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1张PPT)第十一课时三军过后尽开颜(川教版)七至八年级01学习目标内容总览02新知导入03探究新知05课堂练习06课堂总结07板书设计04知识拓展课后作业08教学目标理解红军长征期间各项政策和行动对赢得少数民族支持的重要性,增强民族团结的意识,并培养文化尊重感。01020304从红军长征中的“彝海结盟”、“强渡大渡河”等故事中领悟智慧与勇敢,培养解决困难的能力与信心。学习红军长征中的关键事件,体会红军将士们的坚持和勇敢精神,树立自信心,激发面对挑战时的勇气和决心。掌握红军长征途中在四川各地的重大历史意义,增强对家乡历史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激励热爱祖国。新知导入新知导入你知道《长征组歌》以艺术的形式再现了长征过程中哪些事件吗?你会讲述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故事吗?你知道安顺场为何被称为“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吗?你清楚红军长征纪念总碑为何设在四川吗?……让我们一起沿着红军的足迹,聆听英雄的故事,感受信仰的力量,体会长征的精神!探究新知情深谊长——彝海结盟活动一会理会议后,中央红军先后到达四川彝族、藏族、羌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党中央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民族政策并广泛宣传,得到了各族人民的热烈响应。探究新知情深谊长——彝海结盟活动一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朱德在四川冕宁发布《中国工农红军布告》:“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彝人风俗。军纪十分严明,不动一丝一票;粮食公平购买,价钱交付十足。”探究新知情深谊长——彝海结盟活动一布告以朗朗上口的通俗语言,宣传了红军的政治主张和铁的群众纪律。在红军政策的感召下,各族人民踊跃加入红军、支援红军。探究新知情深谊长——彝海结盟活动一“彝海结盟”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实践中的光辉典范。1935年5月22日,刘伯承和彝族首领小叶丹在冕宁县的彝海之滨,同饮血酒,对天盟誓,结为兄弟。探究新知情深谊长——彝海结盟活动一刘伯承代表红军将一面写着“中国夷(彝)民红军沽鸡(果基)支队”的旗帜赠给小叶丹。探究新知情深谊长——彝海结盟活动一随后,小叶丹亲自引领红军先头部队安全通过拖乌山。红军迅速通过彝区,到达大渡河边。探究新知议一议活动一1、朱德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1)安定民心:布告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承诺红军尊重当地的风俗和纪律严明,减少了当地群众对红军的恐惧和敌对情绪。(2)赢得信任:布告明确提出红军会公平购买粮食并支付足额费用,显示出红军的诚意,赢得了各族人民的信任和支持。(3)宣传政策:布告用简洁明了的方式宣传了红军的政治主张,帮助当地群众理解红军的目标和价值观。(4)增强支持:通过布告的传播,少数民族群众积极加入红军,帮助红军获取人力和物资支持。(5)树立形象:布告展示了红军纪律严明、不扰民的良好形象,有助于建立红军在民众中的正面形象。探究新知议一议活动一2、刘伯承和小叶丹如何通过“结盟”来推动红军的长征?(1)建立信任:刘伯承和小叶丹通过结盟,表示了双方的真诚和友好意图,建立了信任关系,有助于双方合作。(2)确保安全通过:小叶丹带领红军安全通过彝族地区,避免了不必要的冲突和损失,使得红军能够顺利前进。(3)鼓舞士气:通过结盟活动,红军将士看到了当地群众的支持,极大地鼓舞了红军的士气,提高了战斗力。(4)推动行军速度:有了小叶丹的帮助,红军得以快速通过彝区,加快了长征的步伐,为后续的行动争取了宝贵时间。探究新知做一做活动一1、毛泽东在大渡河畔见到刘伯承后幽默地问:“诸葛亮七擒七纵才使孟获心服。你怎么一下子就说服了小叶丹呢?”请大家查一查,刘伯承是怎样回答的?刘伯承回答说:“那个时候彝民还是敌人,这个时候是朋友。”这个回答简洁有力,体现了刘伯承与小叶丹谈判成功的原因。他们成功地利用了灵活和智慧的策略,与当地民族建立了友好的关系,从而使红军能够顺利渡过大渡河。这也是红军在长征中能够不断前进、克服种种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探究新知“安顺场边孤舟勇”——强渡大渡河活动一红军经过彝区后,向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是岷江最大的支流,两岸高山耸立,河道陡峭,急流汹涌,险滩密布,人称“天险”。探究新知“安顺场边孤舟勇”——强渡大渡河活动一1863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在大渡河北渡未成,全军覆没。蒋介石调集重兵布防大渡河,企图凭借天险使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探究新知“安顺场边孤舟勇”——强渡大渡河活动一刘伯承、聂荣臻带领红军先遣队于5月24日晚抢占安顺场渡口,夺得木船一只,并于25日清晨开始强渡大渡河。探究新知“安顺场边孤舟勇”——强渡大渡河活动一营长孙继先率领由17名勇士组成的突击队,分两批乘一条小船,冒着枪林弹雨,成功强渡大渡河,在蒋介石精心布置的大渡河防线上撕开了一个缺口,为红军跳出敌人包围圈迈出了生死攸关的一步。探究新知议一议活动一1、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的失败对红军有什么警示意义?(1)重视准备工作:石达开因准备不足和缺乏后勤支援,导致了失败,这提醒红军要充分准备,包括物资、战术和情报等。(2)避免轻敌:石达开的失败警示红军不能轻视“天险”,面对敌人严密布防,必须谨慎行事,不能掉以轻心。(3)增强团结合作:石达开的部队内部存在矛盾和分裂,红军要从中吸取教训,增强内部团结,统一行动,才能克服困难。(4)采用灵活策略:石达开的正面突击失败,提醒红军要灵活应对复杂的环境,不拘泥于传统战术,要随机应变。探究新知议一议活动一2、红军通过强渡大渡河展现了怎样的精神和品质?(1)勇敢顽强:红军战士勇敢面对危险,冒着枪林弹雨,先后两次强渡大渡河,表现出不畏艰险的顽强精神。(2)团结协作:红军在行动中高度配合,先遣队与主力部队分工明确,体现了团结协作的精神。(3)智慧应变:红军巧妙运用了计谋夺取木船,成功撕开敌人的防线,展示了灵活机智的应变能力。(4)坚定信念:面对“大渡河天险”和敌人的重重封锁,红军始终坚定信念,不屈不挠,展现了坚定的革命信念。探究新知做一做活动一1、四川石棉安顺场为什么被称为“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呢?(1)历史教训:1863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在安顺场尝试渡过大渡河失败,导致全军覆没,留下了历史的悲剧。(2)突破天险:1935年,红军在安顺场成功强渡大渡河,突破了敌人精心布防的“天险”,取得了重大胜利。(3)对比鲜明:同一个地点,石达开失败而红军胜利,这一对比突显了红军的英勇和智慧,值得纪念。(4)象征意义:安顺场既是石达开悲剧的见证地,也是红军胜利的象征地,体现了历史的传承和革命胜利的光辉。探究新知“大渡桥横铁索寒”——飞夺泸定桥活动一红军突破安顺场后,因渡口水流湍急,几次架设浮桥都失败了。而此刻,国民党的“追剿”部队正昼夜逼近。情况万分危急,要摆脱困境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迅速北上,夺取位于泸定县境内大渡河上的铁索桥——泸定桥。探究新知“大渡桥横铁索寒”——飞夺泸定桥活动一泸定桥由13根铁索构成,全长近102米,宽3米。两边各有两根铁索当作扶手,底下并排九根铁索,上面铺着一些木板。整个铁索桥悬空,距河面30多米高,下面是滔滔的大渡河。探究新知“大渡桥横铁索寒”——飞夺泸定桥活动一5月27日凌晨,红四团从安顺场出发,沿大渡河西岸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急行军。28日清晨,距离泸定桥还有120千米路时,红四团再次接到军委命令,29日必须夺下泸定桥。探究新知“大渡桥横铁索寒”——飞夺泸定桥活动一历经一昼夜急行军,边打,边行,边开路,红四团走完了120千米的山路,29日清晨占领泸定桥西桥头。英雄的红四团创造了奇迹!探究新知“大渡桥横铁索寒”——飞夺泸定桥活动一在红军到达前,对岸的敌人已将桥的部分木板拆除,只剩下13根铁索横在大渡河上,在河水的咆哮声中摇晃。探究新知“大渡桥横铁索寒”——飞夺泸定桥活动一5月29日下午,二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突击队员,在全团火力掩护下,冒着敌人的密集火力,攀踏着铁索,向对岸冲击。探究新知“大渡桥横铁索寒”——飞夺泸定桥活动一狡猾的敌人逃跑时放火点燃了堆在桥头的桥板,顿时浓烟滚滚。突击队员们毅然跃入火海,冲向敌阵,一举占领了东桥头并攻入城门。当晚,红军占领了泸定城。探究新知“大渡桥横铁索寒”——飞夺泸定桥活动一6月2日,红军全部由泸定桥渡过大渡河。红军的胜利,使蒋介石精心策划的将红军“围歼”于大渡河以南地区,使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图谋彻底破灭。探究新知议一议活动一1、为什么红军选择泸定桥作为突破口?(1)战略位置重要:泸定桥位于红军北上路线的重要位置,是红军能够突破敌人封锁,继续长征的关键点。(2)唯一渡河点:大渡河水流湍急,其他渡口都难以通行,而泸定桥是唯一一个相对可以通过的地方。(3)避免被围歼:蒋介石在大渡河南部部署了重兵,红军必须迅速通过泸定桥,才能避免被敌人包围和消灭。(4)阻断敌人追击:通过泸定桥后,红军可以有效地阻断敌人迅速追击,为继续长征赢得宝贵时间。探究新知议一议活动一2、红军成功夺取泸定桥对后续长征有什么重要意义?(1)突破敌人封锁:成功夺取泸定桥,红军突破了蒋介石在大渡河的重兵封锁线,赢得了战略主动权。(2)持续推进长征:夺取泸定桥后,红军能够继续北上,顺利完成长征的下一阶段任务。(3)振奋士气:这次胜利极大地鼓舞了红军的士气,增强了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4)打破敌人计划:红军成功占领泸定桥,击碎了蒋介石将红军困死在大渡河以南的计划,使敌人的围歼计划彻底破产。探究新知做一做活动一1、在纪念广场代表22勇士的石柱上,只有5根刻有姓名,你知道是为什么吗?请查阅资料,谈谈自己的感想。在纪念广场上代表22位勇士的石柱中,只有5根刻有姓名,这是因为当时很多勇士在参战时没有留下准确的记录,红军长征途中条件十分艰苦,很多战士甚至都不知道彼此的名字。(1)历史记忆的遗憾:很多勇士无名地牺牲在战场上,这是历史记录中的一个遗憾。(2)无名英雄精神:这些未能留名的勇士同样伟大,他们的付出和牺牲不应被遗忘,每一位无名英雄都是红军胜利的重要力量。(3)尊重和平:通过了解这些无名英雄的事迹,我们要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4)激励自己:勇士们的无私牺牲激励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不放弃、不退缩。探究新知“革命理想高于天”——过雪山草地活动一中央红军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后,于1935年6月11日来到了四川宝兴县,准备翻越长征中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探究新知“革命理想高于天”——过雪山草地活动一夹金山海拔4000多米。山上空气稀薄,气候变幻无常。当地有这样一首民谣:“到了夹金山,把命交给天,要想回头再相见,除非神仙到人间。”探究新知“革命理想高于天”——过雪山草地活动一6月12日,红军开始翻越夹金山。山上白雪皑皑,云雾密布,只要坐下来,很快就会被冻僵。红军将士相互搀扶,拼尽全力艰难前行。探究新知“革命理想高于天”——过雪山草地活动一中央红军翻越夹金山到达懋( mào )功(今小金)东的达维乡,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后,党中央在两河口召开政治局会议,确定两军共同北上,创建川陕甘革命根据地。探究新知“革命理想高于天”——过雪山草地活动一1935年7月上旬,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率领中央红军从懋功出发,翻过雪山,抵达松潘的毛尔盖。中央政治局在毛尔盖召开会议,再次确定了北进方针。探究新知“革命理想高于天”——过雪山草地活动一红四团担任先头团,在罕有人迹、遍布沼泽的草地,给红军大部队找出一条可以通行的道路。毛泽东率领红军经过七天艰苦行军,终于通过草地,到达若尔盖县境内。之后,红军在包座战斗中打败国民党军,扫清了北上的障碍,打开了向甘南进军的门户。探究新知“革命理想高于天”——过雪山草地活动一过草地是红军在长征中走过的最艰苦的行程,无数红军战士倒在了草地中,付出了年轻的生命。为了永远铭记红军长征中这一段最悲壮的历程,1960年当地建县时,周恩来总理将“红军长征走过的大草原”,定名为“红原”。探究新知“革命理想高于天”——过雪山草地活动一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将台堡会师,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长征胜利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长征胜利“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探究新知“革命理想高于天”——过雪山草地活动一红军长征在四川,播下了革命的种子,推动了四川的革命斗争,留下了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探究新知“革命理想高于天”——过雪山草地活动一为纪念红军长征伟绩,弘扬“长征精神”,中共中央决定在四川修建座纪念碑,并指出此碑是纪念整个伟大长征的“总碑”。1990年8月,红军长征纪念总碑落成。探究新知“革命理想高于天”——过雪山草地活动一红军长征纪念总碑选址定在阿坝州,因为红一、二、四方面军都曾从这里翻越过长征中最艰难的雪山,跨越过最艰苦的草地,举行过重要的会议,进行过激烈的战斗,留下了许多革命旧址。探究新知“革命理想高于天”——过雪山草地活动一总碑建在海拔3100米的元宝山顶。从山下登到山顶,需要跨越600多级台阶,象征红军长征所经过的600多次战役。碑座为汉白玉,寓意红军翻越雪山的艰难经历;碑身为三角立柱体,象征三大红军主力;碑顶一位红军战士双手高举,一手持花,一手持枪,寓意红军长征的胜利。探究新知议一议活动一1、翻越夹金山过程中,红军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1)高海拔和空气稀薄:夹金山海拔4000多米,高原缺氧使得行军非常困难,呼吸困难,体力消耗极大。(2)严寒和积雪:山上白雪皑皑,气温极低,红军将士们必须在极寒条件下行军,容易冻伤和生病。(3)天气变化无常:夹金山上的气候多变,随时可能遇到暴风雪和大雾,加剧了行军的危险和艰难。(4)体力消耗:艰苦的路程和复杂的地形,让每一步都需要付出巨大的体力,上山过程极其漫长和艰巨。探究新知议一议活动一2、为什么红军在四川的长征过程中,播下了革命的种子?(1)实施民族团结政策:红军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严格军纪,赢得了信任和支持。(2)积极宣传革命思想:通过布告和群众大会等方式宣传革命主张,引发群众共鸣。(3)赢得群众的支持:红军保护群众利益,帮助解决困难,赢得了广泛的拥护。(4)激励群众积极参与:红军的英勇表现极大地鼓舞了当地青年,许多人主动加入红军。(5)广泛的革命影响:通过实际行动和思想宣传,推动了当地的革命斗争发展。探究新知做一做活动一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红色歌曲是红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红军长征在四川的经典红歌有多首,如《四渡赤水出奇兵》《情深谊长》《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七律·长征》等,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唱一唱、比一比吧。《四渡赤水出奇兵》: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如今革命得成功,群众纷纷来参加。万里长征路途遥,三军过后尽开颜。前途光明共努力,跟着毛主席建设新中国。探究新知若尔盖草原行军与纪念碑:铭记红军的不朽精神活动一央红军突出重围后,于1935年8月来到了四川若尔盖草原,面对这片茫茫无际的沼泽草地。探究新知若尔盖草原行军与纪念碑:铭记红军的不朽精神活动一过草地被视为红军长征中最艰苦的一段行程,地形极其复杂,气候多变无常,红军将士们踏着泥泞艰难前行。探究新知若尔盖草原行军与纪念碑:铭记红军的不朽精神活动一为了开辟前路,红四团勇敢地担任突击队,冒着生命危险为大部队探出一条通行之路。探究新知若尔盖草原行军与纪念碑:铭记红军的不朽精神活动一这片辽阔的草原埋葬了无数红军战士的生命,他们用鲜血和汗水铸就了不朽的传奇和抗争的历史。探究新知若尔盖草原行军与纪念碑:铭记红军的不朽精神活动一为铭记这一段悲壮的历史,1960年当地在建县时,周恩来总理亲自将其定名为“红原”,以纪念红军的英勇壮举。探究新知若尔盖草原行军与纪念碑:铭记红军的不朽精神活动一若尔盖草原纪念碑选址在红原县,象征红军战士在这里展现出的英勇精神和不屈斗志。探究新知若尔盖草原行军与纪念碑:铭记红军的不朽精神活动一纪念碑顶端塑有一位红军战士,他背起行囊,步伐坚定,象征着红军长征的最后胜利和不屈的信念。探究新知议一议活动一1、过草地为什么是红军长征中最艰苦的一段行程?(1)地形复杂:若尔盖草原是一片沼泽地,泥泞难行,大大增加了行军的困难。(2)气候恶劣:草原上的气候非常多变,经常下雨甚至下雪,红军战士们不得不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前进。(3)缺乏物资:在草地上,很难找到食物和饮用水,红军面临严重的饥饿和口渴问题。(4)疾病和伤病:潮湿的环境容易导致各种疾病,比如风湿病、冻伤等,而且医疗条件非常差。(5)心理压力:行军过程中,不仅体力受到挑战,心理上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要克服恐惧和绝望的情绪。探究新知议一议活动一2、1960年周恩来总理为什么选择将县名定为“红原”?(1)纪念红军英勇事迹:命名为“红原”是为了纪念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突围并成功过草地的英勇事迹。(2)弘扬红军精神:通过这个名字,可以让后人铭记红军战士们不屈不挠的精神和他们为争取解放事业所作出的巨大牺牲。(3)历史教育意义:红原这个名字有助于激励后人继承和发扬红军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4)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这个命名,增强当地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推动地区的发展建设。课堂总结1理解红军民族政策的作用三军过后尽开颜2学习红军智慧与勇敢精神3感受坚定不屈的革命信念4增强对家乡历史文化认同板书设计开展问卷调查活动开展问卷调查活动了解敬老爱老美德认识需要帮助的老人熟悉问卷调查的方法劳动之识——设计问卷需注意问题劳动之行——能合作完善问卷设计三军过后尽开颜1、理解红军民族政策的作用2、学习红军智慧与勇敢精神3、感受坚定不屈的革命信念4、增强对家乡历史文化认同课后作业:1、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对红军的长征有什么重要意义?课后作业1、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对红军的长征有什么重要意义?突破敌人封锁:红军成功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使得他们突破了国民党军队在大渡河一带的严密封锁,为继续长征创造了条件。避免被围歼:强渡大渡河后,红军成功脱离了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圈,避免了被消灭的风险,保障了长征的顺利进行。增强士气:红军在极端困难和危险的情况下成功渡河,大大鼓舞了士气,提高了战士们的信心和战斗意志。战略主动权:成功渡河后,红军取得了战略上的主动,可以更灵活地选择行军路线和战斗方式,打乱了敌人的部署。历史意义:这些战役证明了红军的智慧和勇敢,体现了他们在面对险境时的坚韧不拔,为长征的胜利奠定了基础。60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让备课更有效www.21cnjy.com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川教版】《可爱的四川》7至8年级 主题三 第11课《三军过后尽开颜》 课件.pptx 彝海结盟.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