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程标准】了解人的实践活动的特性和作用,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阐述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认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追求真理。科学精神:理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通过事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分析问题。公共参与:投身社会实践,尊重客观规律,坚持一切认识来源于实践,一切认识服务于实践。【问题导学】认识与实践知识点1.认识的含义及其基本形式认识是 对客体的 反映。 和 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 ,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 。 (1)感性认识的含义及其形式:感性认识是人们在 基础上由 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 、事物的 、事物的 的认识,包括 、 和 三种形式。 (2)理性认识的含义及其形式: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 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 、 、 和事物自身 的认识,包括 、 和 三种形式。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感性认识是认识的 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 阶段,感性认识有待于 、 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 的关系。 2.实践的含义及其特点(1)含义:实践是 改造 的 活动。作为一种 活动,实践可以把人们头脑中 的存在变为 的存在。 特点:①实践具有 。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 、实践的 和实践的 。它们都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 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是受 及其 制约的,也具有客观性。 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人 、 的活动,人将在实践中形成的认识用于 实践。 ③实践具有 。实践不是单个人的 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 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 的实践活动是根本 的。人的实践活动是 的。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 同客观物质对象 ,从而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 的需要。实践不断产生 、提出 ,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 ,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 。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 反映了客观事物,如果不超出 的范围,人们就无法判定其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客观事物 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只有把 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 。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 的存在变为 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 和实践所产生的 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 才是认识的目的。 【互动探究】探究一:莫泊桑花钱买踢莫泊桑在一篇小说中需要细致地描写一种被踢过的感觉,但他本人没有这种体验,实在是难以下笔,于是,他走到街上,迎面正好走来了一个乞丐。莫泊桑走上前去,言辞恳切地说:“喂,请踢我几脚吧?”那乞丐被说得莫名其妙,愣住了,以为他精神失常。莫泊桑继续赔笑,又从口袋里掏出钱来说:“你踢,我给你钱。”那乞丐见钱一把抓了过去,伸脚猛踢莫泊桑的屁股一下。莫泊桑忍痛揉着屁股,忙跑回屋子,飞快地记下这一真实的被踢的感受。(1)什么是认识?人的认识过程有哪两个不同的阶段?(2)莫泊桑为什么不惜花钱要买这种被踢的感受?探究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写出了孩童眼中的月亮。直到今天,我们对这个“近邻”的认识依然有限,尤其是“白玉盘”的另一面——月背。65年前的1959年,苏联月球3号探测器拍到月球背面第一张影像图,尽管分辨率很低,但由此揭开了月背的神秘面纱。此后的数十年间,虽然有多个国家的探测器拍摄到月背的“芳容”,但真正实现航天器月背软着陆的目前只有中国。2019年年初,中国的“嫦娥四号”(它是人类第一个着陆月球背面的探测器)实现人类航天器首次在月背巡视探测,证明了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存在以橄榄石和低钙辉石为主的深部物质,成功揭示了月球背面的物质组成,证实了月幔富含橄榄石的推论的正确性,加深了人类对月球形成与演化的认识。2020年年底,“嫦娥五号”实现月球正面无人采样返回。通过样品分析,发现月球中纬度月壤中保存了高含量的太阳风成因水,为人类开发利用月球资源打开了一扇窗户:中国科学家首次在月球上发现新矿物,并命名为“嫦娥石”,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在月球发现新矿物的国家。这些新发现刷新了人类对月球演化的认识。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向月球进发——开启了人类航天器首次月背采样返回的征程。此次任务预选的着陆区为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被公认为月球上最大、最古老、最深的盆地。带回年代更久远的月球样本,助力人类进一步分析月壤的结构、物理特性、物质组成等,并深化对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的研究。回望人类探月历程,月球之上已经留下许多足迹。这一次,“嫦娥六号”翩然落下,潇洒返回,必将再次创造人类探月的新高度,并为今后建立月球科研基地,利用月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结合材料,说明我国探月工程的成功实施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体系构建】【易混辨析】1.只有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才是正确的。( )2.认识的根本目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3.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重要来源,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4.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不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5.“齐是非”和“是非莫辩”否认了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6.实践推动认识的发展,认识也推动实践的发展。( )7.直接经验是实践的产物,间接经验则来自书本知识。( )8.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9.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 )10.实践是社会性活动,孤立的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 )【当堂达标】1.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一论述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比认识更重要、更可靠2.明朝刘基所著《拟连珠》中记载:“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认识是实践的目的C.实践是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3.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超级显微镜”散裂中子源通过国家验收,投入正式运行。随着技术手段的提高,我们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将越来越深入。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这进一步证实了( )①认识世界是实践的目的 ②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超级显微镜”散裂中子源通过国家验收,投入正式运行。随着技术手段的提高,我们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将越来越深入。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这进一步证实了( )①认识世界是实践的目的 ②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④认识是实践的来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北斗系统建设先后经历了北斗一号系统、北斗二号系统、北斗三号系统三个阶段。目前,北斗一号4颗试验卫星已全部退役。从北斗二号首颗星起算,我国已发射54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体现了实践具有( )①自觉选择性 ②能动性 ③主动创造性 ④社会历史性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6.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这表明(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实践具有自主能动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随着嫦娥五号任务圆满成功,探月工程三期顺利收官。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发射,作为探月工程四期的一次重要任务,嫦娥六号将以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为预选着陆区,开启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之旅。我国探月工程的发展历程说明( )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②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③实践是人有意识的活动 ④实践随认识的深化而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农民说:以前卖农产品是肩挑腿跑叫卖,既辛苦销量也受限制;后来有了专业批发市场,销量大增;现在有了网络直播售卖,把产品卖到全国乃至国外。农产品销售方式的变化体现了实践具有( )A.客观物质性 B.能动性 C.直接现实性 D.社会历史性参考答案【互动探究】探究一:(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需要大胆地尝试,亲自去实践,只有这样,人的认识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发挥,认识成果往往出其不意。因此,要想得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尝试和实践。探究二: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我国探月工程的成功实施,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成功揭示了月球背面的物质组成,积累了许多人类对月球形成与演化的认识。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我国探月工程的成功实施,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加深和刷新了人类对月球演化的认识,深化对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的研究。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我国探月工程的成功实施,证明了我国探月工程的计划、程序、步骤等举措是科学的,证实了月幔富含橄榄石的推论的正确性。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我国探月工程的成功实施,为今后建立月球科研基地,利用月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易混辨析】1.错误【详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但并不是只有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才是正确的,因此本题观点错误。2.错误【详解】认识的根本目的是实践,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故本题说法错误。3.错误【详解】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但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故本题说法错误。4.正确【详解】获取认识的途径有两个,即直接经验和间按经验。故本题说法错误。5.错误【详解】庄子的“齐是非”和“是非莫辩”体现了主观认识本身无法成为检验标准。通过实践检验才能说清是非对错,体现了实践才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故该观点错误。6.错误【详解】本题是判断题,依据教材内容可知,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推动认识的发展,但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推动实践的发展。故本观点错误。7.错误【详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不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故题目观点错误。8.错误【详解】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而不是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故原命题错误。9.错误【详解】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故题干说法错误。10.正确【详解】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因此,这句话正确。【当堂达标】11.B【详解】A: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一定的手段通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从而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不符合题意。B: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会“推向前进”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符合题意。C: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人是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却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与材料无关,C不符合题意。D:实践比认识更重要、更可靠太绝对,实践也有盲目的实践,D错误。故本题选B。12.D【详解】D:“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的意思是,任何事物都有甘苦之分,只有尝试过才会知道;天下道路都有平坦坎坷之分,只有自己走过才会明白。这句话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即只有通过亲身经历和尝试,才能真正理解和认识事物的本质和道路的实际情况,D符合题意。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错误。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错误。C: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C错误。故本题选D。13.C【详解】①:实践是认识认识世界的目的,①排除。②③:随着技术手段的提高,我们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将越来越深入。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这进一步证实了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②③正确。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④排除。故本题选C。14.C【详解】①:实践是认识世界的目的,①排除。②③:随着技术手段的提高,我们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将越来越深入。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这进一步证实了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②③正确。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④排除。故本题选C。15.B【详解】①③:这两个选项属于意识活动的特点,①③排除。②④:北斗系统建设先后经历了北斗一号系统、北斗二号系统、北斗三号系统三个阶段,说明中国发展航天事业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并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②④正确。故本题选B。16.A【详解】①②: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这表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②符合题意。③:题干过去和现在的对比,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实践的社会历史性,没有强调直接现实性和自主能动性,③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17.C【详解】①:材料体现的是我们对月球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不涉及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①不符合题意。②:探月工程三期顺利收官,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发射,作为探月工程四期的一次重要任务,这个探月过程说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②不符合题意。③:作为探月工程四期的一次重要任务,嫦娥六号将以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为预选着陆区,开启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之旅,说明实践是人有意识的活动,③正确。④: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并且正确的认识才能推动实践的发展,④错误。故本题选C。18.D【详解】D:以前卖农产品是肩挑腿跑叫卖,后来有了专业批发市场,再到现在有了网络直播售卖,这体现了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D符合题意。A: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强调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它们都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具有客观的。材料不涉及该选项,排除A。B:实践具有能动性强调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人将在实践中形成的认识用于指导实践。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深深的人的活动发烙印。材料不涉及该选项,排除B。C: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强调实践能够把人头脑中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材料不体现直接现实性,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