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一、课题名称《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二、课程课时2课时三、教材内容分析本课题是高中政治必修4统编版中的重要内容。教材从联系的含义、特点以及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三个方面阐述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一哲学观点。首先,教材通过对联系含义的阐述,让学生明确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接着,教材详细分析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三个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到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联系是客观存在的,不能主观臆造,同时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后,教材强调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意识,正确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四、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素养通过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习,让学生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同和信仰。引导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社会现实问题,培养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2.科学精神素养培养学生用辩证思维认识世界的能力,让学生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批判精神。3.公共参与素养鼓励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解决社会问题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和能力。五、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联系的客观性,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正确对待联系。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并运用这一关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六、课的类型及主要教学方法1.课的类型:新授课与探究课相结合2.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联系的基本概念和知识。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联系的特点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情境创设法: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联系的普遍性和重要性。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5分钟)教学环节:展示图片,引发思考教师活动:教师展示一组相互关联的图片,如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交通网络中的不同交通工具、社会生产中的各个环节等。然后提问:“同学们,从这些图片中你们能看出什么呢?这些事物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学生活动:学生认真观察图片,积极思考问题。有的学生说:“这些图片中的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的。”有的学生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相互依存,交通网络中的交通工具相互配合,社会生产中的环节相互影响。”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联系的兴趣,为新课学习做铺垫。目标达成预测:学生能够被图片吸引,积极参与讨论,对联系有初步的认识和思考。(二)联系的含义(10分钟)教学环节:讲解概念,明确内涵教师活动:教师讲解联系的含义,强调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教师举例说明,如学校中的老师、学生、课程等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联系。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听讲,理解联系的含义。有的学生说:“学校里的老师和学生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学校这个整体。”有的学生说:“学校与家庭、社会也有联系,家庭和社会对学校的发展有影响。”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联系的基本概念,为后续学习联系的特点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奠定基础。目标达成预测:学生能够准确说出联系的含义,理解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三)联系的普遍性(15分钟)教学环节:案例分析,感受普遍性教师活动:教师展示多个案例,如自然界中的食物链、人类社会中的经济全球化、人的身体各器官之间的联系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案例,让学生总结联系的普遍性的表现。教师提问:“从这些案例中,你们能看出联系的普遍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分析案例,总结联系的普遍性的表现。有的学生说:“自然界中的生物之间通过食物链相互联系,说明联系是普遍存在的。”有的学生说:“经济全球化表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有的学生说:“人的身体各器官之间相互协作,也说明了联系的普遍性。”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刻感受联系的普遍性,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目标达成预测:学生能够准确说出联系的普遍性的表现,认识到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四)联系的客观性(20分钟)教学环节:探究讨论,理解客观性教师活动:教师提出问题:“联系是客观存在的吗?我们能否主观臆造联系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教师展示一些人为臆造联系的案例,如迷信活动中的“风水决定命运”等,让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联系的不合理性。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联系的客观性的含义和要求。教师提问:“联系的客观性是什么?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如何正确对待联系的客观性呢?”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说:“联系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能主观臆造联系。”有的学生说:“迷信活动中的联系是不合理的,没有科学依据。”学生总结联系的客观性的含义和要求。有的学生说:“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有的学生说:“我们在生活中要尊重联系的客观性,不能随意创造或破坏联系。”设计意图:通过探究讨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联系的客观性,学会在实际生活中正确对待联系。目标达成预测: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联系的客观性的含义和要求,认识到在实际生活中要尊重联系的客观性。(五)课堂小结(10分钟)教学环节:总结回顾,强化重点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总结联系的含义、普遍性和客观性。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谁能说一说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学生活动: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回顾所学知识。有的学生说:“我印象最深的是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相互联系。”有的学生说:“我理解了联系的客观性,不能主观臆造联系。”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明确重点内容。目标达成预测:学生能够准确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对联系的含义、普遍性和客观性有更深刻的认识。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学环节:复习旧知,引入新课教师活动:教师提问上节课的重点内容,如联系的含义、普遍性和客观性等。教师可以随机抽取学生回答问题,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学生活动: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回忆上节课的知识。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学习做铺垫,检查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目标达成预测:学生能够准确回答教师的问题,对上节课的知识有较好的掌握。(二)联系的多样性(15分钟)教学环节:案例分析,认识多样性教师活动:教师展示不同类型的联系案例,如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案例,让学生总结联系的多样性的表现。教师提问:“从这些案例中,你们能看出联系的多样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分析案例,总结联系的多样性的表现。有的学生说:“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表明联系的方式不同。”有的学生说:“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说明联系的范围不同。”有的学生说:“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体现了联系的性质不同。”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联系的多样性,理解不同类型的联系。目标达成预测:学生能够准确说出联系的多样性的表现,认识到联系具有多种形式和特点。(三)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25分钟)教学环节:探究讨论,理解关系教师活动:教师提出问题:“整体与部分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教师展示一些关于整体与部分关系的案例,如钟表的各个零件与整个钟表的关系、班级与学生的关系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案例,总结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教师提问:“从这些案例中,你们能总结出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吗?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呢?”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说:“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影响整体。”有的学生说:“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学生总结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并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有的学生说:“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考虑问题。”有的学生说:“我们也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设计意图:通过探究讨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刻理解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学会在实际生活中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目标达成预测:学生能够准确总结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掌握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关系的方法。(四)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5分钟)教学环节:案例分析,实践应用教师活动:教师展示一些社会现实问题的案例,如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关系等。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这些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教师提问:“从联系的观点看,这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分析案例,运用联系的观点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有的学生说:“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互影响,我们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有的学生说:“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我们要注重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标达成预测:学生能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社会现实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建议。(五)课堂小结(10分钟)教学环节:总结升华,情感教育教师活动: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社会责任感。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实际生活中积极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听讲,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目标达成预测:学生能够准确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有更深刻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八、板书设计《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联系的含义1.定义2.举例说明二、联系的特点1.普遍性表现案例分析2.客观性含义要求案例分析3.多样性表现案例分析三、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1.含义2.关系整体对部分的影响部分对整体的作用3.案例分析四、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分析社会现实问题2.提出解决建议九、教学反思在本课题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1.成功之处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情境创设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通过对联系的含义、特点和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的深入分析,让学生深刻理解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一哲学观点,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社会现实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2.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联系的客观性和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和讲解。在小组讨论过程中,个别小组的讨论效果不够理想,需要进一步加强小组建设和管理,提高讨论的效率和质量。3.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对联系的客观性和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的讲解,通过更多的案例分析和实际问题的解决,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两个难点内容。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和管理,明确小组分工,提高小组讨论的效率和质量。同时,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