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它们占据空间吗课件 课件(共17张PPT+视频+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6.它们占据空间吗课件 课件(共17张PPT+视频+教案)

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它们占据空间吗》
粤教科技版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固体、液体、气体》
活动1 水位会上升吗
实验准备
大半瓶水
小石子

活动1 水位会上升吗
实验要求
3.在实验探究卡中做好记录。
1.小组分工合作,把小石子加入装有水的瓶中。
2.注意观察记录加入小石子前
后水位的变化情况。
水位线
4.实验结束后,讨论交流你们的发现。
活动1 水位会上升吗
小组汇报
实验准备
活动2 气体也占据空间吗
水槽
剪去底部带小孔瓶盖的瓶子
小球
毛巾
实验要求
活动2 气体也占据空间吗
1.把小球放入水中,并按住小孔的瓶盖,用瓶子倒扣
保持瓶子垂直压入水底,观察小球瓶内的情况。
2.慢慢打开一点小孔,观察小球和瓶内的情况。
4.小组成员要分工合作,在实验探究卡中做好记录。
3.完全打开小孔,观察小球和瓶内的情况。
5.实验结束后,讨论交流你们的发现。
活动2 气体也占据空间吗
小组汇报
不动瓶子,如何让小球自由升降?
器材准备
活动3 让小球自由升降
水槽
剪去底部带小孔瓶盖的瓶子
小球
吸管
注意事项
活动3 让小球自由升降
1.注意讲究卫生,一根吸管一个人用。
2.小组内轮流操作,体验瓶内水量和空气的变化。
3.体验结束后,谈谈你们的感想。
这其中蕴含着什么科学知识?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完成“浸不湿的纸”的完成“浸不湿的纸”的小魔术给家长观看,并向他们提问这魔术里藏着的科学道理。小魔术给家长观看,并向他们提问这魔术里藏着的科学道理。
亲子活动
回家表演“浸不湿的纸”的小魔术给家长观看,
请他们猜猜魔术里藏着的科学道理是什么。
谢谢观看“ 它们占据空间吗”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P41—P42
【教材分析】
“ 它们占据空间吗” 是《科学》三年级上册第 3 单元“ 固体、液体和气体” 的第 5 课,
本课安排了“ 水位会上升吗” 和“ 气体也占据空间吗” 两个探究活动和一个实践活动“ 小魔
术‘ 浸不湿的纸’ ” 来进行教学。活动 1 是通过讲“ 乌鸦喝水” 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本课
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把小石头加入半瓶水中水位变化情况。证明固体和液体都能占据空间。
活动 2 是指导学生用剪去了底部的塑料瓶,罩着浮在水面上的小纸船 , 保持瓶子垂直向下压
入水底,观察小纸船的情况。证明空气也能占据空间。实践活动是引导学生利用本课所学的
知识,设计一个小魔术,让塞在杯子里的纸不会被水浸湿。
【学情分析】
学生们经过了对本单元中有关固体、液体、气体相关知识的学习后再学习本课应该是没
有很大难度的,而且以“ 乌鸦喝水” 的故事引入不仅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对解决活
动的问题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活动 2“ 空气占据空间” ,学生会觉得很新奇, 但当他们明白
了空气也能占据空间的科学道理后,对于进行实践活动就不成问题了。
【设计理念】
在本课教学中,玩中学,学中悟。以“ 猜想——实验——观察——分析——发现——
应用” 为主线,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供充分的科学活动机会。本课设计了 3 个动手
操作的活动,第一个活动探究水位会上升吗,通过学生熟悉乌鸦故事引入,猜测把石头放
入装有水的瓶子中,水位真的会上升吗?从而亲自验证把小石子加入半瓶水中,并观察加
入前后瓶内的水位变化情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会上升。从而总结出固体和液体能占
据空间。第二个活动探究气体也能占据空间吗?本课对教材进行了内容上的调整与改良,
以学生喜欢的小球为线索,通过课前准备好的材料,让学生初次思考如何利用现有的材料
进行科学探究,寻找科学的规律。在老师提供瓶底开口瓶盖有孔的瓶子以及 1 个小球、1
盆水,让小球执行三个任务:沉到水底、浮在水中、浮在水面。学生在实验探究、观察比
较中自然观察出瓶内水和空气的变化与小球升降的规律,从而得到气体、液体、固体都占
据空间的科学概念,最后,让学生利用这个规律,提供 1 根吸管,完成第三个活动,让小
球自由升降的任务。
本课遵循科学学科特点,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点,让学生在观察、比较、预测、
实验、交流、分析和应用中,让学生由浅入深地了解知识,掌握如何科学地进行实验活动、
描述实验现象,从而提高科学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科学与生活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1.知道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占据空间。
2.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并归纳结论。
3.激发学生对物质世界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比较,知道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占据空间。
【教学难点】
完成证明空气也能占据空间的实验。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水槽、水、水杯、纸团、抹布。
学具:每小组准备水、大头笔、小石块、瓶底开口瓶盖有孔的瓶子、水槽、小球、吸管、
抹布、实验探究卡。
【教学过程】
一、魔术表演,激趣导入
1. 老师化身魔术师,表演“ 浸不湿的纸” 的小魔术。(图 1)
2. 看,纸巾一点也没有湿透,神奇吗?想知道今天的奥秘吗?跟着老师一起走入神奇的 科学世界吧!
图 1
【设计意图:利用魔术般的表演,可以刺激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兴趣、好奇和思考,
激发学生以良好的学习动机,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活动,更好地发挥其主体作用,为下面活
动的学习做铺垫。】
二、探究活动,提升能力
(一)活动 1:水位会上升吗
1. 出示“ 乌鸦喝水” 图片,问:谁来说说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2. 提出疑问:把石头放入装有水的瓶子中,瓶子里的水真的会上升吗?
3. 学生猜想。
4. 我们需要准备什么材料吗? (小石子、大半瓶水、笔、实验探究卡)(图 2)
图 2
5.要怎样做这个实验呢?
6.学生交流。
7.实验要求:(1)小组分工合作,把小石子加入装有水的瓶中。
(2)注意观察记录加入小石子前后水位的变化情况。
(3)在实验探究卡中做好记录。(图 3)
(4)实验结束后,讨论交流你们的发现。
图 3
8.小组合作做实验。
9.学生汇报。
10.小结:当把小石块加入水中后水位上升了,实验证明固体和液体都能占据空间。(板
书)
(二)活动 2:气体也占据空间吗
1.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固体和液体都能占据空间,那气体也能占据空间吗?
2.小组谈论,引导学生对空气是否也能占据空间作出猜想并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想法。
3.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证明空气也能占据空间。
4.出示实验材料:水、剪去底部带瓶盖的塑料瓶、水槽、小球。(图 4)
图 4
5.实验要求: (1)把小球放入水中,用剪去了底部的塑料瓶,并按住小孔的瓶盖,用
瓶子倒扣保持瓶子垂直压入水底,观察小球瓶内的情况。
(2)慢慢打开一点小孔,观察小球和瓶内的情况。
(3)完全打开小孔,观察小球和瓶内的情况。
(4)小组成员要分工合作,在实验探究卡中做好记录。(图 5)
(5)实验结束后,讨论交流你们的发现。
图 5
5
6.学生观察交流。
7.教师巡视:(1)如果成功,说说出现这样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2)实验失败,引导找出其中的原因。
8.学生汇报。
9.师引导学生思考:第一个实验现象说明什么?慢慢松小孔,出现的现象说明什么?完
全打开小孔,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10.小结:实验证明液体、气体能占据空间。(板书)
水变多了,空气就会变少,小球上升;水变少了,空气就会变多,小球下沉。
【设计意图:猜想是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是培
养学生科学素养、发展学生对科学活动预见性的重要实施渠道。针对要研究的问题,让学生
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预测,学生能够紧扣主题探究,步步深入,层层推进。科学的魅
力在于让学生亲自去尝试,去体验,去感悟。针对三年级学生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
验材料,让学生猜想,自己去验证,去发现,并做好记录。小组合作既让学生有一定的探索
自由度,照顾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又给了学生合作的机会,收到的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三)活动 3:让小球自由升
1.不动瓶子,如何让小球自由升降?(吹起)
2.给你一根吸管,你会怎么做?(让小球先沉下去,再浮上来,再沉下去。)
3.学生实验。
4.注意事项:(1)注意讲究卫生,一根吸管一个人用。
(2)小组内轮流操作,体验瓶内水量和空气的变化。
(3)操作完毕注意收拾整理实验材料。
(4)体验结束后,谈谈你们的感想。
5.汇报交流:你是如何让小球自由升降的?小球的升降和什么有关系?
6.小结:水和空气都能占据空间,我们可以改变他们占据空间的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二,学生已经初步感受到空气和水占据空间,让学生运用这个规律,
使小球自由升降。此次操作活动,加深印象。】
二、拓展延伸,丰富知识
1. 思考:你们能够用今天学到的科学知识揭开课前小魔术的秘密了吗?
2. 微课介绍潜水钟。 (图 6)
图 6
【设计意图:科学与生活是密切。让学生学有所用,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总结提炼,交流评价
1.回顾课堂内容,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2.填写《他们占据空间吗》积分卡(图 7),评选本节课的“ 最佳小组” 和“ 科学之星” 。
图 7
【设计意图:全课总结,让学生知道本课学了哪些知识,加深印象。这种积分评价可以
激发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在学习中建立一种新的激励机制,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十分
重要的意义。】
五、亲子活动,运用科学
回家表演“ 浸不湿的纸” 的小魔术给家长观看,请他们猜猜魔术里藏着的科学道理是什
么。(图 8)
图 8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运用本节课的知识与父母一起玩小魔术,加强亲子之间的互动,
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规律: 水变多了,空气就会变少,小球上升;
水变少了,空气就会变多,小球下沉。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板书非常精炼,把本节课的重难点直观明了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
学生看起来一目了然。】
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