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运动与摩擦力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运动与摩擦力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资源简介

课题 《运动与摩擦力》 课型 新授课 授课 时间
教学 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会发生摩擦,产生摩擦力。掌握摩擦力的概念和产生的原因,提高科学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学会用垫圈数表示摩擦力的大小,并对比不同运动方式下的测量结果。掌握科学测量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学生能够用轮子改装小车,掌握科学设计和制作的方法和技巧,提高科学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生能够研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不同运动方式的物体之间的关系,掌握科学分析和推理的方法和技巧,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 重点 用垫圈数表示摩擦力的大小,并对比不同运动方式下的测量结果。掌握科学测量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研究摩擦力大小与不同方式运动的物体之间的关系。掌握科学分析和推理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 难点 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和产生的原因,掌握科学知识和概念的方法和技巧。 设计和实施科学探究实验方案,掌握科学探究和实验操作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设计
教具 准备 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摩擦力的概念、特点和产生的原因的图片、视频、资料,摩擦力大小与不同运动方式的物体之间的关系的动画演示,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的案例分析等内容。
教学过程 复备课
(一)导入新课 生活情境引入 教师播放一段人们在搬运重物的视频,视频中有人们用不同的方法搬运重物的场景,如直接拖动、用滚木、用轮子等。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同学们,在这个视频中你们看到了什么?人们在搬运重物的时候用了哪些方法呢?这些方法有什么不同呢?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类似的场景呢?” 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看到的人们在搬运重物的场景,思考不同的搬运方法的特点和优缺点,以及与摩擦力的关系。 学生们积极回答问题,有的说看到了人们用不同的方法搬运重物;有的说人们用了直接拖动、用滚木、用轮子等方法;有的说这些方法的不同在于摩擦力的大小不同;有的说在生活中见过类似的场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然后说:“同学们说得很对,人们在搬运重物的时候会遇到很大的摩擦力,不同的搬运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摩擦力。那么,什么是摩擦力呢?摩擦力是怎么产生的呢?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运动与摩擦力。”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课题。 引发思考 教师提问:“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在走路、跑步、骑车等运动的时候会感觉到有阻力呢?这些阻力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能不能减小这些阻力呢?” 引导学生思考运动与摩擦力的关系,回忆生活中与运动和摩擦力有关的场景,以及对运动和摩擦力的观察和思考。 学生们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有的说因为有摩擦力所以会感觉到有阻力;有的说摩擦力是由物体之间的接触产生的;有的说可以通过改变物体的表面、形状、运动方式等方法来减小阻力。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摩擦力的概念和产生的原因,以及摩擦力大小与不同运动方式的物体之间的关系的假设和验证方法。 (二)探索 聚焦 教师在第 1 课《让小车运动起来》的探索活动中,挂到第 3 个垫圈时小车才开始启动,这是为什么呢?激发学生对小车启动原因的思考和分析,引导学生从摩擦力的角度去理解小车启动的困难。 学生思考并交流,此时能否联想到是因为受到摩擦力的阻碍作用都没关系,主要目的是引起思考。 教师演示皮球滚动。提问:皮球为什么不会一直滚动下去,而是慢慢减速,直到最后停下来呢?激发学生对皮球停止原因的思考和分析,引导学生从摩擦力的角度去理解皮球停止的原因。 师生总结:挂到第 3 个垫圈小车才启动,皮球会停下来,这都是因为有阻碍运动的摩擦力存在。(板书:摩擦力)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对摩擦力的科学解释。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的物体会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教师通过让学生阅读教科书,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和产生的原因,为后续的探究活动打下基础。 教师出示教科书上的插图,聚焦问题:人们在搬运重物的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摩擦力,怎样才能减小这种摩擦力呢?激发学生对减小摩擦力方法的思考和分析,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探索 教师:我们来模拟搬运重物的过程,体验哪种办法搬运重物时产生的摩擦力最小。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模拟搬运重物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摩擦力的存在和大小,激发学生对减小摩擦力方法的探究欲望。 课件展示模拟搬运重物的情境。硬纸盒内放入一些小物品作 “重物”,通过垫圈拉动硬纸盒,并在粗糙的平面上运动一段时间。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模拟搬运重物的情境,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实验的目的和方法,为学生的实验操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学生自由交流想法。教师通过让学生自由交流想法,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为学生的实验验证提供假设和依据。 提问:我们怎么知道它们的摩擦力大小?激发学生对测量摩擦力大小方法的思考和分析,引导学生从科学测量的角度去寻找测量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方法给予肯定。教师通过对学生提出的方法给予肯定,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为学生的实验操作提供信心和动力。 总结:刚好能使硬纸盒运动起来的垫圈个数就相当于纸盒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教师通过总结,让学生更加明确地了解测量摩擦力大小的方法和依据,为学生的实验操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出示活动手册,提醒学生将实验数据和发现记录在活动手册上。教师通过出示活动手册,提醒学生将实验数据和发现记录在活动手册上,培养学生的科学记录和分析能力,为学生的实验总结提供依据和参考。 学生领取材料进行实验,教师巡视给予指导。教师通过让学生领取材料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验操作能力。教师巡视给予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准确记录。 设计意图:本课有三个探索活动,实验材料多,用课件或微视频展示实验步骤,能够降低实验难度,提高课堂效率。 研讨 学生汇报实验数据:直接滑动搬运纸盒,用的垫圈最多,受到的摩擦力最大;用滚木搬运垫圈,所用的垫圈较少,受到的摩擦力较小,但每次都要重复摆放滚木,才能使纸盒继续前进;安装轮子搬运硬纸盒,所用垫圈数最小,纸盒受到的摩擦力最小,也最方便。教师通过让学生汇报实验数据,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不同运动方式下摩擦力的大小和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学表达和分析能力。 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又需要减小摩擦力?激发学生对生活中摩擦力应用的思考和分析,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去寻找需要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地方,并说明理由。 学生举例,教师把学生的想法记录在 “生活中的摩擦力” 班级记录表中,课件再补充一些例子。教师通过让学生举例,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为学生的科学应用提供思路和方向。教师把学生的想法记录在 “生活中的摩擦力” 班级记录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记录和分析能力。课件再补充一些例子,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生活中摩擦力的应用和意义。 课件展示自行车轴承。车轮与轴之间使用了滚珠,车轮与轴的运动方式为滚动,从而大大的减小摩擦力。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自行车轴承,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滚动摩擦力的特点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分析能力。 设计意图:在研讨中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对于相同的物体,滚动摩擦力小,滑动摩擦力大。将学生的学习置于真实情境中,引导利用所学科学原理来解释现实中的问题,将科学与生活很好地联系起来。 拓展 教师:这是气垫船和磁悬浮列车,课后我们做一做这两种交通工具的模型,再玩一玩,试着解释它们是怎样减小摩擦力的。教师通过介绍气垫船和磁悬浮列车,激发学生对新型交通工具减小摩擦力方法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将科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和实践能力。 课件或微视频展示模型制作方法。 气垫船模型制作 制作材料:气球、打气筒、打孔的瓶盖、废弃光盘、强力胶、小夹子。 制作方法:在瓶盖的中间打一个小孔,用强力胶将瓶盖粘在光盘孔处,给气球充足气用夹子夹紧气球口的颈部防止气球漏气,将气球套在打了孔的瓶盖上,光盘气垫船模型就制成了。松开夹子,用手轻轻一推,气垫船就悬浮着地运动起来,大大减小了光盘与地面的摩擦力。教师通过课件或微视频展示气垫船模型制作方法,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气垫船减小摩擦力的原理和方法,为学生的模型制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磁悬浮陀螺制作 制作材料:环形强力大磁铁 2 个、环形小磁铁 1 个,塑料短棒 1 根,铜或铝或塑料薄垫片 2 个、硬塑料薄片。 制作方法:将两个环形强力大磁铁相吸结合增大磁力,将环形小磁铁和垫片用塑料短棒串起来固定住,磁性陀螺就制成了。 操作方法: 先将硬塑料片放在强力大磁铁上,调节磁性陀螺使它与下面的强力大磁铁相斥;再将磁性陀螺放在硬塑料片中心的位置旋转,磁铁陀螺旋转稳定后,缓慢地将硬塑料片向上抬起抽掉,陀螺就会因磁力悬浮空中。教师通过课件或微视频展示磁悬浮陀螺制作方法,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磁悬浮减小摩擦力的原理和方法,为学生的模型制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设计意图:这部分是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摩擦力,将视野拓宽到各种交通工具上,明白这是人们为了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不断地探索在交通工具方面如何减小摩擦力大小,改进技术并运用于产品的结果。 板书设计 运动与摩擦力 摩擦力的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的物体会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摩擦力的大小与运动方式的关系: 直接拉动:垫圈多,摩擦力大。 使用 “滚木”:垫圈较少,摩擦力较小。 使用轮子:垫圈少,摩擦力小,方便。 生活中的摩擦力: 需要增大摩擦力的地方:鞋底的花纹、轮胎的花纹等。 需要减小摩擦力的地方:自行车轴承、气垫船、磁悬浮列车等。
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实验操作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感知摩擦力,经过分析交流,认识摩擦力是有大小的,并猜测摩擦力大小受到哪些因素影响。通过交流猜想,制定探究方案,再完善方案,后实施实验,在小组共同探究分享中获得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