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三上《测量气温》学生能够认识气温计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了解测量气温的重要性。掌握正确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的方法,知道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规律。学会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并能准确记录测量结果。通过对一天中不同时间点气温数据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教学重点认识气温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掌握测量气温的技能。分析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规律,理解气温与天气的关系。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气温计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对气温数据的分析和归纳能力。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气温计的构造、使用方法、气温变化曲线等图片和视频资料。不同类型的气温计若干,如酒精气温计、水银气温计等。测量气温的场地布置,选择室外空气流通、阴凉通风的地方作为测量点,并设置标识。记录表模板、铅笔、橡皮、直尺、彩笔等文具若干。学生准备提前预习本节课的内容,了解气温计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准备自己的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教师播放一段天气预报的视频,视频中天气预报员清晰地播报着各个地区的气温情况。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天气预报中的气温是怎么测量出来的吗?今天的气温是多少呢?一天中的气温又是怎样变化的呢?” 引导学生思考气温的测量方法和变化规律。教师进一步引导:“大家想想看,为什么我们每天都要关注气温呢?气温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呢?”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引出课题: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测量气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测量气温,了解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规律。”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课题,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二)认识气温计展示气温计:教师拿出不同类型的气温计,如酒精气温计、水银气温计等,向学生展示并介绍气温计的构造,包括液泡、液柱、刻度等部分。教师可以拿着气温计,逐一指出各个部分的名称和作用。教师提问:“大家观察一下,这些气温计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类型气温计的特点。讲解工作原理:教师通过演示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让学生理解气温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例如,教师可以将酒精气温计放入热水中,让学生观察液柱的上升;再将气温计放入冷水中,观察液柱的下降。教师解释:“当温度升高时,液泡里的液体受热膨胀,液柱就会上升;当温度降低时,液体受冷收缩,液柱就会下降。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液柱的高度来判断温度的高低。”强调注意事项:教师提醒学生在使用气温计时要轻拿轻放,避免损坏气温计。同时,要注意气温计中的液体可能有毒,不能随意触摸或品尝。教师举例:“如果不小心打破了气温计,里面的液体流出来了,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大家要记住,千万不能用手去摸,要及时告诉老师,让老师来处理。”(三)测量地点的选择图片展示:教师展示不同环境下的图片,如阳光直射的地方、不通风的角落、阴凉通风处等,让学生判断哪些地方适合测量气温。教师可以将图片投影在屏幕上,让学生看得更清楚。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地方哪些适合测量气温呢?为什么?” 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环境对气温测量的影响。讲解原因: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要在室外空气流通、不受阳光直射的环境中进行气温测量。教师可以解释说,在阳光照射下,气温计会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测量出的温度会偏高;而在不通风的地方,空气流动不畅,测量出的温度也不能反映当地的真实气温。只有在阴凉通风处,测量出的温度才能准确反映当地的气温。教师用比喻的方式解释:“就像我们在夏天的时候,如果站在太阳底下,会觉得很热;但是如果站在阴凉的地方,就会感觉凉爽一些。气温计也是一样,它需要在一个合适的环境中才能测量出准确的气温。”实地考察:教师带领学生到室外选择合适的测量地点,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选择测量地点。教师可以在测量地点设置标识,以便学生在后续的实验中能够准确找到测量点。教师在实地考察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如有没有建筑物遮挡、有没有树木等。教师提问:“大家觉得这个地方适合测量气温吗?为什么?” 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来理解测量地点的选择原则。(四)气温计的使用方法教师演示:教师在测量地点现场演示气温计的使用方法,一边操作一边讲解每个步骤的注意事项。** 放在阳光照射不到且空气流通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影响测量结果。** 教师可以将气温计放在树荫下或建筑物的阴影处,让学生观察气温计的位置是否合适。教师解释:“阳光直射会使气温计的温度升高,这样测量出来的气温就不准确了。所以我们要选择一个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同时还要保证空气流通,这样才能测量出真实的气温。”** 悬挂在空气中,不能接触其他物体,以保证测量的是空气的温度。** 教师可以用绳子或挂钩将气温计悬挂起来,让学生观察气温计是否与其他物体接触。教师强调:“如果气温计接触到其他物体,就会受到物体的温度影响,测量出来的就不是空气的温度了。所以我们要把气温计悬挂在空气中,让它自由地感受空气的温度。”** 保持干燥,防止水汽影响气温计的准确性。** 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在测量前检查气温计是否干燥,如果有水汽,可以用纸巾擦干。教师举例:“如果气温计上有水汽,就像我们戴着眼镜在冬天走进温暖的房间里,眼镜会起雾一样,会影响我们的视线,也会影响气温计的准确性。所以我们要保持气温计干燥。”** 让视线和液柱顶端保持齐平,读数时要平视,避免俯视或仰视导致读数偏差。** 教师可以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气温计的读数,让他们体会平视读数的重要性。教师演示:“大家看,如果我从上面看这个气温计,读数会怎么样呢?如果我从下面看呢?只有当我们的视线和液柱顶端保持齐平的时候,读数才是准确的。”** 示数稳定后再读数,确保读取的温度是准确的。** 教师可以等待几分钟,让气温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让学生读数。教师解释:“气温计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周围的环境温度,所以我们要等示数稳定后再读数。如果读数太早,可能会得到不准确的结果。”学生练习: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领取一个气温计,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气温计的使用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教师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可以走到各个小组旁边,观察学生的操作是否正确。如果发现错误,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教师提问:“大家在使用气温计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呢?”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解决。小组竞赛: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组织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能够最快、最准确地使用气温计测量出气温。竞赛结束后,教师对表现优秀的小组进行表扬和奖励。教师宣布竞赛规则:“每个小组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用气温计测量出当前的气温,并将结果写在黑板上。测量最准确、速度最快的小组将获得胜利。” 竞赛结束后,教师对表现优秀的小组进行表扬,如颁发小奖品或奖状等。(五)测量并记录室外一天的气温变化明确实验目的:教师再次强调本次实验的目的是用气温计测量并记录室外一天中不同时间点的气温,观察气温的变化情况。教师提问:“大家还记得我们这次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吗?为什么要测量一天中不同时间点的气温呢?” 引导学生回忆实验目的,理解实验的意义。介绍实验材料:教师向学生展示实验材料,包括气温计、记录表、铅笔、橡皮、直尺、彩笔等,并介绍每种材料的用途。教师拿着实验材料,逐一介绍:“这个是气温计,我们用来测量气温;这个是记录表,我们要把测量的结果记录在上面;铅笔用来填写记录表;橡皮可以修改错误;直尺可以用来画表格;彩笔可以用来标记重要的数据。”(六)研讨分析数据: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记录的数据,讨论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规律。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 “一天中哪个时间点的气温最高?哪个时间点的气温最低?”“气温从早晨到下午是如何变化的?下午以后又是如何变化的?” 等,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教师将制作好的表格或图表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数据。教师提问:“大家从这些数据中能看出什么规律呢?” 引导学生分析数据,找出气温的变化规律。归纳总结:学生通过分析数据,总结出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规律。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情况,如 “一天中,从早晨到下午气温呈上升趋势,下午以后气温呈下降趋势,早晨气温最低,下午 2 点(14 时)左右气温最高。”教师鼓励学生发言,让不同的学生分享自己的总结。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学生的总结,让大家一起讨论和完善。探讨原因: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一天中气温会有这样的变化规律。教师可以解释说,这是因为太阳辐射的影响。早晨,太阳刚刚升起,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较少,气温较低;随着太阳的升高,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逐渐增多,气温也逐渐升高;到了下午 2 点左右,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达到最大值,气温也达到最高;下午以后,太阳逐渐西斜,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逐渐减少,气温也逐渐下降。教师可以用图片或动画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太阳辐射对气温的影响。教师提问:“大家想想看,除了太阳辐射,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气温呢?” 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影响气温的因素。强调正确使用气温计的重要性: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为什么要严格按照气温计的使用方法测量气温。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在实验过程中,如果不按照正确的方法使用气温计,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哪些影响。学生通过讨论,会认识到只有正确使用气温计才能保证测量数据的真实、准确,以便更好地了解气温的变化。教师提问:“如果我们在测量气温的时候不按照正确的方法使用气温计,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呢?” 引导学生思考不正确使用气温计的后果。教师可以举一些例子,如测量地点选择不当、读数不准确等,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正确使用气温计的重要性。拓展布置课后任务:教师布置课后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明天的气温测量,并认真记录,看看发现的规律是否和今天的相同。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遵守纪律。鼓励参观气象站:教师鼓励学生查阅资料或去气象站参观,了解气象工作者是如何测量气温的。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网站和书籍,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去当地的气象站参观,让学生亲身体验气象工作者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方法。拓展思考:教师提出一些拓展思考的问题,如 “气温的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如何根据气温的变化来调整我们的生活方式?” 等,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讨论。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思考结果写成小论文或报告的形式,在下次课上进行交流和分享。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实验探究、讨论交流等多种教学方法,学生对测量气温的方法和气温的变化规律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在使用气温计时还不够熟练,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在数据分析和归纳总结环节,部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引导和帮助。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