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2课时 共筑生命家园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2)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3)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2.★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1)人类可以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2)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3)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4)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3.为什么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1)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2)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3)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4.★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1)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2)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3)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4)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原卷版1.“绿色”是第十九届杭州亚运会的办赛理念之一,建成33个“无废”亚运场馆、所有场馆及办公场地实现风能、太阳能等绿电供应、零碳甲醇点燃亚运主火炬……绿色贯穿着杭州亚运会的筹备和举办过程。绿色办亚运 ( )①见证中国践行“双碳”目标的决心与担当②表明环保生活方式已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③有利于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④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新的样板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2.2023年11月7日,中国政府响应国际竹藤组织提出“以竹代塑”倡议一周年,持续创新竹制品研发、推广,减少塑料污染,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这表明我国 ( )①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②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理念③在全球气候治理中主导世界生态文明建设④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3.22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煤电,约占我国总装机的48.8%。这说明我国 ( )A.应先保护自然环境,然后大力发展经济B.要走绿色发展道路,禁止开发自然资源C.贯彻新发展理念,践行绿色低碳的理念D.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彻底解决能源危机4.(九上P88拓展空间·素材改编)历史上的塞罕坝曾是一片绿洲,后因过度开采退化成茫茫荒原。三代林场人以坚韧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败的担当,使它从“沙地荒野”变回“林海绿洲”。这说明 ( )A.人类可以对自然肆意地索取B.人类能够凌驾于自然之上C.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D.人类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5.对下图认识正确的是 ( )A.环境保护决定经济发展,走绿色发展道路B.经济发展成就国家未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建设美丽中国D.建设生态文明造福人类,治理污染彻底解决环境问题6.最高法、最高检联合发布环境污染犯罪司法解释,调整污染环境罪定罪量刑标准,明确了环境数据造假行为的处理规则,自2023年8月15日(首个全国生态日)起施行。这充分体现了 ( )①“两高”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依法行政 ②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③我国坚持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④“两高”依法严惩环境污染犯罪,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立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九上P84探究与分享·素材改编)十五年来,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浙江湖州安吉余村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的美丽之路。不变的是“靠山吃山”,变的是从“卖石头”转为“卖风景”。余村的华丽转身生动诠释了 ( )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②科技有效解决资源短缺问题③人与自然可以和谐共生④发展旅游业效益比其他行业都高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8.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逐步好转,森林面积增加,生态文明呈现可喜局面。建设生态文明必须 ( )①严守生态保护红线②严守环境质量底线③严守资源利用上线④以发展优先、自然恢复为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9.漫画《和谐共生》启示我们 ( )①保护生产力就是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产力就是改善生态环境 ②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③人类不可以开发和利用自然,更不能对自然一味地索取 ④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积极行动,作为中学生应该 ( )A.严格执法,打击破坏环境的行为B.少用或不用一次性产品C.加大科技投入,走绿色发展道路D.加强立法,严守生态红线11.(12分)【建设生态文明】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防治外来物种侵害。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为提高中学生的环保意识,某校决定开展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一系列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请你为本主题设计几个环保宣传活动形式。(2分)(2)我国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说明了什么?(6分)(3)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公民应如何交出这份“优异答卷”?(4分)第2课时 共筑生命家园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2)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3)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2.★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1)人类可以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2)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3)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4)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3.为什么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1)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2)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3)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4.★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1)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2)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3)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4)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解析版1.“绿色”是第十九届杭州亚运会的办赛理念之一,建成33个“无废”亚运场馆、所有场馆及办公场地实现风能、太阳能等绿电供应、零碳甲醇点燃亚运主火炬……绿色贯穿着杭州亚运会的筹备和举办过程。绿色办亚运 ( A )①见证中国践行“双碳”目标的决心与担当②表明环保生活方式已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③有利于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④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新的样板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2.2023年11月7日,中国政府响应国际竹藤组织提出“以竹代塑”倡议一周年,持续创新竹制品研发、推广,减少塑料污染,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这表明我国 ( B )①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②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理念③在全球气候治理中主导世界生态文明建设④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3.22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煤电,约占我国总装机的48.8%。这说明我国 ( C )A.应先保护自然环境,然后大力发展经济B.要走绿色发展道路,禁止开发自然资源C.贯彻新发展理念,践行绿色低碳的理念D.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彻底解决能源危机4.(九上P88拓展空间·素材改编)历史上的塞罕坝曾是一片绿洲,后因过度开采退化成茫茫荒原。三代林场人以坚韧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败的担当,使它从“沙地荒野”变回“林海绿洲”。这说明 ( C )A.人类可以对自然肆意地索取B.人类能够凌驾于自然之上C.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D.人类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5.对下图认识正确的是 ( C )A.环境保护决定经济发展,走绿色发展道路B.经济发展成就国家未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建设美丽中国D.建设生态文明造福人类,治理污染彻底解决环境问题6.最高法、最高检联合发布环境污染犯罪司法解释,调整污染环境罪定罪量刑标准,明确了环境数据造假行为的处理规则,自2023年8月15日(首个全国生态日)起施行。这充分体现了 ( D )①“两高”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依法行政 ②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③我国坚持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④“两高”依法严惩环境污染犯罪,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立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九上P84探究与分享·素材改编)十五年来,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浙江湖州安吉余村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的美丽之路。不变的是“靠山吃山”,变的是从“卖石头”转为“卖风景”。余村的华丽转身生动诠释了 ( D )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②科技有效解决资源短缺问题③人与自然可以和谐共生④发展旅游业效益比其他行业都高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8.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逐步好转,森林面积增加,生态文明呈现可喜局面。建设生态文明必须 ( A )①严守生态保护红线②严守环境质量底线③严守资源利用上线④以发展优先、自然恢复为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9.漫画《和谐共生》启示我们 ( D )①保护生产力就是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产力就是改善生态环境 ②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③人类不可以开发和利用自然,更不能对自然一味地索取 ④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积极行动,作为中学生应该 ( B )A.严格执法,打击破坏环境的行为B.少用或不用一次性产品C.加大科技投入,走绿色发展道路D.加强立法,严守生态红线11.(12分)【建设生态文明】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防治外来物种侵害。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为提高中学生的环保意识,某校决定开展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一系列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请你为本主题设计几个环保宣传活动形式。(2分)环保主题班会;环保主题黑板报;环保知识竞赛或讲座;环保知识宣传手册发放;环保摄影展等。(任答两点,合理即可,2分)(2)我国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说明了什么?(6分)①我国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②我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③我国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④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得6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3)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公民应如何交出这份“优异答卷”?(4分)①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②树立绿色、低碳、文明、节俭的生活理念,养成物尽其用、减少废弃物的文明习惯;③从身边小事做起,节水节电,适量点餐,节约粮食,减少浪费,践行“光盘行动”;④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培养垃圾分类处理的好习惯等等。(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得4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