主义作为党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④近代中国无产阶级的力量比资产阶级更强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20世纪上半叶,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中只有中国共产党的方案得以脱颖而出,其原因在于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需要,共产党提出了实现人民民主而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①②正确。中国共产党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③错误。近代中国无产阶级的力量一开始比较弱小,④错误。
3.[中国式现代化/2024湖北荆州考试]从洋务运动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戊戌变法的“改良图强”,再到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振兴实业”方案……回溯中国现代化的历史,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身上。由此可见( A )
A.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心骨
B.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力量
C.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探索现代化道路的领导核心
D.中国共产党把实现中国现代化作为最终目标
解析 材料强调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身上,这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心骨,A正确。人民群众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力量,B错误。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尝试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就已存在,“始终”一词说法错误,C不选。中国共产党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终目标,D说法错误。
4.[2024山东济宁测试]经过28年浴血奋斗和顽强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后,终于在1949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 )
①标志着我国正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②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③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④使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使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②④符合题意。到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我国正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①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③错误。
5.[2024山东德州测试]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回望过去40多年,我们通过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通过开放参与全球经济大循环,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由此可见,改革开放( D )
①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②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自我完善 ③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④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①排除。到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改革开放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而不是确立,②错误。回望过去40多年,我们通过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通过开放参与全球经济大循环,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这说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③④正确。
6.[贴近学习生活/2024福建宁德一中月考]2023年某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在主题展览中设置了“浴血奋战、百折不挠”“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守正创新,奋进新时代”四个宣传板块,组织团员们通过学习党史了解党的发展历程。下列符合“守正创新,奋进新时代”板块内容的是( B )
①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②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人民在斗争中有了主心骨
③开创改革开放新篇章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④党带领中国人民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①④符合“守正创新,奋进新时代”板块内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改革开放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都不属于新时代,②③不符合题意。
7.[2023福建南平测试]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不平凡历程,充满苦难与辉煌、曲折与胜利。实践充分证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下列观点中能印证这一结论的是( C )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断奋斗,解决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行改革开放,走向民富国强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入新时代,完成民族伟大复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解决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说法错误,①排除。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入新时代,但“完成民族伟大复兴”说法不符合实际,④排除。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行改革开放,走向民富国强,证明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②③符合题意。
8.[贴近现实生活/2024山东德州考试]中学生小王在父母的带领下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复兴之路”展厅里他看到了中国近代的2300多件实物、文献、图片、模型绘画、雕塑旧址复原、模拟景观等展品,了解到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100多年的历史。根据他参观的内容,他可能会产生的感受有( A )
①近代中国的历史既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一部抗争的历史
②西方列强的入侵是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重要原因
③社会主义中国的建立让人民群众看到了中国的出路和希望
④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由“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100多年的历史”可知,近代中国的历史既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一部抗争的历史,西方列强的入侵是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重要原因,①②正确。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是在“三大改造”完成后,不包括在1840—1949年之内,③与题意不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有多重矛盾,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④错误。
9.[情境创新/2024广东东莞阶段考]浙江嘉兴南湖,一艘普通的画舫船,因其承载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通过中国共产党纲领的光荣使命,成为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地方。某校在这里为学生举办18岁成人礼,其特殊意义是让学生( C )
①回顾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程
②感悟中国共产党诞生是中国社会的大事件
③了解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
④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而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程,也不是让我们了解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①③不符合题意。红船因其承载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通过中国共产党纲领的光荣使命,成为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地方,某校在这里为学生举办成人礼有利于让学生感悟中国共产党诞生是中国社会的大事件,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自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④符合题意。
10.[2024湖南永州模拟]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史,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我们党始终能成功把握历史大势、抓住历史机遇。中国共产党的顺势而为表现在( B )
①把握近代中国基本国情,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②领导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变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矛盾
③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
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继续以伟大社会革命引领党的自我革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把握近代中国基本国情,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这是中国共产党顺势而为的表现,①③正确。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改变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矛盾”的说法错误,②排除。应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④错误。
11.[2024广东梅州期中]1948年,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新中国即将诞生的重要时刻,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发出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伟大号召,得到了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75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充分证明了( B )
①中国共产党执政,不仅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
②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
③党领导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④新时代的中国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1948年,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热烈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这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不仅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证明了新时代的中国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①④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就开始了,②说法错误。党领导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③中“实现了”说法错误。
12.[2024山东潍坊考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来,我们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下列关于“里程碑意义”理解正确的是( A )
①锻造了民族复兴伟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④作出了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十年来,我们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锻造了民族复兴伟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这在党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①正确。十年来,我们接续奋斗,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信心百倍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这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②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③不符合题意。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的决定,④不符合题意。
13.[命题创新]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可以划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阶段,在这四个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铸就了百年辉煌。对此,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B )
①四个阶段是开创性、继承性、发展性的统一,是不能割裂的历史整体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
③我国基本国情发生了质的变化,决定了每个阶段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不同
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阶段是一脉相承、前后相继的,是不能割裂的历史整体,同时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①④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②错误,符合题意。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来,就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没有发生改变,③错误,符合题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