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鉴往知来,读史明知——七年级历史核心素养创新学习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一、熟悉教材(1)天文历法:( )时期,人们已经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这对于指导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在此之前,( )朝时可能有了历法,称为夏历。商朝时,历法逐渐完备,如一年分( )个月,闰年增加一个月。干支纪年法是我国传统的纪年方法之一,曾经的生辰八字和如今说的生肖属相都与干支纪年紧密相关,( )中已经开始出现干支纪日。(教材44页)历法的不断完善,离不开先民们的天文观测,先民们为从事( )生产,对天文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总结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制定并完善了历法,同时记录下了众多有价值的天文现象,如《 》中记载了日食的发生,这是传世文献中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记载了彗星扫过北斗的现象,这颗彗星就是著名的哈雷彗星。这些记载,如今已成为研究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之一。(教材44页)(2)医学:中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医学的奠基之作是《 》,这是一部重要的( )著作,总结了当时的医学经验,主张对症下药,顺乎自然。与这部著作同处战国时期的传说名医是( ),相传他发明了切脉诊法,使用的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继续追溯的话,( )时期,人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医药知识和治疗技术,( )尝百草的传说,反映的可能正是这一历史现象。(教材44-45页)(3)甲骨文:目前已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 )朝开始,这是因为甲骨文的发现。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 )、体系( )的成熟文字。这种文字是( )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虽然记录的是占卜情况,但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商朝的历史。(教材45-46页)(4)青铜器:商周时期,我国已经进入青铜时代,青铜铸造业由( )掌控,规模宏达,组织严密,分工细致,制作工艺高超,制作出了目前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教材46页)(5)金文:古代称铜为金,所以金文指的是铸刻在钟、鼎等( )器上的文字,出现于商朝中晚期,在( )时期,青铜器上的文字数量明显增加,内容更加丰富,涉及祭祀典礼、军事行动、法律诉讼等方面,是我们研究商周历史,尤其是西周历史的重要参考。如利簋腹内的铭文记载了周武王在牧野伐纣的时间,何尊铭文中有“宅兹中国”的记载,都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教材47页)(6)三星堆:三星堆遗址位于( )上游地区的四川广汉,出土了数以万计的珍贵文物,向人们展现了夏商时期丰富多彩的( )文明。这一遗址出土的中原夏商王朝系统的玉礼器和青铜器,表明它与中原王朝具有密切关系,印证了中华文明( )的特征。(教材47页)(7)诗经楚辞:我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是《 》和“ ”,其中《 》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关注现实,保存了丰富的先秦史料,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是楚国的( )等人创作出的新体诗歌,代表作《 》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极具浪漫主义色彩,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教材48页)二、重点背诵(1)天文历法:为了从事农业生产,我国先人对天文现象进行了长久而持续的观察和记录,保留了大量珍贵的天文记录;战国时期,人们已经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用于指导农业生产。(2)医学:相传,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发明了切脉诊法,使用的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战国时期问世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总结了当时的医学经验,主张治疗疾病要顺乎自然、对症下药,是一部重要的中医理论著作。(3)甲骨文: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成熟文字,这是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是我们研究商周历史最重要的依据之一,正因为甲骨文的考古发掘,目前已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4)青铜器:商朝时期便制作出了目前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之一司母戊鼎(又名后母戊鼎);商周中晚期,钟、鼎等青铜器上铸刻有文字——金文。青铜器以及金文是我们了解商周等朝代历史的重要证据之一。(5)三星堆:三星堆遗址向人们展示了夏商时期丰富多彩的古蜀文明,印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6)诗经楚辞:《诗经》和”楚辞“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一写实一浪漫,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深远。其中《诗经》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具有浓郁的现实主义风格(写实),保存了丰富的先秦史料;“楚辞”是屈原等诗人创作的一种新体诗歌,是我国诗歌史上浪漫主义的源头,其代表作是屈原的《离骚》,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是千古传颂的抒情长诗。二、学以致用1.甲骨文是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下列选项中不可能被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是A.商王室占卜活动 B.禹传子,家天下C.盘庚迁殷 D.日食、月食2.2024年10月23日,农历九月二十一,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寒”。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开始于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3.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倒计时,让全世界领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这种中国传统历法有利于指导A.休闲娱乐活动 B.经济贸易往来 C.文化体育活动 D.农业生产活动4.提出用“望、闻、问、切”四诊法来诊断疾病的名医是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李时珍5.《黄帝内经》着重阐释人类生命活动规律及其思维方式,用以指导对疾病病理的认识、诊治和预防。这凸显了《黄帝内经》A.理论体系完善 B.思想内容丰富 C.提倡预防疾病 D.尊重生命规律6.《黄帝内经》认为人体的生理节律、气血盛衰顺应时序的变迁,是有节律地运行的,并提出对应春夏秋冬四季的养生方法。据此可知,《黄帝内经》A.论述辨证施治观念 B.奠定中医理论基础C.凸显顺应自然理念 D.蕴含儒家人本思想7.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下列叙述正确反映了甲骨文的情况的有①是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的②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③甲骨文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④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8.以下是汉字“中国”演变的历程,据此可知A.汉字的传承发生异变 B.汉字的演变趋势由简到繁C.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 D.象形是汉字唯一造字方式9.甲骨文包含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下列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共同呈现了当时的A.政治状况 B.经济发展 C.科技进步 D.军队建设10.2024年是衣历甲辰龙年。“龙”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字形像一条飞腾的巨龙。以下字体属于甲骨文的是A. B. C. D.11.由甲骨文发展而来的汉字,不仅是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还是联结和维系中华民族的根。观察下面有关甲骨文的图示,从中可以提取到的信息是A.记录中华文明的起源B.具备汉字的构成方法,是比较成熟的文字C.了解商周时期的历史D.是世界上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12.夏朝时,开始出现中国最早的青铜礼器。商代中期,青铜器种类已很丰富,青铜器的器型多种多样,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这体现了我国古代A.生产方式的变化 B.手工业水平的提高C.社会风气的转变 D.统治阶级的残暴13.商代浇铸一大型青铜器,需要67口坩埚,每口坩埚熔铜12.5千克,千人协作才能完成。该青铜器可能A.商朝铜爵 B.护头铜胄C.司母戊鼎 D.三星堆青铜面具14.下图是保存在中国各地博物馆的青铜器,这些信息表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A.造型优美 B.体积庞大 C.用途广泛 D.铭文众多15.《尚书·牧誓》中记载: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无独有偶,青铜器利簋所刻的铭文也有相似的记载。这说明青铜器A.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B.种类繁多C.制作工艺十分高超 D.象征权利16.据考古发现,西周时期,祭祀、宴享等活动都按等级使用鼎、簋(guǐ)等,王及王室墓葬出土的鼎、簋等数量比其他贵族的数量大得多,而且锡含量高。这体现出西周时期A.中央集权制不断发展 B.青铜礼器与贵族权力地位相结合C.贫富分化私有制产生 D.青铜器的制作工艺高超且数量多17.古书中常有夏代人造酒的说法,如大禹的臣子仪狄“始作酒醪(醪1áo:浊酒),变五味”“杜康造酒”“少康作秫(秫shú:高粱)酒”。下列可能佐证这些说法的器物是河姆渡出土的陶钵 二里头出土的铜爵 司母戊鼎 商鞅铜方量A B C D18.2024年5月,四川三星堆文物在呼和浩特市博物馆展出,它既有与中原夏商王朝类似的青铜器和玉器,又有独具古蜀特性的金杖、青铜人像、面具等。这体现出中华文明的A.地域文化特征 B.草原文明基因 C.外来文化元素 D.农耕文明内涵19.三星堆遗址中发现的“放大版”云雷纹、跪坐人像上的尊等可以明显看出长江中下游文明、中原文明的印记。中原文明尊鲁的兽头趴在肩上,而三星堆的则是挂在肩上,这反映出铸造技术的差异。下列选项中,对以上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A.巴蜀文明是中国青铜文明的核心 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各具特色C.三星堆遗址是巴蜀古国文明的珍宝 D.巴蜀文明隶属于中原文明20.《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丰富。其中,不仅提到252种动植物,还描述了动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也有选择农作物良种的概念。这表明,《诗经》A.文笔清新节奏明快 B.内容通俗易懂C.蕴含朴素科学意识 D.韵律典雅优美21.《诗经》记载:“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驟彭彭……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最能佐证以上记载真实性的是A.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牌 B.西周青铜器利簋的腹内铭文C.小说《封神演义》的描述 D.史书《资治通鉴》的记载22.下列文学作品,采用“楚辞”体创作的是A.《离骚》 B.《吊屈原赋》 C.《警世钟》 D.《暴风骤雨》23.时临仲夏,岁至端午。历史的车轮碾过2200年,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成为每逢此时华夏儿女的一种民族自觉。习近平主席曾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屈原,赞叹其心忧家国,情牵百姓,勇于探索、清正高洁的人格魅力和思想精髓,并几度引用屈原诗歌中的名句来阐述思想,寄情言志。下面关于屈原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屈原是战国末期楚国人,他吸收民族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②屈原的代表作品《离骚》,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③每年端午,我们吃粽子、划龙舟,据说都是为了怀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④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选择题答题区1 2 3 4 5 67 8 9 10 11 1213 14 15 16 17 1819 20 21 22 2320100200300400500600700第 8 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一、熟悉教材(1)天文历法:( )时期,人们已经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这对于指导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在此之前,( )朝时可能有了历法,称为夏历。商朝时,历法逐渐完备,如一年分( )个月,闰年增加一个月。干支纪年法是我国传统的纪年方法之一,曾经的生辰八字和如今说的生肖属相都与干支纪年紧密相关,( )中已经开始出现干支纪日。(教材 44 页)历法的不断完善,离不开先民们的天文观测,先民们为从事( )生产,对天文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总结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制定并完善了历法,同时记录下了众多有价值的天文现象,如《 》中记载了日食的发生,这是传世文献中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记载了彗星扫过北斗的现象,这颗彗星就是著名的哈雷彗星。这些记载,如今已成为研究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之一。(教材 44 页)(2)医学:中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医学的奠基之作是《 》,这是一部重要的( )著作,总结了当时的医学经验,主张对症下药,顺乎自然。与这部著作同处战国时期的传说名医是( ),相传他发明了切脉诊法,使用的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继续追溯的话,( )时期,人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医药知识和治疗技术,( )尝百草的传说,反映的可能正是这一历史现象。(教材 44-45 页)(3)甲骨文:目前已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 )朝开始,这是因为甲骨文的发现。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 )、体系( )的成熟文字。这种文字是( )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虽然记录的是占卜情况,但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商朝的历史。(教材 45-46 页)(4)青铜器:商周时期,我国已经进入青铜时代,青铜铸造业由( )掌控,规模宏达,组织严密,分工细致,制作工艺高超,制作出了目前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教材 46 页)(5)金文:古代称铜为金,所以金文指的是铸刻在钟、鼎等( )器上的文字,出现于商朝中晚期,在( )时期,青铜器上的文字数量明显增加,内容更加丰富,涉及祭祀典礼、军事行动、法律诉讼等方面,是我们研究商周历史,尤其是西周历史的重要参考。如利簋腹内的铭文记载了周武王在牧野伐纣的时间,何尊铭文中有“宅兹中国”的记载,都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教材 47 页)第 1 页 共 8 页(6)三星堆:三星堆遗址位于( )上游地区的四川广汉,出土了数以万计的珍贵文物,向人们展现了夏商时期丰富多彩的( )文明。这一遗址出土的中原夏商王朝系统的玉礼器和青铜器,表明它与中原王朝具有密切关系,印证了中华文明( )的特征。(教材 47 页)(7)诗经楚辞:我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是《 》和“ ”,其中《 》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关注现实,保存了丰富的先秦史料,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是楚国的( )等人创作出的新体诗歌,代表作《 》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极具浪漫主义色彩,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教材 48 页)二、重点背诵(1)天文历法:为了从事农业生产,我国先人对天文现象进行了长久而持续的观察和记录,保留了大量珍贵的天文记录;战国时期,人们已经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用于指导农业生产。(2)医学:相传,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发明了切脉诊法,使用的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战国时期问世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总结了当时的医学经验,主张治疗疾病要顺乎自然、对症下药,是一部重要的中医理论著作。(3)甲骨文: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成熟文字,这是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是我们研究商周历史最重要的依据之一,正因为甲骨文的考古发掘,目前已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4)青铜器:商朝时期便制作出了目前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之一司母戊鼎(又名后母戊鼎);商周中晚期,钟、鼎等青铜器上铸刻有文字——金文。青铜器以及金文是我们了解商周等朝代历史的重要证据之一。(5)三星堆:三星堆遗址向人们展示了夏商时期丰富多彩的古蜀文明,印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6)诗经楚辞:《诗经》和”楚辞“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一写实一浪漫,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深远。其中《诗经》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具有浓郁的现实主义风格(写实),保存了丰富的先秦史料;“楚辞”是屈原等诗人创作的一种新体诗歌,是我国诗歌史上浪漫主义的源头,其代表作是屈原的《离骚》,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是千古传颂的抒情长诗。第 2 页 共 8 页二、学以致用1.甲骨文是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下列选项中不可能被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是A.商王室占卜活动 B.禹传子,家天下C. 盘庚迁殷 D.日食、月食2.2024 年 10 月 23 日,农历九月二十一,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寒”。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开始于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 东周3.2022 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倒计时,让全世界领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这种中国传统历法有利于指导A.休闲娱乐活动 B.经济贸易往来 C.文化体育活动 D. 农业生产活动4.提出用“望、闻、问、切”四诊法来诊断疾病的名医是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 李时珍5.《黄帝内经》着重阐释人类生命活动规律及其思维方式,用以指导对疾病病理的认识、诊治和预防。这凸显了《黄帝内经》A.理论体系完善 B.思想内容丰富 C.提倡预防疾病 D. 尊重生命规律6.《黄帝内经》认为人体的生理节律、气血盛衰顺应时序的变迁,是有节律地运行的,并提出对应春夏秋冬四季的养生方法。据此可知,《黄帝内经》A.论述辨证施治观念 B.奠定中医理论基础C. 凸显顺应自然理念 D.蕴含儒家人本思想7.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下列叙述正确反映了甲骨文的情况的有①是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的②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③甲骨文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④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③④第 3 页 共 8 页8.以下是汉字“中国”演变的历程,据此可知A.汉字的传承发生异变 B.汉字的演变趋势由简到繁C. 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 D.象形是汉字唯一造字方式9.甲骨文包含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下列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共同呈现了当时的A.政治状况 B.经济发展 C.科技进步 D. 军队建设10.2024 年是衣历甲辰龙年。“龙”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字形像一条飞腾的巨龙。以下字体属于甲骨文的是A. B. C. D.11.由甲骨文发展而来的汉字,不仅是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还是联结和维系中华民族的根。观察下面有关甲骨文的图示,从中可以提取到的信息是A.记录中华文明的起源B. 具备汉字的构成方法,是比较成熟的文字C. 了解商周时期的历史D.是世界上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第 4 页 共 8 页12.夏朝时,开始出现中国最早的青铜礼器。商代中期,青铜器种类已很丰富,青铜器的器型多种多样,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这体现了我国古代A.生产方式的变化 B.手工业水平的提高C. 社会风气的转变 D.统治阶级的残暴13.商代浇铸一大型青铜器,需要 67 口坩埚,每口坩埚熔铜 12.5 千克,千人协作才能完成。该青铜器可能A.商朝铜爵 B.护头铜胄C. 司母戊鼎 D.三星堆青铜面具14.下图是保存在中国各地博物馆的青铜器,这些信息表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A.造型优美 B.体积庞大 C.用途广泛 D. 铭文众多15.《尚书·牧誓》中记载: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无独有偶,青铜器利簋所刻的铭文也有相似的记载。这说明青铜器A.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B.种类繁多C. 制作工艺十分高超 D.象征权利16.据考古发现,西周时期,祭祀、宴享等活动都按等级使用鼎、簋(guǐ)等,王及王室墓葬出土的鼎、簋等数量比其他贵族的数量大得多,而且锡含量高。这体现出西周时期A.中央集权制不断发展 B.青铜礼器与贵族权力地位相结合C. 贫富分化私有制产生 D.青铜器的制作工艺高超且数量多第 5 页 共 8 页17.古书中常有夏代人造酒的说法,如大禹的臣子仪狄“始作酒醪(醪 1áo:浊酒),变五味”“杜康造酒”“少康作秫(秫 shú:高粱)酒”。下列可能佐证这些说法的器物是商鞅铜方量河姆渡出土的陶钵 二里头出土的铜爵 司母戊鼎A B C D18.2024 年 5 月,四川三星堆文物在呼和浩特市博物馆展出,它既有与中原夏商王朝类似的青铜器和玉器,又有独具古蜀特性的金杖、青铜人像、面具等。这体现出中华文明的A.地域文化特征 B.草原文明基因 C.外来文化元素 D. 农耕文明内涵19.三星堆遗址中发现的“放大版”云雷纹、跪坐人像上的尊等可以明显看出长江中下游文明、中原文明的印记。中原文明尊鲁的兽头趴在肩上,而三星堆的则是挂在肩上,这反映出铸造技术的差异。下列选项中,对以上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A.巴蜀文明是中国青铜文明的核心 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各具特色C. 三星堆遗址是巴蜀古国文明的珍宝 D.巴蜀文明隶属于中原文明20.《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丰富。其中,不仅提到 252 种动植物,还描述了动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也有选择农作物良种的概念。这表明,《诗经》A.文笔清新节奏明快 B.内容通俗易懂C. 蕴含朴素科学意识 D.韵律典雅优美21.《诗经》记载:“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驟彭彭……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最能佐证以上记载真实性的是A.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牌 B.西周青铜器利簋的腹内铭文C. 小说《封神演义》的描述 D.史书《资治通鉴》的记载22.下列文学作品,采用“楚辞”体创作的是A. 《离骚》 B. 《吊屈原赋》 C. 《警世钟》 D. 《暴风骤雨》第 6 页 共 8 页23.时临仲夏,岁至端午。历史的车轮碾过 2200 年,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成为每逢此时华夏儿女的一种民族自觉。习近平主席曾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屈原,赞叹其心忧家国,情牵百姓,勇于探索、清正高洁的人格魅力和思想精髓,并几度引用屈原诗歌中的名句来阐述思想,寄情言志。下面关于屈原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屈原是战国末期楚国人,他吸收民族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②屈原的代表作品《离骚》,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③每年端午,我们吃粽子、划龙舟,据说都是为了怀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④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③④选择题答题区1 2 3 4 5 67 8 9 10 11 1213 14 15 16 17 1819 20 21 22 23第 7 页 共 8 页20100200300400500600700第 8 页 共 8 页鉴往知来,读史明知——七年级历史核心素养创新学习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一、熟悉教材(1)天文历法:(战国时期)时期,人们已经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这对于指导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在此之前,(夏)朝时可能有了历法,称为夏历。商朝时,历法逐渐完备,如一年分(12)个月,闰年增加一个月。干支纪年法是我国传统的纪年方法之一,曾经的生辰八字和如今说的生肖属相都与干支纪年紧密相关,(甲骨文)中已经开始出现干支纪日。(教材44页)历法的不断完善,离不开先民们的天文观测,先民们为从事(农业)生产,对天文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总结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制定并完善了历法,同时记录下了众多有价值的天文现象,如《诗经》中记载了日食的发生,这是传世文献中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春秋》记载了彗星扫过北斗的现象,这颗彗星就是著名的哈雷彗星。这些记载,如今已成为研究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之一。(教材44页)(2)医学:中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医学的奠基之作是《黄帝内经》,这是一部重要的(中医理论)著作,总结了当时的医学经验,主张对症下药,顺乎自然。与这部著作同处战国时期的传说名医是(扁鹊),相传他发明了切脉诊法,使用的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继续追溯的话,(夏商周)时期,人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医药知识和治疗技术,(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反映的可能正是这一历史现象。(教材44-45页)(3)甲骨文:目前已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这是因为甲骨文的发现。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成熟文字。这种文字是(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虽然记录的是占卜情况,但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商朝的历史。(教材45-46页)(4)青铜器:商周时期,我国已经进入青铜时代,青铜铸造业由(国家)掌控,规模宏达,组织严密,分工细致,制作工艺高超,制作出了目前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教材46页)(5)金文:古代称铜为金,所以金文指的是铸刻在钟、鼎等(青铜)器上的文字,出现于商朝中晚期,在(西周)时期,青铜器上的文字数量明显增加,内容更加丰富,涉及祭祀典礼、军事行动、法律诉讼等方面,是我们研究商周历史,尤其是西周历史的重要参考。如利簋腹内的铭文记载了周武王在牧野伐纣的时间,何尊铭文中有“宅兹中国”的记载,都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教材47页)(6)三星堆:三星堆遗址位于(长江)上游地区的四川广汉,出土了数以万计的珍贵文物,向人们展现了夏商时期丰富多彩的(古蜀)文明。这一遗址出土的中原夏商王朝系统的玉礼器和青铜器,表明它与中原王朝具有密切关系,印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教材47页)(7)诗经楚辞:我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是《诗经》和“楚辞”,其中《诗经》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关注现实,保存了丰富的先秦史料,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楚辞”是楚国的(屈原)等人创作出的新体诗歌,代表作《离骚》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极具浪漫主义色彩,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教材48页)二、重点背诵(1)天文历法:为了从事农业生产,我国先人对天文现象进行了长久而持续的观察和记录,保留了大量珍贵的天文记录;战国时期,人们已经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用于指导农业生产。(2)医学:相传,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发明了切脉诊法,使用的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战国时期问世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总结了当时的医学经验,主张治疗疾病要顺乎自然、对症下药,是一部重要的中医理论著作。(3)甲骨文: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成熟文字,这是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是我们研究商周历史最重要的依据之一,正因为甲骨文的考古发掘,目前已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4)青铜器:商朝时期便制作出了目前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之一司母戊鼎(又名后母戊鼎);商周中晚期,钟、鼎等青铜器上铸刻有文字——金文。青铜器以及金文是我们了解商周等朝代历史的重要证据之一。(5)三星堆:三星堆遗址向人们展示了夏商时期丰富多彩的古蜀文明,印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6)诗经楚辞:《诗经》和”楚辞“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一写实一浪漫,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深远。其中《诗经》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具有浓郁的现实主义风格(写实),保存了丰富的先秦史料;“楚辞”是屈原等诗人创作的一种新体诗歌,是我国诗歌史上浪漫主义的源头,其代表作是屈原的《离骚》,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是千古传颂的抒情长诗。三、学以致用1.甲骨文是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下列选项中不可能被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是A.商王室占卜活动 B.禹传子,家天下C.盘庚迁殷 D.日食、月食【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甲骨文的相关史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王室占卜活动、盘庚迁殷都是商朝是的历史,我国最早的日食、月食记载出现于商朝,排除A、C和D项。甲骨文的定义是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记载的是商朝的历史。禹传子,家天下是夏朝的历史,甲骨文不可能记载,B项正确;故选B项。2.2024年10月23日,农历九月二十一,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寒”。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开始于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答案】D【解析】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夏朝我国就出现了历法,商朝时期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为12个月,到战国时期,为了更好的安排农业生产,测定出了一年的24节气,春秋战国在历史上属于东周时期,故选D项。3.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倒计时,让全世界领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这种中国传统历法有利于指导A.休闲娱乐活动 B.经济贸易往来 C.文化体育活动 D.农业生产活动【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农历中的二十四节气准确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主要用于指导农业生产,故选D项;农历节气与休闲娱乐活动无关,排除A项;农历节气与经济贸易往来无关,排除B项;农历节气与文化体育活动无关,排除C项。4.提出用“望、闻、问、切”四诊法来诊断疾病的名医是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李时珍【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总结出“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所沿用,故选A项;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著有《伤寒杂病论》,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B项;华佗是东汉末年的另一位名医,他发明了“麻沸散”创编了“五禽戏”,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C项;李时珍是明朝著名医药学家,著有《本草纲目》,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D项。5.《黄帝内经》着重阐释人类生命活动规律及其思维方式,用以指导对疾病病理的认识、诊治和预防。这凸显了《黄帝内经》A.理论体系完善 B.思想内容丰富 C.提倡预防疾病 D.尊重生命规律【答案】D【解析】据材料“着重阐释人类生命活动规律及其思维方式”可知,《黄帝内经》尊重生命规律,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着重阐释人类生命活动规律及其思维方式,从中无法得出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排除A项;材料只是反映《黄帝内经》对人类生命活动规律及其思维方式的阐释,未涉及其他方面,不能说明思想内容丰富,排除B项;提倡预防疾病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排除C项。6.《黄帝内经》认为人体的生理节律、气血盛衰顺应时序的变迁,是有节律地运行的,并提出对应春夏秋冬四季的养生方法。据此可知,《黄帝内经》A.论述辨证施治观念 B.奠定中医理论基础C.凸显顺应自然理念 D.蕴含儒家人本思想【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人体的生理节律……提出对应春夏秋冬四季的养生方法”和所学知识可知,《黄帝内经》主张养生应该顺其自然,故选C项;论述辨证施治观念,即一分为二的看待,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理论基础,排除B项;人本思想是以人为出发点,这与题干不相符,排除D项。7.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下列叙述正确反映了甲骨文的情况的有①是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的②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③甲骨文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④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据所学可知,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故①正确;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故②正确;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故③正确;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8.以下是汉字“中国”演变的历程,据此可知A.汉字的传承发生异变 B.汉字的演变趋势由简到繁C.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 D.象形是汉字唯一造字方式【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于中国汉字的演变的过程的掌握,分析材料所给,甲骨文一直到楷书的中国,可以看出汉字“中国”的字形有相似之处,其演变是一脉相承的,C项正确;A选项,汉字的传承没有发生异变,排除A项;B选项,汉字的演变趋势由繁到简,排除B项;汉字的造字方式有象形、指事、会意等,排除D项。所以答案为C。9.甲骨文包含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下列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共同呈现了当时的A.政治状况 B.经济发展 C.科技进步 D.军队建设【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据题干所示图片,“王、臣”所示国家政权,“劓、刖”所示为维护政权建立的刑罚,这些均反映出商周时期的政治状况。10.2024年是衣历甲辰龙年。“龙”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字形像一条飞腾的巨龙。以下字体属于甲骨文的是A. B. C. D.【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大部分采用象形方法造字,D项形象接近,故选D项;A项为楷书,排除A项;B项为隶书,排除B项;C项为行书,排除C项。11.由甲骨文发展而来的汉字,不仅是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还是联结和维系中华民族的根。观察下面有关甲骨文的图示,从中可以提取到的信息是A.记录中华文明的起源B.具备汉字的构成方法,是比较成熟的文字C.了解商周时期的历史D.是世界上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答案】B【解析】从题干可知,本题的关键词为“有关甲骨文的图示”。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于甲骨文相关史实的了解。A选项,记录中华文明的起源。从图片当中提取的信息并不能完全的记录中华文明的起源,故表述的不准确,与题意不符。C选项,了解商周时期的历史,从图片当中提取的信息并不能完全的了解商周时期的历史,故表述的不准确,与题意不符。D选项,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为楔形文字,大约出现在,距今5000~6000年前,故表述有误。B选项,具备汉字的构成方法,是比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故答案为B。12.夏朝时,开始出现中国最早的青铜礼器。商代中期,青铜器种类已很丰富,青铜器的器型多种多样,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这体现了我国古代A.生产方式的变化 B.手工业水平的提高C.社会风气的转变 D.统治阶级的残暴【答案】B【解析】据材料“商代中期,青铜器种类已很丰富……花纹繁缛富丽”可知,夏朝出现青铜礼器,商朝的青铜器已经种类丰富、器型多样和花纹繁缛富丽,这体现了我国古代青铜铸造技术出现了进步,反映了我国手工业水平的提高,故选B项;夏商时期,生产方式主要还是刀耕火种,并未出现太大变化,排除A项;青铜器多用于礼仪等,在社会生活方面使用并不十分广泛,无从体现“社会风气的转变”,排除C项;青铜铸造是夏商时期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且材料信息并未涉及统治阶级,无从体现“统治阶级的残暴”,排除D项。13.商代浇铸一大型青铜器,需要67口坩埚,每口坩埚熔铜12.5千克,千人协作才能完成。该青铜器可能A.商朝铜爵 B.护头铜胄C.司母戊鼎 D.三星堆青铜面具【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中对浇铸此青铜器“需要67口坩埚……千人协作”的描述可知,此青铜器必然体型巨大、重量惊人,符合这一特征的只有司母戊鼎,是最重的青铜器,故选C项;商朝铜爵、护头铜胄、三星堆青铜面具都属于小型青铜器,浇铸时无需题干所述大量的人员和器具、材料,排除A项、B项、D项。14.下图是保存在中国各地博物馆的青铜器,这些信息表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A.造型优美 B.体积庞大 C.用途广泛 D.铭文众多【答案】C【解析】观察题干图片可知,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有的作为烹饪食器使用,有的作为乐器使用,有的作为兵器使用, 还有的作为农具使用,这说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用途广泛,故选C项;造型优美与农具不符,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兵器和农具不属于庞大的青铜器,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铭文众多在题干图片中未有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15.《尚书·牧誓》中记载: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无独有偶,青铜器利簋所刻的铭文也有相似的记载。这说明青铜器A.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B.种类繁多C.制作工艺十分高超 D.象征权利【答案】A【解析】据材料“《尚书·牧誓》……青铜器利簋所刻的铭文也有相似的记载”可知,《尚书》是文献史料,青铜器为实物史料,两者出现类似记载,体现了青铜器铭文对文献记载有所印证,其具有一定史料价值,故选A项;商周青铜器种类繁多,但材料仅涉及利簋,不体现种类多,排除B项;材料涉及利簋铭文,不体现其制造工艺,排除C项;利簋铭文记载的是牧野之战,这与政治权利关系不大,排除D项。16.据考古发现,西周时期,祭祀、宴享等活动都按等级使用鼎、簋(guǐ)等,王及王室墓葬出土的鼎、簋等数量比其他贵族的数量大得多,而且锡含量高。这体现出西周时期A.中央集权制不断发展 B.青铜礼器与贵族权力地位相结合C.贫富分化私有制产生 D.青铜器的制作工艺高超且数量多【答案】B【解析】据所学可知,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礼器是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其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而西周崇尚礼制,主要以青铜器鼎、簋的数量区分贵族等级。题干材料所述西周时期青铜礼器(如“鼎、簋”等)的使用有严格的等级界限,王及王室墓葬出土的礼器数量大而多,均充分反映了青铜礼器与贵族权力地位相结合的特征,故选B项;西周时期我国尚未形成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建立后才开创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排除A项;原始社会末期,贫富分化私有制已经产生,而且题意反映的主要是地位的不同,而不是贫富的分化,排除C项;题干材料所述并未说明青铜器的制作工艺,也并未具体说明其数量的多少,排除D项。17.古书中常有夏代人造酒的说法,如大禹的臣子仪狄“始作酒醪(醪1áo:浊酒),变五味”“杜康造酒”“少康作秫(秫shú:高粱)酒”。下列可能佐证这些说法的器物是河姆渡出土的陶钵 二里头出土的铜爵 司母戊鼎 商鞅铜方量A B C D【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里头遗址是夏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遗址,因此,二里头出土的铜爵可以佐证夏人造酒的历史,故选B项;河姆渡遗址距今约7000年,排除A项;司母戊鼎是商代的青铜器,排除C项;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排除D项。18.2024年5月,四川三星堆文物在呼和浩特市博物馆展出,它既有与中原夏商王朝类似的青铜器和玉器,又有独具古蜀特性的金杖、青铜人像、面具等。这体现出中华文明的A.地域文化特征 B.草原文明基因 C.外来文化元素 D.农耕文明内涵【答案】A【解析】据材料“有独具古蜀特性的金杖、青铜人像、面具等”可知,三星堆文化具有独具特色的青铜面具等,这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地域文化特征,故选A项;三星堆位于西南地区,并非草原地区,排除B项;中原夏商王朝和三星堆文化等都属于中华本土文化,并未体现外来文化的影响,排除C项;农耕文明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但材料强调青铜面具等手工业方面,与农耕文明关系不大,排除D项。19.三星堆遗址中发现的“放大版”云雷纹、跪坐人像上的尊等可以明显看出长江中下游文明、中原文明的印记。中原文明尊鲁的兽头趴在肩上,而三星堆的则是挂在肩上,这反映出铸造技术的差异。下列选项中,对以上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A.巴蜀文明是中国青铜文明的核心 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各具特色C.三星堆遗址是巴蜀古国文明的珍宝 D.巴蜀文明隶属于中原文明【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三星堆遗址……明显看出长江中下游文明、中原文明的印记”可知,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据材料“中原文明……三星堆的则是挂在肩上,这反映出铸造技术的差异”可知,材料体现的是中华文明各具特色,故选B项;巴蜀文明是中国青铜文明的核心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对比各地文明成就,不能体现三星堆遗址是巴蜀古国文明的珍宝,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巴蜀文明隶属于中原文明,巴蜀文明在四川,中原文明集中在黄河流域,排除D项。20.《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丰富。其中,不仅提到252种动植物,还描述了动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也有选择农作物良种的概念。这表明,《诗经》A.文笔清新节奏明快 B.内容通俗易懂C.蕴含朴素科学意识 D.韵律典雅优美【答案】C【解析】据“不仅提到252种动植物,还描述了动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也有选择农作物良种的概念”可知,《诗经》提及动植物、环境、农作物等具体科学知识,且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其蕴含朴素科学意识,故选C项;材料主要涉及内容,并未提及内容具体的表述文笔和节奏,排除A项;材料只是列举内容的数量,并未提及内容通俗易懂的具体描述,排除B项;韵律典雅优美主要与音乐等有关,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21.《诗经》记载:“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驟彭彭……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最能佐证以上记载真实性的是A.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牌 B.西周青铜器利簋的腹内铭文C.小说《封神演义》的描述 D.史书《资治通鉴》的记载【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牧野洋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青铜器利簋,腹内铭文记述了牧野之战的过程,见证了武王伐纣的历史,故选B项;二里头遗址是夏朝都城遗址,牧野之战与夏朝无关,排除A项;小说《封神演义》的描述带有神话色彩,不能作为历史史实,排除C项;史书《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编写的,属于第二手史料,排除D项。22.下列文学作品,采用“楚辞”体创作的是A.《离骚》 B.《吊屈原赋》 C.《警世钟》 D.《暴风骤雨》【答案】A【解析】据“‘楚辞’体”可知,《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属于楚辞风格,故选A项;《吊屈原赋》是汉代文学家贾谊的辞赋作品,不属于“楚辞”体,排除B项;《警世钟》是辛亥革命时期宣传革命的书籍,不属于“楚辞”体,排除C项;《暴风骤雨》是小说,不属于“楚辞”体,排除D项。23.时临仲夏,岁至端午。历史的车轮碾过2200年,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成为每逢此时华夏儿女的一种民族自觉。习近平主席曾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屈原,赞叹其心忧家国,情牵百姓,勇于探索、清正高洁的人格魅力和思想精髓,并几度引用屈原诗歌中的名句来阐述思想,寄情言志。下面关于屈原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屈原是战国末期楚国人,他吸收民族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②屈原的代表作品《离骚》,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③每年端午,我们吃粽子、划龙舟,据说都是为了怀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④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①项,屈原是战国末期楚国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 故①项正确。②项,屈原的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离骚》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故②项正确。③项,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因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演变成人们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吃粽子、划龙船都是纪念屈原的一种方式。故③项正确。④项,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故④项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③④正确,故选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学案+练案)(PDF打印版).pdf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学案+练案)(学用无答案).docx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学案+练案)(教用含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