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设计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设计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3.3《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设计
课时安排
本课内容包括第三课第三框的第三目,主要介绍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知识较为抽象,学生理解难度大,建议安排1课时。
基本思路:
本课围绕中国荒漠化治理特色模式为教学线索,设置三大议题:议题一“让黄土高原变“绿”,中国做对了什么 ”通过分析黄土高原绿化战争着力攻克的治理问题以及对主要矛盾的内容讲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解决了这一问题是否意味着黄土高原的绿化战争就能取
胜利,从而引出对主次矛盾辩证关系的介绍;议题二“在沙漠‘种太阳’,中国改变了什么 ”通过探讨中国如何做到让沙漠能从不毛之地变为新能源福地引出对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的介绍;议题三“‘与沙共存’,中国应该怎么做?”通过分析中国治沙遵循的治理原则引出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讲解。
重点难点:
重点:主次矛盾的区别及联系;矛盾主次方面区别及联系;两点论重点论的的含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要求;
难点:区分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理解两点论与重点论。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认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坚持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科学精神:能够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掌握矛盾分析法;
公共参与: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增强精神力量,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工作和学习。
教学过程
本框设计可分为以下部分:
导入
教师介绍中国荒漠化情况:“荒漠化是全球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受影响人口最多、风沙危害最重的国家之一。风沙危害大、治理区域面积大、资源利用压力大……这是中国‘与沙共存’面临的实际难题。所以,中国做了些什么呢?由此引出第一个分议题”
议题一:让黄土高原变“绿”,中国做对了什么
展示黄土高原前后变化对比图片视频,介绍前后变化情况,调动学生探究兴趣,“植被稀少、水土流失、千沟万壑……黄土高原曾经被联合国悲观地认为‘无法挽救’的土地,其困境主要源于其极端恶劣的地理环境。但如今,黄土高原却悄悄变绿了,一片生机勃勃、绿意盎然……这一让人叹服的壮丽转变是如何实现的呢?”
播放视频素材,引出议题:
黄土高原绿化战争着力于攻克什么问题?为什么能因此取得巨大成效?这给了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解决了这一问题黄土高原的绿化战争就能取得胜利了吗?这又给我们什么启示?
→两个议题议学提示:提炼视频关键信息,运用教材P40-42主次矛盾辩证关系相关知识回答议题。
引导学生在分析议题前先了解何为主次矛盾;
分析议题①:
提炼视频信息,解读黄土高原绿化战争着力攻克的问题:
通过淤地坝、鱼鳞坑、旱作梯田等系统治理工程着力解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助力黄土高原区域的黄河泥沙量相比新中国成立时减少了85%左右,绿化战争取得初步成效。
分析能取得巨大成效的原因: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绿化战争的主要威胁,即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分析对应的哲学启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分析议题②:
提炼视频信息,解读为什么黄土高原就算解决了水土流失问题也不意味着取得绿化战争胜利:
除了水土流失问题,还存在很多新的问题,如物种基因单一,病虫害威胁,树种自然退化,植被配置不合理等。这些问题如果不妥当解决,也会影响绿化战争的胜利,甚至有的问题随时间推移其重要性会越发凸显。
对提炼的信息进行哲学解读:
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绿化战争主要矛盾但并非唯一矛盾,其他问题作为次要矛盾,也会影响事物发展;
而且,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其他问题也有可能转化为绿化战争主要矛盾,影响最后胜利。
分析对应的哲学启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结合议题结论总结知识点:主次矛盾关系,并解读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第一层含义;
设置情境判断,学生通过判断耳熟能详的谚语加深对于两点论与重点论第一层解读的理解;
教师进行衔接过渡:“除了想办法‘抑沙’,我们有没有可能变沙为宝、‘点沙成金’呢?在沙漠‘种太阳’,沙海秒变能源‘蓝海’了解一下?”引出议题二。
议题二:在沙漠“种太阳”,中国改变了什么
播放视频素材介绍中国是如何有效利用沙漠资源,变废为宝的,由此引出议题:
为什么沙漠能从不毛之地变为新能源福地?这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在整理相关概念及原理前,先以形象图示解释矛盾主次方面与主次矛盾的关系:
分析议题:
给出议学提示:提炼视频关键信息,运用教材P41-42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相关知识回答议题;
结合视频信息联系矛盾主次方面知识进行解读:
沙漠区域固有的自然条件(光照、风力、降水等)事实上使其既有发展优势、也有劣势
当这些自然条件无法被利用时,光照强,风力大,降水少使得生命无法生存,自然环境恶劣,此时沙漠劣势凸显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此时其优势无法发挥(矛盾的次要方面),使其被定性为不毛之地;
→解读相关知识点:
矛盾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矛盾次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而当条件改变,风能太阳能资源富集、不用担心设备泡水、有大量的未利用土地,这些都成为发展新能源的有利条件,此时沙漠自然条件的优势方面凸显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它就变成了新能源福地。
→解读相关知识点:
矛盾主次方面相互依赖、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分析对应的哲学启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总结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再次强调事物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然后引出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第二层解读:两点论: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重点论: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主流;
设置情境判断,学生通过判断耳熟能详的谚语加深对于两点论与重点论第二层解读的理解;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教师讲授做题实战中如何快速区分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
首先,从数量上区分:主次矛盾是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关系;而矛盾主次方面只可能是一对一的关系
其次,注重抓关键词: 一般情况下,凡是属于主次矛盾的,通常都会出现“重点、中心、关键、核心、基础、放在首位、突破口等”这一类的词汇,凡是属于矛盾主次方面的,通常都会出现“本质、主流、主体、方向、大局、性质、基本面、实质、优势、绝大多数、总的来说、总体上来讲”等这一类词汇,一般用于判断事物的性质,权衡利弊,估计事物的影响,认清形势,评价人物和工作。
再次,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看问题要分清主流与支流。
教师进行过渡衔接:“在沙漠地区大力发展光伏发电,既推动了光伏产业,也改善了生态环境,实现了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双赢,中国智慧堪称世界榜样!但,我们能否用同一种荒漠化治理方案通行于中国所有的荒漠化地区呢?”
议题三:“与沙共存”,中国应该怎么做
以文本材料展示中国针对不同荒漠化类型采取的不同治理方案,引出议题:
中国治沙遵循着怎样的治理原则?给我们怎样的哲学启示?
分析议题:
给出议学提示:运用教材P42-43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相关知识回答议题;
总结议题结论:
既有共同治理总方针,有共同治理目标,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治沙侧重点
→哲学启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矛盾普遍性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
结合议题结论总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相关内容:涉及的哲学原理——矛盾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具体的方法论要求——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之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知识总结
综合运用单元知识解读综合探究内容
结合本课情境,设置思考议题:
经过这几节课学习,你对中国实现“与沙共存”目标有信心吗?这个目标的实现将经历怎样的发展历程?(参考中国现有治沙经验),请从整个辩证法的视角进行分析解读。
分析议题:
请阅读教材P46页,了解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联系、发展、全面):
中国的荒漠化治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联系观点、眼前和长远联系),是一个经历多年治理经验积累而不断实现质的飞跃的过程(发展观点、量变质变)。中国应正视荒漠化区域固有问题(全面观点、矛盾)充分发挥其自然优势(内因),利用外部条件如新能源行业发展机遇(外因),促使不利转化为有利,最终实现“与沙共存”目标(发展)。
总结知识点,区分辩证法基本观点与形而上学基本观点;
指出在唯物辩证法指导下对中国治理的启示:
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