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文化发展的基本途径 教学设计(含解析)-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2文化发展的基本途径 教学设计(含解析)-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9.2 文化发展的基本途径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第九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遵循着“方向——路径—— 目标 ”的表达结构, 沿着“过去——现在——未来 ”的时间轴线, 回答着我国文化发展“举 什么旗——走什么路——达到什么目标 ”的问题,也是探索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路径。任何国家的文化发展都要经历寻找(寻路)——探索(探路)— —筑造(筑路) ——笃信(信路)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也是如此。
2、本课时“探路:文化发展,如何走好?”描述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 之路的探索, 回答的是“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的“如何走 ”问题, 主要包括“文化发展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人民为中心、立足时代之基、实 现融通创新 ”等主体知识,也是本课的重要理论基础与来源。因此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情绪状态,在感受——分析——探究——谋划——践行的过程中 实现文化参与、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积蓄力量。
二、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
使学生明确文化发展需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立足时代之基, 回答时代问题,增强对国家发展的政治认同。
2.科学精神:
让学生把握科学思维方法,理解文化发展要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增强学生的科学精神。
3.公共参与:
为讲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蓄力量, 开展课后实践活动,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强烈认同感, 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 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三、学情分析
1、经过近两个学期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系统学习,大部分同学学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较好地提高。另外通过读本的辅助学习, 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已经有了强烈的认同感, 学生能够拥护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方向, 能自觉做到 知行合一,这为本课的知识教学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2、文化生活与高中生息息相关,学生们普遍关心国家大事,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参与感。但是,学生的经验往往停留在表面,在文化生 活中缺少一定的辨析能力, 极容易受到一些不良文化和错误观点的影响。同时, 由于本节课的容量偏大, 学生不一定能主动将理性认知上升为情感认同, 需要 教师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以帮助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四、教学重点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
五、教学难点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理想信念。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探究分享法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文化发展的基本途径:
1、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2、立足时代之基 回答时代问题
3、融通不同资源 实现综合创新
第一标题 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观看视频《乌兰牧骑》 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阅读与思考:
立于1957年的乌兰牧骑是活跃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一种小型文艺演出队,”乌兰牧骑”在内蒙古语中的意思是”红色的嫩芽”,后被引申为“红色文艺轻骑兵”。60年来,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迎风雪、冒寒暑,在戈璧、草原上辗转跋涉,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在大草原上起舞放歌,将演出送到牧民身边,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截至2017年,乌兰牧骑已经从最初的一支9人队伍发展到75支队伍,3000多名队员,犹如怒放的鲜花,点缀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上。
乌兰牧骑为什么能够得到广大牧民的认可和赞扬?
思考:如何理解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
探究与分享:
1. 文化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文化发展的总体要求:
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自立自信。我们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观看视频《乌兰牧骑》 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思考:如何理解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
探究与分享:
2.文化发展依靠人民的原因和要求分别是什么?
(1)原因:
①文化发展的主体: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
②文化创作的源泉:文化是在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孕育和创造的。人民的生活(实践)是一切文化产品的创作源泉。
(2)要求:
文化创作的导向: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贴近人民的精神生活,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生动展示人民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创造历史的辉煌业绩。
观看视频《国家大剧院“公众开放日艺术节”》
思考:文化单位应该怎样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探究与分享:
国家大剧院自运营以来,以其常年持续不间断的艺术普及教育活动助推文化发展。这些艺术普及教育活动已经成为城市文化生活的重要景观。国家大剧院将每年的12月22日定为“公众开放日艺术节”。每年的这一天,近万名观众在这里与高雅艺术零距离互动,与艺术大家面对面交流。徜徉其中,人们耳之所闻、目之所见,皆为艺术。
文化单位应该怎样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探究与分享:(分二组讨论下面二个问题)
3.文化发展服务人民(为了人民)的原因和要求分别是什么?
(1)原因:
①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和受益者。社会主义文化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
②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
(2)要求:
①加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②生产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丰富高品质文化消费产品的供给,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
知识总结:
1、 为什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①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文化是在人民群众伟大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孕育和创造的。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文化发展的主体——人民)(依靠人民)
②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和受益者。社会主义文化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文化发展的根本目的)(为了人民)
探究与分享:
2、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①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贴近人民的精神生活,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生动展示人民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创造历史的辉煌业绩。
③加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生产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丰富高品质文化消费产品的供给,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
第二标题 立足时代之基 回答时代问题
观看视频《《平凡的世界》》
思考:文化发展要立足时代之基原因是什么?
阅读与思考:
一本好书,可以记录一个时代。路遥的现实主义作品《平凡的世界》,描写了巨大的社会变迁给中国乡村的冲击,刻画了两代农民在变革潮流中的命运沉浮,塑造了艰辛劳动和敢闯敢拼的新农民形象。这本书以人民为主角,为改革立传,为奋斗歌唱,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正如书中所说:“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
思考:结合《平凡的世界》和其他相关经典文化作品,分析这些经典文化作品能够广泛流传的原因。
探究与分享:
1、文化发展要立足时代之基原因是什么?
文化发展要立足时代之基原因:
①每一种文化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是时代精神的展现。
②文化作品只有符合人类历史前进的时代潮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才能具有恒久的魅力。
探究与分享:
2、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什么?
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
①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
②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只有立足时代、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社会进步;
只有倾听特定的时代声音,才能吹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号角。
知识小结:
1、文化发展要立足时代之基
①每一种文化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是时代精神的展现。
②文化作品只有符合人类历史前进的时代潮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时代特征,
反映时代风貌,才能具有恒久的魅力。
2、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
①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
②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只有立足时代、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只有倾听特定的时代声音,才能吹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号角。
第三标题 融通不同资源 实现综合创新
探究与分享:
1、融通不同资源的要求是什么?
融通不同资源的要求: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外优秀文化等资源。
文化创新发展要融通外国资源
(1)原因: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2)重要性: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探究与分享:
2、实现综合创新的要求是什么?
实现综合创新的要求:
①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②既向内看,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又向外看,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③既向前看,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又向后看,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通过综合创新,形成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知识小结
1、融通不同资源的要求: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外优秀文化等资源。
2、实现综合创新:
①要求: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②做法:既向内看,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又向外看,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既向前看,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又向后看,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
③结果:通过综合创新,形成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课堂总结】
【易错辨析】
1.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发展的主体。( )
答案与解析:×。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
2.发展文化产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
答案与解析:×。发展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3.文化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建设文化强国。( )
答案与解析:×。文化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素质。
4.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融通不同资源。( )
答案与解析:×。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
【课堂练习】
1、宁夏“文化大篷车”在农村采风,在农村演出,请农民“审稿”,演出时间、地点由农民定,送戏下乡三十九载,流动演出2万余场次,行程百万千米,被誉为“我们农民自己的剧团”。由此可见,“文化大篷车”的成功在于( )
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②满足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③基层群众文化素养显著提升
④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A“文化大篷车”在农村采风,在农村演出,请农民“审稿”,演出时间、地点由农民定,这说明“文化大篷车”的成功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满足了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①②正确。基层群众文化素养显著提升是结果,不是“文化大篷车”的成功原因,③不符合题意。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是目的,不是“文化大篷车”的成功原因,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2、周末夜幕中的某市古城墙下,一场场由群众自发组织、表演者志愿参与的路边音乐会吸引着众多市民热情相聚,大家共同感受着音乐时尚和文化活力。路边音乐会持续火热,主要得益于它( )
①通过文化发展促进了文化交融
②满足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③发挥了人民在文化发展中的主体性
④在形式创新中奠定了文化自信的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C 一场场由群众自发组织、表演者志愿参与的路边音乐会吸引着众多市民热情相聚,大家共同感受着音乐时尚和文化活力,说明路边音乐会持续火热,主要得益于它满足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挥了人民在文化发展中的主体性,②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文化交融,且文化交融推动文化发展,而不是文化发展推动文化交融,①说法错误。经济政治决定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夯实文化自信及基础,而不是在形式创新中奠定文化自信的基础,④说法错误。
3、历史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上映后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仅11天票房就突破8亿元。该片以高适的回忆为线索,描绘了李白、杜甫、王维等大唐诗人群像,展现了绵延千年的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它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来自历史深处的回响,与千百年后的我们心灵交汇。这启示文艺创作要( )
①坚持高度的文化自信,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②守住民族文化根基,将传统文化融入民族发展的血脉
③优先考虑经济效益,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④立足时代,探索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相协调的新形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B 《长安三万里》展现了绵延千年的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它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来自历史深处的回响,受到了人民的欢迎,这表明文艺工作者要坚持高度的文化自信,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要立足时代,探索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相协调的新形式,①④入选。文艺工作者要守住民族文化根基,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将其融入民族发展血脉,②不选。文艺工作者的文艺创作,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③不选。
八、教学反思
1、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教学内容符合学生需要、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特点、教学实施符合学生发展。本课素材的选取均以 学生的调查报告为依据,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努力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途径活动化、学科知识结构化, 让学生在活动中自觉认同文化强国, 坚定文化自信。
2、本课设计紧跟时代步伐, 选择学生关心的、感兴趣的时政资源,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实现政治认同。在教学中, 通过直 观的视频、真实情境等资料,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 在序列化的问题中形成辩证的思维能力, 培养一定的科学精神。鼓励学生为实现文化强国建言献策, 提 升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
3、本节课以“探路:文化发展,如何走好?”为总议题,围绕“坚定理想信念,立足时代之基础,实现综合创新”三个分议题展开活 动型课堂教学, 关注学生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的培育。最后用知识向导实践, 回归生活, 实现了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 性相统一。
谢谢指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