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十四 崇尚法治精神——三年(2022-2024)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分类汇编(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考点十四 崇尚法治精神——三年(2022-2024)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分类汇编(含解析)

资源简介

考点十四 崇尚法治精神
1.(2024·山东聊城·中考真题)2023年12月29日,江苏省镇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对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席蔡鄂生以受贿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本案被告人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②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属于刑罚中的主刑
③本案被告人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被剥夺④在法治社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2024·内蒙古·中考真题)2024年初,电影《第二十条》热映,引起广泛关注。对影片中“一次犯罪污染的是一条河流,一次错误的裁决污染的是整个水源”的台词理解正确的是( )
A.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只是成年人的责任
B.司法机关要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
C.司法机关应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D.制度保障公平,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
3.(2024·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道德与法治课上,老师组织同学们围绕“中学生如何维护公平正义”展开讨论,大家纷纷表达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
A.丽丽: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
B.萍萍:守护正义只需要有勇气斗争即可
C.巍巍: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始终站在弱者一方
D.丹丹:遇到不公平行为时,可以采取一切方式抗争
4.(2024·山东临沂·中考真题)2024年春节档电影《第二十条》热映,这是国内首部“正当防卫”题材的影片。电影讲述基层青年检察官守护公平正义底线的故事。看过电影的观众,都会深刻地记得刑法第二十条--正当防卫条款。法律鼓励你制止正在进行的违法犯罪,不用承担刑事责任;也记得它的精神,法不能向不法让步;更记得它的逻辑,它具有道德正当性,不是以暴制暴,而是以正应对不正。电影《第二十条》传递出( )
①人民检察院通过行使审判权惩办犯罪分子
②维护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③实现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④当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5.(2024·甘肃临夏·中考真题)2024年4月16日,针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强调,审判既要成为对失足未成年人惩戒处罚的公堂,又应作为挽救教育的课堂。这则新闻向我们传递的信息有( )
①年龄不应是违法犯罪的挡箭牌②未成年人已不再受法律的特殊保护
③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远离犯罪④公平正义是一个美好社会应有的价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2024·新疆·中考真题)“法不能向不法让步”,“一次犯罪污染的是一条河流,一次错误的司法裁决污染的是整个水源”。电影《第二十条》的台词说明了( )
A.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 B.司法机关保障公民的各项政治权利
C.行政机关的干涉可杜绝司法不公产生 D.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础
7.(2024·江苏宿迁·中考真题)“对涉罪人员近亲属多项权利进行限制,违背罪责自负原则,不符合宪法第二章关于‘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规定的原则和精神。”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亮出的这一鲜明态度表明( )
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②公平正义是法治的价值追求
③人大拥有最高决定权④宪法是其他法律的具体落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23·青海西宁·中考真题)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人民法院“马背法庭”努力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该做法( )
①维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②体现了人民法院的司法公正
③捍卫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④制定了维护公平正义的法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2023·青海西宁·中考真题)对下侧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

A.法律靠社会舆论保证实施 B.法律只调整执法者的行为
C.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D.警察拥有超越法律的权限
10.(2023·四川巴中·中考真题)随着“它”经济的兴起,依法养犬、规范养犬、文明养犬已成为迫切的社会需求。某市自2023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养犬管理条例》。对于该条例的实施,市民们有不同的看法。你认为合理的是( )
①小王: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②小南: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③小波: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④小陈:养狗是我的自由,他人无权干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2023·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题)王先生对其妻张女士长期实施家庭暴力,张女士担心起诉离婚后丈夫会对她进行报复,于是向法院提出人身安全保护令申请。承办法官在受理当日即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禁止王先生对张女士实施家庭暴力以及骚扰、跟踪、接触张女士及其近亲属,责令王先生迁出张女士住所,如被申请人违反上述指令,视情节轻重依法追究法律责任。这说明( )
①实施家庭暴力的行为构成犯罪,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②“人身安全保护令”是法院参与“反家暴”工作的强有力抓手
③法院依法严打侵害妇女权益犯罪行为,为有困难的妇女提供司法援助
④“人身安全保护令”切实维护妇女在人格、人身等各方面的合法权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2023·辽宁营口·中考真题)围绕“两免一补”政策,四名同学发表各自的看法。你赞成的有( )

①小蕊:“两免一补”政策能保证教育的绝对公平
②阿梅:国家为每个孩子提供了公平的受教育机会
③小涛:“两免一补”政策,保障了公民的财产权
④大海:公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体现权利公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2022·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反腐力度,“老虎”“苍蝇”一起打。近年来,我国开展“天网行动”,抓捕外逃贪官。以上举措说明( )
①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②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④任何人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2022·湖南张家界·中考真题)古希腊政治家伯里克利曾说过:所有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在现代,这已成为一个不证自明的道理,被录进《世界人权宣言》。以下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是(  )
①法庭审理案件时为聋哑人配手语老师
②已出嫁的女儿不能继承自己亲生父母的遗产
③领导干部犯罪要加倍处罚
④男女同工同酬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5.(2022·广西柳州·中考真题)“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这句话表明( )
①司法机关要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 ②所有的司法案件都必须公开审理
③司法机关要接受所有国家机关的监督 ④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2024·湖北·中考真题)【关注社会崇尚法治】
2024年春节档热电影《第二十条》,聚焦“正当防卫”这一法条,电影片名取自刑法第二十条规定,讲述了基层青年检察官顶住重重阻力,追根溯源还原案件真相,守护公平正义底线的故事。
“法律,是让坏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法不能向不法让步!” “我们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 ……
以上电影台词引起了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及广大观众的深深共鸣,不同的社会群体纷纷展开讨论。
(1)假如你是一名司法机关工作人员,请谈谈你对台词的理解。
(2)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每一个人都不能缺席。请列举两个例子,说明在生活中你会怎样维护公平正义。
17.(2024·江苏南通·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岁的小萧使用父亲的账号扫码开锁骑共享电动自行车。在骑行过程中,小萧逆向行驶,与驾驶电动自行车且未戴头盔的夏女士相撞,造成夏女士严重脑外伤,经司法鉴定,夏女士属于一级精神伤残。人民法院依法认定小萧承担本次事故60%的民事赔偿责任,判决小萧及其父母共同赔偿夏女士残疾赔偿金等共计110余万元。
法律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二条规定,在道路上驾驶电动自行车必须年满16周岁。
(1)人民法院作出上述判决有何意义
(2)同学们对此案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请对以下观点进行综合评析。
18.(2022·山东聊城·中考真题)【增强法治观念·强化责任意识】
材料一 某大学女学生王某某不执行防疫政策,擅自外出,进出饭店不扫码,故意隐瞒活动轨迹。回校后,竟让室友顶替自己做核酸检测,最终被确诊为新冠肺炎。王某某的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目前,已被郑州市公安局二七局立案侦查。
(1)请你对王某某的行为进行点评。
材料二 阅读漫画《约束与保护》
(2)请你从自由与法治的角度谈谈对漫画寓意的认识。
参考答案
1.D
【解析】本题考查犯罪的基本特征、公民政治权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对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席蔡鄂生以受贿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说明他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在法治社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①④说法正确;对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席蔡鄂生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是指他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被剥夺,③说法正确;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属于刑罚中的附加刑,②说法错误;故选D。
2.C
【解析】本题考查维护司法公正。材料中,通过电影《第二十条》的热映,向我们说明了要努力维护司法的公平正义,启示司法机关应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故C说法正确;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是全社会的责任,故A说法错误;监察机关要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故B说法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制度保障公平的内容,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3.A
【解析】本题考查个人维护公平、个人守护正义。依据教材知识,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故A符合题意;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故B说法错误;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故C说法错误;遇到不公平行为时,要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故D说法错误;故选A。
4.A
【解析】本题考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分析题文,题干中提到2024年春节档电影《第二十条》是国内首部“正当防卫”题材的影片,讲述基层青年检察官守护公平正义底线的故事,并强调了正当防卫条款的相关内容;这体现了维护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实现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当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故②③④符合题意;人民检察院行使的是检察权,审判权由人民法院行使,故①说法错误;故选A。
5.C
【解析】本题考查预防犯罪、公平正义。分析题文,题干中最高人民法院对未成年人犯罪审判强调惩戒处罚与挽救教育并重。这表明法律权威公正,未成年人犯罪也得担责,年龄不是违法挡箭牌,警示未成年人不可违法;体现法律有教育挽救功能,因未成年人身心未成熟,犯错需教育改正,也提醒要加强对未成年人教育引导预防犯罪;这也体现了追求公平正义的价值,要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统一;故①③④正确;我国法律依然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但这种保护是在法律框架内,旨在帮助未成年人更好地成长,而不是纵容他们犯罪;故②错误;故选C。
6.A
【解析】本题考查司法维护正义。分析题文,“法不能向不法让步”“一次错误的司法裁决污染的是整个水源”,这些台词强调了司法公正的重要性,说明了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故A符合题意;司法机关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而非各项政治权利,故B错误;行政机关不能干涉司法,且行政机关的干涉也不能杜绝司法不公的产生,故C错误;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而非基础,故D错误;故选A。
7.A
【解析】本题考查宪法的地位、公平正义的价值。分析题文,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的态度表明了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的重要性,体现了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保障,这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同时,限制涉罪人员近亲属的权利违背了公平正义的法治价值追求;故①②符合题意;全国人大拥有最高决定权;故③错误;其他法律是宪法的具体落实;故④错误;故选A。
8.A
【解析】本题考查司法捍卫正义。分析题文,“马背法庭”努力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做法维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体现了人民法院的司法公正;捍卫了社会的公平正义;①②③符合题意;人民法院没有制定法律的权力;故④错误;故选A。
9.C
【解析】本题考查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分析题文,漫画中给警车开罚单,这说明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都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故C正确;法律靠国家强制力量保证实施;故A错误;法律不仅仅调整执法者的行为,故B错误;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权限;故D错误;故选C。
10.A
【解析】本题考查对法治与自由的关系的认识和把握。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因此,市民养狗的自由应当受到《养犬管理条例》的限制,①②③说法正确;养狗自由应当受到《养犬管理条例》的限制,依法养犬、规范养犬、文明养犬才能享有养狗的自由,否则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④说法错误;故选A。
11.C
【解析】本题考查对公民的生命安全受法律保护、司法维护正义的认识和把握。实施家庭暴力的行为不一定都构成犯罪、追究刑事责任,①说法错误;题文材料体现人民法院为打击家暴行为而下发“人身安全保护令”指令,为遭受侵害的妇女提供了有效的司法援助,说明“人身安全保护令”是法院参与“反家暴”工作的强有力抓手,②③说法正确;题文材料说明国家切实维护妇女在人格、人身等各方面的合法权益,“人身安全保护令”只是人民法院维护公民权益的一种方式和手段,而不是主体,④说法错误;故选C。
12.C
【解析】本题考查维护教育公平。分析题文,国家推行“两免一补”政策,让孩子们都能上学,结合所学可知,这说明国家为每个孩子提供了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公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体现权利公平;②④符合题意;世界上没有绝对公平,①错误;“两免一补”政策,保障了公民的受教育权;③错误;故选C。
13.C
【解析】本题考查法律的特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反腐力度,“老虎”“苍蝇”一起打,近年来,我国开展“天网行 动”,抓捕外逃贪官,说明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①③④正确;题干没有体现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排除②;故选C。
14.C
【解析】本题考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一条基本原则。平等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法庭审理案件时为聋哑人配手语老师体现了不同情况差别对待;男女同工同酬体现了同等情况同等对待,①④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符合题意;②错误,已出嫁的女儿也能依法继承自己亲生父母的遗产;③错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领导干部犯罪应依法公正处罚;故选C。
15.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维护公平正义的相关知识。“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体现了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我们需要坚持公正司法,司法机关要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故①④选项说法正确;题干信息强调公正司法,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司法案件都必须公开审理,故②选项说法错误;司法机关行使职权应该受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故③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
16.(1)①“法律,是让坏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 这意味着法律的首要目标是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厉制裁,增加犯罪分子的违法成本,从而起到预防和遏制犯罪的作用。同时,法律也要保障公民在合法范围内维护自身和他人权益的行为,不能让正义之举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否则会削弱公众对法律的信任和对正义的追求。
②“法不能向不法让步!” 这鲜明地表达了法律的权威性和不可侵犯性。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不能因为不法行为的嚣张或者复杂情况而妥协退缩。我们必须坚决依法办事,维护法律的尊严和公正,让违法者承担应有的责任。
③“我们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司法工作的深远影响和重大责任。每一个案件背后都关系着当事人的命运、家庭和未来。我们的每一个判断和决定,都可能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不可逆的改变。因此,在办理案件时,必须怀着敬畏之心,严谨细致,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确保司法公正,给当事人一个公正合理的结果。
(2)例子一: 在社区中,如果发现物业对于某些居民的合理诉求置之不理,导致服务不公平,我会积极收集相关证据和信息,向物业管理层反映情况,并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如果物业仍不改进,我会联合其他受影响的居民,通过合法的途径,如向社区管理部门投诉或组织业主大会,来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确保物业服务的公平公正。
例子二: 在学校里,假如有同学因为家庭背景或其他原因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比如在评选优秀学生或者分配学习资源时被忽视,我会主动站出来,向老师和学校管理部门反映真实情况,提供客观的评价和建议,确保每个同学都能在公平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同时,在日常的学习和活动中,我也会平等对待每一位同学,不歧视、不偏袒,积极营造公平正义的校园氛围。
【解析】(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公平正义的重要性、司法维护正义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法律,是让坏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可链接法律要起到预防和遏制犯罪的作用、不能削弱公众对法律的信任和对正义的追求;
关键词②:法不能向不法让步→可链接表达了法律的权威性和不可侵犯性;维护法律的尊严和公正;
关键词③:我们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可链接深刻地揭示了司法工作的深远影响和重大责任+确保司法公正的重要性;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本题考查公民个人如何维护公平正义,属于开放性试题,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17.(1)①人民法院的判决有利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引导家长认真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管义务。②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进建设法治国家。
(2)两位同学的观点都是片面的。①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人民法院的判决对小萧有警示作用。②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家庭教育可以减少小萧违法行为的发生。
③要使小萧不再违法,关键在于其自身依法自律;还需要学校、政府、社会等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解析】(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人民法院的职权及意义的有关知识,从意义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人民法院依法认定小萧承担本次事故60%的民事赔偿责任,判决小萧及其父母共同赔偿夏女士残疾赔偿金等共计110余万元→可链接人民法院依法行使审判权+有利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第一步:读题,提炼辩题。
观点①:有了人民法院判决的警示,小萧不会再做违法的事情了。
观点②:小萧父母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就可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
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观点①②正误。
正误判断:片面。
论据①: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人民法院的判决对小萧有警示作用。
论据②: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家庭教育可以减少小萧违法行为的发生。
论据③:要使小萧不再违法,关键在于其自身依法自律;还需要学校、政府、社会等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18.(1)①她的行为是缺乏规则意识的表现,扰乱了社会正常的秩序,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要受到道德的谴责。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需要发自内心的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②她的行为是不讲诚信的行为,失信者必将处处受限。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我们要树立诚信意识,主动承担责任,争取他人的谅解。③她的行为是不道德的、不负责任的行为,败坏了社会风气。积极承担责任有利于共享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该遵守社会公德,承担社会责任。④她的行为是违法犯罪行为,妨害传染病防治,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⑤疫情防控无小事,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⑥我们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服从疫情防控要求,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和社会负责。
(2)①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②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④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⑤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在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⑥我们要珍视自由,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依法行使权利。
【解析】(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学生, 需要运用规则和自由的关系、诚信的重要性、践行诚信、依法行使权利、做负责任的人的有关知识,从评析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某大学女学生王某某不执行防疫政策,擅自外出,进出饭店不扫码,故意隐瞒活动轨迹→可链接她的行为是缺乏规则意识的表现、规则和自由的关系、遵守规则、承担社会责任。
关键词②:回校后,竟让室友顶替自己做核酸检测,最终被确诊为新冠肺炎→可链接是不讲诚信的行为、诚信的重要性、践行诚信的要求。
关键词③:王某某的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可链接是违法犯罪行为、依法行使权利、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学生, 需要运用法治与自由的关系、珍视自由的有关知识,从认识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漫画《约束与保护》→可链接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法治是自由的保障;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我们要珍视自由。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