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空气与氧气课题 3 制取氧气第 2 课时 过氧化氢制氧气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化学观念(1)了解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原理、装置和操作方法。(2)认识催化剂的概念和作用。(3)学会比较不同制取氧气方法的优缺点。2. 科学思维(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3. 科学探究与实践(1)通过对制取氧气方法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科学态度与责任(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1)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原理和实验操作。(2)催化剂的概念和作用。2. 难点(1)对催化剂作用的理解。(2)实验装置的改进和优化。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对比分析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回顾上节课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提问学生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制取氧气呢?引出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课题。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对新的制取氧气方法产生好奇。2. 实验原理教师活动:讲解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原理,即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写出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 + 氧气。学生活动:认真听讲,理解制取氧气的原理。3. 实验探究一:过氧化氢分解实验(1)教师演示教师活动: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过氧化氢溶液,观察有无明显现象。然后向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观察现象。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实验分析:过氧化氢溶液单独存在时,分解缓慢,几乎看不到明显现象。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产生大量气泡。(2)学生实验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重复上述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学生活动: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现象,记录结果。4. 催化剂的概念和作用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引出催化剂的概念。讲解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即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变。学生活动:认真听讲,理解催化剂的概念和作用。5. 实验探究二:催化剂的选择(1)教师提出问题教师活动:除了二氧化锰,还有哪些物质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学生活动:思考问题,提出猜想。(2)学生设计实验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探究不同物质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作用。学生活动: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3)学生进行实验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学生活动: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观察现象,记录结果。(4)实验分析和总结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比较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总结催化剂的选择原则。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分析实验结果,总结规律。6. 实验装置教师活动:介绍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进行对比,分析其优缺点。学生活动:认真听讲,观察装置,比较不同装置的特点。7. 课堂小结教师活动: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原理、催化剂的概念和作用、实验装置以及不同制取氧气方法的比较。学生活动:认真听讲,回顾本节课的内容。8. 课堂练习教师活动: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完成练习题。9. 布置作业教师活动:布置课后作业,如完成课后习题、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催化剂的知识等。学生活动:记录作业内容。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有了深入的了解,通过实验探究和对比分析,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实验安全,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