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世界的物质性 学案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 世界的物质性 学案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含解析)

资源简介

2.1 世界的物质性 学案
【课标要求】
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阐释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表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认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概念的阐释。
科学精神: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公共参与: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问题导学】
一、世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
⑴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①含义:物质是 ,并能 。
(客观性) (可知性)
②物质的属性:a. ,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b. 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c.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一般属性。
【特别提醒】①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 一般与个别的关系;物质不等于物质的具体形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物理、化学、生物等之
中所讲的物质)。②物质是不可创造和消灭的,具体物质形态可以创造和消灭。
⑵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原理
3.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的起源)
⑴意识是 的产物。意识的产生经历的几个阶段: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意识。
⑵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①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 的机能。 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②从意识的内容与形式看: (不管什么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是客观的,但它的形式是主观的。)
---- ----
(原材料) (加工厂) (产品)
4.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统一于物质)
【互动探究】
探究一:美国宇航局NASA“好奇”号火星探测器的科学家宣布火星上存在早期生命所必备的一些有机化学物质,“好奇”号发现了氯苯、二氯乙烷、二氯丙烷等物质,开启了探索火星生命的大门。同时,科学家也证实火星上存在甲烷,火星甲烷释放源暗示火星上可能存在释放甲烷的微生物。
动物是地球上生物进化的结果。动物产生后,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无脊椎到有脊椎,从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动物慢慢地发展到哺乳动物,进而又由类人猿进化到人类,产生了人类社会。大量化石和文化遗物证明,人类起源于动物界,人类的进化演变是从古猿、直立人、智人到现代人。
(1)“好奇”号火星车的这一发现印证了什么哲学道理?
(2)人类演变过程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探究二:人是如何诞生的?
在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创造了人,在古埃及神话中,人是神呼唤而生的,在犹太神话中,耶和华创造了人,那么在中国古代神话中,人是如何诞生的呢?这归功于一个叫女娲的人身龙尾的女神。女娲造人的传说留给后人无尽的遐想和思索。
(1)人是神创造的吗?人类社会是怎样产生的?
(2)世界的本原是什么?我们应怎样认识世界的物质性?
探究三:有许多令人闻风丧胆的传染病最初都是存在于野生动物身上的,新型冠状病毒的源头也很有可能如此。据科学家推测,这种病毒很有可能是由蝙蝠传给中间宿主再传给人类的。经历了那么多灾难,我们理应明白一个道理:和野生动物保持距离。一味地滥捕滥杀不会让人们尝到幸福的滋味,只会让毁灭的指针转得更快。每一只死去的野生动物饱含泪水的眼珠中反射的都是人类末日的到来!就像莎士比亚说的:“这场残暴的欢愉,终将以残暴终结。”保护野生动物等于保护人类脆弱的生命,捕杀野生动物就是终结人类曲折的历史!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人类唯一能从历史中吸取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都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纵观历史,我们确实如此:SARS、MERS、新冠病毒……悲剧一次又一次地上演,但大多数人依然我行我素。我们都应该醒一醒了,别再自毁前程了!
从古至今,疫情一次又一次地出现,病毒细菌更是层出不穷,谁也不知道究竟哪一天才到头?而且病毒细菌的威力是越来越强,更不会有人知道下一次疫情会不会像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一样会有多大危害 持续多久?死多少人 爱因斯坦曾说:“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用什么武器,但是第四次世界大战人们将只会用木棒和石头打。”能改变这种局面的只有人类自己。
运用“世界的物质原理”,分析材料是如何体现世界的物质性的。
【体系构建】
【易混辨析】
1.物质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
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可知性。( )
3.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是主观的。( )
4.物质和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 )
5.意识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
6.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
7.“幸福的生活存在于心绪的宁静之中”强调了意识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 )
8.物质和具体物质形态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
9.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
10.意识能直接使客观事物发生变化。( )
【当堂达标】
11.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越走越宽广。这表明( )
①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
②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③意识有目的性和能动创造性
④意识可以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我们的星球已经存在了45亿年之久,生命的出现也有约35亿年。相比之下,人类的出现则是比较晚才发生的事情,不过是地球生命史的眨眼瞬间。尽管如此,在地球上曾经出现过的生物中,人类仍是最有趣、最奇特的物种之一。在近40亿年里,我们是第一个能将知识代代相传的物种。”材料说明(  )
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大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 
③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④人类社会是主观活动的产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白居易的《暮江吟》中“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一句,传达出诗人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欢快情绪。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句则道出了诗人在清幽的月光下对亲友的怀念之情。由此可见( )
A.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
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
D.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4.杭州一名小学生在作文中指出,吴承恩撰写的《西游记》有一个很大的“知识漏洞”,那就是遍布于西域各国的菜名竟然绝大多数是“中餐”,而且主要是吴承恩老家的江淮美食,其中米饭、蘑菇、木耳、豆腐、面筋、芋头、萝卜几乎是师徒四人每顿必点菜品。这从一个方面说明(  )
①意识在本质上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意识的内容主要取决于人们的反映方式
③意识反映的主动创造性带来内容的多样性
④意识的内容根源于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莫言作品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融合、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从本质上,魔幻现实主义是用魔幻的手法反映现实,最根本的核心是“真实”二字。这种写作手法反映了( )
①“现实”是手段,“魔幻”是归宿
②魔幻的手法是主观的,但内容是客观的
③魔幻现实主义是对现实如实的正确反映
④魔幻现实主义源于现实,但又高于现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令人印象深刻、甚至多年难忘的记忆,大多为恐惧感。科学研究发现,当人类脑部受伤,除了可能让伤者失去记忆外,还有可能让伤者失去恐惧感。这佐证了( )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②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
③人脑就是生成意识的原材料
④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加快,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治理面临挑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覆盖面有待扩大,亟须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大城市的“城市病”越发显现。这给“智慧中国梦”的建设带来了现实的考验。这对我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哲学启示是( )
A.要听任自然的摆布
B.人类可以利用自然物来改造自然
C.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D.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改造自然的基本前提
18.有关研究显示,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十分紧密。一个物种的消失,一般可影响5到20个物种的功能与生存。每一种鸟类的消失,都将有大约90种昆虫、35种植物、2到3种鱼类随之灭绝。每两种鸟类消失,则必然会有一种哺乳动物随之灭绝。这说明( )
A.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B.自然界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和人类的活动无关
C.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D.自然界的事物变化万千,人们不可捉摸
参考答案
【互动探究】
探究一:(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自然界本来就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2)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物质性。
探究二:(1)人不是神创造的。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本身就根源于物质。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探究三: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组成部分。令人闻风丧胆的传染病毒——新型冠状病毒作为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有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从古至今,疫情一次又一次地出现,病毒细菌更是层出不穷,而且病毒细菌的威力是越来越强;违背自然规律,一味地滥捕滥杀不会让人们尝到幸福的滋味,只会让毁灭的指针转得更快。
②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如“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用什么武器,但是第四次世界大战人们将只会用木棒和石头打。”
【易混辨析】
1.错误
【详解】物质是万事万物的共同的本质属性,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所以原题观点是错误的。
2.错误
【详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故观点错误。
3.错误
【详解】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的思维和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故观点错误。
4.错误
【详解】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但物质不依赖与意识。故该判断错误。
5.错误
【详解】本题是判断题,根据教材内容,人脑与动物的大脑在构造上有着质的区别。这些区别说明了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动物的大脑只对容观事物作出本能的反应。所以,认为“意识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不对的,应该是“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故该判断错误。
6.正确
【详解】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故题目观点正确。
7.错误
【详解】物质决定意识,“幸福的生活存在于心绪的宁静之中”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故本题错误。
8.错误
【详解】物质和具体物质形态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故题中观点错误。
9.错误
【详解】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故本题判断为错误。
10.错误
【详解】本题是判断题,根据教材内容,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不能直接使客观事物发生变化,必须要通过实践来使客观事物发生变化。因此本题观点错误。
【当堂达标】
11.D
【详解】①:材料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而没有强调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①不符合题意。
②:材料强调意识有目的性和能动创造性,而没有强调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②不符合题意。
③④:材料中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越走越宽广,这说明意识有目的性和创造性,意识可以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2.B
【详解】①③:材料说明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物质性,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①③符合题意。
②: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而不是大脑,②错误。
④: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物质性,不是主观活动的产物,④错误。
故本题选B。
13.B
【详解】B:白居易、张九龄对月的不同感慨,体现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B符合题意。
A: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A说法错误。
CD:本题不是强调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也没有体现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4.B
【详解】①④:吴承恩撰写的《西游记》中涉及的遍布于西域各国的菜名绝大多数是“中餐”,而且主要是吴承恩老家的江淮美食。这表明意识在本质上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内容根源于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①④正确。
②: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意识的内容主要取决于人们的反映方式”的说法错误,故②错误。
③:意识内容的多样性带来意识反映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反映的主动创造性带来内容的多样性”的说法错误,故③错误。
故本题选B。
15.C
【详解】①:魔幻现实主义是用魔幻的手法反映现实,因此,“魔幻”是手段,“现实”是归宿,故①不选。
②:用魔幻的手法反映现实,表明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观的,是有选择的,其内容是客观的,故②正确。
③④:魔幻现实主义不是对现实如实的正确反映,而是作家将魔幻的因素与真实的世界交织在了一起,创造出一个与现实世界既有联系也有不同的世界,体现了意识的主动创造性,故③不选,④入选。
故本题选C。
16.B
【详解】①:“被蛇咬”的经历产生对蛇的恐惧感,表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故①正确。
②:题干不涉及意识的起源,故②不选。
③:没有客观存在,光有人脑无法产生意识。故③不选。
④:当人类脑部受伤,除了可能让伤者失去记忆外,还有可能让伤者失去恐惧感,表明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故④正确。
故本题选B。
17.D
【详解】A:人类可以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自然物,改造自然物,不是只能听从自然的摆布,A项错误。
B:材料不是强调人类可以利用自然物来改造自然,而是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排除B。
C:自然界先于人类而存在不是材料想要反映的哲学道理,C不合题意。
D: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加快,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治理面临挑战,大城市的“城市病”越发显现。这给“智慧中国梦”的建设带来了现实的考验。这启示我们要承认自然的客观性并在此基础上爱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D项正确。
故本题选D。
18.A
【详解】A:有关研究显示,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十分紧密。材料中的事例,说明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A正确。
B:自然界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其中有一些事物是人为导致的,与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B排除。
C: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而不是客观存在,C排除。
D:思维能够正确地反映存在。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认为“自然界的事物变化万千,人们不可捉摸”这个说法犯了不可知论的错误,D排除。
故本题选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