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13张PPT)目 录CONTENTS课堂回顾01课堂练习02第二单元 地球的运动1.我们的地球模型太阳地核自转一、填空题1.请将下图中地球各部分的结构名称补充完整。地壳地幔地核2.地球的表面主要由 和 组成。 3.下图中展示的模型是用于观察 使用的。陆地海洋地球自转二、单项选择题4.在整理地球相关知识的时候,我们可以选用( )。A.韦恩图 B.气泡图 C.柱状图B5.小夏想要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他应该选择( )来进行观察。A6.下列关于地球的描述,错误的是( )。A.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B.根据不同的需要,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地球模型进行观察C.地球的内部结构不包括地壳C三、综合题7.阅读下列有关地球的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代时人们对地球的认识有限,古人认为大地是平坦的,提出了“天圆地方”的构想;直到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从西班牙出发,一路向西航行,最终他的船队在三年后从东方返回西班牙,这次航行向世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后来著名科学家牛顿利用他所提出的力学原理,经过精密的计算,提出了地球是一个椭球体的说法……如今,人们已经能够通过科技手段准确地测量地球的各项数据,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进一步加深。材料二:经线和纬线是人们为了在地球上确定位置和方向,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画出来的,地面上并没有经纬线。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和经线相垂直的线叫纬线。纬线是一条条长度不等的圆圈,最长的纬线就是赤道。在地球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1)下列关于地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是一个正圆体B.经线和纬线是地面上真实存在的线C.最早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航海家麦哲伦C(2)连线题。将地球分成南北两半的圆周线 经线地球上指示东西方向的线 赤道连接南北两极的线 纬线(3)麦哲伦的船队通过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球体;牛顿通过计算提出了地球是个椭球体的说法。作为一个小小科学家,你还知道哪些例子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吗?帆船在海平面航行总是先露出帆,再逐渐露出船身;发生月食的时候月球表面的影子是弧形的。(合理即可)(4)从地球仪上我们能获得哪些关于地球的知识?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上的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地球是可以自转的。(合理即可)目 录CONTENTS课堂回顾01课堂练习02第二单元 地球的运动2.昼夜交替现象自转地球一、填空题1.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的 有关。2.要验证我们对昼夜交替现象提出的假设,可以用_____实验的方法。 自转(或转动、运动)模拟即可)(合理3.如下图所示,在验证昼夜交替现象的实验中,圆球被手电筒照亮的一面模拟地球上的 ,没有被照亮的一面模拟地球上的 。 白天黑夜(合理即可)二、单项选择题4.小红早上上学时看到太阳从东边升起,下午放学时太阳从西边落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 C.月球公转B5 用手电筒代替太阳,把玩具球当作地球,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中,属于夜晚的是( )。A.甲和丙B.丙和丁C.乙和丁A6.下列动物的现象与昼夜交替有关的是( )。A.大雁南飞 B.公鸡打鸣 C.熊冬眠B7.如下图所示,小方用台灯和地球仪来验证自己对于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设是否成立。(1)在他的实验中,台灯的作用是( )。A.模拟太阳 B.模拟地球 C.便于观察A(2)除了地球仪,小方还可以用下列材料中的( )来模拟地球。C8.根据我们验证昼夜交替假设的模拟实验,下列假设最符合事实的是( )。B9.下列关于模拟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当不能直接对研究对象进行实验时,可以采用模拟实验的方式B.任何对象都可以用模拟实验进行研究C.模拟实验中选择的实验材料要符合被模拟对象的实际情况B三、实验探究题10.下图是小丽与组员在进行“昼夜交替产生原因的解释与验证”活动。他们用手电筒和乒乓球进行昼夜交替的模拟实验。请根据他们的实验,回答问题。(1)小丽和组员认为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模拟实验中什么现象能够验证他们的假设呢?随着乒乓球的转动,乒乓球有一面被照亮,另一面黑暗,并且亮面与暗面在不断地交替。(合理即可)(2)对于该实验的材料,组员小希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认为手电筒用来模拟太阳并不理想,应该将手电筒换成灯泡来进行实验。你赞成他的观点吗?为什么?赞成,因为手电筒的光是朝向某一方向的,而太阳光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模拟实验中的实验材料要符合被模拟对象的实际情况,因此灯泡比手电筒更适合用来模拟太阳。(合理即可)11.请在图中用阴影画出地球上处于夜晚的区域。目 录CONTENTS课堂回顾01课堂练习02第二单元 地球的运动3.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托勒密中心地球日心说圆周24一、填空题1.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莱昂·傅科在巴黎先贤祠悬挂一枚摆锤(如下图所示),这个装置被称为 ,它证实了地球的 。 傅科摆自转2.古代天文学家 提出了“地心说”的观点,他认为 是宇宙的中心。 3.哥白尼根据长期的观测,提出“地球是在 的,绕轴自转,并且 小时自转一周”的观点。 托勒密地球运动24二、单项选择题4 “日心说”的代表人物是( )。A.奥斯特 B.托勒密 C.哥白尼5.( )用实验证实了地球在自转。A.托勒密 B.哥白尼 C.傅科CC6.下列选项中,( )是下图所示学说中的主要观点。A.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处于宇宙的中心B.地球相对于宇宙而言,只是一个点,而且静止不动C.所有天体随着地球运动,并且每天做一次圆周运动A7.学习了天文学家们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后,小涵对自己的地球模型进行了改进,她在自己的“地球”上增加了一根贯穿模型的铁丝(如右图所示)。在模型中,这根铁丝的主要作用是( )。A.给模型提供支撑B.装饰模型C.模拟地轴C8 如右图所示,在观察昼夜交替的模拟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白色小圆点所处的位置应该是“黑夜”B.粘贴白色小圆点是为了让我们的模型更加美观C.实验中地球可以朝任意方向转动A三、综合题9.下表是关于“地心说”和“日心说”的主要信息,根据表格信息,回答问题。学说 地心说 日心说提出者 托勒密 哥白尼相关著作 《天文学大成》 《天体运行论》主要观点 地球是球形的 宇宙是球形的,地球是球形的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 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处于宇宙的中心地球相对于宇宙而言只是一个点,而且静止不动 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日月星辰等所有天体随地球运动,并且每天做一次圆周运动 地球以及其他的行星都围绕着太阳做圆周运动(1)“地心说”和“日心说”两个学说的共同观点是( )。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B.地球是球形的C.所有行星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B(2)“地心说”和“日心说”都可以解释( )的现象。A.昼夜交替B.木星的卫星围绕木星运动C.地球自转A10.请将下列事件与对应的科学家进行连线。利用悬挂的摆锤证实了地球的自转 托勒密提出“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 莱昂·傅科利用望远镜观察到木星的卫星以木星为中心旋转 哥白尼提出“地球绕轴自转,24小时自转一周” 伽利略目 录CONTENTS课堂回顾01课堂练习02第二单元 地球的运动4.谁先迎来黎明地球西东一、填空题1.地球的 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它的方向是绕地轴自 向 。 2.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地球是 (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的。 自转西东逆时针3.下图是从地球上空观察到的地球自转方向,根据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这是从 (选填“北极”或“南极”)上空观察的。 南极4.小丽在北京,上午八点已经开始上课。但同一时刻在乌鲁木齐的小明却刚刚迎来黎明。小丽在地图上发现乌鲁木齐在北京的西面。如果“地球”像图 那样转动,才有可能出现北京比乌鲁木齐更早迎来黎明。 乙二、单项选择题5.在地球自转的实验中,发现地球( )转动,可以观察到太阳东升西落。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A6.日月星辰都有东升西落的现象,这是因为( )。A.日月星辰都在自东向西运动B.地球是个球体C.地球在自西向东自转C7.2022卡塔尔世界杯在当地时间(多哈时间)11月20日19时隆重开幕,对应我国的北京时间为11月21日0时,北京在多哈的( )。A.东边 B.西边 C.无法确定A8.下列证据不能证明地球是以自西向东的方式自转的是( )。A.东边的北京比西边的乌鲁木齐更早迎来黎明B.太阳及其他天体总是东升西落C.地球上存在四季变化C9.宇宇和同学利用地球仪和手电筒模拟地球的自转过程,他们在地球仪上贴上不同的圆点表示地球上的不同地区(如右图所示)。针对他们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区比丙地区更早迎来黎明B.此时甲地区处于夜晚C.实验中可以朝任意方向转动地球仪A三、综合题10.求真科学小组的同学就北京和乌鲁木齐两个城市哪个先迎来黎明进行了讨论,他们决定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下表是他们的实验计划。实验目的 利用模拟实验验证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迎来黎明实验猜想 北京比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实验器材 地球仪、手电筒、小圆点实验步骤 ①在地球仪上北京和乌鲁木齐的位置分别贴上小圆点做标记;②利用手电筒模拟 ,照射在地球仪上; ③缓慢转动地球仪,观察哪个位置的小圆点先被照亮;④记录实验结果,确定谁先迎来黎明实验结论 比 先迎来黎明 太阳光北京乌鲁木齐(1)在实验过程中,求真小组的同学们发现:当转动地球仪的方向不同,北京和乌鲁木齐都有可能先迎来黎明。因此要确定哪座城市先迎来黎明,首先需要确定________ 的方向。下列他们搜集到的资料中,能够帮助他们判断的是 (填序号)。 ①太阳总是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 ②地球上有四季变化③从北极上空观察到地球在逆时针转动④一个昼夜交替周期是24小时地球自转①③(2)根据查阅的资料,求真小组的同学确定了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将上表中的实验记录表补充完整。(3)请你帮助求真小组的同学解释:为什么东边的北京比西边的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地球是以自西向东的方向自转的,地球上的东边总是先被太阳照亮,因此位于东边的北京先迎来黎明,位于西边的乌鲁木齐后迎来黎明。(合理即可)11.住在上海的亮亮与住在乌鲁木齐的朋友晓军进行视频通话时,亮亮发现:同一时间,自己居住的上海刚刚天黑,而晓军所在的乌鲁木齐却依然阳光明媚。你能根据所学的知识,帮助亮亮解释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吗?地球是以自西向东的方向自转的,所以地面上迎来和送走阳光的顺序是自东向西,东边的地区先迎来黎明,同时也先送走阳光。上海位于东边,乌鲁木齐位于西边,因此上海先迎来黑夜。(合理即可)目 录CONTENTS课堂回顾01课堂练习02第二单元 地球的运动5.影长的四季变化立表不同低长高短一、填空题1.同一地点,不同季节正午时分太阳的位置 ,因此随着季节变化,正午时物体影子的长度 。2.圭表是我国古代用于测量正午时刻 的天文仪器,它由“圭”和“表”两个部分构成,这两个部分是相互 (选填“垂直”或“平行”)的。 不同不同日影长度垂直3.一年中,正午时物体影子最长和最短的季节分别是___ 和 。 冬季夏季二、单项选择题4.圭表制作完成后,为确保不同季节影子长度变化测量数据的准确性,下列做法最科学的是( )。A.把圭表放在同一地方测量B.每天不同时间测量C.每天同一太阳高度测量A5.在规划城市住宅楼群时,为了使底层住户全年正午都能见到阳光,楼群间距依据( )的楼影来测。A.冬至日 B.春分日或秋分日 C.夏至日6.从日出到正午,竹竿影长的变化规律是( )。A.逐渐变短 B.逐渐变长 C.先变短再变长AA7.小皓利用自制的圭表对不同季节正午时影子的长度进行连续观察,( )最有可能是他春天正午时观察到的影子。C8.下列关于圭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圭表在使用时需要放置在太阳可以照射的地方B.圭表上的刻度是不均匀的C.测量时圭表可以按任意方向放置A9.正午时物体影子的变化主要是由于( )变化导致的。A.太阳位置 B.物体形状 C.放置位置A三、综合题10.求真科学小组想要研究正午时物体影长随季节变化的规律,他们自制了一个圭表放置在科学室内能够被阳光照射的地方(如下图所示),在不同季节正午(12:00)时对影长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记录在下表中。日期 10月3日 …… 1月3日 …… 4月3日 …… 7月3日 ……影长(厘米) 15 …… 25 …… 15 …… 5 ……(1)根据上表中的数据,求真小组可以得出结论:正午时,影长随四季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季影子长, 季影子短。 冬夏(2)为了了解影长随季节变化的原因,求真小组组员们查阅资料,得到了一份北京地区日出日落的时间和正午太阳仰角的变化表(资料来源于北京天文馆)。请你根据下表中的数据,在下图中的太阳旁标出对应的季节。时间 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 正午太阳仰角春分 6:00 18:00 50°夏至 4:30 19:30 73°26'秋分 6:00 18:00 50°冬至 7:30 16:30 26°34'冬至夏至(3)根据实验结果和查阅的资料,求真小组得出实验结论:正午时,物体影子的长度随四季变化, 季影子长, 季影子短。物体影子的长度随四季变化的原因是 的变化。 冬夏太阳高度(太阳位置)11.下图是小晴房间的照片,两张照片分别拍摄在冬季和夏季的上午11:00。请你判断两张照片的拍摄季节,并说明理由。图甲拍摄时间: 季;图乙拍摄时间: 季。 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夏冬太阳高度低,正午时影子长。(合理即可)夏季太阳高度高,正午时影子短;冬季目 录CONTENTS课堂回顾01课堂练习02第二单元 地球的运动6.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西东北回归线倾斜一、填空题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 以 的方向公转,公转一周的周期是 。 2.地球上的 交替与地球公转有关。对于北半球而言, 太阳与地球距离近, 太阳与地球距离远。 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四季(或季节)冬季(或一月初)夏季(或七月初)3.请将下图中对应位置的季节补充完整(以北半球为例)。① ② ③ ④ 夏季秋季冬季春季二、单项选择题4.我们在研究地球运动时,通常利用模拟实验进行研究。右图中的蜡烛模拟( )。A.地球B.太阳C.月亮B5.地球公转过程中,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 )。A.地轴的倾斜方向不断发生变化B.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C.地球公转的轨道不断变化B6.下表是小杰查阅的地球与太阳距离的相关信息。请你阅读表中信息,回答问题。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亿千米) 地球处于不同公转位置的时间点平均距离 1.49 —地球与太阳的近距点 1.47 ①地球与太阳的远距点 1.52 ②(1)表中①和②的位置对应的时间点分别是( )。A.七月初 一月初B.二月初 八月初C.一月初 七月初C(2)当北半球处于夏季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距离地球最近B.赤道被阳光直射C.此时南半球处于冬季C7.下列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地球公转是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B.地球公转一周的周期是一年C.地球围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A三、综合题8.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公转,下图是地球公转示意图。请你观察地球公转轨道,回答问题。(1)当地球运动到位置①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半球处于冬季B.北回归线被阳光直射C.南半球处于春季B(2)当地球运动到位置 时,地球处于与太阳的远距点;当地球运动到位置 时,地球处于与太阳的近距点。 ①③(3)观察上图的地球公转示意图,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为什么夏季我们所在的地区昼长夜短吗?由于地轴是倾斜的,夏季时(图中①位置),太阳直射点落在北半球范围内,北半球被太阳照射的白昼范围大,所以白昼长黑夜短。(合理即可)9 寒假依依要和父母一起去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探亲,在收拾行李的时候,依依要带上自己的羽绒服,妈妈却提醒她带好夏天的衣服。对此依依很疑惑:明明是寒假,为什么要带夏天的衣服呢?你能为依依解释妈妈这样做的原因吗?由于地轴是倾斜的,太阳的直射点在一个公转周期中在地球上的南北回归线之间变化。北半球处于冬季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刚好处于夏季,所以依依寒假时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正好处于夏季,只要携带夏季的衣物即可。(合理即可)目 录CONTENTS课堂回顾01课堂练习02第二单元 地球的运动7.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光照夜行性不同颜色冬眠一、填空题1.地球的自转形成了 现象,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产生了 变化,这些都影响着生物的生长与生活。 昼夜交替四季(或季节)2.有的动物适应弱光,主要在夜间活动,称为夜行性动物,常见的夜行性动物有 、_____________ 等。3.夏季北极狐的毛色是灰褐色,而到了寒冷的冬季北极狐的毛色又会变成白色,这是 对生物的影响。 猫头鹰蝙蝠(或老鼠、季节变化狼、夜鹰等)(任意回答2种即可)二、单项选择题4.下列选项中,( )属于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A.郁金香白天开放,夜晚收拢花瓣B.老鼠喜欢在夜间活动C.枫树春天发芽,秋天落叶C5.下列动物中,不会随着季节迁徙的是( )。A.大雁 B.燕子 C.麻雀6.古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说明了( )。A.昼夜对植物的影响B.昼夜对人类的影响C.季节对生物的影响CB7.下列现象与四季变化有关的是( )。A.老鹰捕食 B.蚂蚁搬家 C.大雁迁徙8.下列成语中,不属于四季变化对生物影响的是( )。A.春暖花开 B.秋收冬藏 C.日落而息CC三、综合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蝙蝠是唯一能够真正飞翔的哺乳动物。蝙蝠颜色多样,大多是褐色、灰色和黑色。通常蝙蝠的视觉较差,而听觉则异常发达,在夜间或十分昏暗的环境中,它们能够自由地飞翔和准确无误地捕捉食物。据观察,生活在温带的蝙蝠,一生中不活动的时间比活动的时间要多得多。夏天,它们差不多整个白天以及夜间的一部分时间都在睡眠。当天气寒冷的时候,有些种类的蝙蝠便像鸟类一样进行长距离的季节性迁徙,到南方去过冬,留在原地的蝙蝠种类则进入长时期的冬眠。(1)下列动物中( )最可能和蝙蝠同时活动。B(2)蝙蝠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主要与( )有关。A.光线强弱 B.温度高低 C.食物A(3)当天气寒冷的时候,部分种类的蝙蝠进行长距离的季节性迁徙,到南方去过冬。这类蝙蝠的过冬方法与( )相同。A10 请将诗句中描述的景象与其对应的季节进行连线。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夏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冬11.学习了季节变化对于生物的影响后,欢欢想要知道不同的动物是怎样过冬的,下表是她根据查阅到的资料记录的笔记:序号 动物 过冬方式① 大雁 飞到南方温暖的地方过冬② 棕熊 吃大量食物储存脂肪,冬眠过冬③ 狐狸 身上的皮毛变厚④ 蚂蚁 提前储存大量食物⑤ 蝗虫 留下卵等待春天孵化⑥ 燕子 飞到南方温暖的地方过冬⑦ 青蛙 集体冬眠过冬⑧ 兔子 身上的皮毛变厚请你根据上表中的信息,将不同动物的序号填写在对应过冬方式的横线上。(1)冬眠过冬: ; (2)换毛过冬: ; (3)迁徙过冬: ; (4)储粮过冬: ; (5)产卵过冬: 。 ②⑦③⑧①⑥④⑤12 举例说明昼夜交替对生物的影响。昼夜交替使动物产生了昼出夜伏或昼伏夜出的生物钟,如老鼠白天休息,晚上活动,而人类白天活动,夜晚休息;昼夜交替同样影响着植物,如郁金香白天开放,夜晚收拢花瓣等。(合理即可)目 录CONTENTS模拟四季变化01制作模型02第二单元 地球的运动第二单元 科学实践活动1.材料准备一个地球仪(标有赤道、南北极、主要经纬度线),手电筒或台灯,一张大的纸板,一支笔和记录表。2.制作步骤(1)在纸板上画出地球公转轨道的示意图,标记出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关键点;(2)将地球仪放置在公转轨道上的一点,手电筒固定在纸板上的某一点,模拟太阳的位置;(3)移动地球仪沿着公转轨道缓慢转动,同时保持自转,模拟地球的公转与自转;(4)在每个关键点处,观察并记录地球仪上不同地区的光照情况、昼夜长短变化等。3.填写四季变化情况记录表城市 太阳直射情况 昼夜长短变化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4.科学原理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而且与其自转的平面有一个夹角。当地球在一年中不同的时候,处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地球上各个地方受到的太阳光照是不一样的,接收到太阳的热量不同,因此就有了季节的变化和冷热的差异。根据本单元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个知识内容,选择合适的材料,动手制作一个用于讲解这个知识点的模型,例如地球内部结构模型、昼夜交替模型、地球自转模型。材料准备 设计图 作品展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