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许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许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检测
生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 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是胰岛素作用于脑神经元后调节其功能的机理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素与InR结合后,能促进神经元的变性、坏死
B.胰岛素与InR结合后,途径⑥促进神经元以扩散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加强联系
C.细胞表面InR减少后,脑神经元摄取葡萄糖的速率提高,胰岛素浓度降低
D.胰岛素与InR结合后,途径①可能是通过增加GLUT数量而促进葡萄糖的吸收
2.人类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十分复杂。下图是Ⅰ型、Ⅱ型两种糖尿病部分发病机理示意图。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中①表示的物质是胰岛素,正常人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加
B.图中②表示的结构是葡萄糖载体蛋白,有助于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
C.I型糖尿病造成的原因是胰岛B细胞功能异常,病人胰岛素分泌不足
D.II型糖尿病造成的原因是葡萄糖载体蛋白受损,不能识别利用葡萄糖
3.太极拳中“白鹤亮翅”的伸肘动作在脊髓水平上的反射弧结构如图所示,实现伸肌的收缩和屈肌的舒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所示的反射弧中含有4个神经元,效应器是伸肌运动神经末梢及伸肌
B.兴奋传至a处时,a处膜内外电位应表现为内正外负
C.伸肘动作中伸肌的收缩导致屈肌的舒张,此生理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
D.伸肘时,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不能产生和释放神经递质
4.每年 6月 26日为“国际禁毒日”,厉行禁毒是我国一贯的立场和主张,青少年要掌握毒品致病机理的相关知识并做好禁毒宣传。可卡因的作用机理是使多巴胺转运蛋白失去回收功能,据图示判断,说法错误的是(  )
A.服用可卡因会导致突触间隙多巴胺会增多
B.吸食毒品会使突触后膜上多巴胺受体减少
C.神经递质与图中结构③结合后并进入神经元发挥作用
D.“瘾君子”未吸食毒品时会出现焦虑、失望、抑郁等情绪
5.过度紧张、焦虑等会导致脱发、白发,研究者利用黑色小鼠得出相关调节机制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糖皮质激素分泌异常增多,将会影响HFSC的增殖分化导致脱发
B.抑制NE的合成能够预防白发,促进Gas6蛋白的合成能够预防脱发
C.脑和脊髓通过传出神经调节肾上腺髓质分泌NE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D.途径①②过程中的NE均为信息分子,但运输途径和作用时间都不相同
6.图表示受刺激后,某时刻神经纤维上①~⑨连续9个位置的膜电位,已知静息电位为-70mV。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只能由①向⑨传导 B.测膜电位时,电表的电极应放在细胞膜外侧
C.⑨处K+外流,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 D.③⑧处Na+的运输均需要消耗能量
7.当膀胱内压升高到15厘米水柱以上时,膀胱被动扩张,使膀胱壁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兴奋,发生的排尿反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排尿反射过程中,兴奋在①上双向传导
B.兴奋传到脊髓的排尿反射中枢后会产生尿意
C.排尿反射的效应器是②末梢及其支配的尿道括约肌
D.图中的结构、功能正常,人体也可能出现尿失禁
8.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图中a、b、c为内环境的相关组成成分(其中b为血浆)。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a为组织液,内含有核糖体、抗体、尿素、乳酸等物质
B.a、b、c中的K+、O2浓度不完全相同
C.静脉点滴的葡萄糖进入人体后到达组织细胞内至少需穿过3层细胞膜
D.b中的血浆蛋白含量下降可能会引起机体组织水肿
9.下图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受体”应兼具识别神经递质与介导离子进入细胞两项功能,化学本质为蛋白质(糖蛋白)
B.当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时,实现了由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此时大量阳离子或阴离子会进入细胞
D.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
10.图1表示神经纤维上某点受到刺激后对膜外电位的测量,图2表示神经纤维某部位在受到一次刺激前后膜内外的电位变化。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没有接受刺激时,图1中的电位计可测量到静息电位的大小
B.图1中神经纤维没有接受刺激前的电位分布是外正内负,是由K+外流形成的
C.图2中从A到C的变化是由Na+内流形成的,该过程不消耗能量
D.如果神经纤维膜外的Na+含量较低,则图2中C的电位将下降
11.某兴趣小组用拟南芥幼苗进行间光性实验,处理方式及结果如图所示。关于实验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分组 处理 生长情况 弯曲情况
甲 不切断 正常 弯曲
乙 在①处切断 慢 弯曲
丙 在②处切断 不生长 不弯曲
丁 在③处切断 不生长 不弯曲
A.甲、乙对照,能说明胚芽鞘感光的部位只位于结构Ⅰ
B.甲、乙对照,能说明胚芽鞘向光弯曲的部位只位于①②之间
C.乙、丙对照,能说明①②之间存在胚芽鞘向光弯曲的部位
D.丙、丁对照,能说明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位于结构Ⅰ
12.瞳孔开大肌是分布于眼睛瞳孔周围的肌肉,只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当抓捏面部皮肤时,会引起瞳孔开大肌收缩,导致瞳孔扩张,该反射称为瞳孔皮肤反射,其反射通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面部皮肤感受器→传入神经①→脑干→网状脊髓束→脊髓(胸段)→传出神经②→瞳孔开大肌
A.刺激脊髓胸段,引起瞳孔开大肌收缩属于非条件反射
B.传出神经②属于躯体运动神经
C.脊髓完整但脑干受损,不能完成瞳孔皮肤反射
D.某些药物可阻断控制瞳孔收缩的交感神经,引起瞳孔扩大
13.霍金被诊断患有渐冻症,它是一种运动神经元疾病。患者就好像被冰渐渐冻住,从四肢到躯干,以及胸腹部的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渐冻症患者被称为“清醒的植物人”。下图为某渐冻症患者的反射弧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③表示的是神经中枢,⑤表示的是感受器
B.若给予一适宜刺激,渐冻症患者无法感觉到疼痛
C.若刺激Ⅱ处,患者相应的部位或器官产生反应,该过程不属于反射
D.渐冻症患者具有完整的反射弧,并能正常传递兴奋
14.将灵敏电位计的两极如图所示分别置于膝跳反射反射弧中的a处外表面和b处内表面(此时指针情况为参照),图中ac=db,若在c, d两点同时对神经细胞给以能引起兴奋的刺激,有关该实验的论述,正确的是( )
A.d所在的神经元可能是中间神经元
B.一般情况下,在动物体内,兴奋在该反射弧的神经纤维上进行双向传导,在突触处进行单向传递
C.当指针第二次偏转时,引起该次偏转的兴奋一定来自d左侧
D.神经细胞膜在正常状态下,会出现膜外K+浓度高于膜内的现象
15.科研人员以大鼠神经元为材料,研究细胞外ATP对突触传递的作用。Glu是大鼠神经元产生的一种神经递质,科研人员用Glu受体抑制剂和ATP分别处理离体培养的大鼠神经元,检测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结果如图1所示。科研人员用Glu和Glu+ATP分别处理突触后神经元,检测发现两组突触后神经元电位变化无差异。当给予突触前神经元一个电刺激时,能够引起细胞膜上Ca2+通道的开放,Ca2+流入细胞,使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经ATP处理后结果如图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1实验结果表明,ATP对突触的传递有抑制作用
B.根据实验现象可推测ATP对突触后膜没有直接作用
C.由图2结果分析可知ATP能抑制Ca2+内流,从而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
D.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出的神经递质通过自由扩散到达突触后膜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 55分。)
(9分)16.图是人体稳态调节机制的示意图,①~④表示相关的激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长跑时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压力感受器激活心血管中枢,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递质作用于心脏及血管细胞膜上的 ,从而降低血压,该调节方式属于 调节。
(2)该同学因运动大量出汗,血浆渗透压升高,激活位于 的神经元A,促使其合成和分泌 (填①的名称),进而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该调节方式属于 调节。
(3)该同学因运动体温升高,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皮肤血管和汗腺,增加散热;运动后,神经元B合成和分泌②减少,导致③、④合成和分泌 ,减少产热,维持体温相对稳定。激素②的名称是 ,其生理作用是 。
(10分)17.2023年匈牙利科学家和美国科学家因为mRNA疫苗荣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S蛋白是新冠病毒主要的抗原蛋白,将编码S蛋白的mRNA用磷脂包裹后可制得mRNA疫苗。人接种该疫苗后,能产生针对新冠病毒的抗体和细胞毒性Т细胞,部分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免疫系统的功能包括免疫监视、 和 。常见的免疫活性物质除图中所示外还包括 。
(2)由图可知,注射mRNA疫苗后,直接刺激免疫细胞的物质是 。
(3)B细胞分裂分化除了图中所示条件外,还需要 ,B细胞分裂分化除产生图中细胞,还产生其他细胞,这些细胞具有的功能是 。
(4)结合图示特异性免疫类型分析,与传统灭活病毒疫苗相比,mRNA疫苗的优势是 。
(10分)18.研究人员发现,当以弱刺激施加于海兔的喷水管皮肤时,海兔的鳃很快缩入外套腔内,这是海兔的缩鳃反射。若每隔1分钟重复此种弱刺激,海兔的缩鳃反射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这种现象称为习惯化。图1表示海兔缩鳃反射习惯化的神经环路示意图,图2表示习惯化前后轴突末梢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 。缩鳃反射发生时,受刺激部位神经元膜内电位变化是 。
(2)若在图1中b处给予有效刺激,图中 点无法检测到电位变化。
(3)由图2可知,习惯化产生的原因是 。
(4)如果需要去除习惯化,采取的措施是:给予海兔头部一个强刺激,最终使得感觉神经末梢释放的物质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5)将图1反射弧中取出一段进行下图所示的实验:刺激a点(a点为两电极间的中点),电流表I和Ⅱ分别偏转 次。若要测量a处静息电位的大小,应如何操作 。
(10分)19.肾内集合管细胞膜上具有AQP2、AQP3、AQP4等多种水通道蛋白。抗利尿激素(ADH)会通过调控AQP2的数量来调节水的重吸收,有关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①~③表示体液成分,a、b表示囊泡的不同转运途径。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体液①是 ,集合管细胞之间通过封闭小带紧密连接,有效防止了 。
(2)若图中“某种刺激”引起尿量减少,则该刺激可能为 ,此时ADH的释放量将 ,并与集合管细胞膜上的X特异性结合,引发细胞内一系列反应。
(3)集合管细胞中,AQP2与分泌蛋白都能通过囊泡进行转运,它们在囊泡的位置区别是 。若正常人一次性快速饮用1000mL纯净水,b过程将会 (填“增强”“减弱”或“基本不变”)
(4)若某同学在正常饮水情况下尿量超过3L/d,则其可能患有尿崩症。下列有关引发人体尿崩原因的分析, 合理的有 (填序号)
①下丘脑损伤导致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量不足
②自身产生的抗体与ADH受体特异性结合,导致集合管细胞对ADH不敏感
③控制合成AQP2的基因过量表达,导致集合管细胞膜上的AQP2增多
④通过ADH的调控,导致集合管细胞膜上AQP3和AQP4的数量过少
⑤含AQP2的囊泡上缺乏某些蛋白,导致AQP2无法定位到集合管细胞的特定位置
(16分)20.监控血糖是很多人的烦心事,今年1月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年版)》,指导广大民众合理膳食,调控血糖水平。下图为胰岛素分泌及作用机理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血糖的调节方式是 ,胰岛素的靶细胞主要是 ,图中结构X的功能有 ;
(2)Ca2+内流促进胰岛素分泌的机制是 ,蛋白激酶A活化后的功能是 。
(3)不少糖尿病患者服用降糖药辅助治疗,有清晨空腹血糖明显升高的现象。研究发现,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为夜间短暂低血糖后引起的血糖反跳性增高,称为“苏木杰反应”;另一种为夜间血糖平稳,清晨出现一段时间高血糖,称为“黎明现象”。
①糖尿病患者由于 细胞功能减退,血糖调节能力降低。当饥饿过度或降糖药物使用过量时,容易矫枉过正,使 过多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出现“苏木杰反应”。因此,为避免出现该反应,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②为探究“黎明现象”的发生机制,研究人员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有黎明现象组(DP+)和无黎明现象组(DP-),测定体内相关激素的含量如下图1。
A.由图1结果显示, 节律性分泌异常可能与黎明现象有关。
B.研究人员进一步检测外周淋巴细胞中多个与生物钟相关基因的动态表达,部分结果如下图2,DP+组中REV-erbβ基因表达发生了 ,表明“黎明现象”与生物节律紊乱有关。
③为区分糖尿病患者的清晨空腹高血糖为上述哪种情况,临床上可将尿液中酮体(脂肪分解代谢的产物)的含量作为诊断依据之一,其原因是 。生物答案
1.D【详解】A、据图分析,胰岛素受体InR被激活后抑制了神经元凋亡,也抑制了神经元释放炎症因子,从而抑制其导致的神经细胞变性、坏死,A错误;
B、胰岛素受体的激活可促进神经元轴突末梢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的释放是胞吐,B错误;C、细胞表面InR减少,则导致InR对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降低,从而导致炎症因子对GLUT的抑制作用增强,最终导致神经元摄取葡萄糖的速率降低,胰岛素浓度增大,C错误;D、胰岛素与InR结合后,可能通过增加GLUT数量,增强了GLUT对葡萄糖的摄取,从实现血糖浓度的降低,D正确。
2.D【详解】A、图中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表示的物质是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功能,正常人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分泌会增加,A正确;
B、图中②可以运输葡萄糖,表示的结构是葡萄糖载体蛋白,有助于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B正确;C、通过题图可以看出I型糖尿病造成的原因是胰岛B细胞功能异常,病人胰岛素分泌不足,从而导致血糖升高,形成糖尿病,C正确;D、II型糖尿病造成的原因是胰岛素受体不足,从而使胰岛素不能发挥降血糖的功能,而导致糖尿病,不是葡萄糖载体蛋白受损,不能识别利用葡萄糖,D错误。
3.B【详解】A、图中有4个神经元,效应器是伸肌运动神经元和屈肌运动神经元末梢以及它们支配的相应肌肉(伸肌和屈肌),A错误;B、兴奋传至a处时,a处产生兴奋,释放抑制性递质,此时a处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B正确;C、伸肘动作中伸肌收缩的过程中,肌梭感受器兴奋,引发伸肌收缩的同时,会刺激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使屈肌运动神经元抑制,导致屈肌的舒张,即伸肌的收缩和屈肌的舒张都是肌梭兴奋的结果,此生理过程不属于负反馈调节,C错误;
D、伸肘时,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能产生和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从而抑制屈肌活动,D错误。
4.C【详解】A、可卡因与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使得多巴胺转运载体无法回收多巴胺,导致突触间隙的多巴胺增多,A正确; B、吸食毒品后导致突触间隙的多巴胺增多,由于突触间隙的多巴胺持续增多并发挥作用,会使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B正确; C、受体具有特异性,其作用是与神经递质结合,神经递质与图中结构③受体结合后传递信息,但是神经递质不会进入神经元,C错误; D、当“瘾君子”未吸食毒品时,由于多巴胺受体减少,机体正常的神经活动受到影响,会出现焦虑、失望、抑郁等情绪,D正确。
5.C【详解】A 、糖皮质激素分泌异常增多影响 HFSC 的增殖分化导致毛囊细胞减少引起脱发,A正确;
B 、抑制 NE 的合成能预防白发,促进 Gas6 蛋白的合成能预防脱发,符合图中机制,B正确;
C、脑和脊髓通过传出神经调节肾上腺髓质分泌 NE 属于神经调节,而非神经—体液调节,C错误;
D 、途径①中的 NE 为神经递质,运输的途径为扩散,②中的 NE为激素通过体液运输, 均为信息分子,但是运输途径和作用时间不同,D正确。
6.C【详解】A、通过分析可知①②⑨均为-70mV,为静息电位,③膜电位绝对值变小,④膜电位为0,⑤⑥为动作电位,⑦正恢复静息电位,⑧为超级化,⑨为静息电位,这样我们可以认为兴奋沿神经纤维由⑨向①传导,因为⑨已经回复静息电位的时候⑧处于超级化状态,而⑦⑥⑤处于恢复静息电位的不同时刻,①②是兴奋还未传到的区域,A错误;
B、测电位时,电表的两极放在膜的内外两侧,B错误;
C、⑨处为静息电位,与K+的外流有关,膜内外电位为外正内负,C正确;
D、③处Na+出入细胞膜靠离子通道,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不耗能,⑧处要开始恢复到静息电位,靠钠钾泵,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
7.D【详解】A、排尿反射过程中,兴奋在①上单向传导,A错误;B、兴奋传到大脑皮层后会产生尿意,B错误;
C、排尿反射的效应器是②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C错误;D、图中的结构、功能正常,若大脑皮层受损,失去对脊髓的调控,人体也可能出现尿失禁,D正确。
8.A【详解】A、图中a为组织液,核糖体属于细胞内的细胞器,不在组织液中,A错误;
B、细胞代谢会影响内环境中的物质含量变化,如氧气会被组织细胞消耗,所以a、b、c中的K+、O2浓度不完全相同,B正确;C、静脉点滴是将药物直接注入血浆,静脉点滴的葡萄糖进入人体后到达组织细胞内至少需穿过血管壁细胞的两层细胞膜、组织细胞的一层细胞膜共3层细胞膜,C正确;
D、b中的血浆蛋白含量下降会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水分渗透进入组织液增加,可能会引起机体组织水肿,D正确。
9.B【详解】A、图中“受体”既能与神经递质结合又能让离子通过,应兼具识别神经递质与介导离子进入细胞两项功能,化学本质为蛋白质(糖蛋白),A正确;
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B错误;
C、根据神经递质的种类不同,可分为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两种,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导致阳离子或阴离子内流,导致受体细胞兴奋性升高或降低,C正确;
D、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存在神经递质,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D正确。
10.A【详解】A、静息电位时,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图1中的电位计两极都连在神经纤维膜的外侧,不能测定静息电位,A错误;
B、图1中神经纤维没有接受刺激前的电位是静息电位,膜内外电位为外正内负,是由K+外流形成的,B正确;
C、图2中从A到C的变化是由Na+内流形成的,该过程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C正确;
D、动作电位的产生与钠离子内流有关,如果神经纤维膜外的钠离子含量较低,则进入细胞内的钠离子减少,导致图2中C的电位将下降,D正确。
11.C【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甲不切断任何部位,该幼苗正常弯曲生长,但在①处切断,即去除结构Ⅰ,生长变慢,依然表现弯曲,因而比较甲和乙不能说明胚芽鞘感光的部位只位于结构Ⅰ,A错误;
B、根据题意可知,甲不切断任何部位,该幼苗正常弯曲生长,但在①处切断,即去除结构Ⅰ,生长变慢,依然表现弯曲,因而比较甲和乙不能说明胚芽鞘向光弯曲的部位只位于①②之间,B错误;
C、根据题意可知,乙组在①处切断,该幼苗缓慢生长且弯曲,而在②处切断后,该幼苗不能生长,也不弯曲,因而乙、丙对照,能说明①②之间存在胚芽鞘向光弯曲的部位,C正确;
D、根据题意可知,丙组在②处切断和丁组在③处切断,两组实验结果相同:幼苗都不生长、不弯曲,说明此时不能产生生长素,也无法得出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位于结构Ⅰ,D错误。
12.C【详解】A、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故刺激脊髓胸段,引起瞳孔开大肌收缩的现象不属于反射,A错误;B、据题干信息“瞳孔开大肌是分布于眼睛瞳孔周围的肌肉,只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可知,传出神经②属于自主神经神经,B错误;C、据题意可知,脑干是该反射的神经中枢,故脑干受损,不能完成瞳孔皮肤反射,C正确;D、某些药物可阻断控制瞳孔收缩的交感神经,瞳孔开大肌保持舒张状态,不能引起瞳孔扩大,D错误。
13.C【详解】A、③是神经中枢,⑤是效应器,A错误;
B、渐冻症患者运动神经元发生病变,感觉神经元及神经中枢等正常,若给予一适宜刺激,渐冻症患者可以感觉到疼痛,B错误;C、刺激Ⅱ处,未经历完整反射弧,该过程不是反射,C正确;
D、渐冻症患者是由于运动神经元受损而导致的疾病,其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可能受到损伤,不能正常传递兴奋,D错误。
14.C【详解】A、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中只有2个神经元参与,d所在的神经元为传出神经元,A错误;
B、在动物体内,兴奋在该反射弧的神经纤维上和在突触处均单向传递,B错误;
C、当指针第二次偏转时,引起该次偏转的兴奋一定来自d左侧,即由c点刺激引起的,C正确;
D、神经细胞膜在正常状态下,会出现膜外K+浓度低于膜内的现象,D错误。
15.D【详解】A、观察图1可知:用ATP处理离体培养的大鼠神经元,突触后膜电位变化比对照组变化小,说明ATP对突触传递产生(部分)抑制作用,A正确;
B、因为Glu是受体抑制剂,能抑制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用Glu和Glu+ATP分别处理突触后神经元,检发现两组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无差异,说明ATP对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没有作用,B正确;
C、由图2可知,加了ATP后,Ca2+通道电流减少,说明ATP能抑制Ca2+内流,从而抑制神经递质释放,抑制突触传递,C正确;
D、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出的神经递质通过扩散(而非自由扩散)到达突触后膜,D错误。
(非选择题,无特殊标注,每空1分)
(9分)16.(特异性)受体 神经(或负反馈) 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 神经-体液(或负反馈)
下降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进(腺)垂体合成与分泌促甲状腺激素(2分)
(10分)17.(1) 免疫自稳 免疫防御 溶菌酶
(2)病毒S蛋白和抗原肽(2分)
(3) 细胞因子的作用 再次接触同种抗原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并产生大量抗体(2分)
(4)mRNA疫苗能同时诱导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传统疫苗一般只能诱导产生体液免疫(2分)
(10分)18.(1)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鳃 负电位→正电位
(2)a、c (2分)
(3)轴突末梢处Ca2+内流减少,导致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突触后膜所在的运动神经元兴奋性降低(2分)
(4)增加
(5) 0、2 将电流表的两极分别插在a点的膜内和膜外,记录的电位差即为静息电位 (2分)
(10分)19.(1) 细胞内液 组织液(②)与(集合管内的)原尿的混合(2分)
(2)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增加
(3) 分泌蛋白是被囊泡包裹着的,而水通道蛋白则位于囊泡膜上 (2分) 增强
(4)②⑤(2分)
(16分)20. (1)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2分) 组织细胞、肝细胞、脂肪细胞和肌肉细胞等 (2分)
识别乙酰胆碱、使钠离子内流(2分)
(2) 促使包裹胰岛素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 促进胰岛素基因的表达
(3) 胰岛B细胞 肝糖原 睡前适量加餐(避免过度饥饿);合理控制降糖药物的使用量 (2分)
生长激素 节律性异常
若发生苏木杰现象,则在出现低血糖时,会由脂肪参与代谢供能,造成尿中酮体增加(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