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课件(共21张PPT) 2024-2025学年高二政治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2 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课件(共21张PPT) 2024-2025学年高二政治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
主要内容: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P94)
作用:是中华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
②革命文化: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内涵: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P101
作用: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③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
内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作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联系:这三种文化都是中华民族在生存和发展实践中的伟大创造,三者一脉相承、延续发展、不断升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回顾“三文化”
1.知道文化发展的主体、根本目的和措施。 2.明白文化与时代的关系。 3.知道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 4.理解实现文化创新发展需要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学习重点:文化发展的三个基本路径
近些年,影视作品良莠不齐,但也涌现一个又一个反应时代特色、体现人民利益呼声的作品。
结合教材思考:
1、这些文化作品为什么能够得到广泛认可和赞扬
2、对我们发展文化事业有什么启示?
1.文化发展的总体要求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指导思想
主体
注意:指导思想一元化,即马克思主义,而不是多元化
2.文化发展的具体要求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自信自强。
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我们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思考:为什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文化与人民有何关系?
一、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2.文化发展的具体要求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与人民的关系
原因:文化是在人民群众伟大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孕育和创造的。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要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贴近人民的精神生活,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生动展示人民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创造历史的辉煌业绩。
①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
(文艺工作者)
一、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2.文化发展的具体要求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原因:社会主义文化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
要求:①加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②生产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丰富高品质文化消费产品的供给,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
②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和受益者,文化发展要为了人民
文化事业
文化产业
(图书馆、博物馆)
(国家、政府)
一、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与人民的关系
二、立足时代之基 回答时代问题
《平凡的世界》
——一曲平凡人的生命赞歌
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结合教材与相关材料思考:
《平凡的世界》真的平凡吗?它的广泛流传对于文化发展有什么启示?
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结合教材与相关材料思考:
《平凡的世界》真的平凡吗?它的广泛流传对于文化发展有什么启示?
一个是并不平凡的,从文革后期到改革开放前夕,中国社会重大历史场景构成的序列;
另一个是在此背景下,黄土地上普通人的困惑、希望,以及他们平凡的人生命运序列。
这两个序列构成了以1975年至1985年中国广阔的社会生活为背景,对中国农村步入现代化的艰难历程和巨大变迁、对农民命运的现代性审视。
具有时代特色
体现时代特征
反映时代风貌
立足时代之基 回答时代问题
文化作品只有符合人类历史前进的时代潮流,才能具有恒久魅力
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
——习近平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
二、立足时代之基 回答时代问题
1、文化作品要立足时代之基的原因
2、文化作品要回答时代之问的重要性
①每一种文化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是时代精神的展现。
②文化作品只有符合人类历史前进的时代潮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才能具有恒久的魅力。
①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
②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只有立足时代、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社会进步。
③只有倾听特定的时代声音,才能吹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号角。
二、立足时代之基 回答时代问题
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源泉,
文化创新的源泉是
创新不是目的,文化发展的目的是
人民的生活或社会实践。
服务实践。
二、立足时代之基 回答时代问题
三、融通不同资源 实现综合创新
观点一:博古可以通今,既然我们有深厚的文化传统,我们就直接从古人那里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答案好了。
观点二:西方发达国家是市场经济成熟的国家,我们只需要将其价值观移植过来即可。
观点三:马克思是“千年第一思想家",他的理论能够帮助我们正确地认识、改造世界。
谈谈你对这些观点的看法
虽然肯定了深厚的文化传统的重要性,但是它认为传统文化可以解决一切现实问题则是片面的
强调了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文化的有益成果,但是它认为可以将西方的价值观移植过来是错误的
是正确的观点。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
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1.文化发展必须融通不同资源
总要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外优秀文化等资源。
我们要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把握好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习近平
三、融通不同资源 实现综合创新
2.文化发展必须实现综合创新
(1)原则: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2)具体做法:
国计民生
向内看
向外看
向前看
向后看
人类前途命运
准确判断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发展趋势
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精华
目标:通过创新,形成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三、融通不同资源 实现综合创新
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背重点)
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中心。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
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通过综合创新,形成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文化发展的总体要求
2.文化发展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因
3.文化发展要以人民为中心的要求
立足时代之基
回答时代问题
1. 融合不同资源的要求
融通不同资源
实现综合创新
2. 实现综合创新的要求
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1. 文化作品要立足时代之基的原因
2. 文化作品要回答时代问题的依据
1.在人类发展的每一个重大历史关头,文艺都能发时代之先声、开社会之先风、启智慧之先河,成为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先导。离开火热的社会实践,在恢宏的时代主旋律之外茕茕孑立、喃喃自语,只能被时代淘汰。这说明(  )
①文化创作的成果要接受实践检验并服务于社会实践 
②文化总是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③离开了社会实践,人们就不能进行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④文化创新基础上的社会实践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解析】“离开火热的社会实践,在恢宏的时代主旋律之外茕茕孑立、喃喃自语,只能被时代淘汰”这说明文化创作的成果要接受实践检验并服务于社会实践,离开了社会实践,人们就不能进行有价值的文化创造,①③符合题意;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②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④错误。
2.央视文化节目《遇鉴文明》,以传统建筑、文学、器物等中外文明载体为主题,精选一中一外两个文明符号,进行中外文明交流对话。如第二期《道器之合:瓷器与玻璃器》,以器物为载体,带领观众揭秘中国百窑难出一件的郎窑红,同时还原西方玻璃器的杰出代表作古罗马波特兰花瓶。《遇鉴文明》( )
①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增进文化互信
②坚持国际创作导向,展示世界文化的魅力
③体现不同的艺术形式能够赋予文化不同的内涵
④融通中外文化资源,展现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解析】②:艺术品创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②错误。③:不同的艺术形式能够表现而不是赋予文化不同的内涵,③错误。
故本题选B。
3.日前,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原创音乐剧《丝路之声》在陕西大剧院上演。音乐剧以多元文化融合为特色,展现了丝绸之路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充分运用了音乐、舞蹈、木偶、杂技、武术等多种艺术形式及多媒体全息影像等舞美手段,为观众呈现一场视听盛宴。这说明( )
①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增强了文化生命力
②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必须依赖外来文化
③文化发展要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④与现代科技融合是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解析】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但并非必须依赖外来文化,故②说法错误。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故④说法错误。
4.近年来,河南省在弘扬传统文化上不断创新表达方式,激发文化遗存活力,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传统文化、历史遗存融入当代人的生活。河南博物院推出“失传的宝物”考古盲盒让游客挖“宝”;“妇好鸮尊”“云纹铜禁”化身冰箱贴、胸针、项链;端午节的特别节目《端午奇妙游》更是火爆全网。这启示我们,开展文艺创作要( )
①立足社会实践,反映时代呼声
②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③依托科学技术,繁荣流行文化
④继承优秀传统,创新文艺形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解析】应该是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多样的文化需求,“满足人民群众的个性化需求”不符合实际,②排除。流行的文化不一定都是优秀的,且材料强调的是传统文化,③排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