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陇南市康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阶段性学习效果评估道德与法治试卷(二)(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甘肃省陇南市康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阶段性学习效果评估道德与法治试卷(二)(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学习效果评估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 (二)
题 号 一 二 总 分
得 分
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请将第一部分的答案填写在题后相应的答题栏内。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50分)
得 分 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50分)
1.“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 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下列观点中能体现这句话的意思的是 ( )
①一个人不可能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 ②社会只能为个人发展提供精神滋养
③社会只能为个人发展提供物质支持 ④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 出生时,我们是一张“白纸”,父母、老师和社会不停地在“白纸”上添加“颜料”,如教育、帮助和关爱,逐步帮助我们成长为有知识、懂礼貌、守规则的公民。从“白纸”到“公民”的蜕变说明 ( )
A. 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B. 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C.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参与
D. 每个人最终都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3.“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既阐明了中国梦的核心价值,也道出了中国梦的动力源泉。对此,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②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完全靠自己
③社会的发展需要每个人积极参与
④只要有远大的理想,就会给社会发展注入动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 某校正在开展“微公益”活动,同学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积极参加。例如,走上街头(B)八年级道
当环保志愿者,清扫街道; 给敬老院的老人们表演才艺,送温暖; 为贫困山区的学生捐赠物品……参加这些公益活动 ( )
①有利于学生感受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在社会课堂中学习和成长
②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必须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③既是体验生活,也是在实践中发展自己
④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社会生活的认识,更关心社会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 媒介素养一般是指人们正确地、建设性地使用媒介资源的能力。它包括人们面对各种信息时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等能力。下列同学的做法中,具有较高媒介素养的是( )
A. 小虎受网络营销模式诱导,不断增加网络阅读时间
B. 小孟收到买游戏装备返现的短信后立即向对方转账
C. 小章看到了某地地震的消息后不假思索地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D. 小明在网上查找学习资料时,遇到不明窗口弹出立即关闭
6. 有人说:“网络一半是天使,一半是恶魔。”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
①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具有两面性 ②网络危害不可避免,要拒绝使用网络
③正确使用网络可以丰富我们的日常生活 ④网络信息良莠不齐,要学会选择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7. 数字阅读是指通过电子设备来阅读数字化的书籍、杂志、报纸等出版物的行为。预计到2028年,我国数字阅读行业的市场规模将突破900亿元。这主要体现了 ( )
A. 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B. 网络阅读已经替代了纸质阅读
C. 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D.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网络强国
8. 互联网不仅方便沟通,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更是架起了政府与百姓之间的桥梁。如图漫画说明 ( )
A. 网络帮助我们结交新朋友,学习新知识
B. 人们可以借助互联网休闲娱乐,丰富精神生活
C. 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
D. 互联网拓宽了民主渠道,促进我国民主政治的进步
9. 2024年4月,由中央网信办主办的2023年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揭晓结果,550件讴歌新时代、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网络精品脱颖而出。举办这样的活动旨在 ( )
A. 利用网络平台建言献策 B. 培育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C. 提高网络信息的传播速度 D. 打破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
10.“秩序意味着光明和安宁,意味着内在的自由和自我控制; 秩序是人类最大的需要,是真正的幸福所在。”这句话告诉我们 ( )
①社会秩序明确社会规则的内容
②良好的社会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
③每个社会成员都有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④有了良好的社会秩序,社会才能正常运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1.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在交通道路口等公共场所,我们经常会看到各种警示图标。这告诉我们 ( )
A. 公民的规则意识偏低 B. 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
C. 遵守规则只能靠警示 D.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12. 为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环境,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国务院第15次常务会议通过《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自2024年1月1 日起施行,这为游戏行业完善和落实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提供了更为具体的指引。这说明 ( )
A. 原来的规则都需要调整和完善
B. 我们要自觉遵守规则,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
C.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
D. 要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否则就要承担法律责任
13. 《吕氏春秋》有云:“欲知平直,则必准绳; 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下列人物的言行与这句古语表达的内涵一致的是 ( )
A. 小季在公园散步时提醒妈妈不要随地乱扔垃圾
B. 小明在校园里遇到班主任老师,低着头快步走开
C. 在路口等红灯时,小杰看见没有车辆经过便径直过了马路
D. 道德与法治课上,小华拉着同桌聊自己最近感兴趣的一部电影
14.“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的无限向往。下列同学对自由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
A. 小静:自由就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B. 小梅:自由就是不受任何限制,为所欲为
C. 小茹:自由是有限制的,无限制的自由只能产生混乱
D. 小安:有法治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
15. 为了传承中华美德,提升学生道德修养,某校开展了“社会生活讲道德”的主题班会活动。下列观点中符合班会主题要求的是 ( )
①他人尊重自己,自己才需要尊重他人
②文明有礼需要我们与人为善、忍让顺从
③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④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6. 平时沉默寡言的小张在班级联欢会上以一曲琵琶独奏获得了满堂彩,自此老师和同学都鼓励她参加学校表演。在不断为班级争光的过程中,她也越来越开朗自信。小张的变化告诉我们 ( )
①要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 ②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信心
③相互尊重就能够促进社会进步 ④只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值得尊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7. 全国文明城市是反映一个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也是一个城市最具影响力的“地方名片”和“金字招牌”。助力文明创建活动,做文明有礼的人,青少年应该 ( )
①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②不拘小节,我行我素
③洒脱做人,不修边幅 ④学礼明礼,思考践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8. 2024年的3·15晚会聚焦食品安全问题,深度曝光了多项不良行为:部分企业使用劣质原料,某些企业涉嫌虚假宣传……一夜之间,这些企业产品销量骤减,甚至无人问津。这说明 ( )
①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②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③企业要依法经营,诚信经营
④企业只有坚持诚信经营、诚信办事,才能塑造良好的形象和信誉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9. 对人诚实与尊重他人隐私是我们常常碰到的一对冲突。面对这一两难选择,我们应该正确把握二者的关系。下列对二者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 诚实与隐私不能共存,讲诚实就没有隐私,要隐私就做不到诚实
B. 当发生冲突时,要结合具体情境,权衡利弊,运用诚信的智慧
C. 尊重个人隐私,就无法与别人坦诚交流
D. 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要绝对尊重他人的隐私,违背诚信原则也在所不惜
20. 王某为了吸引流量、博取网民关注,拍摄低俗视频并在网上发布,扰乱了公共秩序,被公安机关依法处以行政拘留15天的处罚。王某的行为属于 ( )
A. 刑事违法行为 B. 严重违法行为 C. 民事违法行为 D. 行政违法行为
21.“三无”老年代步车上路、行人闯红灯、在人行道上停车……这些小微违法行为常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因其情节轻微,不会即刻对他人合法权益、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造成较大影响,以至于大家都以“小”视之,甚至见怪不怪。下列对小微违法行为的认识,正确的是 ( )
①潜在风险不容小觑,绝不能以“微小”视之
②缺乏规则意识和守法意识是其产生的根源
③情节太轻,没有危害性,也不必大惊小怪
④治理小微违法行为,只需口头警告即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2.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法治社会,无法外之地,无法外之人,无法外之权,任何人都不能为所欲为。这说明 ( )
①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都是犯罪行为
②无论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③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④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3. 下列与“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是 ( )
A. 以责任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B.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C. 罪孽本自微末始,陷身囹圄悔方迟
D.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24. 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下列诉讼行为与诉讼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 )
A. 王某因李某借钱不还将李某告上法庭——行政诉讼
B. 陈某因犯故意杀人罪被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刑事诉讼
C. 张某因不服执法人员的行政处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民事诉讼
D. 方某长期霸占余某的停车位不还,被余某告上法庭——行政诉讼
25. 近年来,校园霸凌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破坏了校园安全和谐的氛围,违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看到同学遭遇霸凌时,正确做法是 ( )
①召集好友狠揍霸凌者,不让被霸凌的同学吃亏
②不做围观者,及时报告老师或拨打报警电话
③鲁莽行事,直接同霸凌者进行搏斗
④及时上前加以制止,与霸凌者巧妙周旋,尽己所能帮助被霸凌者脱离险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 案
题 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 案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50分)
得 分 评卷人
26. 【在社会中成长 传播网络正能量】(13分)
材料一 亲社会行为通常是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分享、合作、助人、安慰、赠与等,是一种个体帮助或打算帮助其他个体或群体的行为趋向。小川认为:“我们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现在学习压力那么大,因此亲社会行为是长大以后的事,我们现在关注社会为时尚早。”
材料二 下表为中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
调查项目 每天上网超4小时 在网上晒自己的照片 不经调查便相信信息来源属实
所占比例 72.9% 60.4% 61%
材料三 从借助大数据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到远程课堂帮助山村孩子迈过“数字鸿沟”;从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出乡村,到“互联网+”催生创新创业热潮; 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的战略布局……网信事业蓬勃发展给亿万人民带来更多安全感。
(1) 运用“亲社会行为”的相关知识,评析材料一中小川的观点。 (5分)
(2) 材料二主要反映了中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怎样积极传播网络正能量 (4分)
27. 【遵守规则 改进规则】 (13分)
材料一 近年来,网上外卖订餐平台发展得如火如荼。然而为了抢时间,有些外卖送餐员无视交通规则,逆行、闯红灯、超速行驶,与此同时导致的交通事故也与日俱增。“一旦没有按时送到就要罚钱,如何送达是我的自由,而且也实在是没办法啊!”很多外卖送餐员对自己的交通违规行为也显得很无奈……针对媒体、公众对外卖骑手交通安全问题的关注,某外卖平台发布声明,表示将更好地优化系统,在为用户提供准时配送服务的同时,调度系统会给骑手留出8分钟弹性时间; 同时改进骑手奖励模式,让骑手在保障安全的同时获得更实际的回报。
材料二 2023年6月5日,生态环境部、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新修订的《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十条》。2018年6月5日, 《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发布,成为全国层面首个针对公民的较为全面的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被称为“公民十条”。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深入推进,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对“公民十条”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为建设美丽中国汇聚全民力量。
(1) 请针对材料一中外卖送餐员“如何送达是我的自由”的说法,谈谈你的认识。(5分)
(2) 材料一对我们维护社会规则有什么启示 (4分)
(3) 从规则的角度,说明材料二中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联合修订《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 (试行) 》的原因。 (4分)
28. 【锤炼品德 健康成长】 (12分)
材料一 孟子说:“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是相互的,是交往的起点,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材料二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扬雄说:“人而无礼,焉以为德。”
材料三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项重要的民法原则。在社会活动中,每个人都要讲信用、守诺言。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做到尊重他人 (4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个人角度谈谈文明有礼的重要性。 (4分)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在社会生活中践行诚信 (4分)
29. 【以案说法 预防犯罪】 (12分)
中学生刘某结识了一些社会上的不良青年,在他们的影响下,他开始旷课、迷恋网吧,导致精神萎靡、无心读书。八年级时,因聚众赌博,他还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为还赌债,刘某绑架了同学李某,不仅向李某家人勒索人民币20000元,还在犯罪过程中故意伤害李某致其重伤。最终,刘某受到了法律的严厉制裁。
(1) 刘某的行为中,哪些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哪些属于犯罪行为 (4分)
(2) 刘某从结识不良青年到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过程说明了什么道理 (2分)
(3) 上述案例警示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预防犯罪 (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