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第4课 中国历代的变法和改革 学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第4课 中国历代的变法和改革 学案(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4课 中国历代的变法和改革 学案
一、学习目标
(一)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明确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的一些重要改革。
(二)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重要改革内容,分析改革的时代背景,归纳出改革的共性原因。
2.通过对中国成功改革的学习,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明确“求新”“求变”是中国的历史传统。
二、知识梳理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1.战国时期商鞅变法
(1)背景
①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处于急剧变动之中。
②兼并战争不断,各诸侯国为了适应社会变动,实现富国强兵,纷纷推行变法。
(2)措施
①经济上: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
②政治上: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实行什伍连坐,建立县制。
(3)影响
①打击了贵族特权。
②促进了封建政治、经济、军事发展。
③使秦成为政治军事强国,为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2.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
①内迁游牧民族纷纷建立政权。
②前秦统一北方但迅速瓦解。
③北魏重新统一北方。
④战乱给各族人民带来灾难,在长期冲突与交往中,民族融合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
(2)措施
①前期(在其祖母冯太后的支持下):实行俸禄制,推行均田制、三长制。
②后期(亲政后):迁都洛阳、易服饰、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
(3)影响
①有效巩固了北魏政权,促进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加快了北方各族人民的交融,缓和了民族矛盾,缩小南北差距,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3.北宋王安石变法
(1)背景
①统治者吸取唐末五代藩镇割据导致分裂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21cnjy.com
②北宋中期,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北部边境又经常受到游牧民族的袭扰。
③宋仁宗庆历年间,大臣范仲淹主张改革腐败的官僚机构,但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仅推行了一年多。21·cn·jy·com
(2)内容
针对官僚机构、财政制度、军事体制等方面的弊端,制定和推行一系列变法的政策和措施
(3)影响
影响:王安石变法涉及面广、阻力大,有些措施也欠妥当。新法实行五六年后,王安石被罢职,变法措施被废止
4.明朝张居正改革
(1)背景
①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进一步发展。
②明朝中期政治日益腐败,统治危机不断加深。
(2)措施:整顿吏治,加强官吏考核,裁剪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
(3)评价: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统治危机得到暂时缓解,但他死后改革措施除一条鞭法外,几乎全部废止。【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二)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1.维新变法
(1)背景
①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一些爱国的有识之士求变求新,走上了探索救亡图存之路。
③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极大地震撼了中国社会。
(2)措施
①创学会、办报刊、兴学堂、宣传维新思想。
②提倡西学,议论时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③主张学习日本、俄国变革政治。
④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
(3)评价
①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②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抨击,起到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中国人民的觉醒。
③触犯了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激烈反对,慈禧发动政变废除大部分变法措施。
(4)认识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2.清末新政
(1)目的: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统治危机。
(2)内容:改革教育、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振兴商务、奖励实业。
(3)评价:①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②新政并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
3.中华民国政府(1912—1949)
(1)内容:推行了一些改革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和教育等各个方面。
(2)局限:政局动荡、国家始终未能实现实质上的统一。
(3)结果:以失败告终。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1.过渡时期(1949—1956)
(1)措施:推行土地改革和各项民主改革。
(2)影响
①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政权,在短时间内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②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2.社会主义探索十年(1956—1966)
(1)内容: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和中共八大。
(2)地位:中共共产党人努力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的开始。
(3)局限:缺乏经验、急于求成、左倾错误,出现严重曲折。
(4)影响
①初步建立起进行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物质技术基础。
②培养了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
③积累了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3.改革开放后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①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做法。
②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③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2)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
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3)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
①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部署、总动员。
②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
(4)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
①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②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列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并载入党章。
(5)2019年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
①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进一步作出部署。
②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
4.改革开放40年
(1)重大改革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取消农业税到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②从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沿海沿边沿江沿线和内地中心城市对外开放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共建“一带一路”、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成功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③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④从搞好国营大中小企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⑤从单一公有制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⑥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⑦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到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2)改革开放的影响
①极大改变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②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③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④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⑤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三、课堂小结
四、随堂练习
1.商鞅变法中堪称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官僚制度开端的是(  )
A.废除井田制 B.建立户籍制 C.推行县制 D.统一度量衡
【答案】C
【解析】封建官僚制度主要是指地方服从中央,中央对地方官吏垂直管理的制度,始于商鞅变法中县的长官由国君任免的规定,故选C项。2·1·c·n·j·y
2.观察下图“威武秦军”,战国时期,秦国从一个落后的边陲之国到拥有“威武的秦军”,这主要得益于商鞅(  )2
A.奖励耕织 B.实行县制 C.统一度量衡 D.推行军功爵制
【答案】D
【解析】推行军功爵制,极大地激发了秦人当兵和参战的积极性,增强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D项正确。
3.独孤云是北魏孝文帝统治后期一名年轻的朝廷官员,下列行为将导致他受到惩处的是(  )
A.公然穿戴汉人样式的冠服 B.用鲜卑语与同僚交谈
C.将自己的姓氏改为汉姓刘 D.娶汉族士族地主之女为妻
【答案】B
【解析】A、C、D三项均是孝文帝改革采取的汉化措施,其措施还包括朝中禁鲜卑语,统一说汉话,故选B项。【来源:21cnj*y.co*m】
4.下图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A.尊儒崇经 B.学习汉族礼乐制度 C.改穿汉服 D.学说汉话
【答案】B
【解析】抓住图画的中心内容——“乐俑”,联系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之一是学习汉族礼乐制度,可知应选B项。【出处:21教育名师】
5.“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以通天下之利”。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  )
A.分散宰相权力 B.加强皇权 C.加强军事实力 D.增加财政收入
【答案】D
【解析】从“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可知,主要是从经济财政入手变法,并不是分散宰相权力,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讲述王安石提议改革应从财政入手,没有反映出与加强皇权有关的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从经济方面论述,没有提及加强军事力量的意思,故C项错误;材料“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以通天下之利”表明,王安石担任参知政事之后说服皇帝同意变法的主要优点和目的都是集中在财政收入方面,故D项正确。21·世纪*教育网
6.明太祖时期,赋税主要是征收实物,由于棉布征收颇受地方官的喜爱,导致棉花种植普遍。1581年张居正改革后“无论田赋或力役一律折银缴纳”,棉花大量涌入市场,江南地区商品经济也因此更为活跃。材料说明了明朝时期(  )【版权所有:21教育】
A.政府固守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B.赋税政策变革利于商业的发展
C.农产品商品化减轻了农民负担 D.江南商品经济水平超过了北方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1581年张居正改革后‘无论田赋或力役一律折银缴纳’,棉花大量涌入市场,江南地区商品经济也因此更为活跃”可知,明赋税制度采用“折银缴纳”的办法,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活跃了商品经济,因此赋税政策的变革促进了商业的发展,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明朝赋税政策,而未涉及到抑制商业的发展,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赋税政策对商业的影响,而非强调农产品商品化对农民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赋税制度的变化促进商业的发展,而非强调南方的经济超过北方,排除D项。
7.在百日维新中,除湖南巡抚外各省官员大多抵制新政,这充分说明(  )
A.光绪帝没有实权 B.绝大多数官员都是顽固派
C.封建保守势力强大 D.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可看出地方官员支持变法的人数较少,同时也反映了封建保守势力的强大,故C项正确。A、D两项与材料没有必然联系,均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8.如图是刊登在1910年《神州日报》上的一幅风俗画,画中男子正在张贴的布告上写有“奉旨不缠足”字样。此画旨在说明(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清末新政有利于女性摆脱封建桎梏 B.自由平等观念逐渐为大众普遍接受
C.维新变法推动了女性社会地位提高 D.大众传媒改变了人们传统审美标准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1910年”“奉旨不缠足”等关键词可知,清末新政时期不缠足运动有利于女性摆脱封建桎梏,故选A项。材料仅涉及《神州日报》的态度,未涉及民众观念,排除B项;维新变法发生在1898年,与材料所述时间“1910年”不符,排除C项;根据材料“奉旨不缠足”可知,材料反映了政府政策的影响,并非“大众传媒”,排除D项。
9.改革开放之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称之为“两权分离”。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再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格局。这一变化(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当时适应了中国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农民获得了对土地的所有权,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促进了农村生产关系出现根本性变革
D.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展现农村的活力
【答案】D
【解析】“要求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再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格局”是对生产关系的进一步调整,解放了农村社会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由材料“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可知,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不适应今天的发展,故A项只反映了改革开放之初,不能全面反映材料,排除;土地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生产关系没有出现根本性变革,排除B、C两项。
10.下列是1998—2000年私营、国有和外资工业企业的工业产值比较表(摘编自陈勇勤《中国经济史》)。表格数据的变化表明(  )21教育网
A.增强国企活力成为深化改革中心环节 B.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C.中国已经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已经动摇
【答案】B
【解析】增强企业活力是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故A项错误;1998-2000年,私营企业比重上升,国企比重下降,表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故B项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故C项错误;从表格的数据可以得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没有动摇,故D项错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