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政治新高考复习:统编版必修二第三课我国的经济发展课件(共53张PPT+3个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政治新高考复习:统编版必修二第三课我国的经济发展课件(共53张PPT+3个视频)

资源简介

(共53张PPT)
思想政治
2025高考一轮复习

经济生活
必修二 第三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
2024
单元逻辑
第二单元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第三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
第四课
我国的社会进步
第一框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第二框 我国的社会保障
第一框 新发展理念
第二框 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
理念引领
体系构建
做大蛋糕
社保制度
分配制度
基础
分好蛋糕
促进
以人民为中心
关注效率—高质量发展
关注公平—社会公平正义
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把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共同富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深入推进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领域、发展质量变革,努力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乡村振兴、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物联网,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降低物流成本。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強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时政热点
考点要求 考题统计 备考建议
贯彻新发展理念 2024 主观题:新课标Ⅱ卷 本讲选择题和主观题都有考查,复习时关注一些命题: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央一号文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低空经济、优化产业链、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大农业观等热点问题,多角度全方位把握相关时政材料,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分析与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3 选择题:海南卷、浙江卷 2022 选择题:天津卷、浙江卷 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4 选择题:全国卷、山东卷、浙江卷、湖南卷、新课标Ⅱ卷 主观题:山东卷、湖北卷 2023 选择题:全国卷、天津卷、广东卷、福建卷、重庆卷、江苏卷、浙江卷、辽宁卷、北京卷、湖南卷、山东卷、湖北卷 主观题:江苏卷、北京卷、广东卷、海南卷、湖北卷、山东卷、福建卷、重庆卷、河北卷 2022 选择题:海南卷、江苏卷、北京卷 复习目标:1.阐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2.解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评析经济发展中践行社会责任的实例。 本专题侧重考查点是:新发展格局(近几年超高频考到)、高质量发展与新发展理念、数字经济、数据治理(高频常考)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发展、协调发展、乡村振兴、创新发展、实体经济、新能源新基建、大国重器重大科技突破、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其中某些知识(比如中国式现代化、开放发展理念的情境)可以与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进行模块融合考查。
围绕以人民为中心、新发展理念、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重点,选择题和主观题都有涉及,命题常结合国家战略,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热点来考查学生综合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如:①科技自立自强——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数字经济、东数西算、知识产权保护的意义、补链强链解决卡脖子、科技助力冬奥双碳新能源汽车;②乡振共富——粮食安全、乡村振兴;三次分配、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③生态文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双碳+碳权交易、黄河大保护+长江生态恢复+国家公园建设、习近平的美丽中国行。
贯彻
新发展理念
推动高质量发展
我国的经济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目标、原因、措施)
是什么(含义)
为什么(意义)
怎么做(具体要求)
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为什么)
构建新发展格局
(怎么办)
→推动经济高质量(是什么)
以人民为中心
实现
经济
高质量发展
增强
人民
幸福感
1.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2.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3.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4.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我国的经济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坚持新发展理念
推动高质量发展
发展为了人民
坚持新发展理念
创新
地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构建新发展格局
加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引领
协调
绿色
开放
共享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理论
实践
二、考点梳理:
考点一:贯彻新发展理念
考点(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要求:(1)发展为了人民
(2)发展依靠人民
(3)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1、内涵:就要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3、意 义(原因):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新)
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
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
确立了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
知识整合:“以人民为中心”在各模块的体现
模块 内容 必修一 党的初心使命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中国梦与人民梦 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中国梦的深厚源泉在于人民,根本归宿也在于人民
习思想 十个明确(第三个)和十四个坚持(第二、五、八个)
必修三 党与人民 党的根本立场、性质、宗旨、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初心使命
国家性质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必修四 社会历史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
值标准
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变化为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1)主要矛盾是什么
海外旅游和海外代购价值
从数量满足到品质享受
2003-2016年中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
从吃饱穿暖到收入和财产分配的不平衡
从生产力落后国家变成世界经济大国
历史时期 时代背景 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
1956年(党的八大)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全面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重新正确认识国情,纠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实行改革开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017年(党的十九大) 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人们生活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转变,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历史性、全局性、结构性的深刻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要矛盾人民需要的变化:①人民需要的内涵大大扩展: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需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也就是说,人民的需要从物质文化领域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拓展。②人民需要的层次大大提升:比如,期待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人民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美好生活需求是多样化、个性化、多变化、多层次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美丽城乡——更优美环境的需要;阅读空间——更多文化生活的需要;棚户区改造——更舒适居住的需要;家庭医生——更高医疗水平的需要;教育均衡——更优质教育的需要发展的变化: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已经不是“落后的社会生产”那样一种局面了,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①不平衡:区域差距、城乡差距、行业差距、收入差距等。②不充分: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够高,供给的水平不够高。(2)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为什么会发生变化?/46所谓发展不平衡,有区域发展不平衡,比如东部和西部发展不平衡;有城乡发展不平衡;有供需结构不平衡,比如既存在落后产能过剩的情况,又存在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也有群体发展不平衡,比如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不平衡。所谓发展不充分,主要指创新能力不够强,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质量和效益还需要提高,转变发展方式还处于攻坚阶段,等等。这就要求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互联网+
全面小康
外汇储备NO.1
基建狂魔
体育大国
GDP第二
高等教育普及
世界最大社会保障网
40年多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经济放缓是经济转型之必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成为新时代经济建设的指导思.
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环境污染
内需不足
经济发展粗放
城乡差距
投资驱动减弱
生态失衡
创新不够
地区差距
看病难上学难
分配不公差距扩大
经济发展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十四五规划: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
探究思考:理念是行动的先导。针对十四五规划指出我国发展过程中的短板和挑战,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发展理念,以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要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
(1)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新时代需要新发展理念(P34)
(3)地位: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P38)
(2)它是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破解发展难题,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的要求(P34)
方向
归属
方法
战略
动力
(2)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
(1)区别:所解决的问题、重要性、坚持的方法都不同
思考:五大新发展理念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
坚持新发展理念
新理念 注重解决的问题 创新的意义 具体措施
坚持创新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
发展动力
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微笑曲线:是指在企业内部,研发和营销资源的投入要远远重于在人事、生产和财务上 的投入,营销和研发在企业价值链上所产生的附加值是高的。按照“微笑曲线”的指导,寻求更多的附加值。建立技术上的优势,提高品牌的竞争力。(涉及自主创新和创立品牌)
拓展:新发展理念答题技巧与语言小结:
1、创新理念
(1)重在强调科技创新——具体的热点话题:如大国重器(5G、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制造强国、重大工程的技术突破
(2)热点材料:技术卡脖子、缺资金、缺人才、缺产权保护、缺成果转化……
(3)答题语言总结:
①原因类:
★地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表现和主要标志。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意义:①有利于贯彻新发展理念,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贯彻理念、转变方式、提升竞争力)
②有利于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传统产业转型改造升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升级)
③有利于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新产业新增长点新动力)
④(对消费)提升消费水平和质量,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人民需求)
②措施类:
A、★国家角度:①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理念、战略、核心技术)
②发挥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加大研究投入,强化科技基础研究,不断提高原始创新能力; (财政支持)
③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企业主体、产学研结合)
④完善分配激励机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分配激励、成果转化)
⑤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市场监管、产权保护)
⑥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在扩大开放中实现互利共赢;(国际合作)
⑦发展教育,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提供人才支撑(人才培养);
B、★企业角度: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要建立鼓励创新的体制机制;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通过技术创新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企业转型升级。②提高经营者素质,重视人才的培养;③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C、★劳动者角度:①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②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自身职业技能。
补充:科技创新
1.推动科技创新的原因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习近平
(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2)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要求,有利于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
(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
(4)我国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的要求。科技自主创新有利于我国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等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更好地实施“走出去”战略。
(5)有利于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高生活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6)有利于推动我国的供给侧改革,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驱动,从而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7)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能更好带动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有利于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
2.推动科技创新的措施
(9)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创新发展等新发展理念
(10)对外开放:加强对外开放,做好“引进来”,推动引资、引技和引智相结合,在合作中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
生产力
经济制度
上层建筑
对外开放
(1)人是关键因素: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2)创新主体: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加强对劳动者职业技能的培训。
(3)所有制结构:坚持和完善我国的所有制结构、既要发挥好国有经济在支持科技进步上的关键作用,又要发挥好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技术创新上的作用。
(4)市场秩序: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打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创造良好的技术创新的环境。
(5)市场调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6)分配激励: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让科技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通过对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激发全社会科技创新的活力。
(7)财政作用:发挥国家财政、税收在科技等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通过国家财政对科技研究、科技应用的充足投入,推动科技创新。
(8)宏观调控: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等手段,保护和支持我国的技术创新,推动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
基本内涵:
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
更高技术含量的劳动资料是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源泉。
更广范围的劳动对象是新质生产力的物质基础。
新质
生产力
主要特征:
以创新为第一动力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要载体
以新供给与新需求高水平动态平衡为落脚点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的先进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时政链接】新质生产力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
厚植新质生产力的积极影响
①有利于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型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产业竞争优势。
②有利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③有利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④有利于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抢占发展制高点,增强国际竞争新优势。
⑤有利于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推动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知识点1 原始社会
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着力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加强标准引领和质量支撑,打造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制造”品牌。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实施产业创新工程,完善产业生态,拓展应用场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优化产业投资基金功能。加强重点行业统筹布局和投资引导,防止产能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特别提醒:一种社会形态取代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时政链接】
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强化基础研究系统布局,长期稳定支持一批创新基地、优势团队和重点方向,增强原始创新能力。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部署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集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社会创新资源,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加强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完善国家实验室运行管理机制,发挥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辐射带动作用。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体系化布局,推进共性技术平台、中试验证平台建设。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激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深化产学研用结合,支持有实力的企业牵头重大攻关任务。加强健康、养老等民生科技研发应用。加快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深化科技评价、科技奖励、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制度改革,健全“揭榜挂帅”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举措。广泛开展科学普及。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新理念 注重解决的问题 具体措施
坚持协调发展 发展不平衡 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东数西算”工程
背景:
“由于东部土地、能源等资源比较紧张,大规模发展数据中心难以为继。但我国西部资源充沛,尤其是可再生资源非常丰富,具备发展数据中心、承接东部算力的条件。”“目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活跃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呈现综合化、高速化、计量化、一体化的突出特点,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物联网、区块链、基因编辑、脑科学、智能机器人等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日新月异,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正深度参与价值创造和分配。算力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投入高、风险高、同时高垄断性也高,算力,已经成为全球战略竞争的新焦点。”
含义:
东数西算”中的“数”,指的是数据,“算”指的是算力,即对数据的处理能力。“东数西算”是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
简单地说,就是让西部的算力资源更充分地支撑东部数据的运算,更好为数字化发展赋能。这既能缓解东部的能源紧张问题,也给西部地区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发展历程:
2022年2月17日,从国家发改委获悉,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至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2022年2月19日,腾讯云、阿里云、快手等表示,已经在“东数西算”算力枢纽节点地区布局或投产了数据中心。
2022年2月,据国资委网站,中国联通明确新战略,全面承接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制定了《建设新型数字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和《算网融合发展行动计划》。
2022年3月,“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发展意义: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对于推动数据中心合理布局、优化供需、绿色集约和互联互通等意义重大。
一是有利于提升国家整体算力水平,通过全国一体化的数据中心布局建设,扩大算力设施规模,提高算力使用效率,实现全国算力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二是有利于促进绿色发展,加大数据中心在西部布局,将大幅提升绿色能源使用比例,就近消纳西部绿色能源,同时通过技术创新、以大换小、低碳发展等措施,持续优化数据中心能源使用效率。
三是有利于扩大有效投资,数据中心产业链条长、投资规模大、带动效应强。通过算力枢纽和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将有力带动产业上下游投资。
四是有利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通过算力设施由东向西布局,将带动相关产业有效转移,促进东西部数据流通、价值传递,延展东部发展空间,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新理念 注重解决的问题 具体措施
坚持绿色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进绿色发展,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
习近平指出,“我们
既要青山绿水,也要金山银山。
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
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新疆和静县使荒山变绿林。
①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②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③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拓展:“双碳”战略决策(绿色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24日下午就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行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习近平指出,推进“双碳”工作,必须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更好发挥我国制度优势、资源条件、技术潜力、市场活力,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
第一,加强统筹协调。要把“双碳”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加快制定出台相关规划、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组织实施好“碳达峰十大行动”,加强政策衔接。
第二,推动能源革命。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传统能源逐步退出必须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
第三,推进产业优化升级。要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提高绿色低碳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
第四,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要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
第五,完善绿色低碳政策体系。要进一步完善能耗“双控”制度,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第六,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更加积极姿态参与全球气候谈判议程和国际规则制定,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新理念 注重解决的问题 具体措施
坚持开放发展 发展内外联动 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性经济体系。
①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②有利于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我国广泛地参与国际分工,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吸收和引进当代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有利于我国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
热点话题:全球体量最大自贸(RCEP)成立、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一带一路、自贸区(自贸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理念 注重解决的问题 具体措施
坚持共享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 社会公平正义 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谋民生之忧,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不断迈进。
为了人民:出发点、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依靠人民:尊重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热点话题:住房制度改革、养老、医疗、教育、就业、基本药物制度改革、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内容 注重解决的问题 原因 要求
创新发展 发展动力问题 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协调发展 发展不平衡问题 协调发展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 要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绿色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绿色发展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坚持绿色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
开放发展 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要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共享发展 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坚持共享发展,要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总结: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关系 (1)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2)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
(3)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要增强贯彻落实的全面性、系统性,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要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全领域,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课堂巩固
A省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发展互联网销售、建立大数据平台,并尝试推动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
通过互联网进行线上销售,产品畅销海内外;
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突出发展绿色产业;
在一些贫困乡镇,实行精准扶贫,使原来的贫困镇变成“魅力乡镇”。
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加强与京津两地的合作,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创新发展
共享发展
绿色发展
开放发展
协调发展
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连连看:A省的成功做法贯彻了什么新发展理念
考点: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新改)

质量发展
1、高质量发展----是什么
(1)内涵: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新)
①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
②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必须贯彻的要求;
③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
(2)特点:
2、高质量发展---为什么
(1)时代要求: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2)地位: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3)重要性:高质量发展是现阶段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
考点梳理:
考点二:推动高质量发展(新改)
3、高质量发展---怎么做(重点)
(1)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③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①新发展格局绝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②要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新发展格局: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畅通国内大循环:要依托强大同内市场、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国内国际双循环:要立足国内大循环,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形成全球资源要素强大引力场,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加快培育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知识拓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对应。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三驾马车决定短期经济增长率。而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四大要素在充分配置条件下所实现的增长率即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从供需两端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以创新带动需求扩展,以扩大有效需求倒逼供给升级,实现稳增长与调结构互为支撑,互相促进。
2020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提出“整体推进改革开放”,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并重。这是自2015年底我国首次提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强调“需求侧改革”,从需求管理和扩大内需战略进一步提高到以改革的方式促进需求。
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具体措施
①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
②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发展先进制造业。
③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④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
需求侧改革的措施
①核心就是扩大内需②畅通国内大循环;③进一步促消费;
④推动制度改革(“优化收入分配结构;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放宽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等)。
(1)重点:推进结构调整,
----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
----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
解放、发展生产力,提质增效。
(2) 根本目的: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3)方法:“三去一降一补”
拓展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①去产能(去过剩产能:主要内容讲的是钢铁、煤炭等行业,经审批该破产的就要破产关掉。)
②去库存(去钢铁、水泥、服装等产业产能库存;房地产开发中的空置楼,应出售空置建筑物并清除库存)
③去杠杆(就是减少债务)
④降成本(减税、降费如审批费用物流成本)
⑤补短板(补城乡、生态、民生、人才与创新能力等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解决供给质的问题,需求侧改革则聚焦在需求量的扩张。
需求侧管理认为需求不足导致产出下降,所以拉动经济增长需要“刺激政策”(货币和财政政策)来提高总需求,使实际产出达到潜在产出。
需求侧改革重点是要做大消费的量,尤其是居民最终消费的量。因此,改革的任务重点是:一是收入分配改革,缩小收入差距,让人们能消费;二是改善消费环境,让人们敢消费;三是完善消费基础设施,让人们便捷消费。
判断供给侧与需求侧
①根据要素来判断。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
②根据原因来判断。供给侧改革基于生产决定消费,需求侧改革基于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③根据内容来判断。需求侧改革认为需求不足导致产出下降,所以拉动经济增长需要“刺激政策”来提高总需求,而供给侧改革在强调数量的同时,更强调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有效利用。
拓展2:需求侧改革
特别提醒:我国如何进一步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建立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质量,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缩小收入差距,释放内需潜能,进一步做大国内消费市场规模;持续优化初次分配格局,逐步健全再分配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居民收入,促进消费。
拓展3:现代化经济体系
(1)原因: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一) 必要性: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必然要求。
(二) 重要性: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提供有力支撑,打下坚实物质基础。
(2)内涵与具体内容: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
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
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
全面开放体系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
绿色发展体系
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
产业体系
现代化
经济体系
知识拓展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融入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理念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系
“五个突出”
突出发展的可持续性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突出发展的包容性普惠性
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突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突出发展的内外联动性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创新成果重大突破
突出发展的创新性
知识拓展 常见主要经济结构

产业结构
所有制结构
分配结构
消费结构
地区结构
城乡结构 ……
知识拓展:产业链供应链、产业结构、产业体系
产业链强调产业之间;供应链以企业为核心,强调同一产业上下游联系。
产业结构是指产业内部各生产要素之间、产业之间、时间、空间、层次的五维空间关系
现代产业体系是以智慧经济(含数字经济)为主导、大健康产业为核心、现代农业为基础、通过五大产业(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知识业)的融合实现产业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形态
供应链<产业链<产业结构<产业体系
我们要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点拨:经济发展方式
1.含义: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现总量增长、质量提高的途径和方法,是落实发展理念、实现发展进步的具体路径。
2.经济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经济发展的途径和方法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
3、高质量发展---怎么做(重点)
(2)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重要性: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是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基
拓展1:
实体经济:
是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销售及提供相关服务的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讯业、商业、建筑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钱生物)
拓展2:虚拟经济:
--以钱生钱的经济活动,不直接创造新的价值,最终不能脱离实体经济而存在。它主要集中在“金融业”、“博彩业”、“收藏业”等。虚拟经济是现代经济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发展过度会带来经济泡沫。(钱生钱)
A.直接融资:是指没有金融中介机构介入的资金融通方式。如发行债券、股票等。
B.间接融资:是以金融部门为中介,由金融部门(如商业银行、信用中介、储蓄机构)通过吸收存款等形式积聚社会闲散资金,然后以贷款等形式向非金融部门(如企业等)提供资金。
内涵 实体经济是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销售及提供相关服务的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贸服务业、建筑业等物质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
地位 ①实体经济始终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实体经济直接创造财富,是社会生产力的直接体现,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基础。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是经济大国和强国崛起的强大支撑
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基。必须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的经济质量优势
措施 ①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⑤把市场调节和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加强科学的宏观调控
名师点拨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拓展3:数字经济(信息经济):
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
数字经济发展速度快、辐射范围广、影响程度深,正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变革,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措施:
①要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进重点领域数字产业发展,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加强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
②规范数字经济发展,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
③积极参与数字经济国际合作,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
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亦称“产业簇群”“竞争性集群”“波特集群”,是某一行业内的竞争性企业以及与这些企业互动关联的合作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厂商和相关机构(如大学、科研机构、制定标准的机构、产业公会等)聚集在某特定地域的现象。
产业集群的核心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产业的高集中度,这有利于降低企业的成本(包括制度成本、生产成本、交换成本),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和范围经济效益,提高产业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热词点击
如温州低压电器产业在配件生产、成品装配和销售之间构筑起一条产业链,产业集群内部还出现了一些服务性机构和行业组织等。
考点精讲
3、高质量发展---怎么做(重点)
(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A、原因:现实问题:农业发展滞后→农民增收缓慢→农村发展落后
重要性: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B、具体措施:
①把“三农”放在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④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补充)
②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之路,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乡村振兴
大力发展集体经济,落实共同富裕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
产业振兴
生态振兴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乡村/绿色发展
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完善所有制结构
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率,优化资源配置
按土地要素增加收入,完善分配制度
人才振兴
组织振兴
文化振兴
农业
农产品
粮食安全
农业现代化:农业技术/农业转型升级/农业生产率/三大产业融合发展 /农业专业化经营/农业新业态/农业资源优化配置 /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
提高农产品供给效率/扩大农产品供给 /农产品供给质量 /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保障农产品安全/品牌化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强化科技支撑,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实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守住耕地红线,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农民
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分配制度 /培育新型农民 /保障农民的基本权益/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共同富裕/共享发展成果
教育/职业技术培训
提高素质
人才支撑/智力支持
坚持党的领导、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建立和健全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努力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繁荣农村文化市场,使文明乡风和良好家风蔚然成风,推动建设和谐文明乡村
统筹城乡
政府宏调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给予财政税收资金的支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全视角看乡村振兴战略
常用关键词
优化产业结构
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提高农产品供给效率
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
农产品供给质量
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扩大农产品供给
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
增加农民收入
培育新型农民
农业技术应用
三大产业融合发展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农业资源优化配置
农业新业态
产业链和供应链
农业现代化
完善分配制度
以人民为中心
保障农民的基本权益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农业专业化经营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优化农村经济结构
共同富裕
建设美丽乡村
(4)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3、高质量发展---怎么做(重点)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具体要求: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
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支持特殊类型地区加快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动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区域重大战略。
主体功能区,就是要根据不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确定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据此明确开发方向,完善开发政策,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中国国土空间按开发方式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按开发内容划分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按层级划分为国家和省级两个层面。
(5)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3、高质量发展---怎么做(重点)
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
总之,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教育、科技、人才为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如何发展开放型经济 (结合选择性必修一内容)
(1)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更加主动地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超大规模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2)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3)要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拓展对外贸易,推进贸易强国建设。
(4)我们要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
(5)要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6)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在立足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动自身经济发展。
(7)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的新动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8)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9)贯彻开放发展理念。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选必一《国政经》第三单元经济全球化
1.与“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的关系:分析意义类、措施类主观题【选必一P71】
(1)建体系:建立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
(2)转方式:适应新形势,我们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发展方式】
(3)新优势:要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拓展对外贸易,推进贸易强国建设。【贸易上】——【注】价格优势是传统优势。
(4)引进来:适应新形势,我们要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放宽市场准入(缩减政府的负面清单,保护好外商的合法权益,优化营商环境),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投资上】
(5)走出去:要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投资和产能上的优势】
(6)基本原则:我国仍然要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2.与“经济全球化积极影响”的关系:分析意义类主观题【教材选必一P65】
①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经济全球化促进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促进国际分工水平提高和国际贸易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科技进步、 产业转移与结构升级,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对贸易;对生产;对资源和要素配置;对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
③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发展机遇。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动自身经济发展。
3.与“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贡献者和推动者” 的关系:分析意义类主观题【尤其是教材选必一P74最后一段】
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更充足的资本、更丰富的产品、更宝贵的合作机会,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增长提供了持续强大的推动力。中国同一大批国家的联动发展,使全球经济发展更加平衡。中国改革开放持续推进,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
4.与“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 的关系:分析意义类、措施类主观题【教材选必一P67】——五方向、四目标、全球治理
①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 共赢的方向发展
②要建设创新型世界经济,开辟增长源泉;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拓展发展空间;要建设联动型世界经济,凝聚互动合力;要建设包容型世界经济,夯实共赢基础
③积极参与并完善全球治理——坚持平等、开放、合作、共享的原则,并坚持多边主义


创新
协调
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以人民为中心
5个新理念
习近平经济思想
坚 持
高质量
发展
绿色
开放
共享
发展动力
发展不平衡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发展内外联动
社会公平正义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首要 任务
路径选择
构建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理念、主题、
新发展格局、支撑
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我国的分配制度
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制度保障
基本经济制度下的经济高质量发展
《经济与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经济思想
制度环境
贯彻新发展理念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构建新发展格局
以人民为中心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指 导
目的
归宿
内部环境
外部环境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选必1:经济全球化→日益开放的世界经济;开放是当代中国鲜明的标识;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完善全球治理。
必2+选1融合
内循环+双循环相互促进
走进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完善全球治理
必修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生产力发展;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践行社会责任促进社会进步。
我国的经济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坚持新发展理念
推动高质量发展
发展为了人民
坚持新发展理念
创新
地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构建新发展格局
加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引领
协调
绿色
开放
共享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基本 原则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本课必备知识:要求:理解、背诵并能默写
1、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熟记)
2、新发展理念具体的:所解决问题、重要性、措施(易错熟记)
3、高质量发展的措施:(背诵)
4、理解实体经济、虚拟经济、数字经济(理解)
5、区域协调发展的措施(熟记)
6、理解制度型开放(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