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下列案例与违法行为对应正确的是( )A.小张骑摩托车不戴头盔被交警罚款---民事违法行为B.王某损害他人名誉被要求赔礼道歉---行政违法行为C.某工厂偷排工业废水被环保部门处罚---严重违法行为D.李某因抢劫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刑事违法行为2.下列推导中,符合法律知识逻辑的有( )①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承担民事责任②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远离犯罪,健康成长③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到法律援助中心求助④遇到违法犯罪行为→有勇有谋地斗争→做法律的坚定捍卫者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一规定中属于刑罚主刑的有( )A.有期徒刑、拘役、罚金B.有期徒刑、拘役C.掏役、罚金D.有期徒刑、罚金4.学习了《做守法的公民》相关内容,八年级(2)班的同学围绕“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违法、犯罪”的区别和联系进行了讨论,其中正确的观点是( )①同学甲: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严重不良行为属于违法行为②同学乙:犯罪行为一定是违法行为,行为人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③同学丙:违法就是犯罪,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④同学丁: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就是触犯了刑法,具有刑事违法性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5.刑法修正案(十一)规定,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警示青少年( )①要防微杜渐,预防违法犯罪②年龄小,违法犯罪也不要紧③要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④要厉行法治,坚持严格执法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6.如图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我们的周围还存在不良诱惑②青少年要学会自律和“慎独”,自觉抵制不良诱惑③要提高警惕性和分辨能力,预防违法犯罪④中学生吸毒属于犯罪行为,抽烟酗酒属于一般违法行为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7.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未成年人不得有旷课、夜不归宿等不良行为,规定未成年人参与赌博屡教不改等属于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沾染上这些行为( )①不利于自身的健康发展②给家庭社会造成一定危害③容易走向违法犯罪道路④会触犯刑法,受到刑罚处罚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8.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现象频发,而这些人中都曾有打架、旷课、经常光顾网吧、赌博等不良行为。这警示我们( )①应该提高自控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②不良行为必然会发展成为违法犯罪行为 ③不良行为是小节,对个人成长无关紧要 ④预防违法犯罪应该从杜绝不良行为开始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9. “罪孽本自微末始,陷身囹圄悔方迟”给我们的启示是( )A. 犯了错误就会有牢狱之灾B. 违法犯罪往往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C. 小错可不断,大错不能犯D. 违法不一定是犯罪,犯罪一定是违法10.观察下面漫画,下列对刑法理解正确的是( )A.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B. 刑罚是对犯罪分子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C. 违法行为都应受到刑罚处罚D. 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11.“上网—厌学—逃学—辍学—赌博—抢劫”,中学生小猛的堕落过程警示我们( )①不良行为要及时改正,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②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③一个人走上犯罪道路往往有一个演变的过程④对任何事情都不能有好奇心A. ①②③ B. ②③④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12.《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将未成年人的偏常行为分为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犯罪行为三个等级,体现分级预防的理念。这告诉我们( )A. 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要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B.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必须对不良行为追究法律责任C. 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容易受到不良行为的影响D. 未成年人明辨是非能力差,难免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二、非选择题13.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违法就是犯罪。( )(2)只有犯罪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3)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4)违法行为必然会受到刑罚处罚。( )14. 八年级(2)班的学生小浩,偶然跟同学进入网吧,但玩了一两次后他逐渐有了网瘾,经常放学后沉溺于网吧,后来发展到迟到、旷课。由于父母给的零用钱有限,小浩就把手伸进了同桌及同班同学的口袋。老师、家长多次对其进行教育,依然我行我素,后来去邻居家偷窃被派出所拘留。最终他因欠网吧老板许多钱不还,屡次持刀抢劫未成年学生,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小浩有哪些不良行为?(2)小浩的哪些行为属于犯罪?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及地位分别是什么?(3)中学生如何预防违法犯罪?(至少三条)1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刑法修正案草案针对社会普遍关注的低龄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再次调整低龄未成年人犯罪规定: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1)结合材料,说说犯罪有哪些基本特征。(2)请你分析青少年犯罪持续攀升的原因有哪些。(至少从两个角度回答)(3)联系实际,请你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提几条合理建议。答案1-5DDBAD 6-10AACBA 11-12AA13.(1) x 理由: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只有触犯了刑法才是犯罪。(2)x 理由:无论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3)x 理由: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4)x 理由:不一定,只有严重违法行为(犯罪)才会受到刑罚处罚。14.(1) 跟同学进入网吧、迟到、旷课等行为属于不良行为。(2)①“持刀抢劫未成年学生”属于犯罪行为。②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必然法律后果。(3)①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是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要从克服各种小缺点、小错误、坏习气、坏作风开始,防患于未然,把违法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②知错就改,成长过程中有了过错,一定要正视并勇于改正。③学会辨别和抵制不良诱惑,乐交诤友,不交损友。④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律意识筑起我们人生的防线,预防违法犯罪。15.(1)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2)青少年辨别是非能力、自控能力差;没有控制好好奇心的方向,不能拒绝不良诱惑;交友不慎,沾染了不良习气;道德素质不高、法律意识淡薄。(3)①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③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④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