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参考答案】中考新趋势跨学科·素养创新练基础·分点练维度1 中华英雄谱1.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邓世昌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中壮烈殉国,可以归入“甲午英烈”这一栏目,D项正确。邓世昌是抗击外国侵略,不是为革命牺牲,排除A项。“禁烟英雄”是林则徐,排除B项。“变法志士”指的是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士,排除C项。2.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王进喜、邓稼先、雷锋、焦裕禄都是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出现的英雄模范人物,他们体现的是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D项正确。A项说的是红船精神,排除。材料没有体现“不怕牺牲、乐观主义的精神”和“保家卫国、英雄主义的精神”,排除B、C两项。3.B[解析]根据关键句“若鸦片一日未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前期,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林则徐力主禁烟,1839年6月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B项正确。郑成功的事迹是从荷兰手中收复台湾,排除A项。左宗棠的事迹是率军收复了新疆,排除C项。邓世昌的事迹是在黄海海战中力战殉国,排除D项。维度2 小钱币,大历史4.C[解析]观察图片可知,汉五铢钱、唐开元通宝、清康熙通宝等钱币形制的沿革,基本沿袭了秦朝的圆形方孔半两钱的外形,体现了我国古代钱币铸造文明的延续性,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体现不出文化多样性和外交和平性,排除A、D两项。思想开放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5.C6.B维度3 历史上水路交通的发展7.B8.A9.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现代维吾尔语和古波斯语的某些发音十分相似。结合所学可知,丝绸之路途径今伊朗高原地区和今新疆,促进了两地的经济与文化交流,A项正确。北魏孝文帝改革、隋朝大运河都没涉及对外交流,排除B、C两项。郑和下西洋不涉及新疆地区,排除D项。维度4 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10.A 11.D维度5 在身边发现历史12.A[解析]玉龙出土于辽河流域,蛋壳黑陶高柄杯出土于黄河流域,骨耜出土于长江流域,这些早期文明成果都是来自不同的流域,这说明中华早期文化分布较广,A项正确。13.A14.(3) 评选时间:1988年。历史背景:改革开放。评选时间:2009年。历史背景:奥运会的举办。(选择其他时间也可,答案言之有理即可)特点:涉及领域多;建筑技术先进;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等。维度6 历史地图上的世界格局15.A[解析]1949年,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即“联邦德国”,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即“民主德国”,从此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A项正确。“热战”的表现为美国侵朝战争、美国侵越战争等,排除B项。图片信息未涉及北约和华约,排除C项。西欧走向联合是在20世纪60年代,排除D项。16.(2) 变化:国家增多,出现许多新的国家(如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部分国家疆域发生变化(如德国疆域变小、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有些国家名称发生变化(如俄国变成苏联)。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凡尔赛条约》的影响。提升·综合练1.(1) 开辟者:张骞。变化:由海陆并举、海路空前繁荣到海陆衰落。(2) 共建“一带一路”:促进沿线国家经济互联互通、互利互惠:推动沿线国家共同发展、合作共赢。新航路开辟:推动了殖民掠夺,扩大商品销售市场,推动了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3) 推动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建设一个互联互通、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世界。2.(1) 关爱动物,热爱自然;对自然不过度开发,取之有度,有节制;遵循客观自然规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等。(任意2点即可)(2) 特点:加强立法,用法律保障环境的治理;环保法律内容广泛,覆盖面广,形成法律体系;先发展后治理;等。(任意2点即可)原因:工业革命后,蒸汽机的大量使用,煤炭燃烧导致污染严重;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带来了人口增长,给环境造成负担;英国民主政治建设、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等。(任意2点即可)(3) 原因:南北战争期间颁布《宅地法》、向铁路公司授地等措施的实行带来大量劳动力;铁路的贯通、旱作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机械的应用。(任意2点即可)应对:实行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缓解了危机;颁布《农业调整法》,加强对农业指导,促进了农业经济恢复;实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植树造林,增加了就业;调整劳资关系,完善社会保障;等。(任意2点即可)3.(2) 观点:一战后欧洲疆界领土的巨变。阐释: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矛盾重重,最终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对立军事集团,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经过两大军事集团的较量,最终协约国集团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一战却使欧洲疆界领土出现了巨大变化。一战引发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并先后推翻沙皇专制政府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1922年,按照自愿的原则,俄罗斯、白俄罗斯等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一战后,《凡尔赛条约》重划德国疆界,德国丧失大片领土,阿尔萨斯—洛林交还法国,部分领土划归波兰等国,使德国疆域变小,且领土被一分为二。德国、奥匈帝国等国战败,由此产生了许多新兴的民族国家。总之,一战后欧洲疆界领土发生巨变,大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点拨指导如果从“国际关系”的角度思考,可以确定观点为:一战后国际关系发生巨大变化。如果从“政权更迭”的角度思考,可以确定观点为:一战后欧洲国家政权更迭频繁。4.(1) 变化:白银逐步成为主要通货;宝钞退出交易。解释:明朝初期,政府不允许用金银交易,宝钞是主要通货;宣德、正统年间,宝钞贬值,逐步退出交易;政府赋税折收白银,官员俸禄改用白银,白银逐步成为主要通货。(2) 新航路开辟,世界各地联系加强;明朝手工业发达,丝绸、瓷器等产品成为航路的重要商品;美洲盛产的白银为航路贸易提供货币;西班牙等国商业活动的推动。(3) 在世界经济中居中心地位。重难题型·方法技巧练题型梳理维度1 从素材类型看分析方法做题训练1【做题步骤】①找:关键信息是“使用统一货币就十分必要”。②析:“欧元的产生”,考欧元的影响或者作用。③联:欧盟成立后,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2002年,欧盟的大多数成员国开始使用统一的货币——欧元真题典例1 D[解析]综合上述分析,D正确;欧元只在欧盟成员国之间使用,并未取代美元,排除A;欧盟是一个经济、政治组织,不是一个国家,排除B;欧盟诞生的时间是1993年,排除C做题训练2【做题步骤】①审:设问点为“英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解决措施”,限制性条件是“根据材料二”。②析:画线句a,反映了城市化带来了环境污染的问题;画线句b和c,分别反映了英国改善基础设施、颁布法律的应对举措。③答:把得出的信息,按照问题顺序,规范分点作答即可真题典例2 突出问题:环境污染。解决措施:改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颁布法律做题训练1【做题步骤】①找和析:通过表名和来源,可知表格反映的主题是1928-193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情况;通过分析数据.可知1928-1931年,我国在进出口贸易中进口是不断加大,出口是总体减少,在进出口贸易中贸易逆差越来越大②联和答:结合设问,联系所学“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大危机"可得出全部答案真题典例1 变化:进口量不断增加,出口量整体下降,入超额不断增加。背景: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大危机,列强为了转嫁危机,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向中国大最输出商品做题训练2【做题步骤】①找和析:通过图例,可知图片的主题是丝绸之路;通过分析,可知丝绸之路是从西汉的长安出发,带着中原地区的特产去往西域②联和答:结合设问,联系所学“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可得出答案真题典例2 朝代:西汉(或汉朝)。人物:张赛。商品:丝绸漆器、瓷器、铁器等。(任答一点)做题训练3【做题步骤】①找和析:通过图名,可知图片主题是长征;通过分析图片,可知图片反映了红军长征过程中遇到的艰难险阻,以及红军将士英勇无畏的精神品质②联和答:四个选项中,只有《七律·长征》诗作反映的主题与图片相符真题典例3 B[解析]红军长征经历了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艰难险阻,铸造了长征精神,和《七律·长征》诗作的主题一致做题训练4【做题步骤】①找和析:通过关键词,可知这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通过分析箭头方向,可知考查的是推动江南地区开发和民族交流的共同因素②联和答:联系所学可知推动因素为人口迁徙真题典例4 A维度2 从设问方式看答题策略做题训练【做题步骤】①找: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②联: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时期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条件。③析: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真题典例 B做题训练【做题步骤】①找:“自强”“招商局”“李鸿章”“外洋损一分之利,即中国益一分之利”。②联: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有曾国藩、李鸿章等,他们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新式企业;在洋务运动的诱导下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是民族工业的代表真题典例 事件:洋务运动。实业家:张謇做题训练1步骤及注意事项 应用步骤1:审清设问 自拟一个论题展开论述步骤2:分析材料,提炼结论或观点 注意: ①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找出其共性后提炼观点 ②观点涉及的内容范畴不要过窄,因为“宏大”的观点相对容易搜集论据 通过“都江堰”“曲辕犁、筒车”“秧马、占城稻”“黄河、淮河治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可以提炼出观点——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步骤3:联系史实,论述观点。表述论据证明拟定观点的正确性 注意: ①论述紧扣观点,要写出两条或两条以上论据 ②论据表述要完整、条理清晰、多个角度、史论结合(有史实、有评论,史实指客观发生的事实,评论一般情况下指史实造成的影响) ③在论述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材料,可以摘取材料中的一些词语或短句,再适当进行补充,从而组织成完整的句子 战国后期,秦国注重兴修水利,发展生产(紧扣观点),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史实),可以发挥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评论) 唐朝重视农业发展,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紧扣观点),唐朝发明和推广了曲辕犁和筒车等生产工具(史实),提高了人们的耕作和灌溉效率(评论) 新中国成立后更是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紧扣观点),于1950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史实),彻底摧毁了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评论)步骤4:总结升华,回扣观点 注意:常使用“由此可见”或“综上所述”作为开头 示例1:综上所述,从两千多年前至今,我国始终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在农业的各个领域都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示例2:由此可见,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做题训练2【做题步骤】①找:观点是《凡尔赛条约》“并不能真正维护世界和平”。②联:《凡尔赛条约》只是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利益分配,并没有很好解决战胜国与德国的问题,使德国复仇主义情绪蔓延,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③析:德军突袭波兰后,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真题典例2 B素材·分类练类型1 文字类1.D2.D拓展延伸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方式和平交往:阿拉伯数字的传播、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马可·波罗来华。暴力冲突: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3.(1) 特点:西欧主导。背景:新航路开辟;西欧国家殖民扩张。(2) 太平洋地区经济的发展;亚太经合组织的推动。(3) 维护和平稳定;坚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类型2 图表类4.C5.B6.C[解析]为了促进农业的发展,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C项正确。1952年年底,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排除A项。抗美援朝在1953年已经结束,排除B项。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排除D项。拓展延伸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土地改革(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农业合作化(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变为公有,并实行集体经营)→人民公社化(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7.A[解析]企业经营好,企业留利越高,企业职工的收入越多,这样有助于克服吃“大锅饭”的弊病,从而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活力,A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及分配方式,排除B项。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在三大改造完成后,排除C项。此时我国在逐渐废除计划经济体制,排除D项。8.D[解析]1978年我国开始对内改革,农村地区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D项正确。土地改革的开始时间是1950年,排除A项。三大改造的开始时间是1953年,排除B项。人民公社化的时间是1958年,排除C项。9.D[解析]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19年5月13日”“《和平与未来的炮灰》”“克里孟梭”。结合所学可知,“等待签署的和约”指的是巴黎和会后的《凡尔赛条约》;“一个孩子在哭泣”寓指德国,巴黎和会对德国惩罚过于严厉,德国已“一无所有”;“1940年那些合格的应征入伍的人”指的是在仇恨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德国青年将成为20年后那场战争的炮灰,这体现出和约只是维持了短暂的和平,国际社会的矛盾依然突出,战火将会再一次燃起,D项正确。1919年法西斯国家尚未出现,排除A项。法国此时只是想尽可能削弱德国,没有想引发新战争,漫画安排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听到了小男孩的哭泣声,也是表达了对法国的不满,排除B项。漫画发表于1919年,排除C项。10.(4) 朝代:西汉。影响: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11.(3) 成就:经济迅速发展;人民收入大大提高,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综合国力增强;等。原因: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先进理论指导;改革开放的实施;科技的进步;加入WTO,国际市场扩大的影响;人民的辛勤劳动;等。12.(2) 制度:农奴制度。影响: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3) 原因: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大危机。改革:罗斯福新政。设问·分类练类型1 学习主题类1.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活字印刷术发明于北宋,指南针和火药的广泛应用也在宋朝;宋元时期,中外交通有了很大发展,尤其是元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达到鼎盛,因此,C项正确。2.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清乾隆时期,回部贵族发动叛乱,朝廷平定叛乱后,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促进了民族交融,D项正确。A项是唐朝的,排除。敦煌莫高窟开凿是从十六国时期至元代,排除B项。台湾赤崁楼是荷兰人所建,与民族交融无关,排除C项。考点2 历史解释类3.A[解析]1964年10月16日,在我国西部戈壁一声霹雳巨响,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A项正确。B项是在1970年,排除。C项是在2003年,排除。D项是在2012年9月25日,排除。4.C[解析]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非暴力政变“光荣革命”,使英国结束了长期危机,C项正确。对外殖民扩张、争夺欧洲霸权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无关,排除A、B两项。宪章运动是英国的工人运动,排除D项。5.D考点3 史论结合类6.D7.A[解析]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停留在器物层面,A项正确。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思想文化,都是比较深入的,排除B、C、D三项。拓展延伸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8.(2)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3) “兄弟同心,共御外侮”: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战役:正面战场——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敌后战场——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捷等。抗日英雄:正面战场——张自忠、李宗仁等;敌后战场——彭德怀、左权、林彪、杨靖宇等。(只要符合题意均可给分)提升·综合练1.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在长安设立太学,置“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易》《礼》和《春秋》,有利于提高儒学地位,形成儒学独尊的局面,A项正确。科举制在隋朝才诞生,排除B项。题干内容与人民负担减轻和经济管理强化无关,排除C、D两项。拓展延伸秦始皇“焚书坑儒”与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虽对儒学采取了截然相反的态度,但二者的本质相同,即均为文化专制的手段。它们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2.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抗美援朝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C项正确。三大改造指的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排除A项。抗日战争和新中国成立都不符合“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作出以武力侵略新中国的尝试”,排除B、D两项。3.(1) 危机表现: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强。反危机实践:颁布相应的法令;国家干预;等。(2) 名称:新经济政策。成效: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3) 示例论题: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政策调整立足于本国国情。阐述:新中国成立时,我国还有占全国人口一多半的新解放区尚未完成土地改革,为满足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的需要,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2年年底,除了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废除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建设的开展,为适应我国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的现实需求,1953年开始进行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至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也适应了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总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行了几次经济政策的调整,这些政策都立足于我国国情,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巩固政权的需要。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中考新趋势跨学科·素养创新练线索梳理维度1 中华英雄谱中国古代英雄人物中国近现代英雄人物维度2 小钱币,大历史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小钱币沟通大世界维度3 历史上水路交通的发展交通工具的演进沟通世界的水陆交通维度4 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维度5 在身边发现历史遗址、遗迹 长城、故宫、圆明园、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秦始皇陵兵马俑、三星堆遗址、殷墟、良渚遗址、莫高窟、大运河等等博物馆 ①鉴赏历史文物(纺织品、陶瓷器等),感受中国古代工艺水平和发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②欣赏节日画作(清代《元宵灯市图》、清代《龙舟盛会图》等等),感受文化内涵 ③参观革命纪念馆,感悟革命精神名人故里 杜甫草堂、孙中山故居、鲁迅故居、毛泽东故居、邓小平故里等等开展社会实践 ①近代以来城市与城市生活的变化: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传统街道的改造、通信事业的发展等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许多摄影、文学作品都是对此的生动反映 ②新中国成立后交通设施与交通工具的巨大改善:我国在交通领域取得的成就反映在文学、绘画及歌曲中,如歌曲《天路》表达了藏族同胞目睹青藏铁路建成之时的欢欣和喜悦之情 ③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我们成长的家庭、社会生活中可以找到各种物证来反映这些变化,如粮票、邮票,也可通过访问长辈进行了解维度6 历史地图上的世界格局古代:相对孤立分散,文明发展呈现多元性特征:文明的发展呈现多元性;交流形式多样,既有暴力冲突的形式,也有商旅往来、文化交流的和平形式 形成原因:①地理环境;②生产力发展与帝国扩张近代:以欧洲为中心,亚非拉地区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特征:①世界各地从孤立的状态到连为一个整体;②西方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逐渐超越东方 主要原因:①新航路开辟;②两次工业革命;③殖民扩张现代:以欧洲为中心→以美苏为中心→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一战后:①苏联取代俄国;②德国疆域变小;③欧洲出现许多新兴民族国家 二战后:从以欧洲为中心到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苏联解体后:由美苏两极对峙到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基础·分点练维度1 中华英雄谱1.[2024四川遂宁]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八年级某班准备制作一期题为“近代中国民族英雄”的板报,并设置了相关栏目。邓世昌可归入的栏目是( )A.革命先烈 B.禁烟英雄 C.变法志士 D.甲午英烈2.[2024江苏连云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了一批“感动中国”的英雄模范人物。王进喜、焦裕禄、雷锋、邓稼先成为这个时代的典型和象征。他们身上共同体现了( )A.开天辟地、立党为公的精神 B.不怕牺牲、乐观主义的精神C.保家卫国、英雄主义的精神 D.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3.[2023山西]学校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上,历史社团的同学们以“传承民族气节·崇尚英雄气概”为主题进行历史剧汇报演出。剧中主人公慷慨激昂地说道:“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这位主人公是( )A.郑成功 B.林则徐 C.左宗棠 D.邓世昌维度2 小钱币,大历史4.[2024重庆A]古钱币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钱币形制的沿革体现了我国古代( )A.文化的多样性 B.思想的开放性C.文明的延续性 D.外交的和平性5.[2023江西]春秋战国时期,铜铸币广泛通行。这反映了当时( )A.周王室衰微 B.井田制废除C.商业活动较为活跃 D.资本主义萌芽产生6.[2023湖南常德]从秦朝的“半两钱”到汉朝的“五铢钱”,再到宋朝的“交子”,货币发生了由笨重到轻便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都市生活的繁华 B.商业贸易的发展C.造纸技术的成熟 D.冶铸工艺的进步维度3 历史上水路交通的发展[2024山西]九年级(1)班同学以“历史上水陆交通的发展”为主题,制作了相关知识图谱,请据此回答第7、8题。项目 发展演变路线范围 陆、海丝绸之路→新航路开辟、“三角贸易” 欧、亚、非三大洲→欧、亚、非、美全球航路交通工具 动力:自然力→机械力 工具:骆驼、帆船→蒸汽轮船、火车重要人物 中国:张骞、郑和等 世界:哥伦布、麦哲伦等贸易往来7.上表中交通工具的动力由自然力向机械力转变,是由于( )A.航海家对未知领域的探索 B.蒸汽机运用于交通领域C.黑奴贸易不断扩大的需要 D.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结果8.综合上表中的信息,对历史上水陆交通发展带来的共同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A.密切了各地经济文化联系 B.促进了人口向非洲的迁移C.实现了全球经济共同繁荣 D.造成了亚非拉国家的落后9.[2024福建]琵琶源于西亚,现代维吾尔语称琵琶为“巴比特”(barbit),与古波斯语对琵琶的称呼“巴波特”(barbot)十分相似。这一现象应缘于( )A.丝绸之路 B.北魏孝文帝改革C.隋大运河的开通 D.郑和下西洋维度4 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10.[2024江苏连云港]近年来,南极冰山在加速融化,全球人口在快速膨胀。这将带来( )A.生存环境恶化 B.淡水资源充足C.人均资源增多 D.性别歧视消除11.[2024安徽]1992年6月,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与会各国签署《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明确了发达国家应承担率先减排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支持的义务。由此可知,环境问题的解决( )A.主要是联合国的责任 B.完全依赖于发达国家C.消除了国家间的矛盾 D.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维度5 在身边发现历史12.[2024福建]下图为出土于各地的新石器时期文物,可用于佐证( )A.中华早期文化分布较广 B.游牧民族的狩猎场景C.“龙的文化”已经定型 D.半坡居民的耕作生活13.[2023江苏常州]文物是一个民族成长的符号和记忆,圆明园的废墟正是对历史的记忆与民族危亡的警醒。圆明园遗址主要警醒我们不要忘记的历史是( )A.英法联军侵华 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 D.北洋军阀割据14.[2024北京朝阳二模](节选)北京的城市建筑与城市发展。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进行了四次十大建筑的评选。评选时间 十大建筑 简介1959年 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今国家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北京火车站等 1958年,中央确定修建一批公共建筑,向国庆十周年献礼。按照“适用、坚固、经济、美观”的原则,不到一年时间所有建筑完成从设计到竣工的全过程,涉及文化、交通、政治、经济、体育等领域,出现了多样化的创作手法1987年 北京图书馆新馆、北京国际饭店、抗日战争纪念馆等 建于1980—1987年,既有现代风格,也有民族特色;既有中国人的设计,也有外国建筑师的作品;涉及文化、交通、旅游、园林、艺术等领域;建造技术有了长足进步,设计手法上也有新探索2000年 中央电视塔、新东安市场、国际金融大厦、首都图书馆新馆等 建于1988—2000年,将时代精神、质量优良、技术先进等作为评选标准,涉及艺术、体育、经济、文化、教育、出版等领域,建筑设计具有时代感,能感到中国建筑的努力和进步2009年 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国家大剧院、首都博物馆等 建于2000—2008年,涉及交通、体育、艺术、文化、经济等领域。建筑在设计和建造上大多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科技创新的应用,不仅是我国自主创新的成果,也填补了许多世界建筑史的空白(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任选两个评选时间,说出当时十大建筑建设的历史背景。(2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十大建筑的特点。(2分)维度6 历史地图上的世界格局15.[2024江苏苏州]对下面“美、苏、英、法分区占领德国示意图”理解准确的是( )A.冷战造成分裂对抗 B.柏林危机引发热战C.北约华约冷战对峙 D.西欧走向联合自强16.[2023湖南常德](节选)回答问题。材料二图1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 图2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2与图1相比有哪些变化。分析这些变化出现的原因。(5分)提升·综合练1.[2024四川遂宁]共建“一带一路”,从历史深处走来,连接中外,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承载着沿线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某历史兴趣小组绘制了“古丝绸之路和当今‘一带一路’倡议的传承与创新(部分)”时间轴,如下:(1) 根据材料一,写出A处我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者。指出宋元时期至明清时期“丝绸之路”的变化。(3分)材料二 我们深刻认识到,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是共建“一带一路”最重要的力量源泉。我曾经讲过,古丝绸之路之所以名垂青史,靠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共建“一带一路”注重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互帮互助走得远,崇尚的是自己过得好、也让别人过得好,践行的是互联互通、互利互惠,谋求的是共同发展、合作共赢。——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材料三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便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掠夺……他们在殖民地掠夺了大量黄金、白银……运回欧洲;把欧洲的葡萄酒和毛纺织品销往殖民地。这一进程实现了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但也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摘编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2) 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共建“一带一路”与新航路开辟后所带来的不同影响。(2分)(3)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现实意义。(1分)2.[2024山西]生态文明·绿色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伦理 生态主张“仁” 质于爱民以下,至于鸟兽昆虫莫不爱,不爱,奚足以为人? ——《春秋繁露》“义” 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不节,则常不足。 ——《资治通鉴》“礼” 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砍伐工具),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ɡǔ,捕鱼的网),以咸鱼鳖之长。 ——《逸周书》(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伦理所蕴含的生态价值观。(2分)材料二机器时代的“享受”19世纪中后期英国议会颁布的法律法规(部分) ·1847年《河道法令》,禁止污染任何作为公共供水的水源。 ·1848年《公共卫生法》,要求把污水和废弃物集中处理。 ·1855年《首都管理法案》《消除污害法案》,规定成立首都工务委员会,负责房屋、供水、排水系统建设与管理。 ·1875年《公共卫生法》,汇集了以前同类法规,覆盖面广、内容完善,世界上第一个公共卫生系统建立。(2) 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环境治理的特点,并分析英国制定此类法律法规的原因。(4分)材料三 大平原地处美国中西部,19世纪中叶之前,被标示为“美洲大荒漠”。从19世纪中期以来,美国政府通过实施《宅地法》、向铁路公司授地等政策措施吸引移民前来定居。这里被宣传为“西部花园”“农业天堂”,也得益于那一时期铁路的贯通、旱作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农业机械的应用。近一个多世纪以来,该农业地区灾难屡见不鲜,最严重的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凋敝、社会动荡,农场大量破产,数十万人流离失所。严重的生态灾难和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同时出现,实际上表明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体系已经深陷困境。——摘编自高国荣《环境史视野下的灾害史研究:以美国大平原农业开发为例》(3) 材料三中,美国中西部由“荒漠”变“天堂”的原因有哪些?并简述美国政府是如何应对20世纪30年代的困境的。(4分)3.[2023广东](节选)按照唯物史观的指导,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考察历史,是历史学习的基本素养。阅读材料,完成要求。材料二图1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图图2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形势图(2) 对比材料二中两幅地图的变化,从以下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或自定观察角度,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并用具体史实加以阐释。(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条理清楚)观察角度:(Ⅰ)疆界领土(Ⅱ)国际关系(Ⅲ)政权更迭。4.[2023广东广州]货币与贸易息息相关,关乎国计民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代前期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统计时间 使用的通货类别及契约张数宝钞 白银 其他 合计洪武年间 1368—1398年 7张 1张 — 8张永乐年间 1403—1424年 15张 — 1张 16张宣德年间 1426—1435年 4张 — 13张 17张正统年间 1436—1449年 — 17张 31张 48张景泰年间 1450—1456年 — 10张 2张 12张成化年间 1465—1487年 — 32张 — 32张(注:宝钞为明代发行的纸币)——摘编自傅衣凌《明代前期徽州土地买卖契约中的通货》材料二 洪武八年,朱元璋开始造大明宝钞,规定一贯宝钞折白银一两,不允许以金银直接交易,“违者治罪”。到了宣德末年,银一两可抵宝钞千余贯。正统元年开始,明政府把江南地区的赋税一概折银征收,规定米麦一石折银二钱五分,运往京城。景泰三年,在京文武官吏的俸禄一律按市价给银。——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三 明朝晚期,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其中,西班牙找到的从墨西哥的阿尔普尔科到菲律宾的马尼拉,再到澳门的航路,被称为“太平洋丝绸之路”。西班牙商人将中国生产的生丝、丝织品、棉布、瓷器等产品运到墨西哥,交换白银,再运至马尼拉。此后,美洲白银陆续流入中国。据学者保守估计,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一百年间,中国获得了世界白银产量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这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1) 根据材料一概括洪武至成化年间,徽州祁门土地买卖中主要通货的变化,并运用材料二加以解释。(6分)(2)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太平洋丝绸之路”形成的原因。(6分)(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至17世纪的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2分)重难题型·方法技巧练题型梳理维度1 从素材类型看分析方法1.文字类题目特点 方法点拨材料来源:选材倾向于名人名言、学者专著、报纸杂志、时事评论等 设问角度:①单选题会在题干中引入材料,创设情境,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内容和题干要求选择最佳选项。②材料题,往往会让学生从材料中概括历史事件的原因、特点、措施、影响等 解题关键: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紧扣设问角度 选择题】①找:找关键信息。②析:将关键信息和设问相联系,明确试题考查的知识点;分析选项对应时期、人物或事件,判断与材料所述是否匹配。③联:将分析出的有效信息和知识点联系起来,确定答案 【材料题】①审:审读材料设问及限制性条件。②析:分析材料,解读其蕴含的历史信息。③答:遵循限制性条件,根据分值分点作答真题典例1 [2024湖南]—选择题1995年3月,欧盟委员会公布的《绿皮书》指出:“当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额占其贸易总额的60%时,使用统一货币就十分必要。”据此推断,欧元的产生( )A.取代了美元的国际地位 B.象征着欧洲联合成一个国家C.标志着欧洲联盟的诞生 D.适应了欧盟经济发展的需要真题典例2 [2023广西]—材料题(节选)城市作为文明的载体,在人类文明的演进中不断地变化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19世纪早期,泰晤士河是一个开放的下水道汇聚处,各种生活与工业污水无序排入a。为改变这种情况,伦敦当局着手建立一个现代下水道系统b。之后,英国历史上第一部防治河流污染的《1876年河流污染防治法》出台,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水环境保护法c。——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第五卷(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解决措施。(3分)2.图表类题目特点 方法点拨材料来源:①图片:有关遗址遗迹、文物、历史人物、文学艺术作品等的图片,多选自教材;反映重大历史事件或社会生活特征的漫画、摄影作品、绘画艺术等多来自较权威的新闻报刊、作品集和档案集。②地图:包括历史地图和普通地图,多选自教材及配套地图册,少部分选自学术专著。③数据图(表):数据信息多源于学术专著或政府公布的官方数据,经由命题老师筛选、整合后以数据图或表的形式呈现。④历史示意图:内容信息多源于教材,经命题老师概括加工后,以“彼此关联”的形式呈现 设问方式:图(表)反映了/体现了/说明了×××、对图(表)解读合理/理解正确的是、图(表)呈现出×××特征的原因/影响是××× 解题关键:明确图(表)主题,围绕主题找特殊(关键节点、变化规律、箭头方向、特殊文字等) ①找和析:找出并分析关键信息。第一步先看图(表)名和图例、图注,明确图(表)主题:第二步,具体分析图(表)在特定的主题和时空界限下,找规律趋势或特殊之处,如转折点、箭头方向、特殊符号或文字标记 ②联和答:将分析所得信息和设问相结合,明确试题考查的知识点和考查角度,构思答题方向、确定答案真题典例1 [2023广东]—数据图(表)素材(节选)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依据,运用可信史料进行历史解释是历史学习必备素养。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材料一 1928—193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情况单位:亿万两年份 进口净值 出口净值 出超(+)或入超(-)1928年 11.96 9.91 -2.051929年 12.66 10.16 -2.501930年 13.10 8.95 -4.151931年 14.33 9.09 -5.24——摘编自许涤新等主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8-193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变化及其背景。(6分)真题典例2 [2024四川南充]-地图素材(节选)不同文明应该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材料一——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上商路开辟的朝代和历史人物。(4分)列举出中国通过以上商路运往国外的主要商品。(2分)真题典例3 [2023 安徽改编]-地图素材黄镇将军在亲历某历史事件过程中创作了由二十四幅漫画组成的画集,被誉为“真实的革命史料’(以下图片为作品节选)。下列诗作中与作品主题相切合的是( )《泸定桥》 《草地行军》A.《沁园春·雪》B.《七律·长征》C.《沁园春·长沙》D.《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真题典例4 [2023北京]—历史示意图素材以下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某单元的知识结构示意图,其中①处应为( )A.人口迁徙 B.孝文帝改革C.大运河的开通 D.经济重心的南移维度2 从设问方式看答题策略1.学习主题类题目特点 方法点拨材料来源:图片型材料多选取教材中有关联的图片;文字型材料多选取考点名称、课时标题、具体事件 选项设置:通常选取教材中的单元标题 设问方式:归纳材料所对应的学习主题 解题关键:熟悉单元标题和考点名称 ①找:找有效信息(主要人物或事件) ②联:联系教材,明确知识点 ③析:结合知识点,分析共同点真题典例 [2023福建]下图为某同学制作的单元知识结构图。据此可知,该单元主题是( )A.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C.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D.井冈山道路的开辟2.历史解释类题目特点 方法点拨材料来源:文字型材料多选取名人名言、专著、报纸杂志、时事评论等 选项设置:通常选取教材中同一类别的人物、事件、文献等 设问方式:材料中的xxx是指…… 解题关键:以时间、事件所处历史阶段为突破口 ①找:找有效信息(设问点前后信息) ②联:联系所学,明确知识点(答案)真题典例 [2023黑龙江牡丹江](节选)古人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夫欲自强必先裕饷,欲浚(疏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商船能往外洋,俾外洋损一分之利,即中国益一分之利,微臣创设招商局之初意,本是如此。——摘自李鸿章《议复梅启照条陈折》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主张“实业救国”的状元实业家是谁?(2分)3.史论结合类题目特点 方法点拨设问角度:①单选题: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的是、下列表述属于历史事实的是、材料所反映的史实是、下列史实与×××相符合的是。②材料题:说出材料中结论的史实依据,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论证你的观点,自拟一个论题展开论述,任选一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 解题关键:①单选题:分清历史事实(事件本身)与历史论述(性质、影响、观点等)。②材料题:正确归纳结论或观点,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加以阐述 【材料题】步骤1:审清设问。步骤2:分析材料,提炼结论或观点。步骤3:联系史实,说明观点或者论述观点。步骤4:总结升华,回扣观点 【选择题】①找:找出材料观点。②联:联系所学,明确各选项对应的知识点。③析:分析知识点与观点是否相关真题典例1 [2023广东深圳]—材料题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某学习小组以“农业生产和粮食问题”为主题开展了研究性学习活动,搜集的资料如下:时间 资料战国 都江堰南北朝 《齐民要术》唐朝 曲辕犁、筒车宋朝 秧马、占城稻明朝 《农政全书》、玉米、甘薯等清朝 黄河、淮河治理抗战时期 大生产运动195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0世纪70年代 籼型杂交水稻1978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请结合所学知识,并根据上述资料,自拟一个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价值观正确。(8分)真题典例2 [2024四川南充]—选择题有学者认为《凡尔赛条约》只是战胜国之间达成的一系列妥协,签订和约后的20年仅仅成为20年休战期,并不能真正维护世界和平。下列史实能印证此观点的是( )A.凡尔登战役 B.德国突袭波兰C.萨拉热窝事件 D.十月革命素材·分类练类型1 文字类1.[2024北京]以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现象所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北方 内迁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民族隔阂逐渐消解。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南方 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迁往南方,从而使中原文化和江南文化相互交融A.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B.导致了南方政权的更迭C.推动了北魏孝文帝改革 D.为国家统一创造了条件2.[2023安徽]在亚历山大庞大的远征军队伍中“有工程师、哲学家、地理学家、测量师等专门人才,他们沿途收集资料、绘制地图,与当地哲人交往”,此现象表明,亚历山大远征客观上( )A.推动希腊民主制度的扩展 B.导致希腊罗马文明的消亡C.加速亚非自然经济的解体 D.促进了欧亚非文化的交流3.[2023江苏苏州]近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亚太地区逐渐成为世界最具增长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阅读材料,完成要求。材料一 16—18世纪,西欧对外贸易空前发展,在大西洋沿岸各地区之间,西欧主要从事金融业和制造业,美洲和东欧提供原料,非洲提供劳动力。各地商品通过大西洋商路有规律地流动着,世界经济进入“大西洋时代”。——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材料二 20世纪后半期以来,随着太平洋地区经济实力不断增长,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越来越红火,它的发展使浩瀚的太平洋不再是地理上的阻隔,而成为联结亚太地区众多经济体的纽带,预兆着太平洋时代的来临。——摘编自刘晨阳《APEC30年:亚太区域经济合作进程回顾与展望》材料三 亚太过去几十年经济快速增长,得益于和平稳定的环境。我们应该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为亚太和世界和平稳定提供保障。我们要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稳步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我们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亚太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我们要不断深化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朝着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不断迈进!——摘编自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2022年)(1) 据材料一,概括“大西洋时代”的特点。结合所学,说明该特点形成的时代背景。(3分)(2) 据材料二,指出“太平洋时代”到来的原因。(2分)(3) 据材料三,指出中国为亚太地区发展贡献的中国方案。(2分)类型2 图表类4.[2024北京]下表内容是近代报纸《申报》在1928年和1939年使用“民族”“中华民族”两词的次数,导致这一变化的时代背景是( )1928年 1939年民族 1 119 2 369中华民族 183 372A.二次革命和护国战争 B.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C.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D.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5.[2024北京]下图是万隆会议10周年纪念铜章,两个大写字母A分别代表亚洲(ASIA)与非洲(AFRICA),中间的罗马数字X代表10周年。这一纪念章表现了( )A.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发展 B.亚非国家间的团结与合作C.亚非国家改变了两极格局 D.巴拿马收回运河区的主权6.[2024江苏盐城]下图是1956年发行的宣传画,其标语为“农村妇女们,积极参加农业劳动,争取合作社的农产丰收”。据此推断,当时( )A.土地改革顺利地起步 B.抗美援朝得到了保障C.农业集体化火热开展 D.“一五”计划超额完成7.[2024江西]下图是1978年和1987年的国有企业留利(政府留给国有企业的利润)占比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有利于( )A.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 B.完善平均分配方式C.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D.建立计划经济体制8.[2023湖南郴州]下面是《1978—2021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统计表》。表中数据的变化是因为我国实行了(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978年 1 397 133.61990年 7 662.1 686.32000年 24 915.8 2 282.12017年 109 331.7 13 432.42021年 147 013.4 18 930.9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C.人民公社化 D.改革开放9.[2023福建]时政漫画是历史的一种遗存元素。下图漫画( )A.揭露法西斯国家的侵略罪行 B.体现法国意在引发新战争C.再现1940年人们的抗议场面 D.预测战火将会再一次燃起10.[2023辽宁大连](节选)自秦汉以来,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没有中断过,并以其辉煌的成就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图1 纸本地图 图2 火药及火器(4) 图1“纸本”的制造技术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图2中的发明传入欧洲后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11.[2024四川眉山](节选)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风雨兼程,奋斗不息,取得辉煌成就。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三1978—2021年中国经济变化简表年份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乡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978年 3 678.7 343.4 133.61990年 18 872.9 1 510.2 686.32000年 100 280.1 6 255.7 2 282.12017年 832 035.9 36 396.2 13 432.42021年 1 143 669.7 47 411.9 18 930.9——摘编自国家统计局(3) 根据材料三,概括1978—2021年取得的经济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主要原因。(4分)12.[2023辽宁大连](节选)改革与创新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图1 (俄国)贵族宣读“解放”农奴的法令 图2 1913—1938年美国失业率(2) 图1反映的历史事件废除了什么制度?该事件在俄国历史上有何积极影响?(2分)(3) 图2中1929—1933年失业率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应对这种局面,该国通过哪一改革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2分)设问·分类练类型1 学习主题类1.[2024山东烟台]观察下面的历史思维导图,与之最相符的主题是( )A.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B.宋代经济与科技文化C.宋元科技与中外交通 D.明清科技与对外关系2.[2024山西]某历史学习小组围绕“走近明清遗迹·感知民族交融”这一主题,准备在公众号推送一篇文章,请为其选一幅合适的配图( )A.唐蕃会盟碑 B.敦煌莫高窟C.台湾赤崁楼 D.新疆伊犁将军府考点2 历史解释类3.[2024云南]陈能宽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他在1964年10月16日写道:“东方巨响,大漠天苍朗。云似蘑菇腾地长,人伴春雷鼓掌。”这里的“春雷”指的是( )A.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C.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D.“辽宁舰”航空母舰交接入列4.[2024江西]1688年,英国结束了长期危机,在这一危机中英国人经过不懈斗争,获得了自由政治。材料中的“斗争”指英国( )A.对外殖民扩张 B.争夺欧洲霸权C.资产阶级革命 D.爆发宪章运动5.[2024北京]中国对世界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① 郑和下西洋 促进了西欧租地农场的出现② 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③ 屠呦呦团队发现了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为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④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考点3 史论结合类6.[2024北京改编]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以下史实能说明此观点的是 ( )①《拿破仑法典》的颁布②巴黎公社的建立③十月革命的胜利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7.[2023广东深圳]有学者认为,1840年之后,西学输入中国,对中国的影响比较慢,对士大夫的影响长时间只停留在表面,尤其是和日本相对比。下面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8.[2023湖南常德](节选)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又是一部民族抗争史。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国人民不怕牺牲,在血雨腥风中重塑民族之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中国历史学会原会长张海鹏说:“中国从鸦片战争以后的历史是往下沉沦的历史(沉沦是指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沉沦的谷底,是从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开始的,一直到1920年。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中国社会呈现出向上的发展趋势。”材料三 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节选)(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近代中国沉沦的谷底,是从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开始的”这一历史结论?(3分)(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什么。分别列举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上的著名战役和抗日英雄各一例,以彰显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的气概。(5分)提升·综合练1.[2023河南]汉武帝分别设置《诗》《书》《易》《礼》《春秋》博士,让他们专心传经讲学,后来,博士又演变为国家学术教育机关的学官。这有利于( )A.儒学地位提高 B.科举制度完善C.人民负担减轻 D.经济管理强化2.[2024四川泸州]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简本)》中曾评价某历史事件:“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作出以武力侵略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该历史事件应该是 ( )A.三大改造 B.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C.抗美援朝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2024山东烟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视角一 大萧条时期美国反危机实践探析】材料一危机表现 反危机实践证券市场的崩溃,引发了连锁反应,从此以后,开始了资本主义国家长达4年的大萧条时期……银行、工厂、企业和投资者接二连三的破产使美国陷入了大萧条的深渊之中,这次经济危机很快从美国蔓延到其他工业国家。对千百万人而言,吃、穿、住等基本生活条件无法得到满足。 ——杨林《中外经济史》 实施《紧急银行法》,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实施《农业调整法》和《全国工业复兴法》,用行政手段调节农业生产。实施《联邦紧急救济法》;举办公共工程以解决就业问题。实施《全国劳工关系法》和《公平劳动标准法》,保护劳工权利。实施《社会保险法》,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魏绪乐《全面认识“罗斯福新政”》(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危机表现”和“反危机实践”二者的特点。(4分)【视角二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初期经济政策探微】材料二(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间接过渡”代表的经济政策的名称,并分析其“两允许”的成效。(3分)【视角三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调整探寻】材料三(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经济政策调整要符合国情”这一论题,展开论述。(要求:选择其中两次“调整”,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叙述完整)(9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中考新趋势.docx 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中考新趋势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