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学案课件(8份打包) 2024-205学年道德与法治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学案课件(8份打包) 2024-205学年道德与法治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三课时 善用法律
1.我国有哪些法律服务机构?
(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等。
2.什么是诉讼?
诉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诉讼有什么特点?
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__________、__________的手段,是维护____________的最后屏障。
法律服务所
律师事务所
公证处
法律援助中心
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
最正规
最权威
合法权益
4.诉讼有哪几类?
(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
5.我们为什么要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1)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作为高尚的品质,历来受到全社会的褒扬和敬佩。
民事诉讼
行政诉讼
刑事诉讼
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见义勇为
(1)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_____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来维护合法权益。
(3)可以寻求国家的_____________。
(4)使用_______手段,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
6.遇到侵害时,我们该怎么办?
法律
法律服务机构
法律救济
诉讼
7.青少年智斗的方法
(1)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或争取其他成人的帮助。
(2)虚张声势,与违法犯罪分子巧妙周旋。
(3)记住违法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
(4)了解违法犯罪分子的去向。
(5)保护好作案现场。
8. 怎样有勇有谋,应对犯罪?( 青少年怎样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1) 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____________________。
(2)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______________ 的力量,采取机 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3)积极弘扬_____________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忠实崇尚者、
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依法维护正当权益
社会主义法治
他人或社会
典例1 欺负弱小、敲诈勒索、言语和肢体伤害……屡屡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安全,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面对校园欺凌,被欺凌者应该
( )
A.忍气吞声,息事宁人
B.机智应对,依法维权
C.以牙还牙,以暴制暴
D.加强监管,严格执法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我们面对校园欺凌时应该采取的正确自护方法。A的做法会助长欺凌者的嚣张气焰。我们要学会正确行使权利,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采取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C说法错误。D的做法不符合学生的身份。故选B。
典例2 为了解同学们的法律知识水平,某校对在校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以下是一位同学答卷中的部分内容。
法律知识调查表
1.遭到校园暴力时,你会(A)
A.告诉老师或报警
B.以暴制暴
C.忍气吞声
2.在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不良行为中,你的情况是(C)
A.有过一般性的不良行为
B.有过严重不良行为
C.没有不良行为
请你运用相关知识,对该同学调查表中的选择逐一进行分析。
[答案] ①该同学自我保护意识较强,能用正当的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②该同学能够遵纪守法,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解析] 做好该题,需要对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该同学在回答遭到校园暴力时,选择的是A“告诉老师或报警”,说明该同学能采用正当的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该同学在回答是否具有不良行为时,选择的是C“没有不良行为”,说明该同学能够遵纪守法,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1.面对他人的伤害,能忍受的就尽量忍受,因为我们的宽容有利于对方改过自新。
【剖析】这种观点是错误的。①宽容并不意味着我们是非不分、爱憎不明。宽容要讲原则,对他人的违法行为不能宽容。②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不能忍气吞声,因为这样会助长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正确的方法是及时寻求法律援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青少年遇到违法犯罪分子时应与其硬拼。
【剖析】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青少年作为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违法犯罪。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将所选选项的字母填在对应的括号中)
1.自己明明没有取过钱,银行卡内的存款却无端少了2万余元。在广东省东莞市务工的龙先生向该银行查询后才知道,有人在3个多月前在银行支取了他的存款。在与该银行交涉无果后,龙先生将银行诉至法院,要求返还存款,结果胜诉。这表明龙先生( )
A.敢于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B.懂得诉讼是公民维权的唯一途径
C.自我保护意识还很薄弱 D.能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D
2.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遇到其他一些特殊情况时,我们可以求助于专门的法律服务机构。下列机构中属于专门法律服务机构的有( )
①律师事务所 ②共青团 ③公证处 ④社区居委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3.酷暑来袭,劳动者的“清凉权”是否得到了保障?上海市总工会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7%的职工会在高温津贴被拖欠克扣时选择维权,38%的职工选择为了保住工作而放弃维权。对此,你给这些职工的建议是( )
A.到当地政府部门静坐抗议
B.到劳动仲裁机构提起诉讼
C.通过诉讼途径维护权益
D.利用网络发泄自己的不满
C
4.对下边漫画认识正确的有( )
①漫画中的“民告官”属于行政诉讼 ②要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③只要有了法律,公民的合法权益就能得到保护 ④为了维护权益,我们要到法院去提起诉讼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A
5.阅读以下案例,其中属于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的有( )
①为挽回自己的经济损失,李某将不履行合同的林某告上法庭 ②胡某因商品的质量问题向消费者协会投诉 ③万某因涉嫌容留他人吸毒罪被检察院提起公诉 ④张某因不服工商部门的处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6.“未成年人经验少,自我保护少不了,遇到侵害莫惊慌,灵活机智巧周旋。”这句话告诉我们,在遭遇不法侵害时要( )
①善于忍气吞声 ②保持沉着冷静 ③设法保护自己 ④放弃法律援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7.八年级学生王萍晚自习后独自回家,发现后面有个男青年躲躲闪闪、不怀好意地跟着她。此时王萍最有效的自救方法是( )
A.采用周旋法,往附近无人的小巷里跑
B.站住不动,看清那个人的相貌,了解其用意
C.向人多的方向走,机智地向路人求助并报警
D.向那个人冲过去,责问并训斥他
C
8.福建人张先生在掉入传销陷阱后,用福建当地方言对来电的领导说了这样一句话:“两个舅舅加一个我,一双筷子加一个鸡蛋。”领导反复琢磨后悟出了张先生要传达的意思,很快便报了警,警方立即介入调查,最终将张先生救了出来。张先生的做法启示我们,面对不法侵害( )
A.要学会随遇而安,听之任之
B.要敢于同违法犯罪分子硬拼
C.要设法找人帮忙报复对方
D.要有保护自己的智慧和方法
D
二、综合题(紧扣题意,条理清楚)
9. (简要回答题)观察漫画,回答问题。
(1) 上述漫画分别反映的依法维权的机构是什么?
[答案] 漫画一:法律援助中心;漫画二:公证处。
(2) 在我国,公民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依法维权?
[答案] ①通过法律服务机构,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等维护合法权益;②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③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
10. (探究与实践题)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增强法治观念,塑造健康人格,过安全生活。
★社会万象
张某为讨回包工头拖欠他和工友们的5万元工资,和工友们来到公司门前静坐、举条幅,结果不但没要到钱,还被公安局以扰乱治安为由拘留了5天,最应该被同情的人反而成了最“捣乱”的人!事后,他们找到律师事务所请求法律援助。通过诉讼调解,张某和工友们在1个月后拿到了全部拖欠工资。
(1) 从上述材料中,你明白了哪些道理?
[答案] ①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援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②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智慧启迪
(2)6月是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宣传月。为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法治观念,某校请了相关法 律专家给大家上了一堂法治课,还发放了有关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宣传资料。请你说说,在面对违法犯罪时,应该怎么做
[答案] ①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不仅要勇于斗争,而且要善于斗争,做到见义 "智"为,才能有效地打击犯罪。②在面对违法犯罪时,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3) 安全自护记心上。学校打算编写《初中生自我防护手册》,请你参与编写,仿照下面的例子再写两条。
例:不搭乘陌生人的车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出应向父母说明,得到父母同意后方可出行;
上学、放学时,应与同学结伴而行。(共21张PPT)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第一课时 维护秩序
1.什么是社会秩序?
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______________。
2.社会秩序主要包括哪些秩序?
(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等。
有序化状态
社会管理秩序
生产秩序
交通秩序
公共场所秩序
3.社会规则是如何形成的?
社会规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社会规则主要有哪几种?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道德和法律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两种主要社会规则。
5.社会规则为什么能维护社会秩序?(为什么说维护社会秩序要靠社会规则?)
(1)社会规则明确__________________。
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
道德
纪律
法律
社会秩序的内容
(2)社会规则保障__________________。
社会秩序的实现
典例1 课堂教学中,人人都应遵守课堂纪律,否则课就会上不成;看电影时,观众应遵守规则,如果大声喊叫,就会影响他人看电影;乘坐公交车时,乘客必须遵守先下后上的规则,否则会影响大家出行。这说明( )
A.违反规则要受到舆论谴责
B.违反规则要追究刑事责任
C.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D.社会秩序明确社会规则的内容
C
[解析] A、D在题干中没有体现,触犯刑法才会追究刑事责任,B说法错误,只有C符合题意。
典例2 我们的社会生活处处都与规则密切相关。例如,在马路的十字路口,尽管车杂人多,可由于行人、车辆各行其道,红灯停、绿灯行,井然有序,道路畅通无阻。反之,如果行人和车辆都漠视规则,就会导致交通秩序混乱,从而受到有关法律的处罚。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案] ①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规则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安排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作为社会的一员,如何享有权利,承担责任,处理好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从而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②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社会规则明确了当有人破坏秩序时将受到法律的处罚,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规则的作用。在马路的十字路口,遵守规则和漠视规则的不同后果说明社会规则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违反社会规则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剖析】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在生活中,调整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道德、纪律、法律等。只有违反法律这一规则时,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将所选选项的字母填在对应的括号中)
1.在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种。公交车上主动让座体现的社会规则是( )
A.纪律 B.规章 C.法律 D. 道德
B
2.以下属于规则的有 ( )
①演唱会标语 ②寝室公约 ③交通规则 ④调查报告
A.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③
A
3.法律、道德、纪律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们都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 系,维护社会秩序。下列名言警句中,最能体现这一主旨的是 ( )
A. 公共场所才需要秩序   B. 社会的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C. 人们都能自觉遵守秩序  D. 公共秩序是靠强制命令来维持的
C
4.乘车时要自觉排队,依次上车;参观游览时,要爱护文物古迹和花草树木;观看电影、戏剧时, 不要高声交谈。以上这些表明 ( )
A.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B.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 动不越规,行不逾矩 D.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B
5.在社会生活中有许多规定,如“严禁考试作弊”“运动会比赛严禁运动员使用兴奋剂”“严禁闯红灯”“严禁酒后驾车”“严禁泄露国家机密”等。这样规定的原因是( )
A.人们不能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B.社会公共生活需要规则
C.道德比法律更有约束力 D.维护良好秩序,就必须限制人们的自由
B
6.“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自从“醉驾入刑”实施以来,全国因酒驾醉驾导致的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比法律实施前大有下降。这说明( )
A.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
B.社会生活中只有法律法规这一种规则
C.只有法律规则才能保障我们的生活
D.有了社会规则就一定能带来良好的秩序
A
7.民法典的颁布实施进一步发挥了民事法律制度的引领、规范、保障等功能,有力夯实全面依法治国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新修订的国防法的实施,进一步体现了中国国防的全民性;新修改的国徽法明确,公民在庄重的场合可以佩戴国徽徽章,表达爱国情感……这表明( )
A.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B.违反规则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C.社会规则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D.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
A
8.张某为了逃票进入动物园,翻过两道3米高的围墙,钻过铁丝网,进入养虎区,最终发生悲剧。这类事件启发我们( )
①社会生活需要规则,规则保护秩序 ②遵守规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 ③规则分为强制性规则和非强制性规则 ④在社会生活中,不同场合有相同规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二、综合题(紧扣题意,条理清楚)
9. (简要回答题)
情景一:在小区,张某经常在楼梯口乱停乱放自行车,阻碍邻居进出,受到了物业的批评。
情景二:在十字路口,刘某驾驶汽车闯红灯,结果引发交通事故,造成交通阻塞。
情景三:在火车站候车室,李某躺在座椅上,一个人占了三个座位,还脱下袜子,臭气熏天,旁边的人忍无可忍,纷纷予以谴责。
(1) 上面情景中的主人公分别扰乱了什么秩序?
[答案] 他们分别扰乱了社会生活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
(2) 我们为什么要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答案] ①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②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10. (简要回答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经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补偿后,有权向侵权人追偿。
民法典将禁止“高空抛物”从道德约束上升为法定义务。如若违反,则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也有人认为,治理高空抛物,要加强小区物业管理,业主委员会应充分发挥作用,通过道德宣传、科普危害、外加技术等措施改善现状。
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会规则的认识和理解。
[答案] ①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②社会规则明确了当有人破坏秩序时该如何处罚,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③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既有法律、纪律等规定的强制措施, 也有道德、风俗等包含的非强制性手段。④民法典的上述规定,有利于约束公民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转。
11. (探究与实践题) 阳光实验中学八年级(1)班开展了“维护秩序,认识规则”的主题实践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活动一 社会观察 在公共场所,我们经常会看到各种警示图标(如下图所示)。
(1) 在公共场所设立这些警示图标有何意义?
[答案] 这些图标的设立,一方面有利于保护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另一方面有利于维护良好的社会公共秩序。
活动二 各抒己见 规则意识是现代社会中每个公民都应必备的一种意识。规则意识,简单地说,是指关于规则的知识。比如说,不偷不盗、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爱护环境、讲究卫生、遵守学校纪律、尊敬师长等。
(2) 请你说说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的种类。
[答案] 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道德、纪律、法律等。
(3) 请你说说社会规则与社会秩序有什么关系?
[答案] ①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②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共24张PPT)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第二课时 遵守规则
1 . 社会规则与自由的关系。
(1)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________。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_________________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2) 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________。需要废除。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 ________运行。
边界
道德、纪律、法律
保障
有序
2.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1)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 受 ___________________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2)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不得损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 法的自由和权利。
(3)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 ______________ 。
3.他律和自律的含义。
(1)他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道德、纪律、法律
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
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
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行为,做到自觉遵守规则。
相应的处罚
4.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怎样改进规则
(1) _________________,需要制定。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规则,需要废除。
(3)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_________________ ,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
原来没有的规则
原有的失去存在的合理性
实际生活的变化
5.怎样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1)遵守社会规则需要________和________。
(2)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________规则,将________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6.我们应该怎样维护规则?
(1)从________做起,自觉遵守规则。
(2)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____________________他人遵守规则。
他律
自律
敬畏
规则
自己
提醒、监督、帮助
典例1 曾某在装修自家店面时,嫌人行道上的4棵香樟树碍眼,影响做生意,于是自行砍掉,结果被当地林业部门罚款1万元。对此,下列看法中正确的是( )
A.该罚,因为人人都应遵守社会规则
B.该罚,因为违反规则一定要罚款
C.不该罚,因为砍树没有造成任何影响
D.不该罚,偶尔违法一次无关紧要
A
[解析] 曾某擅自砍掉人行道上的树的做法违反了社会规则,应该受到处罚,A符合题意。B错在“一定”,C、D的说法很明显是错误的。
典例2 八年级同学小思和小文是邻居,下面是他们之间的一次聊天记录。
小思:你家堆放在家门口楼梯上的杂物太多,严重影响居民上下楼梯,你应该尽快清理干净。
小文:在家门口堆放东西是我的自由,又没完全堵住楼道,用不着清理。
请你任选其中一位同学的言行进行评析。
[答案] 参考答案一:评析小思的言行。
(1)小思具有社会责任感,讲道德,守正义,值得学习。
(2)小思有公民意识,参与小区管理,维护居民和自身权益,保护小区环境,关心小区安全。
(3)小思有规则意识,维权途径合情合理,解决问题的方式正确。
参考答案二:评析小文的言行。
(1)小文对自由的认识是错误的。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自由有边界,守规则才有自由。
(2)小文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损害了其他居民的自由和权利。
(3)在楼梯上堆放杂物破坏了环境,不利于他人安全,是不道德、不守规则、不负责任的行为。
[解析] 小思指出小文的错误,这是维护规则、有责任感的表现。对于小文的看法,要从规则与自由的关系的角度阐明理由。另外,要注意评析题的答题格式,先“评”,指出人物的言行是否正确,然后“析”,说明理由。
制订社会规则的目的是限制自由,但这样会使我们无法自由地享受生活。
【剖析】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制订社会规则是为了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进行,让我们能够自由地享受生活。所以说,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将所选选项的字母填在对应的括号中)
1.楼上的人在高声歌唱,吵得楼下的邻居不得安宁。邻居好心提醒他小点声音,他却说:“我有唱歌的自由,你们管得着吗 ”对此以下分析中正确的是( )
D
A.公民有唱歌的权利与自由,任何人不得干涉
B.唱歌影响他人学习、休息,应坚决取缔
C.唱歌是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 D.唱歌的同时也应该考虑他人的权利与自由
2.从2023年1月1日起,我国儿童票计算票价,不再以身高作为唯一的参照标准,而是以“身 高或年龄"为参照标准。 这说明( )
A.社会规则主要是约束儿童
B.社会规则应面向全体社会成员
C.社会规则应该经常进行调整
D.社会规则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修改
D
3.遵守社会规则,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下列行为中属于他律的是
( )
A.小王将捡到的手机主动交还失主
B.小林自觉坚持早起锻炼
C.小强在上网时发现不健康的网页立即关闭
D.小亮想闯红灯,被同学小明及时制止
D
4.“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自由了,因为其他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这段话说明( )
A.自由受到道德、纪律、法律的约束
B.他律比自律更重要
C.现实生活中的权利对公民来讲没有意义
D.尊重他人的权利比尊重自己的权利更重要
A
5.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十一),下调刑事责任年龄,加大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力度,完善冒名顶替犯罪的规定,增加侮辱、诽谤英烈行为犯罪条例等。这表明( )
①规则一旦制定出来就不应该进行任何修改 ②许多规则来自生活,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③人类社会的历程,也是各种规则、制度不断完善和更新的历程 ④自由与规则不可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B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某航班将会发生恐怖袭击。”男子吴某因心情不佳想发泄不满情绪,遂使用自己的微信号在公众号“深圳公安”有奖举报平台发布了上述信息。后经法院审理,吴某被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据此完成6—7题。
6.上述材料中吴某( )
①没有破坏社会规则划定的自由的边界 ②没有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③违反了规则,扰乱了社会秩序 ④污染了网络环境,损害了互联网的形象和公信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B
7.材料给我们的警示有( )
①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②在我国,公民的自由和权利是相对的 ③要自觉遵守网络公德,依法规范网络行为 ④我国法律具有制裁功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C
8.在某地铁站,两名女子因争座位而大打出手;在某辆公交车上,某醉酒男子大闹;马路边上, 几个小青年为寻刺激围殴路人等。这一幕幕闹剧让我们应深刻反省,在社会生活中,公民应该 ( )
①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 ②用强制性手段执行所有规则 ③随意改变社会规则 ④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B
二、综合题(紧扣题意,条理清楚)
9. (简要回答题)电影院里,大家在安静地看电影。突然,有个中年男子站起来打电话,声音响 亮刺耳。旁边的人提醒他小声点,他反而说道:“我有打电话的自由!”。
请你用所学的“遵守规则"的知识劝说这名男子。
[答案] ①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②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③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10. (简要回答题)某县乡级理事会接到群众举报,称村民周某在家里为其孙子大办酒席。经核 查、了解,周某承认未经审批举办了酒席,邀请了亲朋好友和村里人参加,收取礼金1万多元。 通过理事会的工作人员耐心劝告,周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在理事会的监督下,周某逐户退还礼金,挽回了小事大操大办的影响。
(1) 你如何看待群众的举报?
[答案] 举报者积极维护规则,敢于同不遵守规则的行为作斗争。
(2) “在理事会的监督下,周某逐户退还礼金。”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答案] ①遵守规则需要监督、提醒等外在约束,即他律。②要自觉遵守规则,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1. (探究与实践题) 社会有序,不能“任性”。我们一起来融入社会生活,学会遵守规则。
★学习规则
(1) 请你结合学校实际,完成下表空缺部分的内容。
校规校纪 规则内容
课间规则 不能大喊大叫;不能追追打打;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拥挤……
课堂规则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食堂规则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宿舍规则 严禁在寝室用火;按时就寝;不准在床上蹦跳……
不能说闲话。
不能顶撞老师。
打饭要排队。
用餐时不能喧哗。
★维护秩序 适逢排队日,某市地铁运营分公司开展了“相互礼让是风景 遵守秩序是文明”主题排队日活动,引导广大市民安全文明出行,共建安全地铁、文明地铁。对于排队,有以下两种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别人排,我就排,别人不排,我也不排!”
观点二:“不论别人排不排,我们都应自觉有序排队。”
(2) 你赞成哪一种观点?请阐明理由。
[答案] 赞成观点二。理由:①社会的正常运行需要秩序。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②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③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觉遵守规则,维护社会秩序。
★生活警示 高铁和动车组列车都是全程禁烟的,可有的乘客仍抱着侥幸心理躲在卫生间里吸烟。某日,在徐州开往盐城的一趟列车上,徐州市民刘某就因犯了烟瘾,躲在厕所内抽烟而触发了烟雾报警系统,导致列车降速运行。随后,刘某被铁路公安机关给予行政拘留 5日的处罚。
(3) 从该乘客的行为中,我们能得到什么警示?
[答案] 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共24张PPT)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第三课时 诚实守信
2.诚信的作用( 诚信有何重要意义?)
(1)诚信是一个人 ____________ 之本,是我们 ____________的“通行证”。
(2)诚信是企业的____________,有利于塑造良好的____________,赢得客户,带来持久的效益。
(3) 诚信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有利于增进社会互信,减少社会矛盾,净化社会风 气,促进社会和谐;能够降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积累社会资本;②能够提高 国家的形象和声誉,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安身立命
融入社会
无形资产
形象和信誉
诚信就是____________。诚信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项____________(法律要求)。
1.诚信的含义
诚实、守信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民法原则
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社会交往和市场交易成本
3.如何做一个诚信的人?
(1)树立____________。我们要真诚待人,信守承诺,不轻易许诺,不逃避、不推脱,勇于承 认过错,主动承担责任。
(2)运用____________。我们要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
(3)珍惜__________________。
(4) 大力弘扬 ____________,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营造社会诚信环境。
4.怎样树立诚信意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诚信意识
诚信智慧
个人的诚信记录
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不轻易许诺,许诺的事就要做到,做不到要说明理由
勇于承认过错,主动承担责任,争取他人的谅解
诚信文化
5.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怎样做?(如何运用诚信智慧?)
我们应该遵循____________和________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的隐私。
伦理原则
法律
典例1 和同学约好的事情,他总是说到做到,从不耽搁;为将捡到的手机归还失主,他在寒风中等待了1个多小时。他,就是江西省“新时代好少年”向汝杙。我们从材料中可以感悟到向汝杙“好”在( )
A.热心公益 B.诚实守信 C.见义勇为 D.自信自强
B
[解析] 注意材料中“说到做到”“从不耽搁”“归还失主”等关键词,说明向汝杙是一个诚实、守信用的人;A、C、D在材料中没有直接体现,应予以排除。所以正确答案为B。
典例2 陈实是八年级某班的学生,他最近觉得很苦恼。比如,在期中考试中,陈实独立完成考题,成绩反而不如那些舞弊的同学。不仅如此,由于没有把自己的答案给别人抄,他还得罪了一些同学,受到他们的冷嘲热讽。陈实迷惘了:做一个诚实的人不但没有给自己带来好处,反而受到同学的讥笑……此时的陈实在诚信和谎言之间不知该如何选择,他甚至想:“既然别人考试抄袭,我为什么不呢?”
(1) 陈实的想法对吗?请说说理由。
[答案] 陈实的想法不对。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诚信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是一项民法原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之本。“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人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一个人真诚老实、笃守诺言,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赢得信任。靠抄袭、舞弊等欺骗手段获得的成绩是虚假的,也无助于自己掌握真实的本领,最终欺骗的还是自己。交友也应该坚持原则,帮同学舞弊的做法违反了纪律,对同学没有什么好处。
[解析] 第(1)问是判断说理题,首先要根据材料的主要内容作出判断,其次要说明理由:讲诚信的意义、正确的交友原则。
(2) 面对诸如考试舞弊等诚信缺失问题,我们青少年应有怎样的坚守?
[答案] 我们要树立诚信意识,把诚信的良好品质落实到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去,做一个诚信的人;珍惜诚信记录,坚持实事求是和诚信做人的守则。
[解析] 第(2)问的实质是回答在社会实践中应如何践行诚信。
1.不守诚信只是道德问题,无关法律。
【剖析】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同时,诚信也是我国的一项民法原则。不守诚信要受到道德的谴责,如果触犯了法律,还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2.不守诚信就要承担法律责任。
【剖析】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是否要承担法律责任,关键要看有没有构成违法,若没有构成违法,不守诚信只要受到道德的谴责,无须承担法律责任。比如中学生抄袭作业、平时说谎等。但是如果触犯了法律,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比如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在国家级考试中舞弊等。
3.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说实话。
【剖析】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特定的交往情境中,有时我们需要隐瞒事情的某些真相,说些“善意的谎言”。但这并不是出于个人的“私利”,恰恰是为了维护对方或者大众的利益。从根本上说,“善意的谎言”并不违背诚实的道德。比如医生为了不增加患者的思想负担,在病人面前隐瞒病情等。又比如,当诚实与隐私发生冲突时,要结合具体情境,坚持原则,权衡利弊,按照实际情况妥善处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将所选选项的字母填在对应的括号中)
1.“有志不在年高,一诺重千金”,这是江西“美德少年”敖城炜最爱说的一句座右铭。父亲不小心在菜市场把假币用出去了,敖城炜坚持找到接受假币的老爷爷,并兑换了真钞,再到银行将假币销毁。敖城炜身上彰显的美德是( )
A.诚实守信 B.见义勇为 C.热心公益 D.宽以待人
A
2.乐乐平时喜欢打听别人的小秘密并到处传播,有人提醒他这样做可能会侵犯别人的隐私权,他却不以为然地说:“我只是实话实说啊!”你应该告诉乐乐( )
①诚实与隐私是相互矛盾的 ②要遵守法律,可以无视伦理原则 ③要权衡利弊,运用诚信智慧 ④要恪守诚实,尊重他人隐私
A.③④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A
3.右边漫画《寸步难行》启示我们( )
A.诚信是融入社会的“通行证”
B.诚信是一个企业的无形资产
C.所有不负责任的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D.不诚信的行为必然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A
4.我国自古就有重诺守信的传统。下列历史典故中,属于重信守诺的典故有( )
①徙木立信 ②孟母三迁 ③曾子杀猪 ④悬梁刺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5.某中学有一所特殊的图书馆,无门无管理员,没有安装摄像头。同学们给它取了个名字——“无门图书馆”。该馆实行全天候、全开放、全自助的借阅模式。设置“无门图书馆”是为了( )
A.减轻老师烦琐的工作负担
B.展示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自律习惯
C.快速提高学生的阅读量
D.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自律习惯
D
6.践行诚信要求我们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下列行为中属于践行诚信的是 ( )
A . 小吉用捡到的公交卡乘坐公交车
B . 小林外出就餐时,将剩余饭菜打包带回
C . 小慧不乱丢垃圾,做好垃圾分类
D . 小谷与同学约定周末踢球,按时赴约
D
7.践行诚信对公民最起码的要求是( )
A.树立奉献精神 B.树立诚信意识 C.树立维权意识 D.树立法治观念
B
8.一位重症患者,对自己的病情还不了解,只是感觉呼吸不畅。接诊的医生说:“你的病并不严重,只要自己有信心就一定能治好。”在医生的鼓励和帮助下,她的病终于好转并痊愈。你认为接诊医生的做法( )
A.是不守诚信的表现
B.违背了医生的职业道德
C.运用了诚信智慧
D.侵犯了病人的权利
C
二、综合题(紧扣题意,条理清楚)
9.(简要回答题)社会观察,明白事理。
◎小李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的个体工商户。从事个体经营以来,他从不经营假冒伪劣过期失效商品,保证所售物品货真价实;从不坑蒙拐骗顾客,做到童叟无欺。乡亲们都愿意在他的店里买东西,因此店里的生意一直都不错。
◎2024年7月,赣州市南康区人民法院在网上公布了一批典型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督促他们履行义务。
(1) 上述材料共同说明什么?
[答案] ①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一个人真诚老实、笃守诺言,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赢得信任。②要树立诚信意识,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
(2) 赣州市南康区人民法院的这一做法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案] ①有利于弘扬诚实守信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全社会营造重信守诺的良好社会氛围。②有利于维护公民的经济权利等合法权益,促进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等。
10.(探究与实践题)观察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 感悟诚信:漫画反映了一种什么社会现象?
[答案] 诚信缺失或社会中某些人缺乏诚信等。
(2) 宣传诚信:请你列举或创作一句宣传诚信意义的格言或警句。
[答案] 示例:“人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人的第二张身份证”等。
(3) 共铸诚信:我们中学生应如何践行诚信?
[答案] ①树立诚信意识。我们要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勇于承认过错,主动承担责任,争取他人的谅解。②运用诚信智慧,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③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我们要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共同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营造社会诚信环境,努力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11.(探究与实践题)八旬老人王先志,坚守一份绿化家乡的初心,30 多年来坚持植树护林,绿了大山,白了头发,甘当种树愚公,谱写了一曲荒山变青山的传奇乐章。他也因此入选 2024 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
小链接:“中国好人榜”分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 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五个类别。
(1)根据上述事迹,你认为王爷爷应该入选“中国好人榜”的类别是____________。
诚实守信
(2)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相信你也有许多与窦兰英一样的诚信记录,写出来与我们一起分享吧。
诚信记录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诚信记录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要是符合诚信的行为即可。
只要是符合诚信的行为即可。
(3) “种下勤劳,收获果实;种下爱心,收获关怀;种下诚实,收获……”联系材料,请你谈谈诚信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收获。
[答案] 例答:①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②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塑造良好的形象和信誉,赢得客户,会给企业带来持久的效益,长盛不衰。③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共26张PPT)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二课时 预防犯罪
2.犯罪具有哪三个基本特征?它们的关系如何?
(1)基本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系:①__________________是犯罪的______________。②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是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必然法律后果。④三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构成区分__________的标准。
严重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
应受刑罚处罚性
严重社会危害性
最本质特征
法律标志
应受刑罚处罚性
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罪与非罪
1.刑法的作用: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 ____________。
有力武器
3.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4.什么是刑罚?
刑罚又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刑事处罚、刑事处分
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5.刑罚主要有哪两大类?
(1)________,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
(2)__________,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
6.主刑有哪几种?
(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
(5)________。
主刑
附加刑
管制
拘役
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
死刑
7.附加刑有哪几种?
(1)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
罚金
剥夺政治权利
没收财产
驱逐出境
8.青少年应加强自我防范。
(1)珍惜美好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预防犯罪,杜绝 _____________。
(3)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____________ 的人。
(4) _____________ ,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不良行为
自觉守法
从小事做起
典例1 17周岁的李杰,本来是一个很老实的孩子,初中失学后游荡于社会,常在一起吃喝玩乐。其父母平时因生意忙,对他疏于管理教育,唯一的补偿方式就是给钱。结果李杰被坏人引诱,持刀抢劫路人,并致人重伤。对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
A.从违法的种类上看,李杰的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B.持刀抢劫是犯罪行为,应当受到刑罚处罚
C.由于李杰还是未成年人,他可以不承担法律责任
D.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一定会走向犯罪
B
[解析] 第一步,抓住关键词句,即游荡于社会、吃喝玩乐、持刀抢劫、致人重伤等,由此可以看出李杰从沾染不良习气逐步走向犯罪的深渊。第二步,逐一分析题肢:李杰持刀抢劫、致人重伤,属于犯罪行为,A说法与题干不相符;《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所以C说法错误;D说法太绝对。故选B。
典例2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材料:在湖北黄石开往大冶的一辆公交车上,乘客李某因司机到站未停 车, 一时激动,抢夺司机的方向盘,导致公交车撞上路边小车,引发交通事故。随后李某因涉嫌妨害安全驾驶罪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1)乘客李某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违法行为 请从危害性角度分析其获刑的主要
原因。
[答案] 乘客的行为是犯罪行为;抢夺司机方向盘的行为扰乱了公共秩序,危害了 其他乘客的公共安全,妨害社会正常秩序,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我国的刑法。
(2)材料警示我们必须增强哪些意识 (至少写出两点)
[答案] 规则意识、法律意识、正确的权利意识、履行义务的意识等。
[解析] 解答此题前要仔细分析材料。材料中李某抢夺司机方向盘的行为扰乱了公共秩序,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事法律法规,其行为是犯罪行为。这样第(1)问就可以迎刃而解了。第(2)问谈必须增强哪些意识,可从规则、法律等方面回答。
1.未成年人受法律的特殊保护,即使违法犯罪也无须担责。
【剖析】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实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是出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但是不等于免责。任何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法律的相应制裁。
2.不良行为或者一般违法行为一定会发展为犯罪。
【剖析】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一个人有了不良行为或者一般违法行为,如果能够及时改正,就能防止滑向犯罪的深渊;如果不及时改正,任其发展,就极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应该说,不良行为和一般违法行为有可能发展为犯罪。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将所选选项的字母填在对应的括号中)
1.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犯罪基本特征的是( )
A.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刑事违法性 C.触犯了法律 D.应受刑罚处罚性
C
2.我国刑罚分为. .和. .两大类。( )
A.主刑 附加刑 B.主刑 副刑
C.行政处分 刑事处罚 D.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
A
3.2024 年 6 月 3 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辽宁省沈阳市人大常委会 原党组书记、主任付某受贿一案,对被告人付某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罚金人 民币五百万元;对其受贿所得财物及其孳息依法予以追缴,上缴国库。材料表明( )
①实施犯罪行为会受到刑罚处罚 ②不良行为很容易发展为犯罪 ③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④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后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4.小罗多次“顺走”无人售货超市的商品,最终因其行为达到相关标准而被法院判处刑罚。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沾染不良习气一定会走向犯罪
B.违法行为分为严重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
C.轻微的违法行为可以不承担法律责任
D.实施不诚信行为可能会受到刑罚处罚
D
5.2023年6月20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宣判被告人韩某集资诈骗一案,对被告人韩某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上述案例说明( )
①每个人都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②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均应受刑罚处罚 ③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个人全部财产都属于主刑 ④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严重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必然法律后果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A
6.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严重不良行为的有
( )
①吸食、注射毒品 ②多次旷课 ③参与赌博,赌资较大 ④无故夜不归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7.据未成年人犯罪大数据显示,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会走向犯罪。这主要警示青少年应( )
A.放纵自我 B.诚实守信 C.加强自我防范 D.善交益友
C
8.八年级学生小刚有时旷课,还偷偷抽烟。老师告诫他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这句话可理解为( )
A.小错不断,大错不犯
B.认识到违法犯罪必将受到刑罚处罚
C.应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D.有不良行为的人一定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C
二、综合题(紧扣题意,条理清楚)
9.(简要回答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热播剧《狂飙》讲述了以一线刑警安欣为代表的正义力量,与黑恶势力展开长达二十年 的生死搏斗的故事。最后,黑恶势力接受了法律审判,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该剧向世人昭示 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法律惩恶扬善,保护人民"的不变真理。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
运用所学知识,请谈一谈青少年应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答案] ① 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③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④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10.(探究与实践题)17岁的小飞因寻衅滋事罪被移送至市检察院审查起诉。承办检察官仔细查阅案卷,开展社会调查和亲职教育指导后,依法决定对小飞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开展为期六个月的帮教工作。同时,该院向小飞的父母发出“督促监护令”,要求他们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提升监护能力。
某中学团委开展了以“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 有些同学在看了上述新闻后,认为作为未成年人,即使犯罪也不用负刑事责任。你赞成这种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 ①不赞成。②理由:我国刑法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2) 请你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进行概括归纳。
[答案] ①青少年自身:缺乏法治观念,缺少自我约束,有不良行为。②家庭:父母不履行抚养、教育的义务,把子女推向社会,对子女不闻不问。③学校:疏于对后进学生的管理和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力量联系不紧密。④社会:社会治安和秩序整治不力,还存在腐蚀和侵害青少年的不安定因素,对青少年教育的社会力量欠缺。
(3) 如果在活动的最后,由你代表组织者就未成年学生远离违法犯罪发出倡议,请列出倡议要点。
[答案] ①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③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共24张PPT)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第一课时 尊重他人
要点1 尊重他人
(1)尊重即尊敬、重视。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
(2)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3)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1. 尊重他人
(1)尊重即___________。尊重他人是一个人__________的外在表现,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___________等。
(2)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____________的尊重。
(3 尊重使社会生活__________。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_____,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尊敬、重视
内在修养
人格、权利
他人和社会
和谐融洽
前提
2.怎样尊重他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
3.怎样积极关注、重视他人?
(1)给予他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应冷落、忽视他人。
积极关注,重视他人
平等对待他人
学会换位思考
学会欣赏他人
应有的、适当的关注
(2)对他人的疑惑给予__________________,对他人的请求给予______________。
4.如何平等待人?
(1)发自内心地尊重____________,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
(2)社会生活中,我们不能以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
5.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换位思考?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
(2)应该将心比心,体会他人的________,理解他人的________,包容他人,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人。
细致耐心的解答
热情的帮助
他人人格
家境、身体
感受
难处
6.怎样学会欣赏他人?
(1)善于发现他人的______________;(2)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________________;(3)给予他人______________。
潜质和特长
优点和闪光点
积极的评价
典例1 孟子说:“敬人者,人恒敬之。”这句话启示我们( )
A.要学会尊重他人 B.要平等对待他人
C.要接受他人的尊重 D.要学会换位思考
A
[解析] 首先要先读懂这句话的意思: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会永远尊敬他。明白意思之后,我们就不难作出正确的选择了。仔细阅读选项,可知只有A符合题意。B、C、D均与题干中的名言无关。
典例2 材料: 在现实中,人们总会有意或无意地在“以貌取人”或者“以貌被取”。 调查显示,六成职场人表示自己遭遇过“容貌歧视”,而有24.7%的职场人对自己的容貌不满意。“容貌歧视”已成为就业歧视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说说 “以貌取人” 的做法对吗?请说明理由。
[答案] ①错误。②因为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人与人的相貌是有区别的,相貌差别和好坏不能代表一个人的素质高低和能力强弱。以貌取人是目光短浅的表现,没有做到平等待人,侵犯了他人的人格尊严。
[解析] (1)抓住核心词汇:“以貌取人”“好看的人”“不好看的人”。(2)联系所学知识: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3)得出结论:做法不对。
只需要尊重长辈和比自己地位高、比自己更优秀的人。
【剖析】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我们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平等待人要求我们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在生活中,对长辈、领导的崇敬是尊重,对同学、同伴以诚相待、友好合作,倾听他们的声音,同样是尊重。对情趣相投的人真诚相待是尊重,对性格不合的人心存宽容同样也是尊重。我们尤其要平等对待和尊重那些处于不利地位的人。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将所选选项的字母填在对应的括号中)
1.某男子上公交车后,把鞋一脱,直接把脚架在前排的座椅上,坐在前排的人捂住鼻子转过头 来怒视着他。坐在后排的人应该( )
A.学会尊重他人 B.平等对待他人
C.诚信对待他人 D.学会欣赏他人
A
2.经国务院批准,自2017年起,将每年的5月30日设立为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这体现了( )
A.科技工作者在社会上的地位最高
B.只有科技工作者才能得到尊重
C.人与人之间有高低贵贱之分
D.党和国家对科技工作者的尊重
D
3.读右边的装修告示,假如你是他的邻居,看到这样的告示,你想说的是( )
装修告示
邻居们,302室从本月10日开始装修,装修过程中难免产生噪音,一定会影响邻居们正常休息。本宅主深表歉意,请你们原谅!
A.尊重他人,才能赢得尊重
B.赔礼道歉,口说无凭
C.虚情假意,为了赢得理解
D.小事一桩,多此一举
A
4.“要尊重每一个人,不论他是何等的卑微与可笑。要记住活在每个人身上的是和你我相同的性灵。”下列选项中与这段话相对应的有( )
①每个人都应该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②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 ③相互尊重能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切矛盾 ④对他人的所有缺点与不足都应该给予尊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5.有位演员,爱耍大牌。有一天拍戏,大部分演员都到齐了,唯独不见这位演员。导演说:“等他!”一个小时后,那位演员终于到了。导演说:“好了!收工!”大家都走了,只留下这位演员。从此以后,这位演员再也没有迟到。导演让这位演员明白了
( )
A.在生活中待人要宽容友善
B.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是相互的
C.自尊是成功者必备的品质
D.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重要性
D
6.上楼梯时,王军不小心踩了张三一脚,于是连忙说“对不起”并立即弯腰去给张三擦鞋,张三则说:“没关系,我自己来擦吧。”这一情境表明,和谐的社会生活需要
( )
①讲求原则 ②相互尊重 ③彼此宽容 ④学会竞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C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但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黄金法则,也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外交准则。这句话启示我们应该( )
①理解至上,善待他人 ②换位思考,打击报复 ③迁就他人,成人之美 ④尊重他人,宽待他人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D
8.一次比赛后,谈到对于对手的看法时,中国男篮主帅表示:“我觉得这个队比去年来的队要强……他们的打球方式介于欧洲和美洲之间,打得一点不比欧洲慢,甚至还要更聪明,他们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这启示我们,尊重他人要
( )
A.尊重他人人格 B.学会欣赏他人 C.体会他人感受 D.能够包容他人
B
二、综合题(紧扣题意,条理清楚)
9. (简要回答题) 某中学生在火车站候车室等车。无聊之余,他开始吃零食,不一会儿,地上满是垃圾。环卫工人走过来,边打扫边教育他要爱护环境,不能乱扔东西。他很不屑地说:“那要你们环卫工人干什么?”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该中学生的言行。
[答案] ①该中学生的言行是不文明的行为,也是不尊重他人劳动的行为。②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和劳动。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③社会生活中不能以家境、工作、身体等方面的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
10. (简要回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小光正在家里看自己特别喜欢的足球比赛,不巧几个同学来他家一起商量撰写演讲稿的事。
①小光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看足球比赛,与同学一起讨论撰写演讲稿的事。
应该学会尊重他人,给予他人应有的、适当的关注,而不应冷落、忽视他人;对他人的请求给予热情的帮助。
(2) 种稻的是没钱人,种草的是有钱人;采茶的是没钱人,品茶的是有钱人;盖房的是没钱人,炒房的是有钱人。所以,人与人之间是不平等的。
①判断:__________
②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
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社会生活中不能以家境、工作、身体等方面的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金钱、地位等方面的差异不能超越人格尊严,更不能超越人们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11. (探究与实践题) 尊重,是一种品格,是一种修养,是社会的润滑剂。
【社会观察】在一家医院中,一位患者因为病情过于严重而去世。在得知亲人的死讯之后,该名患者的家属居然对医生拳打脚踢,将亲人离世的悲伤情绪发泄在了救治亲人的医护人员身上,发了疯似的对医生进行殴打。随后警方紧急出动,将闹事者逮捕,闹事者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
(1) 请你从尊重的角度,写下你对上述事件的认识。
[答案] ①尊重即尊敬、重视。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②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③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课堂点评】课堂上,老师正在认真地讲课。坐在前排的一名男生却趴在
桌上呼呼大睡。
(2) 请你对这名男同学的做法进行评价。
[答案] 男同学的做法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积极实践】构建和谐校园,需要我们互相尊重。
(3) 请根据要求,写下你的具体行动。
①校园中遇到老师时,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他人发生矛盾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同学向自己求助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同学在比赛中获奖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动向老师问好。
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理解他人,包容他人。
尽己所能,热情帮助。
欣赏他人,真诚赞美。(共26张PPT)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一课时 法不可违
1.法律的作用。
(1)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告知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2)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___________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
不违法
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2.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
(1)一般违法行为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
(2)________________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即犯罪。
(3)无论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都要________________ 。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承担法律责任
3.什么是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违法行为分为哪几种?
(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
5.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犯罪)的区别。
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6.在社会生活中,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1) 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________________,增强________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积极防范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既要_______________,又要________________,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分清是非
守法
法律规定
依法从事民事活动
维护自己的权益
尊重他人的权益
典例1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①法律规定了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 ②法律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 为是非法的 ③法律不属于行为规范 ④法律是比道德更重要的社会规则,所以没必要遵守道德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D
[解析] 此题旨在考查我们对法律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它规定了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故①②正确。③说法错误,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④说法错误,法律和道德是相辅 相成的,同等重要,我们既要遵守法律,也要遵守道德。
典例2 八年级学生王某,平日不守纪律,经常逃课上网,也不接受教育,常常向低年级同学索要财物,别人稍有不从,他就大打出手;辍学后竟发展到实施入室盗窃、拦路抢劫等严重违法行为。在一次持刀抢劫的过程中,他被公安机关依法抓获。当地人民法院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判处王某有期徒刑6年。
根据材料,请你回答:
(1) 王某的哪些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
[答案] 王某向低年级同学索要财物、对同学大打出手的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2) 王某的哪些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
[答案] 王某因入室盗窃、拦路抢劫,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受到了刑罚处罚,所以这些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
(3) 请你谈谈从上述案例中得到的警示。
[答案] 谁都不能违法,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违法犯罪必然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解析] 仔细阅读题干材料,注意王某行为的性质。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结合王某的行为及其后果,我们就不难回答第(1)问和第(2)问。第(3)问谈警示,可从“不违法、遵纪守法”等角度回答。
违法就是犯罪,犯罪就是违法。
【剖析】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违法和犯罪都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二者有着明确的界限。违法行为根据其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因此,违法不一定是犯罪,而犯罪必然是违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将所选选项的字母填在对应的括号中)
1.学习本课时后,我们懂得. .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
A.遵守规则 B.尊重社会公德 C.遵循社会规律 D.不违法
D
2.李某因谎报险情,被公安机关拘留;某出版社未经作者同意就出版其作品,于是作者将该出版社告上法庭。李某、该出版社的行为分别属于( )
A.严重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C.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D.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C
3.卢某与朋友一起喝了酒后,驾驶小汽车回家,行驶至市中心城区路段时,被交警查获。交警在现场对其进行吹气式酒精检测,结果测出其呼出的气体中酒精含量超标。后来,卢某被依法行政拘留。卢某的行为( )
A.属于民事违法行为
B.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C.违反了行政法律法规
D.没有违反法律法规
C
4.王某因扰乱市场秩序被人民法院处以罚金,刘某因扰乱公共秩序被公安机关拘留十天。他们的行为分别属于( )
A.一般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
B.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C.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D.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B
5.对下列图示所表达的概念间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
A.&1& B.&2&
C.&3& D.&4&
C
6.一名男子因烟瘾难耐,在高铁的卫生间里吸烟,导致列车降速,被铁路公安给予行政处罚。材料表明( )
①在高铁上吸烟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②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③在高铁上吸烟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④在高铁上吸烟触犯了刑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A
7.胡某为吸引粉丝,表演了一段“无人驾驶”,在开车过程中打开驾驶室的车门,迅速下车,跟随车辆步行一段,再上车继续驾驶。该视频上传到网上,还没等到点击量上升就被举报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他被交警扣分罚款。胡某的行为( )
A.是犯罪行为,应承担刑事责任
B.是民事违法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
C.是违纪行为,应受到纪律处分
D.是行政违法行为,应该受行政处罚
D
8.南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某医药有限公司开具处罚告知书,对其囤积口罩等疫情防护用品、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顶格罚款300万元。可见( )
A.民事违法行为属于犯罪
B.违法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C.违法要受到行政处罚
D.南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属于立法机关
B
二、综合题(紧扣题意,条理清楚)
9.(简要回答题)王某在地铁上乱扔垃圾。面对其他乘客的劝阻,她不但不听,还把食品包装袋丢弃在车厢,随后扬长而去。这种行为既破坏了乘车环境,也扰乱了地铁正常的乘车秩序。当地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她处以行政拘留的处罚。
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该案例中王某的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请阐明理由。
[答案] (1)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2)理由:①王某在地铁上乱扔垃圾且不听劝阻的行为扰乱了乘车秩序,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危害;②王某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③王某受到了行政处罚。
10.(简要回答题)看案例,明事理。
基本案情:瞿某某在其经营的网络店铺中出售两款贴画,贴画内容涉嫌侵害董存瑞、黄继光的名誉。杭州市某居民在该店购买了上述贴画后,向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举报。
判决结果:法院认为,被告瞿某某通过网络平台销售亵渎英雄烈士形象贴画的行为,已对英雄烈士的名誉造成贬损,且主观上属明知,构成对董存瑞、黄继光的名誉侵权。法院判决瞿某某立即停止侵害英雄烈士董存瑞、黄继光名誉权的行为,即销毁库存、不得再继续销售案涉贴画,并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在国家级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
(1) 瞿某某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还是民事违法行为?
[答案] 民事违法行为。
(2) 根据所学知识,谈谈该案例给了我们哪些警示。
[答案] ①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②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③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④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⑤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11.(探究与实践题)一天早晨,中学生小王骑车去上学,在学校附近的十字路口遇到红灯,因担心迟到,在确认马路上无过往车辆后,他迅速通过了路口。在路口执勤的交警拦下小王,并对小王进行了批评警告,小王很不服气:“我只不过闯了一下红灯,并没有造成什么事故。”
(1) 交警为什么会批评警告小王?
[答案] ①小王闯红灯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属于违法行为。②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③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2) 小王被交警批评警告,说明小王受到的处罚属于什么处罚?
[答案] 行政处罚。
(3) 我们身边主要存在哪些违法行为?
[答案] 例答: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不依法履行合同、小偷小摸等。
(4) 我们应怎样警惕身边的一般违法行为?
[答案] ①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③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共23张PPT)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第二课时 以礼待人
1.为什么要以礼待人?(为什么说待人礼为先?)
(1)礼体现一个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良好品质。
(2)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________。
(3)文明有礼促进____________。
(4)文明有礼体现____________。
2.礼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等方面。
尊重、谦让、与人为善
前提
社会和谐
国家形象
语言文明
仪表端庄
举止文明
3.为什么说文明有礼是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1)文明有礼是一个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外在表现。
(2)文明有礼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4.为什么说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1)文明礼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沟通__________之间情感的桥梁。
(2)诚恳、谦逊、平等、友善、倾听的态度,能够给对方亲切感、受尊重感,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
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
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
维系社会正常生活
人与人
安定有序、文明祥和
5.为什么说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1)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
(2)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____________。
(3)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________的尊严和________的形象。
中国形象
民族
国家
(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
(3)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__________________和践行。
6.怎样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学习、观察、思考
典例1 “心扉如同门户,小小的钥匙便可打开它。别忘了钥匙有这样两把——‘谢谢’和‘劳驾’。”这“两把钥匙”告诉我们( )
①有了礼貌,陌生人也能成为知心朋友 ②要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③要在人际交往中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巧 ④文明有礼就会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C
[解析] 第一步,认真审读题干,概括主要意思:文明有礼有利于人际交往。第二步,联系所学知识:文明有礼体现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是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等。第三步,对题肢逐一辨析:①选项夸大了礼貌的作用。②③选项符合题意。④表述有误。故选C。
典例2 一家知名企业的总经理要雇一名助理,一时间应征者云集,最后他却选中了一个既无介绍信又毫无经验的年轻人。面对朋友的困惑,他说:“他在门口蹭掉脚下的土,随手关上了门;当看到那位前来应聘的残疾青年时,他立即起身让座;进了办公室他先摘下帽子,回答我提出的问题时干脆果断;其他人都从我放在地板上的那本书上迈过,他却拾起那本书并放回桌上……”
这位年轻人为什么会被总经理看中?
[答案] 言之有理即可。如因为他讲文明,有礼貌,尊重他人,平等待人,充满自信,有责任意识等。
[解析] 第一步,抓住关键词:蹭掉脚下的土、随手关上了门、起身让座、摘下帽子、回答问题时干脆果断、拾起那本书等。这些行为都体现了一个人的品德与性格。第二步,联系所学知识:文明有礼、尊重他人、充满自信、具有责任意识等。第三步,组织语言:如进了办公室他先摘下帽子,说明这名年轻人具有讲文明、有礼貌的品质。
文明礼貌只是个人修养问题,与国家和民族无关。
【剖析】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文明礼貌不仅仅是个人修养问题,还关系到国家的形象和民族的尊严。尤其是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国家的形象和民族的尊严。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将所选选项的字母填在对应的括号中)
1.“每日十二刻,指点江山,谈笑鸿儒,高朋满座,精彩有你!”《中国成语大会》是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之后,又一档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大型电视文化节目。“温文尔雅”“文质彬彬”“虚席以待”,这些成语启示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 )
A.善于学习优点 B.处处忍让他人 C.注重文明礼仪 D.做到平等相待
C
2.“在国内也许你是你,我是我,在路上擦臂而过彼此一点感觉也没有,可是当我们离开了自己的家园时,请不要忘了,我们只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人。”这是作家三毛在散文《亲不亲,故乡人》中的结尾。之所以发出这样的感叹,是因为她在西班牙做旅行团翻译期间,亲眼看见了部分同胞一些不太文明的举止。这告诉我们
( )
A.文明素质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
B.文明素质决定了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高低
C.文明素质是一个人出国旅行的物质基础
D.文明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形象和尊严
D
3.在我国举行的一系列国际活动中,礼仪小姐的举止一直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她们着装统一得体,面带微笑,既美丽又优雅,让中外来宾留下深刻印象。礼仪小姐的优异表现( )
①必定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②展示了良好的国家形象 ③展现了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魅力 ④说明我国的民众素质都很高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②
C
4.为了进一步提升并规范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形成人人学习文明礼仪、人人宣传文明礼仪、人人践行文明礼仪的良好氛围,某中学小学部举行了“童心永向党 礼仪伴言行”主题教育活动启动仪式。开展该活动是因为( )
①文明有礼能促进社会和谐 ②文明有礼只需要做到用语文明 ③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④文明有礼的人一定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B
5.车子进站了,人们争先恐后,你推我挤,有人不小心踩了旁人的脚。踩人者心安理得,若无其事,被踩者横眉竖眼,怒气冲冲,一场“战争”就此爆发。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
①在社会生活中,要文明交往、礼貌待人 ②礼让他人是一种软弱的表现 ③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④人与人互敬互让,有利于社会和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D
6.为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规范学生的行为,传播礼仪知识,某实验学校拟举办校园文明礼仪形象大使评选活动。下列选项中,符合校园文明礼仪形象大使标准的有( )
①着装得体,举止稳重 ②洒脱自然,不拘小节 ③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④自以为是,盛气凌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B
7.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的有( )
①不学礼,无以立 ②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 ③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④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A
8.中国人逢年过节吃团圆饭,一般都是全家老小围坐一桌,相互交流,共享天伦之乐,这也是一 种社交方式。席间倒茶倒酒时也有学问:不能先给自己倒,必须从长辈开始,最后一个才是自己。可见通过吃团圆饭( )
A . 能加强家人间的情感交流 B . 消除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隔阂
C . 自然懂得社交的礼仪 D . 可以了解社交礼仪的全部内容
A
二、综合题(紧扣题意,条理清楚)
9.(简要回答题)“你好,请你将自己扔在地上的烟头捡起来,谢谢!”“请将果皮扔进果皮箱,谢谢!”说罢,执法人员举手给捡烟头、扔果皮的市民一个庄重的敬礼。在兰州市,执法人员的文明执法受到市民广为称赞,市民也自觉配合执法,注意自己的举止。
从执法人员的文明执法中,你明白了什么?
[答案] ①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②诚恳、平等、友善的态度,能够给予对方亲切感、受尊重感,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
10.(简要回答题)交往是生活中的必要内容,人人都需要交往,人人都离不开交往。当今社会,我们不仅要乐于交往,还要善于交往。请观察下面的漫画,并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的应聘者为什么会落选?
[答案] 他对人没有礼貌,没有做到尊重他人。
(2) 这幅漫画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案] ①尊重他人,对人有礼貌非常重要。②文明有礼是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③尊重他人是交往的需要,更是自我完善的需要等。
11.(简要回答题)文明有礼如和煦春风,让生活美好;文明有礼如灿烂花朵,为社会添彩。
【故事赏析】戏剧家夏衍临终前,痛得十分难受。秘书说:“我去叫大夫。”正在他开门欲出时,夏衍睁开眼睛,艰难地说了一句:“不是叫,是请。”随后昏迷过去,再也没有醒来。“不是叫,是请。”夏老改动这一个字,充分体现了他是一个. .的人。
(1) 请你根据故事情节,把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__________
懂礼貌
【社会观察】《国家旅游局关于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中国游客违反境内外法律法规、公序良俗和旅游从业人员违反法律法规、工作规范、公序良俗、职业道德,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的行为,都将纳入“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信息保存期限为1年至5年,实行动态管理。
(2) 为什么要倡导旅游文明有礼?
[答案] 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可以促进社会和谐进步;文明有礼可以展现国家和民族的良好形象;文明有礼有利于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文明有礼有利于规范游客行为,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等等。
(3) 我们如何才能成为文明有礼、 受人尊重的游客?
[答案] 与人交流时,态度谦和,彬彬有礼; 出游时,衣着整洁大方,举止端庄得体; 自觉遵规守纪,维护景区秩序; 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展现自身的良好修养;到少数民族朋友家乡游玩时,尊重其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