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学年--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政治 (科目)“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课题 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教材 来源 统编版 课型 新授课 课时数 1主备人 授课 教师 班级 授课 时间研讨成员 备课组长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 分析 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理解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教材 分析 本课是全书承上启下的连接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走过的路,深入理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帮助学生懂得社会主义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社会主义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学情 分析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走过的路,深人理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帮助学生懂得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社会主义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叙写 学习 目标 政治认同:通过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从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坚定得认同中国的今天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取得的伟大成就,自觉认同只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够救中国。 科学精神:通过辨析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依据我国所处的时代背景来分析和评价中国共产党的各项决定和政策。 公共参与: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培养学生积极主动了解时政新闻的习惯,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发展进程、自觉参与公共事务的公共参与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难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评价任务 1.通过情境探究,同学们在合作学习中理解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也明确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2.通过对社会主义改造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的认识,感悟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在艰辛探索中前进,同学们在自主学习中了解了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明确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历史意义,坚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信念。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含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评估要点情境导入 问题导入,引发学生思考 学生的历史逻辑情境探究一 情境一: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的是一个经历100多年战乱、满目疮痍的烂摊子,人民生活极端贫困,工农业基础十分薄弱,国民经济几近崩溃。 议学问题1:中国当时处境如何?应该何去何从? 议学问题2:观看视频并思考,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是怎样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 总结归纳: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有底气) 2.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有经验) 3.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4.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有援助) 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 对中国历史发展:(1)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2)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对当时中国社会:(3)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问题中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建立之后,未来的道路该怎么走?为什么要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而不是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社会主义改造有什么重要意义?设问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明白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必然性,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坚定对我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1、学生是否积极思考,参与合作探究,乐意展示成果。2.能够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角度分析社会主义革命。情境探究二 情境二: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建立了一个参照“苏维埃模式”的社会管理体系,对于集中全国力量,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议学问题3: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建设社会主义可不可以走苏联的道路,照搬苏联模式? 议学问题4:结合视频和教材P28,总结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次会议有哪些重要的贡献? 归纳总结: 1.新的历史新课题: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2.中共八大(1956年) (1)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贡献:对我国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艰辛探索的意义: (1)“一个结论”: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2)“一个飞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3)“一个肯定”:虽经历严重曲折,但党在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通过回顾新中国建国初期取得的伟大成就,学生能够意识到成功路上难免遭遇,在建国初期建设社会主义需要披襟斩棘,勇于开路,同时,通过让学生对“有人认为,改革开放前30年的探索是一种倒退。”这一观点进行自主辨析,懂得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的伟大意义。 1.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合作探究,乐意展示成果。 2.学生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依据我国所处的时代背景来分析和评价中国共产党的各项决定和政策。课堂小结作业设计 必做:完成练习册基础题 选做:课时练习 查漏补缺,复习巩固,知识拓展板书设计复盘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