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五单元《人体司令部》 单元教学规划 5.18《从刺激到反应》课时教案(含课时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五单元《人体司令部》 单元教学规划 5.18《从刺激到反应》课时教案(含课时练习)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人体司令部》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苏教版 单元(或主题)名称 人体司令部
单元主题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以《人体司令部》为主题,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人体的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作为“司令部”的核心作用。这一单元旨在揭示神经系统如何调节、维持和控制人体的各项功能与活动,使机体能够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并主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
课标要求 核心概念: 神经系统是人体各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调节、维持和控制其他系统的功能。 大脑作为神经系统的核心,不仅是调节与控制的最高中枢,也是思维活动的器官。 学习内容: 初步认识人体的主要生命活动和人体健康。 理解刺激与反应的关系,掌握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探究大脑的组成、模样、功能及分工。 了解脑科学的基本知识,学习如何爱护大脑和科学用脑。 学业要求: 能够正确区分不同场景下的刺激与反应。 说出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举例说明保护脑健康的主要措施。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进智慧,为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立足于神经系统的现实意义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刺激与反应的关联性出发,通过四个递进式的课程——《刺激与反应》《从刺激到反应》《我们的大脑》《大脑的开发与利用》——逐步深入。教材设计了一系列动手、动脑的活动,旨在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方式,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神经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大脑的功能。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基础科学知识,能够识别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并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所感知。然而,由于神经系统的复杂性和隐蔽性,学生难以直接观察和感知其内部结构和功能,因此对神经系统的了解相对有限,甚至存在一些错误认识。因此,他们对神经系统充满了好奇和渴望,希望通过学习揭开其神秘面纱。
单元目标 科学观念: 初步认识人体的主要生命活动和人体健康,理解神经系统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科学思维: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并进行科学分析和判断。 探究实践: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探究,设计实验方案,记录实验数据,并表述探究结果。 责任态度: 表现出对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关注自身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单元结构化活动 第一课:刺激与反应 通过体验活动,如投棉球游戏和翻转打手游戏,引导学生理解刺激与反应的区别和联系,感受身体在刺激作用下的快速反应,特别是本能反应。 第二课:从刺激到反应 介绍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通过案例分析或模型演示,让学生了解神经信息的传递过程。 第三课:我们的大脑 探究大脑的组成、模样、功能和分工,通过观察大脑模型、阅读资料或观看视频,引导学生认识大脑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第四课:大脑的开发与利用 介绍脑科学的一些研究成果,指导学生如何爱护大脑和科学用脑,通过讨论和实践活动,增进学生的智慧,为其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达成评价 围绕课时学习目标 达成评价应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通过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多种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具体评价指标包括: 是否能够正确区分刺激与反应。 是否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是否表现出对神经系统和脑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是否能够提出保护脑健康的实际措施并付诸实践。
第十八课时《从刺激到反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能力
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通过观察和实验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使学生能够运用科学语言、概念图、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并表述探究结果。
科学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使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和思维方式理解生物对刺激作出反应的机制。
使学生能够分析、推理和解释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以及大脑在反应过程中的作用。
科学素养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探究的精神。
了解人体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理解其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
责任态度
培养学生保护神经系统健康的意识,了解生活习惯和生存环境对人体产生的影响。
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生活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刺激、感受、反应三者的关系。
掌握大脑在反应过程中的作用。
举例说明人体对某些常见刺激的反应方式和作用。
教学难点
了解大脑在反应过程中的复杂作用。
通过实例分析,理解并画出神经信息传递的流程图。
三、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以“抢椅子”游戏为导入,引导学生分析游戏中的刺激(听、看)和反应(抢椅子)过程,并在人体轮廓图上画出信号的传递过程。这一活动旨在激发学生兴趣,初步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和信号传递过程。 通过游戏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抽象概念具体化。 初步建立学生对神经系统组成和信号传递过程的认识。
(二)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1:分析游戏中的刺激与反应 活动内容:学生分析“抢椅子”游戏中的刺激和反应,并在人体轮廓图上画出信号的传递过程。 探究活动2:完善神经系统信息传递过程 活动内容:以生活或比赛中的常见例子(如守门员扑球、听枪声起跑)巩固并丰富神经系统信息传递的路径。 探究活动3:探究人体不同部位皮肤敏感性和反应速度 活动内容:通过测试身体不同部位的皮肤敏感性和反应速度,说明神经分布的不均匀性。 探究活动4:感受大脑错觉 活动内容:通过比较两幅图中线段长度和平行性的错觉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大脑在处理信息时也会出错。 探究活动5:分析脊髓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活动内容:通过阅读脊髓和保护脊髓注意事项的资料,了解脊髓在信息传递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活动6:应急反应分析 活动内容: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应急反应(如听到放鞭炮捂耳朵、踩到钉子缩回脚),理解脊髓在不受大脑控制时的快速反应。 通过游戏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刺激与反应的关系,初步建立神经系统信号传递的概念。 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学生对神经系统信息传递过程的理解,并学会画出神经信息传递流程图。 使学生认识到身体各部位在应对外界刺激时的差异,进一步理解神经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促进学生了解大脑在处理信息时的局限性,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实证精神。 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了解保护神经系统的重要性。 使学生认识到神经系统的自我保护机制,增强对生物体应激反应的理解。
(三)生活应用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刺激与反应现象,如看到食物流口水、听到噪音捂耳朵等,分析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通过生活实例,加深学生对神经系统工作原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四)知识总结 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功能。 刺激、感受、反应三者的关系。 大脑在反应过程中的高级功能。 脊髓在信息传递中的重要作用。 帮助学生梳理本课所学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 巩固学生对神经系统工作原理的理解和记忆。
作业设计
(一)、填空题
1. 神经系统由( )、( )和( )组成。
2. 当我们听到枪声起跑时,刺激信号首先通过( )传入大脑,然后大脑发出指令,通过( )使身体产生反应。
3. 大脑在刺激与反应过程中起到( )的作用。
4. 脊髓是神经系统的( ),负责传递大脑与身体各部分之间的信息。
答案:1. 传入神经、传出神经、中枢神经系统
耳朵、传出神经
总指挥
4. 重要部分
(二)、判断题
1. 大脑在处理信息时总是准确无误的。(×)
2. 神经系统中的传入神经负责将信息从身体各部分传递到大脑。(√)
3. 脊髓不需要特别保护,因为它不容易受伤。(×)
(三)选择题
1. 下列哪项不属于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C)
A. 大脑 B. 脊髓 C. 骨骼 D. 神经
2. 当我们触摸到热的东西时,首先的反应是(B)
A. 感觉到疼 B. 迅速拿开手 C. 思考如何处理 D. 告诉别人
3. 下列哪个例子说明了脊髓在信息传递中的重要作用?(A)
A. 听到枪声起跑 B. 看到食物流口水 C. 思考复杂问题 D. 感受疼痛
(四)、简答题
1. 请简述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功能。
答案:神经系统由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组成。传入神经负责将身体各部分接收到的刺激信号传递到大脑;传出神经则将大脑发出的指令传递到身体各部分,产生相应的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则负责整合信息、做出决策并指挥身体各部分行动。
举例说明大脑在处理信息时也会出错的情况。
答案:大脑在处理信息时并非总是准确无误的。例如,当我们看到两幅图中看似长度不等但实际相等的线段时,大脑可能会产生错觉,认为线段长度不等。此外,在考试时面对复杂问题,大脑也可能因疲劳或注意力不集中而做出错误判断。
请描述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应急反应现象,并分析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答案:生活中常见的应急反应现象如“听到鞭炮声连忙捂耳朵”。这一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是:当人体接收到强烈的噪音刺激时,为了保护听力不受损害,神经系统会迅速作出反应,通过传出神经将指令传递到手臂肌肉,使手迅速捂住耳朵。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体现了神经系统对刺激的快速响应能力。
(五)实验探究题
题目:设计一个实验来测试身体不同部位皮肤对刺激的敏感性和反应速度。
实验步骤:
1. 准备两支铅笔和一张记录表。
2. 两人一组进行实验,一人作为测试者,另一人作为被测试者。
3. 测试者用相同的力量分别用铅笔触碰被测试者的手背和脚背(或其他不同部位),同时记录被测试者作出反应的时间。
4. 重复实验多次,取平均值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5. 分析比较不同部位皮肤对刺激的敏感性和反应速度的差异。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发现,身体不同部位皮肤对刺激的敏感性和反应速度存在差异。一般来说,手部皮肤对刺激的敏感性较高且反应速度较快;而脚部或其他远离大脑的部位则相对较慢。这一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神经系统在人体中的分布不均匀性和复杂性。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