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心理健康《我们做的梦》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二年级心理健康《我们做的梦》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二年级心理健康《我们做的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清晰阐述梦的基本概念,包括梦的产生时间(睡眠期间)、常见的表现形式(如视觉、听觉、情感体验等)。
深刻认识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例如日常生活中的经历、情感、所见所闻如何在梦中呈现,以及如何从梦中找到现实生活的影子。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绘画、讲述和表演等多样化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在绘画过程中,锻炼学生将脑海中的意象转化为视觉形象的能力;讲述环节,提升学生组织语言、描述细节和清晰表达情感的能力;表演阶段,则增强学生的肢体表达、情感诠释和团队协作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自己的梦境,通过回忆、分析和分享梦境,提高自我认知和对内心世界的洞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极大地增强学生对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对梦的讨论和研究中来,将梦视为一扇了解自己和世界的有趣窗口。
鼓励学生大胆分享个人经历,在分享过程中培养同理心,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感受他人的梦境体验,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连接和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运用生动有趣的实例和简单易懂的解释,让学生深入理解梦的来源。例如,通过讲述白天玩游戏太兴奋,晚上可能梦到游戏场景,或者因为害怕黑暗,梦里出现相关的恐怖元素等,使学生明白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因素是如何影响梦境的。
教授学生有效的方法,帮助他们学会将自己的梦境清晰、完整地表达和分享出来。比如,引导学生从梦境的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局等方面进行描述,或者关注梦境中的人物、场景、颜色和情绪等关键要素。
2. 难点
针对二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特点,设计巧妙的引导方式,帮助他们将抽象的梦境具体化。可以通过一些形象化的手段,如让学生先回忆梦境中的一个关键画面,然后围绕这个画面展开联想,逐步丰富梦境内容;或者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梦境中的元素转化为更具体可感的形象。
在引导学生表达梦境时,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独特的表达方式,同时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启发,避免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呈现梦境。
三、教学准备
1. 绘画材料
准备充足的彩笔,包括各种颜色和不同粗细的画笔,以满足学生在绘画时对色彩和笔触的多样化需求。
提供足够数量的画纸,画纸的大小适中,质地较好,方便学生绘画,同时可以准备一些特殊形状的画纸(如圆形、心形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2. 表演道具
收集一系列简单易操作的服装和小道具,如各种帽子(魔法师帽、公主皇冠等)、披风、魔法棒、玩具剑、动物面具等,这些道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扮演梦境中的角色,增强表演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3. 评分表设计
设计专门用于“说梦大王”和“奥斯卡”奖评选的评分表。评分表的内容包括多个维度,如内容丰富度(是否详细描述了梦境的各个要素)、表达清晰度(语言是否通顺、逻辑是否连贯)、情感表达(是否能传达出梦境中的情绪)、表演生动性(肢体语言、表情是否到位)等。每个维度都有明确的评分标准和分值范围,确保评分的公平性和客观性。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开场白
用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小故事引入梦的概念,比如:“小朋友们,在每一个宁静的夜晚,当我们闭上眼睛,进入甜甜的梦乡,就好像打开了一扇通往神秘世界的大门。在这个世界里,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奇妙的事情,有时候我们会飞起来,有时候会和小动物说话,有时候还会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这就是梦,它就像我们晚上的小秘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这个神秘的梦的世界吧!”
展示一些与梦境相关的美丽图片,如星空下的奇幻城堡、飞翔在云端的孩子、色彩斑斓的魔法森林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梦境的奇妙,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兴趣。
2. 分享环节
老师先分享一个有趣且富有情节的梦,在讲述过程中,着重描述梦境中的细节,如:“老师前几天做了一个好玩的梦。在梦里,老师来到了一个糖果世界,这里的房子是用巧克力做的,屋顶是彩色的糖果,走在路上,脚下是软软的棉花糖,就像走在云朵上一样。天空中还下着甜甜的雨滴,每一滴雨都是一颗水果糖呢!老师还遇到了一群可爱的小精灵,它们带着老师在糖果世界里飞来飞去,可好玩啦!”
鼓励学生举手分享自己的梦。对于主动分享的学生,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肯定,如“你的梦真有趣,听起来就像一场奇妙的冒险呢!”如果有学生不太愿意分享,可以用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比如“你有没有梦到过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呢?或者梦到过自己喜欢的玩具?”
(二)活动一:画出你的梦
1. 引导回忆
对学生说:“现在,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试着回忆一下你做过的梦。也许你会看到梦里的颜色,听到梦里的声音,或者感受到梦里的快乐、害怕。就像在脑海里播放一部小电影一样,把这个小电影画出来吧。”
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帮助他们回忆梦境,比如:“你在梦里是在室内还是室外呢?有没有看到什么特别的东西?有没有其他人在你的梦里呢?”
2. 绘画过程指导
在学生绘画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对于不知道从哪里下笔的学生,可以建议他们先画出梦境中最深刻的一个画面或一个物体。比如,“如果你梦到了很多好玩的东西,不知道先画什么,那就先画你最喜欢的那个部分吧,比如你梦到了一个超级大的玩具熊,你就可以先把它画出来。”
鼓励学生使用丰富的色彩来表达梦境中的情感,如用红色表示兴奋、热情,蓝色表示平静、忧伤,绿色表示生机、希望等。同时,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线条来表现物体的质感和动态,如用波浪线表示水、用折线表示闪电等。
提醒学生可以在画纸上写下一些简单的文字来描述梦境,比如梦境中人物的对话、自己的心情等,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梦境内容。
(三)活动二:说梦比赛
1. 比赛规则讲解
向学生详细介绍说梦比赛的规则:“小朋友们,现在我们要开始说梦比赛啦!等会儿大家轮流上台来讲自己的梦,其他同学和老师会根据你们讲得好不好来打分哦。打分的标准呢,就是看你有没有把梦说得很清楚,像你画的画一样生动有趣,让我们听了就好像也做了这个梦一样。而且,我们还要看你说话的时候声音大不大,有没有把自己的心情也说出来呢。”
展示评分表,简单解释每个评分维度的含义,让学生对评分标准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2. 学生讲述与评分
学生轮流上台讲述自己的梦。在每个学生讲述过程中,老师和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根据评分表进行打分。老师可以在学生讲述结束后,适当地提问一些细节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比如“你在梦里看到的那个神奇的树是什么样子的呀?它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所有学生讲述完后,统计分数,评选出“说梦大王”。可以设置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分别给予不同的小奖励,如精美的书签、小贴纸、卡通徽章等,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四)活动三:梦的解析
1. 知识讲解
老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学生介绍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的梦就像一面镜子,它能反映出我们的生活呢。有时候,我们白天玩得很开心,晚上就可能会做一个好玩的梦;要是白天我们有点害怕或者担心什么,晚上的梦里也可能会出现这些。比如,你白天看了一本关于恐龙的书,晚上可能就会梦到和恐龙一起玩哦。”
举例说明一些常见的梦境及其可能的含义,如:“如果我们梦到自己在考试,可能是因为我们在学校里对学习有点紧张呢;要是梦到和家人一起出去玩,说明我们很喜欢和家人在一起,很幸福哦。”
2. 小组讨论与分享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 5人。让每个小组讨论自己对梦的理解,以及自己做过的梦可能和生活有什么联系。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如“你有没有梦到过上学呢?你觉得这个梦和你在学校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老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总结和点评,肯定他们的想法,同时给予一些更深入的解释和引导,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梦与生活的关系。
(五)活动四:演一演
1. 分组与选题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6 7人。让每个小组从之前分享的梦境中选择一个进行表演。可以引导学生选择情节比较丰富、有趣的梦境,以便更好地发挥表演能力。
在小组选择梦境后,老师到每个小组询问他们的表演计划,给予一些建议和指导,比如如何安排角色、设计简单的情节发展等。
2. 表演过程与评选
每个小组依次上台表演。在表演过程中,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表演道具,发挥想象力,将梦境生动地展现出来。其他小组的学生作为观众,认真观看表演。
表演结束后,根据之前设计的评分表,从表演的生动性、对梦境的还原度、团队协作等方面进行评分,评选出“奥斯卡”奖得主。同样可以设置不同等级的奖项,给予相应的奖励,如小奖状、小玩具等。
(六)课后作业
1. 作业布置
亲切地对学生说:“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探索了梦的世界,是不是很有趣呢?回家后,你们可以问问爸爸妈妈他们有没有做过什么好玩的梦,然后把你们今天在课堂上画的画、讲的梦分享给他们,也听听他们的梦。这就像一个小小的家庭梦之旅,通过这个,你们可以和爸爸妈妈更亲近呢!”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完成作业,可以给他们一个简单的提示卡片,上面写着一些问题,如“爸爸妈妈,你们最近有没有做过让你们印象深刻的梦呀?梦里都有什么呢?你们觉得这个梦和你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
2. 鼓励交流
强调与家人交流梦境的重要性:“和家人分享梦境是一件很特别的事情哦,就像分享我们的小秘密一样。通过这个,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爸爸妈妈,他们也能更了解我们。而且,我们还可以一起发现更多关于梦的有趣的事情呢!”
在下一次课上,可以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分享与家人交流梦境的情况,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内容,同时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情感连接。
五、教学反思
1. 在活动结束后,仔细回顾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特别是他们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对于参与度较低的学生,分析是因为性格内向、对内容不感兴趣还是其他原因,思考如何在后续教学中更好地引导他们参与。对于表达能力有待提高的学生,总结他们在表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语言组织不流畅、描述细节不足等,以便针对性地设计训练方法。
2. 深入思考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梦境具体化。可以收集更多不同类型的引导案例和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反馈,不断改进教学策略。例如,是否可以增加一些梦境联想的小游戏,或者提供更多形象化的梦境素材作为参考,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渐掌握将抽象转化为具体的技巧。
3. 全面考虑活动难度的调整。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每个活动对于不同水平学生的适宜程度。如果发现某些活动对于部分学生过于困难或简单,思考如何调整。比如,在绘画环节,可以准备一些简单的梦境模板供绘画能力较弱的学生参考;在说梦比赛和表演环节,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适当调整评分标准的侧重点,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和成长。
六、教学资源
1. 收集更广泛的相关梦境研究的资料,包括儿童梦境的特点、不同年龄段梦境内容的差异、梦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将这些资料整理成简单易懂的形式,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运用,以增加教学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2. 挑选更多适合二年级学生阅读的梦境解析的书籍或文章,推荐给学生和家长。可以在班级图书角设置一个专门的“梦境探索”区域,放置这些资料,鼓励学生和家长在课后进一步学习和交流。同时,可以定期组织一些关于梦境知识的小型讲座或分享会,邀请家长和学生一起参加,深化对梦境的理解和探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