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八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考生须知:1.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2. 本卷由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组成,其中试题卷共1页,答题卡共2页,要求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 答题前,请先在答题卡上认真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第Ⅰ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1.“没有土壤,泰山不能成其大:没有细流,河海不能就其深。”沿瀚无垠的大海,由一滴滴水珠汇聚而成;雄伟的万里长城,由一块块砖石垒就。这形象地说明(A. 个人是社会的一员,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B. 个人的发展必然决定君社会的进步C.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D. 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对社会的认识越来越深刻2. 通过网络,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这说明了(A. 网络使得信息传递变得方便 B. 网络打破了人们交往的时空限制C. 网络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D. 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3. 某校开展“遵守道德和法律、传播网络正能量”的系列活动,号召同学们积极参与。下列行为体现了传播网络正能量的是(①通过网络参加了志愿者报名活动②通过朋友圈转发不实信息③通过网络随意宣泄情绪④通过网络传播了一些反诈骗的方法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③④4. 八年级学生小吉的下列行为分别遵守了哪些社会规则 排列正确的是(①上学路上小吉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②课堂上小吉按教师的布置认真独立完成作业③在公共汽车上小吉主动给老年人让座A. 道德、纪律、法律 B. 法律、道德、纪律B. C. 纪律、道德、法律 D. 法律、纪律、道德5.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①在图书馆,戴泽安静地看书②课间休息时,夏雨耐心地为同桌解答其请教的问题③在路上遇到拾荒老人,徐萌对其嗤之以鼻④在课堂上,许辉偷偷看课外书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6. 下列能体现“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有(A. 君子之交淡如水 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 人之初,性本啓 D. 过而能改,兽莫大學7.“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礼,经国家,定礼稷,序民人,利后嗣。”这两句古语共同强调文明礼仪(①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②有利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③有利于治国安邦④是社会刚性的规则。人们行为底线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8. 诚实守信既是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更是我们个人的终生修为,下列做法体现了诚信这一品质的是(①小明主动向班主任检讨了自己违反班级纪律的错误行为②某商家在客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补发了交易中溺发的货物③吴某用十年的时间兑现了为儿子偿还生前债务的承诺④小丽发现同学小红偷拿他人物品,答应为小红保守秘密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9.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下列与诚信相关的名言是(A.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B.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C. 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 D.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0. 在我国举办的国际赛事上,我们都能看到志愿者们用阳光、活力的面貌和专业、敬业的服务,为外国友人积极提供服务,解决困难,彰显了以和为贵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向世界展现了中国青年一代的风采。由此可见( )A. 文明有礼定能获得他人尊重 8. 做文明有礼的人,不能恶语伤人C. 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D. 文明有礼体现了国家的形象11. 为弘扬浙江新风,践行“十礼”精神,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浙风十礼·瑞安有礼”人人知晓,全民普及。瑞安市某中学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高度重视礼仪教育是因为(A. 礼仪关系自身、集体和国家的形象 B. 每种仪式都有一定的规范和程序C. 中华民族创造了完整的礼仪规范 D. 我们应展示现代中国公民风貌12. 我国不断加强构建社会信用体系,把不诚信的个人列入“黑名单”,并且采取相应惩戒措施,如限制“老赖”们办理信用卡、乘坐飞机等,让其“品尝”失信的代价。这样做(A. 有利于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8. 有利于营造良好社会风尚C. 有利于根治社会中的失信现象 D. 有利于约束失信者的所有行为13. 下列事件与行为判断相一致的是(选项 事件 行为判断A 张某和王某签订商品买卖合同,张某收款后却只发放了 车货物, 装承担违 行政违法行B 李某打119请报发生火情,公安部门依法对其行政拘留 刑事违法行C 吴某数布地震谣言, 找乱公共秩序,被警方依法行政拘留 () 民事违法行D 陈某为牟取私利,非法收购融危引生动物,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 刑事违法行A. A B. B C. C D. D14. 在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过程中,小明通过图示法加深对知识间关系的理解。小明对违法和犯罪的关系的理解是(①一般违法行为包含犯罪②犯罪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③两者都应受刑罚处罚④犯罪一定是违法行为A. ①② 8.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15. 见义勇为作为高尚的品质,历来受到时全社会的亵扬和敬佩,但是,身为未成年人,在面对违法犯罪时,要善于斗争,见义智为。下列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常见方法中,对中学生来说哪些是可取的(①及时拨打110报警 ②记住违法犯罪分子体貌特征③直接冲上去控制住违法犯罪分子 ④了解违法犯罪分子的去向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16. 中学生达瓦从小养成了许多不良的习惯,逐渐发展到偷同学,老师的钱包,后来他因与社会上的“哥们儿”持刀抢劫,被判处有期徒刑。这给我们的警示是(A. 违法一定会发展成犯罪8. 一般违法与犯罪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两者没有严格的界限C. 只要不违法,就一定不会犯罪D. 青少年要加强法治意识,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第II卷(非选择题)17.【以案说法与法同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下列材料。案例一:2023年2月11日,杨某在03706次列车上吸烟触发烟雾报警,致使到车由时速300千米降至时逢200千米,降速运行长达2分钟。最终,铁路警方依法给予杨某罚款500元的处罚。认路警方提醒:高铁动车组列车运行速度快,人员密集,车厢高度封闭,在列车的任何部位都禁止吸烟。一旦吸烟将会触发烟雾警报装置,导致列车自动降速甚至紧急制动。严重影响列车运行安全。请广大旅客遵守乘车规定,切勿在高铁动车组列车上吸烟。(1) 根据杨某的行为,请问如何预防一般违法行为,做到遵章守法 (9分)(2) 结合材料请你谈谈规则与自由的关系。(6分)18. 尊重他人,共创和谐情景一:校园里,两位同学走路的时候说笑打闹,结果一不小心,撞了对面走来的人。他们俩不仅不道歌,还骂骂咧咧,推推搡搡。情景二: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加大对失信被执行人(失信被执行人指具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公民)的信用惩戒压力,如禁止乘坐飞机、限制出国等,使他们“一攻失信、处处受限”。(1) 就上述情景,谈谈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应如何做到尊重他人。(8分)(2)从“珍惜诚信记录”的角度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做一个诚信的人 (6分)19.【远离犯罪健康成长】为了提高学生守法和用法的自觉性,积极预防学生违法犯罪,八年级某班开展了以“违法与犯罪”为主题的自主探究活动。对此,同学们收集了以下材料:材料一:未成年人犯罪人群中存在的不良行为类型及其所占比例不良行为类型 逃学 旷课| 吸烟 酗酒 与不良青少年 交往比例(%) 86.` 87.3 80.5 76.5 83.7材料二: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后,逐渐无心学习,不完成作业,经常旷课。开始时,他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曾因偷学校的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在社会上偷窃财物、参加赌博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他仍不悔改,为了搞钱到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就作案3起,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1) 结合材料说说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6分)(2) 根据材料分析,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8分)(3) 同学们想一想,遇到不法侵害该怎么做 (9分)参考答案1. A2. B3. B4. D5. D6. B7. C8. A9. A10. D11. A12. B13. D14. B15. D16. D17.(1) ①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②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不做违法的事情。③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微杜渐。(2) ①规则与自由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②规则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③规则是保障自由实现的必要条件,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为了限制自由,而是为了保障在规则允许范围内的自由。18.(1) ①积极关注、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权利等。②平等对待他人。不以貌取人、不以地位高低对待他人。③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理解他人的感受。④学会欣赏他人。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和长处。(2)①要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个人诚信记录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信用“名片”。②树立诚信意识。我们要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③运用诚信智慧。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他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道德和法律的要求,妥善处理。19.(1) ①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陈某的一系列行为对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②犯罪是违反刑事法律的行为。陈某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违反了刑事法律。③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陈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受到了刑罚处罚。(2)①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②要杜绝不良行为,如旷课、偷窃等。③要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公民。④要从小事做起,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3)①要保持冷静,不要惊慌。②要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不法侵害作斗争,如及时拨打 110报警,记住违法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和去向等。③如果有能力,也可以采取正当防卫等合法手段保护自己。④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他人和社会的公共利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