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知识点2.1 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一、什么是生物1、生物(1)有应激性(遇到刺激会做出反应); (2)能生长(由小变大);(3)能进行新陈代谢(需要营养,需要排泄废物);(4)能繁殖(生小宝宝);(5)能呼吸(需要氧气); (6)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龙生九子,子子不同);(7)能进化。二、细胞的发现1、 罗伯特.胡克 发现细胞,他发现的其实是细胞的 细胞壁 ,细胞的大小一般只有一到几十 微米 。2、细胞学说内容: 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细胞组成的 ;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 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 。三、显微镜的使用(重点)1.显微镜的构造:⑴名称_镜座_ ;⑵名称_镜臂_ ;⑶名称_镜柱_ ;⑷名称__载物台_;⑸名称_压片夹_;⑹名称 遮光器_;⑺名称 反光镜_;⑻名称 物镜转换器_;⑼名称_粗准焦螺旋_;⑽名称_细准焦螺旋_;⑾名称_目镜和物镜_;2.显微镜的使用包括:(1)安放:左手托 镜座 ,右手握 镜臂 ,镜筒在前,镜臂在后,放在 偏左 方;(2)对光:转动 物镜转换器 ,使 低倍 物镜正对通光孔,再转动 遮光器 ,让较大 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同时睁开,调节 反光镜 (光线亮时用 平面镜 ,光线暗时用 凹面镜 ),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3)放片:把要观察的物体放在 载玻片 上,两端用压片夹压住,要观察的物体要正对 通光孔 ;(4)调焦:①眼睛盯住 物镜 ,向 前 转动 粗准焦螺旋 ,使镜筒慢慢下降;②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右眼张开,慢慢向 后调节 粗准焦螺旋 ,使镜筒慢慢上升,直到看到物像,再转动 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5)观察。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目镜倍数 × 物镜倍数 。4.显微镜里看到的像是 倒像 (上下左右全颠倒)。注意:①要想移到视野中央,位于哪里就往哪里移动。②细胞液流动方向,观察到是怎样的,实际就是怎样的。5.使用高倍物镜的方法:在低倍镜下,把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到视野正中心,然后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稍微调节细准焦螺旋,即可看到进一步放大的物像。6.目镜与物镜的区别:(1)物镜带有螺纹(2)物镜越长,倍数越 大 ;目镜越长,倍数越小 。7.低倍与高倍的区别 低倍 高倍细胞 小 ,数目 多 ,视野 亮 ,范围 大 细胞 大 ,数目 少 ,视野 暗 ,范围 小四、临时装片制作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_擦、滴、取、展、盖、染、观 ;把洋葱鳞片切成大小约0.5厘米见方的小块;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_清水_,用镊子撕下洋葱内表皮,放在载玻片上用镊子展平;盖玻片与载玻片成_45_度夹角,盖上盖玻片,防止产生_气泡_;在盖玻片一侧加1一2滴 红墨水(或碘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进行染色;用显微镜观察,绘图。2、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_擦、滴、刮、涂、盖、染、观_;五、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细胞的结构:植物 细胞 细胞壁 由纤维素组成,保护、支持细胞动物 细胞 细胞膜 保护细胞并控制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细胞质 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场所细胞核 含有遗传物质叶绿体 光合作用场所,内含叶绿素液泡 内有细胞液2.甲为植物细胞 乙为动物细胞;A细胞壁 B 细胞膜 C 叶绿体 D细胞核 E液泡 F细胞质 。2.2 形形色色的植物藻类植物1.藻类植物没有 根 、 茎 、 叶 的分化,多数藻类植物只能生活在水中,它们种类多样,形态各异。有简单的单细胞藻类,也有多细胞的大型藻类;有绿色的,也有褐色或紫红色的;有的生活在淡水中,有的生活在海水中。衣藻水绵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1.蕨类植物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它们没有 花、果实、种子 ,但有明显的 根 、 茎 、 叶 。到了夏天,蕨的叶子的 背面 面会长出许多 孢子囊 ,内有许多具有繁殖作用的 孢子 。2.苔藓植物的结构比较简单,没有真正的 根 ,只有柔软矮小的 茎 和 叶 ,不开花,也没有种子,用 孢子 进行繁殖。种子植物1.像苹果、豌豆那样,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的植物称为 被子植物 。像红松那样,种子裸露的植物称为 裸子植物 。2.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区别: 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 。被子植物是植物界进化最高级、 种类 最多、 分布 最广的类群。3、种子的生命力与孢子相比,种子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因此种子植物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从圆明园迹址挖掘来竹100多年前的莲子,经过精心培育,又重新开花了。植物的种类种类 根 茎 叶 花 果实 种子 繁殖方式 代表作物(被子)植物 √ √ √ √ √ √ (种子) 郁金香、玉兰、油菜、桃(裸子)植物 √ √ √ √ (种子) 松、杉、柏(除卷柏是蕨类)、银杏、苏铁(蕨类)植物 √ √ √ (孢子) 蕨、胎生狗脊、满江红、芒萁、卷柏(苔藓)植物 √ √ (孢子) 葫芦藓、地钱(藻类)植物 无根茎叶的分化 (孢子) 衣藻、小球藻、水绵、海带、紫菜、石花菜2.3 多姿多彩的动物一、无脊椎动物1.地球上大约有4.7万种脊椎动物,而无脊椎动物则约有120万种,因此大自然中的动物大部分属于 无脊椎动物2.根据无脊椎动物的形态特征,将无脊椎动物分成八类。例如,草履虫、变形虫属于 原生动物 ;海蜇、水螅属于刺胞动物 ;涡虫、血吸虫属于 扁形动物 ;蛔虫、蛲虫属于 线性动物 ;蚯蚓属于 环节动物 ;蜗牛、螺、乌贼属于 软体动物 ;蚱蜢、虾、蜈蚣属于 节肢动物 ;海星、海胆属于 棘皮动物 。水母 水螅3. 昆虫 属于节肢动物,是动物中成员最多的大家族,目前已知道的种类大约有 120 万种。它体内没有骨骼,但在 体表 长着一层保护身体的 外骨骼 。我们平时经常看到的蚊、蝇、蝶、蛾等各种昆虫,以及蟹虾、蜘蛛、蜈蚣等,它们都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是种类最多、数量最天的一个动物类群,目前已被命名的就有120万种以上。其中,昆虫就多达上种,是节肢动物中成员最多的大家族。蝗虫的结构4.活动:观察蜗牛借助 放大镜 进行观察。蜗牛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以植物茎叶为食。①观察蜗牛的外形。把蜗牛放在玻璃板上,用放大镜观察蜗牛,并标出壳、足、触角、眼、口等部分。②观察蜗牛的爬行。将蜗牛放在一块玻璃板的中央观察:蜗牛爬行了吗?它在爬行时玻璃板上留下痕迹了吗?③观察蜗牛是否有视觉。让蜗牛在灯光下爬行3分钟后,用书本遮在它的上面,使它的一半身体处于阴影中,蜗牛将怎样行动?④观察蜗牛是否有触觉。用你的铅笔头分别轻触蜗牛的触角、足和壳等部位,蜗牛有反应吗?哪个部位最敏感?⑤观察蜗牛是否有听力。在正在爬行的蜗牛前方0.5米处,用力鼓掌,观察蜗牛有没有反应。⑥观察蜗牛的嗅觉和味觉。用棉花蘸一点米醋,放在蜗牛前3厘米处,蜗牛有反应吗?在蜗牛前方的玻璃板上滴几滴蔗糖溶液,蜗牛会怎样行动?总结:蜗牛有 视觉 、嗅觉 、 味觉,、 触觉 但无 听觉 。二、脊椎动物1.脊椎动物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动物根据它们的形态结构特征不同,可分为 鱼类 、 两栖类 、 爬行类 、 鸟类 、 哺乳类 等五大类。鱼类 (1)终身生活在水中;(2)体表被鳞片;(3)用 鳃 呼吸;(4)用 鳍 游泳;(5)卵生, 体外 受精;(6)变温动物 代表动物: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易错动物:海马、鲨鱼两栖类 1)幼体水生,成体陆生或水生;(2)幼体用 鳃 呼吸,成体 用 肺 兼用 皮肤 呼吸;(3)幼体用尾游泳;(4)皮肤裸露,有丰富的腺体;(5)卵生,体外受精;(6)变温动物 代表动物:青蛙、蟾蜍、蝾螈、大鲵 易错动物:娃娃鱼(大鲵)爬行类 (1)体表有角质鳞片或甲;(2)用肺呼吸;(3)贴地爬行;(4)卵生,体内受精;(5)变温动物 代表动物:蛇、龟、变色龙、鳖、蜥蜴 易错动物:鳄鱼、甲鱼鸟类 (1)身体呈 纺锤形 ;(2)体表被羽毛;(3)前肢特化成翼;(4)胸肌发达;(5)体温恒定 ;(6)卵生,体内受精;(7)飞翔生活 代表动物:鸡、鸭、鹰、猫头鹰 易错动物:企鹅(鸟类)、鸵鸟(鸟类)哺乳类 (1)体表被毛;(2)胎生哺乳,体内受精;(3)体温 恒定 代表动物:老虎、袋鼠 易错动物:白鳍豚、蝙蝠、鲸鱼2.鸟类的哪些结构和飞翔相适应?(1)全身被羽毛(飞翔和保温),前肢变成翼,身体呈纺锤形(可减小飞行时空气的阻力);(2)胸肌发达(牵动两翼飞翔);(3)口内牙齿退化,长骨中空,既坚固又轻巧(减轻飞翔时的体重) ;(4)有气囊和肺相通,能进行双重呼吸 (为飞翔提供足够的氧气);(5)脑比较发达。3.脊椎动物的进化过程: 从水生到 陆生 ;从低等到 高等 ;从简单到 复杂 ;从卵生到 胎生 ;从变温到 恒温 。2.4 生物的分类一、生物的分类分类的意义:为了更好地 研究_与 识别_它们。分类的方法:要先进行仔细的观察和研究 ,然后根据它们的_特征_进行分类。分类的方法有许多种,由于分类的 标准 不同,分类结果也__不同__。二、二歧分类检索表目前,常用的是二歧分类检索表。这种检索表把同一类别的生物,根据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的区别,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接着,根据另对或几对相对性状,把上面的每个分支再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如此逐级排列下去,直到编制出包括全部生物类群的分类检索表。三、生物的分类等级1、科学的分类方法:是以生物的_形态结构、生活习性 以及生物之间的 亲缘_关系等为依据进行分类;并根据它们之间的差异大小,由大到小依次以: 界、门、纲、目、科、属、种构成分类的7个等级,其基本单位是 种 。两种生物的分类等级越低,所包含的生物间的共同点越_多_;分类等级越高,所包含的生物间的共同点越_少_。同纲不同目的生物,比同科不同属的生物之间的共同点就 少 。2.5 生物多样性一、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分布等的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a.生物因素:影响某生物生活的群落中的其他生物(包括同种生物的其他个体和不同种生物)。b.非生物因素:生活环境中的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植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如仙人掌的叶变成刺是为了适应缺水环境。2.食物链(1)概念: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食物链是通过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捕食关系建立起来的。称为食物链。由于一种生物常以多种生物作为食物而一种生物也可以被多种生物作为食物。这样,某一区域中的各条食物链就会'交织在一起,构成网状结构称为食物网。(2)食物链的表示方法:用箭头表示捕食关系,被捕食者在前,捕食者在后。食物链的起点是绿色植物,如草→昆虫→青蛙→蛇→鹰。3.生物影响环境生活在自然界中的生物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环境。如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蚯蚓的排泄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在沙地上栽种植物,能够防风固沙等。4.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a.保护色 b.警戒色 c.拟态a保护色:保护色是生物体通过与其周围环境相似的颜色模式,从而使自己在生态环境中更加融入或者隐蔽的颜色模式。保护色使生物体在环境中更难以被探测到,从而能够避免掉落掠食者的注意。保护色通常使生物体与其生态环境相融合,使其更加难以被发现或识别。保护色b警戒色:警戒色是一种醒目的颜色模式,通常鲜艳而对比强烈,用于引起掠食者或其他生物体的警觉。警戒色的目的是让掠食者或其他生物体在接近时察觉到生物体的存在,并因为鲜艳的颜色而对其产生警觉或回避。警戒色在生态环境中通常用于警告潜在的威胁,如有毒动物或具有攻击性的生物体。c拟态:拟态是生物体通过模仿环境中其他物体的颜色、形状或者纹理,从而使自己在生态环境中更难以被探测到或者更难以被识别。拟态有助于生物体在生态环境中躲避掠食者的注意,提高其生存率。拟态可以使生物体看起来像环境中的非生物物体,或者是其他生物体,从而让它们在环境中更加隐蔽。拟态的目的是通过伪装来减少生物体的暴露,使其更难以被发现。拟态二、物种多样性1.生态系统的构成生态系统不仅包括一定区域内的生物因素,还包括这一区域的非生物因素,如阳光、空气、水、土壤等,因此在特定区域中生态系统的范围比群落的范围大。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根据地域的实际情况以及人类研究和观察的需要来确定,一个生态球、一个池塘、一片森林都可以各自成为一个生态系统。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全部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其上限可达离地面约10千米的高空,下限可达距海平面约11千米的海沟底部,或者距地面深达2~3千米的岩石层。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的差异,造就了多样的生态系统,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海祥生态系统等。三、保护生物多样性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生物的多样性息息相关,我们应该保护生物生存的_环境和_种类;大多数生物的灭绝都是因为丧失栖息地而造成。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最有效措施是设立自然保护区。2.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自然资源,特别是为了保护珍稀生物资源和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环境,国家划出了一定的保护区域,这样的地区叫做自然保护区。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