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学案(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学案(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4.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学案
【课程标准】
了解真理的含义和最基本的属性。掌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理解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认同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
科学精神:准确把握真理的特征,并能够对认识、真理进行判断和辨别,坚持真理,懂得在实践中追求和发现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不断培养科学理性精神。
公共参与:积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问题导学】
一、真理的客观的
1.真理的含义
人的认识都是对 的反映,其中与客观对象 的认识就是真理,不符合的认识则是谬误。真理是标志 同 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 反映。
(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2.真理的基本属性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
3.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
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 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
4.真理只有一个
在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 而不可能有多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 和 ,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2.真理都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 来说的,都是 、 的 统一。如果我们不顾 的推移,不随着 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
3.正确对待谬误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 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认识和改正错误。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
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 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 的限制,总要受到不同的 、 、 、 、
、 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 来看,客观事物是 的、 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 。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 、再 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的 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 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 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运动的过程/追求真理的过程
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 或 的过程。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 自身。但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 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 。
4.方法论
在实践中 和 真理,在实践中 和 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互动探究】
探究一: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一次,亚里士多德看到,羽毛比铜球在空中落下得慢,于是它得出一个结论:重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得快。这种观点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亘古不变的真理。1589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当着其他教授和学生面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得出了重量不同的两个铁球同时下落的结论,从此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1900多年之久的错误结论。牛顿为了验证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原理,做了真空管试验,发现在真空中,石头和羽毛同时落地。如果不考虑地球引力,在真空中,石头和羽毛均不会落地,而是飘浮在空中。
(1)有一种观点称为“权威确定真理”。请你说明此观点错在何处?
(2)亚里士多德、伽利略和牛顿的认识,谁的认识是真理?这说明了真理的什么特点?
探究二:2024年中国探月工程迎来二十周年。二十载光阴如白驹过隙,我国探月人不断拼搏、勇于创新。6月25日14时0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携带人类首份月球背面样品,精准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嫦娥六号任务是中国航天史上迄今为止技术水平最高的月球探测任务,实现了“三大技术突破”和“一项世界第一”。即突破了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技术、月背智能采样技术、月背起飞上升技术,实现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自动采样返回,再次创造了中国航天的世界纪录。探月工程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对前一阶段的深化,并为下一阶段奠定基础。一个个中国“首次”、世界“首次”,持续闯向科技创新“无人区”,不断拓展着人类的知识厚度。深空浩瀚无垠,人类求索无限。后续嫦娥七号、八号任务正在按计划推进,向着星辰大海,勇攀科技高峰的中国,必将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有关知识,对我国探月工程发展历程加以分析。
【体系构建】
【易混辨析】
1.真理包含谬误,真理和谬误相互包含。( )
2.认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往往与谬误并行。( )
3.真理是永恒不变的。( )
4.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因此,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 )
5.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因此认识具有无限性。
6.认识具有反复性,主客观条件阻碍人们获得正确的认识。
7.真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只有亲自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
8.认识具有客观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
9.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的物质世界,所以真理在不断推翻自身中向前发展。( )
10.认识发展的过程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
【当堂达标】
1.上课的铃声总是那么的紧张、急促,放学的铃声总是那么的轻松、悦耳。这说明了( )
①认识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能动的
②紧张或轻松取决于人的心理感受
③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会出现不同
④真理是客观的,紧张和轻松是没有标准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根据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一2014),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作为防腐剂,可用于腌渍的蔬菜、面包、糕点、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等共12类食品中。2024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发布最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一2024),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不再被允许用于面包、糕点、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包括月饼)等食品中。这体现了( )
①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
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是实践与理论的具体的统一
④真理是发展着的,在实践中总是被不断地推翻和否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成为了一种趋势。有人认为洋节如圣诞节、感恩节等,作为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传入和流行反映了文化交流的广泛性和深入性。也有人认为对待洋节的态度应该是有选择的。如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等,应该得到支持和鼓励。还有人认为对待洋节的态度应该是既开放又理性,既要欣赏和接纳其积极的文化元素,也要保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传统。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
②人们的立场、观点、知识水平不同,会对事物产生不同的认识
③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
④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的超越自身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4.列宁说过:“真理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这启示我们( )
①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②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在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而不可能有多个
④真理是标志客观同主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我国火星探测任务新闻发言人刘彤杰表示,此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工程目标是实现火星环绕探测和巡视探测,获取火星探测科学数据,实现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技术跨越;同时建立独立自主的深空探测工程体系,推动我国深空探测活动可持续发展。此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开启,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新突破,中华民族开启了飞天揽月的新篇章。我国在火星探测方面的成绩从认识论角度体现了( )
①认识具有无限性,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对于火星的认识也会不断向前发展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内容,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③认识具有上升性,人类对于火星的认识会呈现出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人类对于火星的认识要做到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24年8月22日,我国科研团队利用高分辨电子显微镜、电子能量损失谱等多种实验技术分析,从嫦娥五号月壤研究中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利用月壤大量生产水的方法。这表明( )
A.人类能够凭借认识工具来促进认识发展
B.真理的无限性决定了追求真理永无止境
C.实验的目的是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D.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需要反复思考
7.门捷列夫说:“一个人要发现卓有成效的真理,需要千百万个人在失败的探索和悲惨的错误中毁掉自己的生命。”这表明( )
①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有条件的
②在批判谬误中发展真理,是谬误向真理转化的一种形式
③真理和谬误相伴而行,在实践中追求真理是一个艰苦的过程
④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吃就吃新鲜的”。这是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通常情况下,对大多数食品而言,越新鲜,味道就越好,其营养价值也越高。但对黄花菜、海蜇、木耳等食品而言,“新鲜”往往意味着可能存在食物中毒的隐患。上述材料说明( )
①真理中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②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③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是真理
④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9.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提出的定理。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度。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度。由此,人们关于空间的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据此可知( )
①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②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③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认识到实践,再从实践到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④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中国共产党对生产力的认识也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不断深化。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生产力是劳动者以具体劳动作用于生产资料来创造使用价值的物质力量。其中也明确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20世纪80年代,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中国的落地开花,中国共产党人将科学与生产力的关系提到新的高度,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指明了正确方向。
◆生产力理论发展过程在生产力1.0阶段,传统生产力:生产力=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 ◆在生产力2.0阶段,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各要素相结合: 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在生产力3.0阶段,以新质生产力为具体表现形式: 生产力=(科学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优化组合
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知识,说明新质生产力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参考答案
【互动探究】
探究一:(1)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权威确定真理”违背了真理的客观性,也否认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在发展,权威的东西不一定符合实践的发展要求。
(2)①都是真理,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在既有空气阻力,又有地球引力的情况下,重物体比轻物体先落地;在没有空气阻力,只有重力的真空管中,二者同时落下;既没有引力又没有空气阻力,如在失重的太空舱中,伽利略的自由落体运动定律也就失去了意义,牛顿的结论是正确的。
②上述材料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探究二:①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推进,这种推进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②中国探月工程从开始实施到人类首份月球背面样品的取回,体现着对月球的认识是从不深刻到比较深刻、从不全面到比较全面的不断完善的过程;经历了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呈现出一种螺旋式前进或破浪式上升的过程;深空浩瀚无垠,人类求索无限,求索月球的真理性认识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推动对月球的真理性认识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超越自身。
【易混辨析】
1.错误
【详解】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虽然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成谬误,但每一真理相对于它存在的条件来讲是确定的、客观的,真理和谬误之间有着严格的界限,不能说真理中包含着谬误,因此本题观点错误。
2.错误
【详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往往与谬误相伴而行,因此本题观点错误。
3.错误
【详解】真理在实践中不断超越自我。而且真理是有条件的,条件变了,真理可能便成谬误。故该判断是错误的。
4.错误
【详解】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因此本题观点错误。
5.错误
【详解】本题属于判断类题目。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强调的是认识的反复性而不是无限性。故该判断错误。
6.正确
【详解】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人们对其本质的认识同样需要一个过程。故本题观点正确。
【点睛】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①从认识的主体看,认识总要受到现实具体的认知水平、实践水平、思维能力、生理因素等条件的制约;②从认识的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因此人类对事物的探索具有反复性,并非一帆风顺,不可能一蹴而就。③认识的客体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时代延续的。因此,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也是无限发展的,具有无限性。人类探索世界的过程永无止境,时代延续。
7.错误
【详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但获得认识可以通过实践,也可以学习知识。只有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太绝对,故题目观点错误。
8.错误
【详解】真理具有客观性,而不是认识具有客观性,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故本题观点是错误的。
9.错误
【详解】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的物质世界,但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向前发展。故题干观点错误。
10.错误
【详解】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并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故题中观点错误。
【当堂达标】
1.B
【详解】①③:面对着不同时间段的同一种铃声,学生由于当时实际情况的不同,做出了不同的反映,说明认识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能动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会出现不同,①③符合题意。
②:紧张或轻松本就是一种心理感受,不能取决于主观感受,它是由客观情况决定的,②说法错误。
④:材料未体现真理的客观性,且针对特定人或者特定情况来说,紧张和轻松也可能是有标准的,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2.A
【详解】①②:《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对脱氢乙酸及其钠盐的规定,从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作为防腐剂,可用于12类食品中,到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不再被允许用于一些食品中。这体现了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①②符合题意。
③: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错误。
④:真理是发展着的,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而不是在实践中总是被不断地推翻和否定,④错误。
故本题选A。
3.A
【详解】①②:本题题干主要是介绍不同人对洋节的态度不同,这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从主观角度,人们的立场、观点、知识水平不同,会对事物产生不同的认识,①②符合题意。
③:该选项强调的是认识的无限性,与题意无关,③不选。
④:该选项强调的是认识的上升性,与题意无关,④不选。
故本题选A。
4.A
【详解】①②:“真理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列宁的话强调的是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故①②正确。
③:“在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而不可能有多个”强调的是真理的客观性,材料没有体现,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④错误。
故本题选A。
5.B
【详解】①:我国在火星探测方面的成绩日益刷新,说明认识具有无限性,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对于火星的认识也会不断向前发展,①正确。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但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而不是循环往复的过程,②错误。
③:我国在火星探测方面实现技术跨越,推动我国深空探测活动可持续发展,说明认识具有上升性,人类对于火星的认识会呈现出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③正确。
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人类对于火星的认识要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错误。
故本题选B。
6.A
【详解】A:材料中指出我国科研团队通过利用高分辨电子显微镜、电子能量损失谱等多种实验技术分析,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利用月壤大量生产水的方法。这表明人类能够凭借认识工具来促进认识发展,A正确。
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B不选。
C:实验的目的是指导实践,认识的任务是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C不选。
D:材料强调的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未体现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需要反复思考,D不选。
故本题选A。
7.C
【详解】②③:一个人要发现卓有成效的真理,需要千百万个人在失败的探索和悲惨的错误中毁掉自己的生命,这表明真理和谬误相伴而行,在批判谬误中发展真理是谬误向真理转化的一种形式,在实践中追求真理是一个艰苦的过程,②③正确。
①④:这句话强调了真理和谬误相伴而行,未涉及真理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也没有体现真理要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①④排除。
故本题选C。
8.D
【详解】①: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与谬误有严格的界限,不容混淆,①错误。
②④:对大多数食品而言,越新鲜,味道就越好,其营养价值也越高。但对黄花菜、海蜇、木耳等食品而言,“新鲜”往往意味着可能存在食物中毒的隐患,这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④符合题意。
③: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不一定是真理,需要主观认识与客观存在相符合,③排除。
故本题选D。
9.B
【详解】①④:题干中不同的数学家的观点都是对的,体现了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说明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①④正确。
②:材料没有体现认识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制约,会有反复性,排除②。
③: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选项的说法把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说反了,③排除。
故本题选B。
10.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和目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新质生产力理论正确反映了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特点和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生产力发展规律和我国经济建设规律的深刻总结,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供了科学指导。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新质生产力理论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基本立场,又结合实践发展特点,赋予了其新的时代内涵,实现了理论创新。
③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新质生产力,以及生产力的发展过程,我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生产力的认识不断深化,及时调整,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正确方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