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一轮复习必修四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一轮复习必修四

资源简介

(共38张PPT)
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五课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统编版)思想政治
1
2
3
4
5
核心素养
命题预测
思维导图
考点梳理
真题再现
1
核心素养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 考向预测
1、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认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3、明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认同并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政治认同: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明确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自觉坚持唯物史观。 科学精神: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明确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发展规律与发展趋势,理解改革的意义,理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公共参与:明确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自觉落实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结合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世风家风习俗习惯的变迁、新名词新思想新理念的出现等社会热点问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2、结合全面深化改革等热点问题,考查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3、考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等知识。
2
命题预测
考点要求 考题统计 备考建议
社会历史的本质 2024 选择题:湖南卷、江苏卷 主观题:全国卷、北京卷、浙江卷 本讲选择题和主观题都有考查,复习时关注以下命题:通过思想、政策、道德、价值观等的变化与弘扬,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通过相关改革措施,考查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趋势。以党和国家针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考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以漫画的形式,考查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023 选择题:广东卷、山东卷、湖北卷 2022 选择题:北京卷、浙江卷 社会历史的发展 2024 选择题:江苏卷、安徽卷、浙江卷 2023 选择题:全国卷、浙江卷、福建卷、河北卷、辽宁卷 2022 选择题:北京卷、湖北卷、山东卷 社会历史的主体 2024 选择题:北京卷 主观题:甘肃卷、浙江卷 2023 选择题:全国卷、山东卷、海南卷、辽宁卷 2022 选择题:海南卷、浙江卷 思维导图
3
4
考点梳理
1、劳动与实践
类别 地位 作用
劳动 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 ①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
②劳动发展史是理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实践 人类历史是由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构成的历史,研究人类历史的规律,也就是研究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运动规律 ①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也就是把社会生活“当做实践去理解”。
②实践生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形成了全部社会关系,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4
考点梳理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含义
二者 关系
方法论 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主要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还包括地理环境、人口等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是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既包括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即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宗教等观点,也包括社会心理和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同步性。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分析社会现象时,要尊重社会实际,从社会实际出发;同时要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反对错误的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
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具
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4
考点梳理
【拓展深化】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
根本区别 谁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 人类社会有没有自身的客观规律
唯物史观
唯心史观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承认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推动作用
“英雄史观”:人类历史是由伟大的历史人物创造的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等
社会历史仅仅是伟大的历史人物的意志支配的偶然事件的堆积。
4
考点梳理
类 别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物质与意识
区 别 研究对象
地位
作用
联系 人类社会
整个世界
二者的关系问题
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二者的关系问题
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与意识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体现;
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
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知识拓展: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vs 物质与意识
4
考点梳理
牛刀小试
判断下列分别属于社会存在还是社会意识?
1、比亚迪汽车
2、中国梦
3、新型冠状病毒
4、治疗新冠的诊疗方案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6、“双减”政策 
7、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8、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9、民法典 
10、自然地理环境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4
考点梳理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原理】
【方法论】
1、从社会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唯心主义。
2、重视社会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
4
考点梳理
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加 工
利 用
劳动者
生产工具
劳动对象
生产力
决定性因素
生产力水平的标志
人类改造自然
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
客观物质力量
谁来改造
怎么
改造
改造
什么
人的因素
物的因素
生产资料
(石器—铁器—机器—机器人 )
生产关系
生产过程中形成的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社会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产品的分配关系
公有制、私有制
平均分配、按劳分配、按需分配
按资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平等互助、雇佣剥削
决定作用
4
考点梳理
5、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原理】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①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②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
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大力发展生产力,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4
考点梳理
6、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即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
(经济)
(政治、文化)
注:与经济有关的制度和政策,属经济基础。
如:生产资料所有制、分配制度、市场经济体制、财税制度、 土地“三权分置”制度,产权制度等
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
意识形态:
如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宗教、文化传媒等。
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建立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党派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
注:上层建筑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如:法律法规、社会信用制度、政治制度、行政体制改革、核心价值观、思想观念
(思想上层建筑)
4
考点梳理
7、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
【原理】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①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②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方法论】
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调整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使上层建筑适合先进的经济基础。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生产资料公有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按劳分配制度
大机器生产
人民代表制度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
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以下哪些属于生产力?哪些属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哪些属于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
生产力
上层建筑
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
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课堂练习
4
考点梳理
8、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总趋势: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实现方式
(根本动力):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即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产生、发展和解决中实现的。
矛盾性质 解决方式
阶级社会 对抗性 (敌我矛盾、阶级矛盾) 阶级斗争
--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社会主义社会 非对抗性 (人民内部矛盾) 改 革
性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作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3)社会发展基本矛盾的解决(途径)
4
考点梳理
9、人民群众
(1)人民群众的概念: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2)人民群众的地位: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表现 阐释
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①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②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①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②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③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①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②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
③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和发展
P88 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4
考点梳理
10、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 群众路线
区别 地位 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基本 内容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联 系 意义 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最重要的就是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 要求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
考点梳理
11、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原理)
【原理】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
考点梳理
(1)精神动力:真正的哲学,我国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2)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3)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直接动力;
(4)社会发展的主体动力——人民群众。
(5)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
(6)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
特别提醒:全面把握社会发展的动力
4
考点梳理
【知识整合】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观)的知识分析问题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⑤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5
真题再现
1、(2023·广东)20世纪80年代,自行车是我国居民出行最常见的代步工具。近年来,随着绿色低碳出行观念的普及,多地出现骑行热,凭借健身、时尚、科技等新元素,沉寂多年的自行车再次引发民众的消费热潮。这一现象说明( )
①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选择性
②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决定生活面貌
③事物的发展是间断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④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事物的发展是连续性与间断性、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③说法错误。
客观决定主观,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主观范畴,不能决定客观的生活面貌,②说法错误。
5
真题再现
2、(2023·浙江)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因为( )
①劳动是物质财富的源泉
②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核心
③劳动是经济制度的基础
④人类首先必须满足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经济制度的基础,而非劳动,③排除。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核心,只是强调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地位,不能解释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②排除。
5
真题再现
3、(2023·山东)从马克思恩格斯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到李大钊的“为大多数人谋幸福”,从毛泽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习近平的“为民造福”,共产党人始终心怀人民群众,把群众的事一件一件办好。下列表述与材料主旨相同的是( )
①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③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
④全面小康、摆脱贫困是我们党给人民的交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该选项强调人民的地位,而材料强调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着想,为人民谋幸福,该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③。
该选项强调人民对历史的作用,而材料强调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着想,为人民谋幸福,该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①。
5
真题再现
4、(2024·湖南)大美潇湘,山水如画,“潇湘八景”最早由宋初山水画大师所作,作为一个超越地域和历史范畴的美学意象,成为千百年来历代文人墨客创作的文化母题与图式,成就了中国山水画别开生面、自成—派的“潇湘山水”。亦如美学家宗白华所言:“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由此可知( )
①潇湘的自然山水是能被艺术家的心灵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②艺术家以手中画笔为潇湘自然山水描绘图景、设定法则
③“潇湘八景“作为美学意象是有相对独立性的社会意识
④自成一派的“潇湘山水”寓于中国山水画艺术共性之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应该是中国山水画艺术的共性寓于自成一派的“潇湘山水”之中,④说法错误。
艺术家不能用手中画笔为自然山水设定法则,②说法错误。
5
真题再现
5、(2024·北京)辛亥革命后,各种政治力量反复较量,中国共产党脱颖而出,团结带领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召开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一九五四年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75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②“五四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中国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的历史变革
③政治制度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④美好生活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④错误。
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③错误。
5
真题再现
6、(2024·安徽)从广袤原野到繁华都市,从生产车间到研发场所…神州大地处处涌动着向“新”而行、以“质”致远的热潮。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要素的新质生产力,正浓墨重彩地描绘着新征程的新图景。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基于( )
①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②我国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
③全面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④生产力要适应构建新型生产关系的要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④错误。
“我国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不符合国情和实际,②不选。
5
真题再现
7、(2024·浙江)在“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贵州,落后的交通曾经是长期制约发展的突出瓶颈。而今,“万桥架”突破山水阻隔,覆盖于千沟万壑上的“高速平原”持续铺就,当地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此可见( )
①地理环境是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之一
②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③实践能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
④实践能够突破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规律是客观的,不能突破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④说法错误。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但材料没有涉及,因此无法体现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②不符合题意。
5
真题再现
8、(2024·北京)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末梢,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身边有什么问题线索,对基层减负有哪些意见建议,都可以到“留言板”说说。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①公开征集问题线索和减负建议,坚持了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②直面基层工作难点,为基层减负,要以征集的意见建议作为行动出发点
③理顺基层事务职责,要坚持问题导向,勇于面对矛盾,善于化解矛盾
④形式是事物存在的基础,要坚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以形式减量促服务增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内容是构成事物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形式是事物内在要素的结构和组织方式,要坚持形式与内容的统一,④错误。
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主观层面的意见建议不能作为行动的出发点,与唯物主义观点不符,②错误。
5
真题再现
9、(2024·浙江)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既缺油又缺钱,大庆油田会战队伍经过3年多奋战,一举甩掉我国的“贫油”帽子,并由此产生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保证油田高产稳产,大庆油田科研人员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启了化学驱油技术——聚合物驱的科研攻关。经过反复试验,提出了聚合物黏弹性驱油理论,建立世界首个工业化技术体系,使油田采收率提高了10%以上。随后又经过上万次试验,研究出三元复合驱油技术,采收率再次提高,为大庆油田的接续发展出了新路。迄今为止,大庆油田已累计生产原油超25亿吨。
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相关知识,分析大庆石油人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发挥的主体作用。
5
真题再现
【答案】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大庆石油人为国内生产了大量原油,一举甩掉我国的“贫油”帽子,迄今为止,大庆油田已累计生产原油2.5亿吨。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大庆石油人经过反复试验,提出了聚合物性驱动理论,建立世界首个工业化技术体系,最终形成大庆精神。
5
真题再现
10、(2024·全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对话+创作”为基础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开启了全面智能化时代。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可以像人类一样聊天交流,甚至能完成撰写代码、论文和视频脚本等任务。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和加速迭代,引领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并对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有人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和广泛运用,将彻底改变和颠覆人类社会历史的本质。结合材料,运用相关哲学原理对这一观点进行辨析。
5
真题再现
【答案】①这一观点是错误的。②人类社会历史是由有意识、有目的的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③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代替了人的一些劳动,一定意义上确实具备了类人的“实践”功能,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但是无论技术进步到何种程度,都改变不了其为人类工具的属性,更无法改变和颠覆人类社会历史的实践本质。
5
真题再现
11、(2024·浙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任浙江省委书记时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启动、各级党委齐抓共管的重大工程。工程实施20年来,经历了从部分乡村到全省域乡村的扩展,从乡村环境治理到美丽乡村建设再到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的变化,如今正向全面打造乡村振兴浙江样板推进。工程的实施使浙江大地发生了美丽蝶变。
材料二 A村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结合本村实际实施“千万工程”,统一规划开发,先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再引入高品质业态,盘活闲置资源。如今的A村已从“脏乱差”变成了“绿富美”,“宾客闹盈盈、群众喜盈盈、口袋满盈盈”。
(2)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知识,说明A村为什么会改变面貌。
5
真题再现
【答案】①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替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或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或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或社会意识决定于社会存在),A村结合本村实际,制定实施“千万工程”的统一规划。
②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替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或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A村根据“千万工程”的目标和要求制定统一规划,并进行开发建设(可用先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再引入高品质业态,盘活闲置资源代替),使该村改变面貌。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