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周 古代文明的产生、发展与中古时期的世界【阶段特征】本单元涵盖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和中古时期的世界两部分内容,人类由原始社会逐渐走向文明时代,呈现出文明的多元特征。政治 经济 文化1.早期文明:早期文明呈现多元发展格局;古代文明的各自扩展,使不同 文明相互连接;农耕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促使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 马帝国先后崛起 2.中古时期: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西欧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产生,推动了王权的强化和主要封建国家的形成;拜占庭帝国一度繁荣、俄罗斯逐渐崛起;亚洲出现了中央集权国家;非洲和美洲先后兴起的一些国家各自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1.早期文明:农业和畜牧业产生后,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为食物生产者;随 着生产力发展,产品出现剩余,私有制产生;农耕文明的优势及扩展;冶 铁技术的交流,人类进入铁器时代;汉朝和罗马通过丝绸之路间接进行经贸交流。 2.中古时期: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西欧城市兴起;亚洲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经济繁荣、贸易发达;美洲的印第安人独立发明农业;西非居民培育了棉花等农作物;东非沿海国家对外贸易发达 1.早期文明:古代各个文明都创造出自己独特、辉煌的文化成就。古巴比伦的文字、史诗和传说;古埃及的文字、金字塔、莎草纸、太阳历;古印度的宗教、史诗和数学成就;古希腊的文学、历史和哲学成就。 2.中古时期:西欧城市大学得以发展,但基督教会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东亚的日本和朝鲜逐渐成为“中华文化圈”的组成部分;南亚印度教逐渐发展为印度主要宗教;美洲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拔高练习】1.下表是古希腊文明时代三位思想家的体育理念,材料反映了( )苏格拉底 作为一个有益于社会和别人的人,不仅要知识聪颖、心灵高尚;而且要身体健康;要以坚忍不拔的努力锻炼,使身体做好精神的奴仆。柏拉图 音乐教育和体育教育,就可以使人的心灵得到和谐一致的发展;主张年轻人在体育锻炼中接受军事训练。亚里士多德 完整的人应该是灵魂纯洁,身体健康,二者都处于最佳状态;体育锻炼应该贯穿人生的始终。A.地理环境推动体育文化发展 B.民主政体保障体育运动开展C.保卫城邦需要强化体育锻炼 D.人文精神影响体育思想内涵2.印度河流域文明兴起于公元前3千纪,其城市的卫城区有谷仓、寺庙,居民区的房屋有的庭院宽敞,有的十分矮小;在随葬品中,有金玉珠宝,也有泥土和贝壳制品:在出土的人物雕像中,有系着镶有宝石的束发飘带的祭司,也有戴着表现卑贱屈辱项圈的男人。这反映出当时的印度( )A.率先进入了人类文明时代 B.城市规划的水平领先世界C.实行政教合一的社会制度 D.处于层次分明的阶级社会3.汉谟拉比国王制定了两河流域历史上最完备的《汉谟拉比法典》,该法典共约282条,内容丰富,涉及司法管理、刑法、婚姻法、财产继承法、收养法、治安管理法、财产租赁法、工资法以及奴隶买卖法等。由此可知,两河流域( )A.最早实行了以法治国 B.注重通过法律治理国家C.确定了君主专制体制 D.形成了早期奴隶制文明4.亚历山大在希腊本土主要以科林斯联盟的身份进行统治。在马其顿,他保持国王的身份,但同时也让臣民拥有一些传统的权利。在埃及,他就成了有绝对权威的法老,是神的化身。对于比较顽强的腓尼基诸城邦,他只要求诸城邦做附庸。亚历山大实行这一统治策略旨在( )A.为希腊文化扩张扫清障碍 B.缓和帝国内部矛盾C.维护各地本土文化独立性 D.促进区域文化融合5.公元前6世纪的波斯帝国,拥有人类文明四个起源地中的三个: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以及印度河谷。公元前480年波斯入侵希腊时,除高级将领为波斯人外,中下级将领多为各个地区、族群的首领,穿着他们自己的装束,使用独特的武器,说他们自己的语言。这些反映出波斯帝国( )A.对被征服地区的控制力弱 B.践行了民族平等的政策C.规模的庞大和构成的复杂 D.积极维护世界文明格局6.古罗马史学家塔西佗曾经回忆道:“然而,从那时起,我们的生活开始变得更加不安定……我们的人民陷入了绝望……传统的价值观被遗弃,所有人被剥夺了权力,迷失了对现实的认知,急切地想要寻找一个有能力的元首。”据此推知,塔西佗所说的“那时”指( )A.罗马的共和制重新焕发了生机 B.《十二铜表法》已无存在价值C.罗马遇到了国家治理的新难题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已变成空谈7.1122年,教皇卡利克斯特二世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五世达成了《沃尔姆斯宗教协定》,教皇承认皇帝作为裁断者的权力,承认他对候补位者拥有世俗权力和收税权力(要与教会权力区别开来),而亨利五世承认教皇任命神职人员的排他性的权力,还承诺归还教会从前被侵夺的财产。这一协定( )A.推动了西欧封建社会的转型 B.解决了王权与教权的矛盾C.巩固了西欧的二元政治格局 D.统一了罗马帝国的征税权8.下面所示资料集中反映了欧洲中世纪( )教育目的宗教化 科学遵从神学,神学理论高于其他知识 培养教会人才,扩大教会势力,巩固封建统治 教育内容神学化 教育内容主要有神学和七艺,神学有《圣经》、祈祷书和教会礼仪; 七艺主要由古希腊内容演变而来,经过基督教改造,为神学服务 教育方法原始、烦琐、机械 维护神学和教会绝对权威,要求学生盲目服从《圣经》和教师 学校个别施教,纪律严格,体罚盛行A.基督教教育的特点 B.宗教改革兴起的根源C.基督教服务于王权 D.基督教传承世界文化9.至少从12世纪开始,意大利各城市就达成了各种双边条约,这些条约常常规定对方的公民享有在己方境内定居、拥有财产和从事工业、贸易的自由;设立商人法庭,依据商法裁决条约双方公民之间的商事纠纷。据此可知( )A.近代国际法体系初步形成 B.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成为主流C.意大利统一的条件已成熟 D.城市自治适应经济发展需求10.7世纪,日本进行改革,确定中央、地方的行政区划组织,中央分京师和畿内,地方分国、郡、里。官吏由国家任免,废除世袭制,设置关塞、防人及驿站,各置职官。这表明当时日本( )A.照搬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B.初步建立起幕府政治C.逐渐取消武士集团特权 D.中央集权制得以建立11.8世纪,巴格达的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丝绸;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从中亚细亚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据此可推知,阿拉伯帝国( )A.社会风气开放包容 B.疆域辽阔地跨亚非欧C.垄断了亚欧间贸易 D.沟通东西方作用突出12.印加帝国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形成了以首都为核心的庞大交通网。信使“飞毛腿”在这些道路沿途驿站接力传送,用最快的速度把口信传递至全国各地。印加帝国的驿传系统旨在( )A.满足君主的扩张需求 B.加强国内外经济联系C.完善全国的道路系统 D.维护帝国的社会稳定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世界上其他古代文明都是由小国而走向统一的大国,最后成为广土众民的帝国。而希腊城邦因为地理条件和历史传统的影响,各城邦公民关心自己国家的独立,在城邦制度巩固之后,各城邦相互独立,相互牵制,每一个城邦国家都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主权体。这样的城邦有利于发挥小地区的积极性和适应性,使城邦公民享有较充分的政治权利。尽管城邦具有主权上的独立和政制上的差别,但是,古希腊人也自认为同属一个民族,都称自己是“希腊人”。在希腊城邦的小国寡民局面下,奴隶制经济一般也是小规模的,不存在东方那种宫廷的大奴隶主,私有制和商品经济得到较充分的发展,与环地中海区域保持着密切的贸易往来。——摘编自徐爱国《西方法律思想史》材料二:11世纪开始兴起的欧洲中世纪城市,有着与古典城市极其不同的特质。古典城市大多只是人文地理意义上的人口聚居地,中世纪的欧洲城市则不一样,它同时又是一种社会共同体,城市市民有着共同的利益诉求。城市共同体是典型的公社制度。它是地缘共同体,成员多系移民,血缘关系退而为次。把他们结合起来的纽带是一纸契约:封建主赐予的特许状,亦即市民共同遵守的城市章程。市民们共同享有在本城经营工商业的权利,并得到城市的保护。中世纪城市作为一种共同体,构成欧洲政治结构中的一种主体单位,代表本城及市民利益,并非上级政治权力的代表,对下(市民)负责而不对上(领主)负责。——摘编自刘景华《中世纪城市与欧洲文明成型》(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城邦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1世纪以后兴起的欧洲中世纪城市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种姓制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等级制度,在古印度时期被称为“瓦尔纳”制度。诞生于公元前两千年中叶,从中亚、西亚经由印度西北部的山口,陆续向印度河中游一带涌入,征服了当地的达罗毗荼人。入侵者是白种人,白种人为维护自身的高贵地位,加大对征服者的控制,对各种姓的权利进行严格的划分。从法律地位上来看,婆罗门的法律地位最高;在债权债务方面,各种姓在借贷利率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在婚姻家庭方面严格限制不同种族进行通婚。古印度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国家推行宗教典籍,不仅能够对人们思想进行控制,也巩固了种姓制度的地位。——摘编自吴颖铭《古印度种姓制度的研究》材料二: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在罗马帝国废墟的基础上,罗马文明与日耳曼文明相碰撞、相融合的产物。在征服罗马帝国过程中,日耳曼人社会产生了两极分化。随着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到11世纪时,学者扎克·得·维特里就欧洲社会的等级做了形象的说明:僧侣是人的眼睛,因为他们能看到并给人们指示安全的道路;贵族是手臂,负责捍卫社会实施正义、保卫王国;平民是人体的下部,负责负担人体的上部分并为之服务。这种等级的划分不仅是由各等级在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地位决定的,而且也是自然经济条件下社会大分工的产物。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等人给它披上了一层神圣的外衣,认为整个宇宙秩序是上帝按等级体系进行安排的,人中间因才智差异而形成等级,杰出者治人,愚昧者治于人。总之,“等级是以社会划分为阶级作为前提的,等级是阶级差别的一种形式”。西欧中世纪的等级制是封建主集团维护其政治、经济特权的结果。——摘编自朱伟奇《中世纪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及其成因》(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形成的原因。(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印度种姓制度与中世纪西欧等级制度共同的优缺点。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三位希腊先哲的体育理念都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体育在内都是促进人的健康发展的要素,反映了古希腊人文主义精神,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地理、民主政治与体育的关系,排除AB项;保卫城邦与体育运动结合是柏拉图的理念,不是三者共同理念。排除C项。故选D项。2.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居民区的房屋有的庭院宽敞,有的十分矮小;在随葬品中,有金玉珠宝,也有泥土和贝壳制品:在出土的人物雕像中,有系着镶有宝石的束发飘带的祭司,也有戴着表现卑贱屈辱项圈的男人”可知,当时的印度社会存在明显的贫富分化现象,处于层次分明的阶级社会,D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印度河流域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无法得出其率先进入人类文明时代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信息没有具体描述其城市规划,排除B项;此时印度没有宗教,并不是政教合一的社会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内容丰富,涉及范围广泛,这表明当时两河流域注重通过法律治理国家,B项正确;最早实行以法治国说法绝对化,排除A项;由《汉谟拉比法典》不能得知两河流域实行何种政体,排除C项;形成了早期奴隶制文明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4.答案:B解析:据材料,亚历山大在帝国不同地区根据当地的不同情况采取适当的统治举措,总体原则是基本保留当地原有的政治体制和各项制度,适应当地文化观念,给予一定的自主权,避免过度严苛的统治措施,这些有利于缓和帝国内部的民族和阶级矛盾,缓和被统治地区的人民对帝国统治的抵制或反抗,巩固统治秩序,B项正确;据材料,亚历山大基本保留了各地的制度,适应其文化,而非强行推广希腊制度和进行文化扩张,排除A项;亚历山大作为帝国统治者,各项举措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统治,而非为各地区的利益考虑,且只有文化独立性没有文化交融也不利于帝国统治,排除C项;材料主旨为亚历山大的统治措施,未提及亚历山大保护当地文化、传播希腊文化、推动通婚,不能体现促进区域文化融合,排除D项。故选B项。5.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拥有人类文明四个起源地中的三个: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以及印度河谷”“除高级将领为波斯人外,中下级将领多为各个地区族群的首领,穿着他们自己的装束,使用独特的武器,说他们自己的语言”可知,波斯帝国具有庞大的疆域和多样的民族,C项正确;波斯帝国实行行省制,将地方行省纳入中央管辖,“控制力弱”的说法并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在古代世界的生产力低下,文化发展有限的环境下,古代国家不太可能践行了民族平等的政策,排除B项;材料主旨为“波斯帝国复杂的社会组成”,而“积极维护世界文明格局”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6.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然而,从那时起……急切地想要寻找一个有能力的元首”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罗马元首制建立的背景,结合所学,罗马共和国末期面临统治危机,元前27年,屋大维首创“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据此推知,塔西佗所说的“那时”罗马遇到了国家治理的新难题,C项正确;材料“急切地想要寻找一个有能力的元首”表明罗马的共和制遇到了危机,排除A项;《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是后世罗马法的渊源,对于中世纪和近代欧洲法学也有重要影响,排除B项;材料主旨强调的是罗马的国家治理,没有涉及法律面前是否人人平等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7.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教皇承认皇帝作为裁断者的权力,承认他对候补位者拥有世俗权力和收税权力(要与教会权力区别开来),而亨利五世承认教皇任命神职人员的排他性的权力,还承诺归还教会从前被侵夺的财产”可知,1122年的《沃尔姆斯宗教协定》规定了教皇与皇帝双方所互相享有的权力,这表明中世纪西欧的教权与王权二元并立的格局进一步巩固,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古时期西欧王权和教权的并立,并非封建社会的转型,排除A项;王权和教权的二元政治格局并没有解决王权与教权的矛盾,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神圣罗马帝国存在内部分裂,这一协定没有统一了帝国的征税权,排除D项。8.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欧中世纪基督教教育要求科学服从于神学,主要为教会服务,以神学为主要内容,违背了人性,这反映了当时基督教教育的反动,体现了基督教教育的特点,A项正确;16世纪兴起的宗教改革,根源在于天主教神学统治阻碍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而不仅是基督教教育引起的,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欧洲中世纪基督教教育的反动,未体现王权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中世纪基督教在某些方面传承古希腊罗马文化,而不是世界文化,排除D项。故选A项。9.答案:D解析:据材料“意大利各城市就达成了各种双边条约,这些条约常常规定对方的公民享有在己方境内定居、拥有财产和从事工业、贸易的自由;设立商人法庭,依据商法裁决条约双方公民之间的商事纠纷”和所学可知,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并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意大利各城市之间可以达成了各种有利于双边经贸发展的条约,体现了自治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签订,结束了长达30年的欧洲混战,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奠定了近代欧洲国际关系的基础,近代国际法体系初步形成,排除A项;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成为主流,排除B项;19世纪60、70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意大利统一的条件成熟,排除C项。故选D项。10.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确定中央、地方的行政区划组织,中央分京师和畿内,地方分国、郡、里。官吏由国家任免,废除世袭制,设置关塞、防人及驿站,各置职官。”可知日本通过改革实现了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掌握了管理的任免权,确立官僚政治,这些措施都加强了中央集权,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日本中枢机构的变化,排除A项;幕府政治始于12世纪末,排除B项;明治维新取消武士集团特权,排除C项。故选D项。11.答案:D解析:材料表明8世纪时阿拉伯帝国的巴格达东西方物品买卖交换繁荣,由此可推知阿拉伯帝国在沟通东西方方面发挥了突出的作用,D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的是阿拉伯帝国商业繁荣,而社会风气开放包容主要表现在对异域文化、种族等的态度,排除A项;巴格达市场上有来自亚非欧的货物不代表阿拉伯帝国的疆域辽阔地跨亚非欧,通过商品贸易也能获得,排除B项;材料中只是提及阿拉伯帝国沟通了东西方贸易,不能说明阿拉伯帝国垄断了亚欧间贸易,“垄断”一词说法不准确,排除C项。故选D项。12.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印加帝国建立了以首都为中心的交通网和驿站系统,有利于加强对各地的控制,达到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国内交通建设完善,和扩张无关,排除A项;加强经济联系属于作用,不是目的,排除B项;完善全国的道路系统不是目的,是材料直接体现的,排除C项。故选D项。13.答案:(1)小国寡民;独立自治;商业活跃;文化认同(具有民族认同感);实行诸多不同政体形式(政体形式多样);公民政治发达(公民享有直接参政权)。(2)特点:城市具有独立性、自治性;共同性(答出地缘共同体、城市共同体、具有共同的利益诉求也可);外来人口多,血缘关系淡化;市民构成城市主体;通过契约关系结合。影响:有利于工商业经济的发展;为近代民主政治积累经验;推动大学的兴办以及人文精神孕育,促进思想解放;一定程度上促进国王的统一事业。解析:(1)根据材料一“各城邦相互独立,相互牵制”“这样的城邦有利于发挥小地区的积极性和适应性,使城邦公民享有较充分的政治权利”可得小国寡民;独立自治;公民政治发达(公民享有直接参政权);根据“城邦具有主权上的独立和政制上的差别”可得实行诸多不同政体形式;根据“私有制和商品经济得到较充分的发展”可得商业活跃;根据“古希腊人也自认为同属一个民族,都称自己是‘希腊人’”可得文化认同(具有民族认同感)。(2)特点:根据材料二“它是地缘共同体,成员多系移民,血缘关系退而为次。”可得其具有共同性(答出地缘共同体、城市共同体、具有共同的利益诉求也可);外来人口多,血缘关系淡化;根据材料“把他们结合起来的纽带是一纸契约:封建主赐予的特许状,以及市民共同遵守的城市章程”可得通过契约关系结合;根据材料“伯尔曼认为,中世纪城市是具有独立性、自治性和整体性的共同体”可得具有较大的政治自治权和独立性;根据“市民们共同享有在本城经营工商业的权利,并得到城市的保护”可得市民构成城市主体。影响:根据材料“市民们共同享有在本城经营工商业的权利,并得到城市的保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利于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中世纪城市作为一种共同体,构成欧洲政治结构中的一种主体单位,代表本城及市民利益,并非上级政治权力的代表,对下(市民)负责而不对上(领主)负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治为近代民主政治积累经验;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兴办大学孕育人文精神,促进思想解放并且一定程度上促进国王的统一事业。14.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等级森严;渗透人民生活;与宗教紧密相连;具有一定种族压迫色彩。(2)原因:不同的文明碰撞;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封建主集团维护其政治、经济特权的需要;自然经济条件下社会大分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阶级的分化;中世纪西欧经院哲学家的宣扬。(3)优点:在统一的社会中,各等级各司其职,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缺点:低等级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不利于社会的稳定。解析:(1)根据材料“诞生于公元前两千年中叶,从中亚、西亚经由印度西北部的山口,陆续向印度河中游一带涌入,征服了当地的达罗毗荼人。”可得出历史悠久;根据材料“入侵者是白种人,白种人为维护自身的高贵地位,加大对征服者的控制,对各种姓的权利进行严格的划分。”可得出等级森严;具有一定种族压迫色彩。根据材料“在婚姻家庭方面严格限制不同种族进行通婚”可得出渗透人民生活;根据材料“古印度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国家推行宗教典籍,不仅能够对人们思想进行控制,也巩固了种姓制度的地位。”可得出与宗教紧密相连。(2)根据材料“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在罗马帝国废墟的基础上,罗马文明与日耳曼文明相碰撞、相融合的产物。”可得出不同的文明碰撞;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根据材料“这种等级的划分不仅是由各等级在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地位决定的,而且也是自然经济条件下社会大分工的产物。”“西欧中世纪的等级制是封建主集团维护其政治、经济特权的结果。”及所学可得出封建主集团维护其政治、经济特权的需要;自然经济条件下社会大分工;根据材料“等级是以社会划分为阶级作为前提的,等级是阶级差别的一种形式”及所学可得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阶级的分化;根据材料“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等人给它披上了一层神圣的外衣,认为整个宇宙秩序是上帝按等级体系进行安排的,人中间因才智差异而形成等级,杰出者治人,愚昧者治于人”可得出中世纪西欧经院哲学家的宣扬。(3)中世纪的西欧。根据材料“古印度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国家推行宗教典籍,不仅能够对人们思想进行控制,也巩固了种姓制度的地位。”“这种等级的划分不仅是由各等级在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地位决定的,而且也是自然经济条件下社会大分工的产物。”可得出在统一的社会中,各等级各司其职,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根据材料“白种人为维护自身的高贵地位,加大对征服者的控制,对各种姓的权利进行严格的划分”及所学可得出低等级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