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第二框九上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共筑生命家园目录part0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part02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part03怎样走绿色发展道路?part04青少年怎样为建设美丽家园做贡献?0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过去的余村·灰色的记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该村石灰岩资源丰富,村民靠开采矿石,建成水泥厂和石灰窑,集体经济收入一度达到300多万元,成为当地有名的“富裕村”。但随之而来的是粉尘蔽日,竹林失色,山体大面积破坏,环境污染十分严重,村民深受其害。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十多年。村里如果关停矿山、石灰窑和水泥厂,集体经济收入将下降到20万元,村民收入锐减,村民情绪很大。小组活动:我是村长作为村长,你深感本村已经到了必须改革的关头。现已知本村的自然环境如下:该村地处天目山北麓,海拔100-350米,三面环山,有河流穿过村庄,村域面积4.86平方公里,山林面积6000余亩(其中毛竹林5200亩)、水田面积580亩。小组讨论:主题:余村的发展方式要求:前后桌就近组建村委会(4-6人),选出村长和记录员,村长负责发言,记录员记录讨论成果;活动时间:3分钟,发言1分钟发言要求:“发展方式”+“原因”痛定思痛——生态修复该村逐步关闭矿山及相关企业,开始植树护林、复绿矿山、修复水库,封山护水,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村庄绿化、庭院美化等工程,发展生态旅游业,开始了绿色转型之路。稳定性持续性1谁是余村生态问题的“幕后黑手”?谁该为其买单?2自然对人类有什么重要意义?人类。自然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3如果村民们拒绝改变,将会走向怎样的结局?4这一事实告诉我们人类和自然是什么关系?人类将走向灭亡,最终成为历史。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议学思考1.为什么要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③如果我们对于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会受到它的惩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①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②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浙江余村——从靠山吃山的“灰暗”到养山富山的美好余村山上石灰岩资源丰富。依靠优质的石灰岩资源,30多年前,余村的“石头经济”开展得红红火火,一度成为安吉的首富村,全村200多户村民中一半以上的家庭有成员在矿区务工。20世纪90年代,余村矿山经济如日中天,年挖采量达到20多万吨。当时余村民间流传着一句话: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然而,村庄是富裕了,环境却一塌糊涂,常年灰尘漫天、溪流浑浊。每当山上开矿的时候,吃饭的碗里、洗脸的水里都漂着一层浮尘;马路上汽车驶过,卷起伸手不见五指的“尘土风”。村里的青山秃了、绿水干涸了,甚至村口的几棵百年银杏树都破天荒地不结果了。竹林里的笋也因为被厚厚的粉尘覆盖,缺少光照,长得一年比一年小。由于矿山经济野蛮发展,不仅生态没了屏障,生命安全都没了保障。新时代“两山”引领共富路。10余年间,从曾经的采矿加工到依山傍水的绿色经济,从过去的靠山吃山到现在的养山富山。面临生态危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违背自然规律找出关键句子,并归纳国家转变浙江余村发展面貌的原因。从“卖石头”到“卖风景”华丽转身余村关停了污染企业和矿山,根据村里的特有的资源环境情况,走向了生态旅游的发展道路。开发风景区、建设度假村、创办农家乐、种植茶叶,同时还带动了漂流、民宿、土特产、竹工艺周边产品的发展。相关链接2.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①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②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③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02坚持绿色发展道路浙江余村——“两山”理念下的完美蜕变思考:1.余村走过两条不同的致富道路。请你比较一下,两条道路有什么不同?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余村是如何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生态文明的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地处浙江省安吉县的余村,群山环抱利,秀竹连绵,四季常青。20世纪70-80年代,余村为解决温饱问题,开矿、建水泥厂,成为全县有名的“首富村”,但很快尝到了苦头:水泥厂污染空气,到处是灰;山林被破坏,水土流失,炸山开矿导致伤亡事故不断。2003年,当地政府提出将特色产业和生态建设有机结合,创建全国首个生态县。余村陆续关停矿山和水泥厂,村民收入大幅度下降,发展前景一度陷入迷茫。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到余村考察,称赞余村关停矿山、水泥厂是“高明之举”,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长三角游客多,这坚定了余村发展生态旅游的信心。自此,余村封山护林,重新制定余村风光发展规划,把全村划为生态旅游区、美丽宜居区、田园观光区三个区块,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经济;以舒适、优美、生态、人文为目标,建设“美丽乡村”;围绕“文创小镇”“智慧小镇”建设,引进无污染、高效益企业,增强发展后劲。余村建成了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生动地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道路 做法 结果请你比较一下,两条道路有什么不同?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只追求经济效益牺牲资源和环境通过关停污染企业;发展生态旅游经济;建设“美丽乡村”;引进无污染、高效益企业鼓了“钱袋子”伤了“居住环境”伤亡事故不断既获得了经济效益又获得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走绿色发展之路如何坚持绿色发展道路?①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增长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P85余村入选“世界最佳旅游乡村”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第24届大会公布了首批“世界最佳旅游乡村”名单,中国浙江省安吉县的余村入选。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官网介绍,评选标准涵盖文化和自然资源、文化资源推广及保育、经济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环境可持续性、旅游潜力与发展与价值链整合、旅游业的治理和优先排序、基础设施和连接、健康、安全和保障,共九个方面。2020年,余村村集体年收入达700多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从8700元增加到5.6万元,实现了从“卖石头”到“卖风景”、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华丽蝶变。如今的余村,山青水秀游人如织,老百姓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打心底里都觉得绿水青山就是个宝。如何坚持绿色发展道路?②要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P85余村以智慧农业、家庭农场、休闲观光为重点,不断拓展‘两山’转化通道,着力打造乡村低碳产业体系。2019年,湖州安吉余村直接碳排放强度仅为0.04吨/万元,趋近于零。绿,是余村的底色,也是余村人一直悉心守护的颜色。十多年来,参与村里定期开展的“美村庄、靓家园”义务劳动,成了许多村民的一个习惯。村民还自发组成生态护卫队,及时纠正游客的不文明行为,监督农家乐有无偷排污水、乱倒垃圾,大家共同用自己的双手扮美绿水青山、守护美丽家园。如何坚持绿色发展道路?③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已然深入人心,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你生活中还有哪些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活方式?问题思考现在,余村制订的村规民约越来越全面,在土地、村民生活方式、消费维权、卫生保洁等方方面面都有专项规定。例如“垃圾不落地”,“余村范围内全年全时段禁止销售和燃放烟花爆竹”,“严禁在水库、山塘等地投放对人体有害的鱼饵、食物或药物,不得排放任何废水”,“山林野外严禁使用除草剂等有毒有害农药,限量使用化肥,严禁野外擅自狩猎捕鱼”……如何坚持绿色发展道路?④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3.怎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①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绝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②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实现绿色富国之梦。③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④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4.走绿色发展道路,作为青少年应该怎么做?①自觉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②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活习惯③宣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④同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面向未来,我们要敬畏自然、珍爱地球,树立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尊崇、顺应、保护自然生态,加强气候变化、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领域交流合作,共享经验、共迎挑战,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碧海、绿水青山。”网站原创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1.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我国坚持以保护环境为中心B.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C. 我国坚持走生态文明建设道路D. 要把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A2.2023年4月,以“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地球日主场活动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自然资源部会同生态环境部、林草局等部门,结合《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编制,完成了全国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这说明( )A.人类要尊重、呵护自然,绝对服从自然B.我国加强国际合作解决全球生态环境问题C.我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D.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C3.天然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宝库,其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和各方面的价值都是不可替代的。2022年6月1日,我国首部专门针对湿地保护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正式施行。该法的制定实施,旨在( )①制裁破坏湿地资源的犯罪行为②更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③完善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④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法治保障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B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6.2 共筑生命家园 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规划(一)主题名称:中华文化、传统美德、民族精神、价值观(二)主题概述:本单元既是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的延续,又承接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属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中的文化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内容。本单元内容分为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和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旨在使学生认识到:要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使命,既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高扬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要正视发展中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坚持绿色发展道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守望精神家园”和“建设美丽中国”两个视角,展现了我国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和所作出的积极应对,并引导学生将我们对文明进步与发展的殷殷追求化作守望与建设美好家园的实际行动。2.通过分析课标及教材内容,梳理本单元知识结构,体现结构化(如下图)(三)主题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判断力,但是世界观、人生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对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的认识尚不够深刻,同时因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对传统美德还有一些误读甚至有些中学生认为自己不用高扬民族精神。有些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认识不深,不知道如何培育和践行。另外,有些学生没有认清资源环境的现状,对一些破坏污染环境的行为熟视无睹,也不知道如何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基于以上种种认识,学习本单元内容显得很有必要。(四)开放性学习环境:学生实地走访、图书馆、互联网、多媒体设备、图片和视频等数字资源。(五)单元学习目标:1.在精神文明方面,理解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理解和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在生态文明方面理解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理念。3.理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增强建设美丽中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态度认同,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六)单元评价建议:学习态度 1.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或创意,引发同学积极思考或行动。2.能代表小组在课堂上发言,分享小组合作成果。3.在小组合作中善于倾听、尊重他人的观点。4.自己在小组合作中完成了具体的思考与分享任务,效果良好。学习程度 知识获取 1.能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并在社会生活中自觉践行;2.形成初步的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够明辨是非善恶;通过体验、认知和践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核心理念。学习能力 1.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修齐治平的理想追求,锤炼高尚人格。2.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3.推动高质量发展,知道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价值观念 1.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进中华民族价值认同和文化自信。2.践行以爱国奉献、明礼遵规、勤劳善良、宽厚正直、自强自律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诚实守信、团结友爱、热爱劳动等个人美德和优良品行。素养达成 政治 认同 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进中华民族价值认同和文化自信。健全人格 有效学习,能够主动适应社会环境,确立符合国家需要和自身实际的健康生活目标,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具有适应变化、不怕挫折、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责任意识 敬畏自然,具有绿色发展理念,初步形成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的理念。二、具体课时设计:6.2 共筑生命家园1.新课程标准要求本框是依据课程标准“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认识国情,爱我中华”。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提高构建社会主义核心社会的责任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2.课时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九年级上册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第二框,本框内容主要讲述“怎么办”的问题,回应我国所面临的人口问题与资源、环境挑战,即从理念上说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行动上说要走绿色发展道路,从愿景上说要建设生命家园。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框是第六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既要展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又要认清所面临的现实挑战,还要将愿景理念转化为建设美好家园的实际行动。3.学情分析学生或多或少对生态文明建设有所了解,内心逐渐形成生态文明意识,对生活中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事件或行为有所耳闻,但初中阶段是学生生态文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他们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本质认识深度不够且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对解决这些问题的历史必然性、必要性、迫切性认识不足,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内涵了解不全面,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理解不深,需要加大对中学生资源环境国情教育和生态意识培育的力度,增强青少年对环境的忧患意识,引导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培育学生生态文明意识。4.教学重难点重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要求;难点:如何走绿色发展道路5.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通过了解余村的过去与现在,能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理解并认同我国的发展理念及走绿色发展的道路。(2)法治观念:通过了解余村的过去与现在,能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理解并认同我国的发展理念及走绿色发展的道路。(3)道德修养:通过思考青少年如何助力美丽中国建设,树立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意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热爱大自然。(4)责任意识:通过议学活动,能在生活中践行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的理念,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6.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1.播放视频2.提问: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你会如何形容余村的风光?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二)新课讲授环节一:忆往昔—究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生1.议学情境: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该村石灰岩资源丰富,村民靠开采矿石,建成水泥厂和石灰窑,集体经济收入一度达到300多万元,成为当地有名的“富裕村”。但随之而来的是粉尘蔽日,竹林失色,山体大面积破坏,环境污染十分严重,村民深受其害。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十多年。村里如果关停矿山、石灰窑和水泥厂,集体经济收入将下降到20万元,村民收入锐减,村民情绪很大。作为村长,你深感本村已经到了必须改革的关头。现已知本村的自然环境如下:该村地处天目山北麓,海拔100-350米,三面环山,有河流穿过村庄,村域面积4.86平方公里,山林面积6000余亩(其中毛竹林5200亩)、水田面积580亩。议学活动:主题:余村的发展方式要求:前后桌就近组建村委会(4-6人),选出村长和记录员,村长负责发言,记录员记录讨论成果;活动时间:3分钟,发言1分钟发言要求:“发展方式”+“原因”2.议学情境:该村逐步关闭矿山及相关企业,开始植树护林、复绿矿山、修复水库,封山护水,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村庄绿化、庭院美化等工程,发展生态旅游业,开始了绿色转型之路。议一议:谁是余村生态问题的“幕后黑手”?谁该为其买单?自然对人类有什么重要意义?如果村民们拒绝改变,将会走向怎样的结局?这一事实告诉我们人类和自然是什么关系?教师总结: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1)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2)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3)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4)生态兴则文明行,生态衰则文明衰。人类可以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会受到它的惩罚。3.议学情境:余村山上石灰岩资源丰富。依靠优质的石灰岩资源,30多年前,余村的“石头经济”开展得红红火火,一度成为安吉的首富村,全村200多户村民中一半以上的家庭有成员在矿区务工。20世纪90年代,余村矿山经济如日中天,年挖采量达到20多万吨。当时余村民间流传着一句话: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然而,村庄是富裕了,环境却一塌糊涂,常年灰尘漫天、溪流浑浊。每当山上开矿的时候,吃饭的碗里、洗脸的水里都漂着一层浮尘;马路上汽车驶过,卷起伸手不见五指的“尘土风”。村里的青山秃了、绿水干涸了,甚至村口的几棵百年银杏树都破天荒地不结果了。竹林里的笋也因为被厚厚的粉尘覆盖,缺少光照,长得一年比一年小。由于矿山经济野蛮发展,不仅生态没了屏障,生命安全都没了保障。新时代“两山”引领共富路。10余年间,从曾经的采矿加工到依山傍水的绿色经济,从过去的靠山吃山到现在的养山富山。议一议:归纳国家转变浙江余村发展面貌的原因。4.议学情境:播放视频议一议:余村的美丽蝶变如何体现新发展理念?教师总结:怎样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①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②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③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设计意图:通过探究,引导学生思考学习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以及怎样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环节二:看今朝—析如何走好绿色发展道路5.议学情境:地处浙江省安吉县的余村,群山环抱利,秀竹连绵,四季常青。20世纪70-80年代,余村为解决温饱问题,开矿、建水泥厂,成为全县有名的“首富村”,但很快尝到了苦头:水泥厂污染空气,到处是灰;山林被破坏,水土流失,炸山开矿导致伤亡事故不断。2003年,当地政府提出将特色产业和生态建设有机结合,创建全国首个生态县。余村陆续关停矿山和水泥厂,村民收入大幅度下降,发展前景一度陷入迷茫。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到余村考察,称赞余村关停矿山、水泥厂是“高明之举”,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长三角游客多,这坚定了余村发展生态旅游的信心。自此,余村封山护林,重新制定余村风光发展规划,把全村划为生态旅游区、美丽宜居区、田园观光区三个区块,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经济;以舒适、优美、生态、人文为目标,建设“美丽乡村”;围绕“文创小镇”“智慧小镇”建设,引进无污染、高效益企业,增强发展后劲。余村建成了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生动地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议一议:1.余村走过两条不同的致富道路。请你比较一下,两条道路有什么不同?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余村是如何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生态文明的 学生:(1)第一条只注重经济发展,忽视了环境保护,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第二条走绿色发展道路,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2)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教师总结:如何坚持绿色发展道路?(1)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①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②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6.议学情境:2020年,余村村集体年收入达700多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从8700元增加到5.6万元,实现了从“卖石头”到“卖风景”、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华丽蝶变。如今的余村,山青水秀游人如织,老百姓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打心底里都觉得绿水青山就是个宝。议一议:请你思考:为什么余村如此重视人民的基本生活问题?教师总结: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7.议学情境:余村以智慧农业、家庭农场、休闲观光为重点,不断拓展‘两山’转化通道,着力打造乡村低碳产业体系。2019年,湖州安吉余村直接碳排放强度仅为0.04吨/万元,趋近于零。绿,是余村的底色,也是余村人一直悉心守护的颜色。十多年来,参与村里定期开展的“美村庄、靓家园”义务劳动,成了许多村民的一个习惯。村民还自发组成生态护卫队,及时纠正游客的不文明行为,监督农家乐有无偷排污水、乱倒垃圾,大家共同用自己的双手扮美绿水青山、守护美丽家园。议学活动:你知道哪些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呢?议一议:思考:作为一名公民,在生活中如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学生: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教师总结:(3)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8.议学情境:现在,余村制订的村规民约越来越全面,在土地、村民生活方式、消费维权、卫生保洁等方方面面都有专项规定。例如“垃圾不落地”,“余村范围内全年全时段禁止销售和燃放烟花爆竹”,“严禁在水库、山塘等地投放对人体有害的鱼饵、食物或药物,不得排放任何废水”,“山林野外严禁使用除草剂等有毒有害农药,限量使用化肥,严禁野外擅自狩猎捕鱼”……议一议:以上材料说明了如何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学生: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教师总结:(4)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的议学情境,引导学生了解余村的现状,学习如何坚持绿色发展道路。过渡语:了解了如何坚持绿色发展道路,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思考一个问题,如何绘就美丽中国画卷?环节三:向未来—思如何绘就美丽中国画卷【议学延伸】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为了让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请你谈谈青少年应该怎样做?议学提示:①学习环保知识,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观念。②积极宣传生态环境知识,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③依法保护环境,善于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④正确行使公民的监督权,为保护环境建言献策。⑤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设计意图:通过本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学以致用,凸显主题。(三)板书设计(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及如何建设生态文明,也知道了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明确了走绿色发展之路的措施,通过学习提高了认识。让我们肩负共筑生命家园的使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走绿色发展道路,共同建设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美丽中国,让我们的生命之花在美丽家园里绽放!(五)教学反思教学要回归生活,用生活化问题来引导知识的学习,用生活化例证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用生活化的形式来活化知识的运用,用生活化的情境来促进知识的生成。在本节课教学中,借用吴起县的生态修复引导学生领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真谛。在知识拓展中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实际列举出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和做法,学生参与度高,基本达成预设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大单元教学设计】6.2 共筑生命家园 教案.docx 【大单元教学设计】6.2 共筑生命家园 课件.pptx 视频1.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