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课题 《风的作用》教学设计教学课时 课时 备课教师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目标 深入理解风的力量会磨蚀岩石并且搬运岩石破碎物,明确其对地形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准确掌握风对地形地貌的影响是缓慢进行的这一特点。 (二)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对 “风对地形的作用” 提出具有创新性的看法和合理依据,并与其他同学进行深入交流和分享。 熟练进行 “模拟风卷起沙子对岩石的影响” 的实验,且能对实验现象进行准确、深入的解释。 (三)科学态度目标 深刻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充分意识到探究成果对解答问题的重要价值,提高科学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深刻认识到由于风的作用形成的地形地貌是大自然赐予我们人类的宝贵自然遗产,树立保护自然遗产的意识。 了解风的作用在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通过多种方式的探究活动,全面了解风的力量对岩石的影响,包括磨蚀作用和搬运作用等。 深入认识更多风对地球表面的影响,掌握相关地形地貌的形成过程,如沙漠、戈壁、雅丹地貌、风蚀蘑菇等。 (二)难点 准确探究风的作用对岩石的影响机制,理解风的磨蚀和搬运过程。 引导学生对比风的作用与地震、火山喷发等内力作用,深刻理解外力作用对地球的改变特点。教学方法 (一)探究式教学法 通过设计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风对地形地貌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问题驱动教学法 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三)直观教学法 运用图片、视频、实物展示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风的作用和地形地貌的形成过程。 (四)小组合作学习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教 学 流 程 动态修改部分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 教师讲述一个关于探险家在沙漠中发现奇特风蚀地貌的故事,如探险家在沙漠中偶然发现了一座形状奇特的风蚀蘑菇,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震撼。故事中描述探险家对风蚀地貌的好奇和探索,引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些奇特的风蚀地貌是怎么形成的吗?风在其中又扮演了什么重要的角色呢?” 从而引出课题 “风的作用”。 图片展示 教师展示一系列令人惊叹的风蚀地貌图片,如雄伟的风蚀拱门、广袤的沙漠、奇特的雅丹地貌等。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问:“这些美丽而奇特的地形地貌是怎么形成的呢?你们觉得风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二)新课讲授 风是怎样改变地球表面的 小组讨论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结合风蚀地貌的图片,让学生思考风是怎样改变地球表面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如 “风对地球表面的沙石尘土有什么影响?”“风是如何搬运物质的?”“风对岩石会产生哪些作用?” 等。 学生在小组内积极交流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记录员将小组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 观点分享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学生可能会提出风可以吹走沙石尘土,改变地形;风可以磨损岩石,形成奇特的地貌等观点。 教师在黑板上汇总学生的观点,对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大胆发言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师讲解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讲解。讲解风的作用主要包括磨蚀岩石、搬运岩石破碎物等。用生动的语言描述风是如何日复一日地吹动沙石,对岩石进行打磨,最终形成各种风蚀地貌的过程。 例如,教师可以这样讲解:“同学们,风就像一位大自然的雕刻师,它不断地吹着地球表面的沙石。这些沙石就像一把把微小的锉刀,在风的带动下,不断地撞击岩石。经过漫长的时间,岩石逐渐被磨损,形成了我们看到的风蚀地貌。” 模拟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的影响 实验材料介绍 教师向学生展示实验材料,包括岩石(砂岩)、砂纸、放大镜、托盘、吹风机、细沙等。介绍每种材料在实验中的作用,如岩石代表自然界中的岩石,砂纸模拟风卷起的沙子,放大镜用于观察岩石的变化等。 提出实验问题 “同学们,我们现在要进行一个模拟实验,来探究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的影响。大家想一想,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可能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呢?风卷起的沙子会对岩石产生哪些具体的作用呢?”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猜测。 实验步骤讲解 教师详细讲解实验步骤: 将岩石放在托盘上。 用砂纸轻轻摩擦岩石的表面,模拟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的撞击。 用放大镜观察岩石表面的变化,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 用吹风机对着岩石吹,模拟风的作用,观察岩石表面的变化和细沙的移动情况。 重复以上步骤几次,观察岩石的变化趋势。 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正确使用实验器材。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实验现象记录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岩石的变化,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可以记录岩石表面的磨损情况、细沙的移动方向、吹风机吹过后的效果等。 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实验现象。提问学生:“通过实验,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产生了哪些具体的影响?” 学生结合实验记录,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分析。可能会发现岩石表面变得粗糙、有划痕,细沙被风吹动后会堆积在岩石的周围等现象。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这些现象表明风卷起的沙子可以对岩石进行磨蚀和搬运。 教师总结 教师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通过这个模拟实验,我们可以看到风卷起的沙子确实会对岩石产生影响。风的力量可以带动沙子撞击岩石,使岩石表面逐渐被磨损,同时也可以搬运岩石破碎物。这就是风对地球表面岩石的一种重要作用。” 了解更多风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资料展示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沙漠、戈壁、雅丹地貌、风蚀蘑菇等风蚀地貌的图片和详细资料。介绍这些地貌的特点、分布地区以及形成过程。 例如,对于沙漠,介绍其广阔的面积、流动的沙丘、干燥的气候等特点,以及风在沙漠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如搬运沙粒、形成沙丘等。对于雅丹地貌,讲解其奇特的形状、风蚀的过程和形成的条件等。 小组学习 学生分成小组,认真阅读和分析资料。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 “这些风蚀地貌有哪些共同的特点?”“风在不同地貌的形成过程中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等。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分享自己对资料的理解和认识。记录员将小组的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小组汇报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小组的学习成果。学生可以结合图片和资料,介绍不同风蚀地貌的特点和形成过程,以及风在其中的作用。 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进行补充和提问,共同深入探讨风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教师总结 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总结和补充。强调风对地球表面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可以形成各种奇特的地貌,还可以改变气候、影响生态环境等。 例如,教师可以这样总结:“同学们,通过对这些风蚀地貌的学习,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风的作用。风不仅可以磨蚀岩石、搬运物质,还可以塑造出如此美丽而独特的地形地貌。这些风蚀地貌是大自然的杰作,也是我们宝贵的自然遗产。” 风对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影响总结 引导回顾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前面的学习内容,包括风是怎样改变地球表面的、模拟实验的结果以及对不同风蚀地貌的了解。提问学生:“通过这些学习,我们对风的作用有了哪些新的认识?风对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影响主要有哪些?”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归纳总结风对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影响。学生可以从风的磨蚀作用、搬运作用、对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总结。 全班交流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小组总结的结果。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进行补充和完善。 教师总结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总结。强调风对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影响是缓慢进行的,与地震、火山喷发等内力作用相比,风的作用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 例如,教师可以这样总结:“同学们,通过我们的学习和讨论,我们知道了风的力量会磨蚀岩石并且搬运岩石破碎物,对地形变化起着重要作用。风的作用是缓慢进行的,它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形成明显的地形地貌变化。与地震、火山喷发等剧烈的内力作用相比,风的作用更加温和,但同样不可忽视。” (三)拓展提高 风的作用与内力作用的比较 提出问题 教师提出问题:“在前两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地震与火山喷发是改变地表形态的内部力量的表现,在本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风作为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那么,与内力作用相比,外力作用对地球的改变有什么特点呢?”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风的作用与地震、火山喷发等内力作用的不同之处。引导学生从作用的速度、强度、影响范围等方面进行比较。 全班交流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进行补充和提问,共同深入探讨外力作用与内力作用的特点。 教师总结 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总结和补充。强调内力作用通常是剧烈而迅速的,可以在短时间内引起巨大的地形地貌变化;而外力作用相对温和,是缓慢进行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才能产生明显的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这样总结:“同学们,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对地球的改变有着不同的特点。内力作用如地震和火山喷发,具有强大的能量,可以瞬间改变地球表面的形态;而外力作用如风的作用,虽然力量相对较小,但却持续不断地对地球表面进行着改造。两者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我们美丽的地球家园。” 风的作用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问题引导 教师提出问题:“风的作用不仅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也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大家想一想,风的作用在人类生活中有哪些具体的表现呢?” 引导学生思考风的作用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风的作用在人类生活中的利与弊。例如,风可以作为清洁能源被利用,但强风也可能带来灾害等。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记录员将小组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 全班交流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进行补充和提问,共同深入探讨风的作用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师总结 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总结和补充。强调人类应该正确认识风的作用,合理利用风的资源,同时也要采取措施防范风带来的灾害。 例如,教师可以这样总结:“同学们,风的作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可以利用风的力量发电、推动帆船等,但也要注意防范强风带来的风暴、沙尘暴等灾害。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风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我们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保护自然。” (四)课堂总结 知识回顾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风的作用对岩石的影响、风对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影响、风的作用与内力作用的比较以及风的作用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等。 提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关于风的作用的知识?有什么新的收获和体会?”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情感升华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然环境。强调风蚀地貌等自然景观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它们。 例如,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大自然的力量是无穷的,风的作用就是大自然的杰作之一。我们在欣赏这些美丽的风蚀地貌的同时,也要意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只有我们共同努力,才能让这些宝贵的自然遗产得以保存,让我们的地球更加美丽。” 鼓励探索 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和探索风的作用,了解更多关于自然的奥秘。可以提出一些课后探究的问题,如 “不同地区的风蚀地貌有什么特点?”“风的作用还会对哪些方面产生影响?” 等,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这样鼓励学生:“同学们,风的世界还有很多未知等待我们去探索。希望大家在课后继续观察风的作用,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也许下一个小科学家就是你哦!” (五)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收集更多关于风蚀地貌的图片和资料,制作一份风蚀地貌手抄报,介绍不同风蚀地貌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观察身边的自然环境,寻找风的作用的证据,并记录下来,写一篇小短文分享自己的发现。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风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探究式教学法、问题驱动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模拟实验和资料分析,学生亲身体验了风对岩石的影响,了解了更多风对地球表面的影响,以及风的作用与内力作用的比较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的操作不够规范,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在小组讨论中,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没有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实验教学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加强对学生的实验指导和监督。同时,我将进一步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