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2024-2025学年上学期
九年级语文期中试卷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5题,每题 2分,第 6题 6分,共 16分)
1.B (恪 kè)
2.A (郑重其事)
3.D
4.C (“既然……但”关联词搭配不当,“表达权威与诚信”动宾搭配不当。)
5.A
6.(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二、综合性学习(7~12题,共 12分)
(一)(4 分)
7.(2分)白骨精变作老妇人寻女,被悟空识破举棒就打,白骨精逃走。唐僧误会悟空滥杀
无辜,念紧箍咒并将其驱逐,但因无松箍咒又留悟空,八戒提议分行李散伙。
8.(2分)略,言之有理即可。
(二)(4 分)
9.(2 分)诗中的“礁石”象征着顽强的斗志,坚韧不拔的毅力,不向强权低头,不向暴
力屈服的精神。(意思相近即可)
10.(2分)展示了一幅夕阳西下时,一个小小的孩子在草原上刈草的孤独而凄美的画面。
(三)(4 分)
11.(2分)略。(要求书写端正、规范、美观、正确,不可潦草、涂抹。若出现所选字重
复、错别字、不在规定位置书写、间架结构不合理的情况,每个字扣 0.5 分,扣完为止。)
12.(2分)D
三、阅读(13~25题,共 32分)
(一)(4分)
13.(2分)C
14.(2分)韩愈在面对忠而获罪的困境,更多的是悲愤与无奈,充满了对个人命运的感伤
和对未来的迷茫(1 分)。而刘禹锡面对被贬的遭遇,并没有过于沉溺于悲伤之中,而
是以豁达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人生的挑战与变故(1 分)。
(二)(10分)
15.(2分)(1)消失 (2)勉强,尽力,痛快 (3)围着 (4)高兴的样子
语文·答案·第 1页·共 4 页
{#{QQABYQYUogioAABAAQgCUQUACgKQkgCCCYgOAAAEIAAAyRNABAA=}#}
16.(4分)
(1)(2分)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2)(2分)(我)守着孤影在寒冷的窗前,霜夜难以入眠,在松树竹林下徘徊。
17.(2分)甲句作者使用白描手法,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简练单纯
的文字,不加烘托渲染地勾勒出一幅素洁淡雅、万籁无声的雪景图。(1 分)
乙句用了比喻的手法,把雪花比作柳/棉絮,把山峰中的雪堆比作白玉,生动形象地写
出了雪花飞舞、山峰积雪的壮美雪景。(1分)
18.(2分)张岱抒发了自己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不随流俗的闲情逸致,以及遗世
独立的高尚志趣和对故国的怀念(1 分)。陈继儒抒发了自己宁静淡泊、闲适高雅的生
活情趣,以及热爱自然、享受生活的情感(1 分)。
【乙文参考译文】
(我)守着孤影在寒冷的窗前,霜夜难以入眠,在松树竹林下徘徊。四周山上月色皎洁,
露水坠落在结冰的树枝上,一起吟咏李白的《静夜思》,便觉得有清冷的寒风(扑面而来),
于是上床睡觉。又坐在蒲团上,从松树顶端看月亮,煮茶辅助交谈,尽享此夜之乐。
四周的山林都覆盖着白雪,登高远眺时可以看见。雪花像柳/棉絮一样在风中飞舞,千
座山峰堆积如白玉;乌鸦在城角翻飞,万道山谷铺满了银白。没有树却飘下花朵,片片都像
描绘在苏轼的雪壁之上;不用妆饰却如散落的粉,点点洒落如孔子弟子原宪的藜羹之中。飞
散的雪粒进入树林,回旋的风折断竹子,(我)徘徊着凝神观看,从而生发奇妙的思绪。画
出雪冒云雾而出的气势,想象呼唤松醪美酒、品尝香茗的情景,围着火炉烤芋头,愉快地饱
餐一顿,随后作了一幅雪景图,用来寄给僧人欣赏。
(三)(7分)
19.(2分)①引出“明亮而不刺眼”的论题,引出下文的论述。②作为道理论据,证明中
心论点“做人的理想境界还是要明亮而不刺眼,圆润而不腻耳,让人如沐春风、如浴冬
阳。”,同时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并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0.(2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1分),举了自然界中太阳和月亮的例子,通过对比太
阳和月亮的明亮与刺眼程度及人们对它们不同的态度,强调了“明亮与刺眼成正比”的
观点(1分)。
21.(3分)①功成名就也要低调谦恭、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不狂妄自大,不盛气凌人。
②功成名就也要注重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内在的修养,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
③功成名就也要做事扎实,对人真诚,尊重他人,处世稳重。
语文·答案·第 2页·共 4 页
{#{QQABYQYUogioAABAAQgCUQUACgKQkgCCCYgOAAAEIAAAyRNABAA=}#}
(四)(11分)
22.(3分)①小张热情地喊着李哥,紧紧握住老李的手。
②小张只是微笑着点点头,矜持地伸出手等着老李来握。
③老李自然地伸出手去,张副局长只是冲他伸出了两根手指头。
23.(4分)
(1)(2分)不矛盾。小张在官场中地位提高后,对老李的态度变得冷漠,导致老李在
情感上无法感受到温暖。
(2)(2分)小丁指出了小张对待老李的错误行为,小张感到尴尬羞愧,窘迫不安。
24.(2分)①小张在职务提升后,对待老李的态度越来越冷淡,甚至有点高傲。小丁认为
小张忘记了初心,对普通群众缺乏尊重,这让他感到不满和失望。
②小丁调整对小张的态度,想要唤醒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群众的尊重,提醒他职位虽变,
真诚情感和道德原则不应废弃。
25.(2分)文中画线句子表达了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就像君与民的关系一样,领
导干部是舟,人民群众是水。人民是国家的根本,只有密切联系群众,才能得到群众的
支持和拥护,否则就会失去群众基础,最终失去领导地位。因此,领导干部要时刻保持
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尽心竭力为人民服务。
语文·答案·第 3页·共 4 页
{#{QQABYQYUogioAABAAQgCUQUACgKQkgCCCYgOAAAEIAAAyRNABAA=}#}
四、写作(40 分)
26.(40分)略。
作文评判标准:
类别 一类卷 二类卷 三类卷 四类卷 五类卷
项目 (40~35分) (34~30分) (29~25分) (24~20分) (19~0分)
切合题意 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
A 中心突出 中心明确 中心尚明确 严重偏题
中心不明确
内容 内容充实 内容具体 内容尚具体 不知所云
内容不具体
思想感情真切 思想感情真实 思想感情尚真实
B
语言得体、有文采 语言准确、流畅 语言通顺 语言基本通顺 文句不通
语言
C 结构巧妙 结构完整、合理 结构较完整 结构尚清楚 结构混乱
结构 详略得当 详略明显 详略不明显 能分段
①立意深刻,构思巧, ①具备本类 A、B、 ①具备本类 A、B、 ①具备本类 A、 此 类 作 文 在
语言生动形象,文体 C 三项条件的评 C 三项条件的评 B、C三项条件的 19~0 分之间酌
特征鲜明,可评满分。 34~31分。 29~27分。 评 24~22分。 情给分

②具备本类 A、B、C ②本类 A、B、C ②本类 A、B、C ②本类 A、B、C

三项条件的评 39~37 三项中某项稍弱, 三项中某项稍弱, 三项中某项稍

分。本类 A、B、C三 评 31~30分。 评 26~25分。 弱,评 21~20分。

项中某项稍弱,评
36~35分。
注:①书写工整、美观,酌情加 1~2 分;字迹潦草、难以辨认,酌情扣 1~3 分。
②错别字每 3 个扣 1 分,重现不计,最多扣 3 分。
③字数不足,酌情扣分。
④缺标题者或标题错误扣 1 分。
语文·答案·第 4页·共 4 页
{#{QQABYQYUogioAABAAQgCUQUACgKQkgCCCYgOAAAEIAAAyRNABAA=}#}机密★考试结束前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2024-2025学年上学期
九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范围:九上第一~四单元
(全卷四个大题,共26个小题,共8页;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 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书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 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1~5题, 每题2分, 第6题6分, 共16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1~4题。
公文、合同为什么要郑重其是地盖上印章才能生效 用印有何意义
印,实为信,盖印为约,是 的诺言,是不容挑战的威严。在这个阔绰(chuò)的时代,既然各种签名方式层出不穷,但真正能表达权威与诚信的,依然是那枚历经沧桑的印章。印章体现的是需要恪(gè)守的道德底线和法律意义上的凭证和诚信。
印章篆刻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是金石、雕刻与书法三者的结合,是中国人性格中刚与柔的交相辉映,它镌(juān)刻着中华信誉文化的肌理,内含人品性格和文化修养,从里到外都 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方寸之间,灵动文字跃然纸上,朱白布局合理而巧妙,纵横有力的章法更是将中华文化的雄浑之美展现得 。
受中华诚信文化的濡(rú)养,印章的功能已从象征权力和等级,发展到见印如人、证明身份,再到成为 的艺术藏品,它代表着人之信、国之信,具有历久弥新的生命力。在俯拾即是的现代签名中,人们更能体会到印章的独特价值与魅力。
1. 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绰(chuò) B.恪(gè) C.镌(juān) D.濡(rú)
2. 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郑重其是 B.沧桑 C.雄浑 D.俯拾即是
3. 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言九鼎 发散 无穷无尽 别具一格
B.一字千金 发散 淋漓尽致 别开生面
C.一字千金 散发 无穷无尽 别开生面
D.一言九鼎 散发 淋漓尽致 别具一格
4. 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既然各种签名方式层出不穷,但真正能体现权威与诚信的,依然是那枚历经沧桑的印章。
B.尽管各种签名方式层出不穷,但真正能表达权威与诚信的,竟然是那枚历经沧桑的印章。
C.尽管各种签名方式层出不穷,但真正能体现权威与诚信的,依然是那枚历经沧桑的印章。
D.虽然各种签名方式层出不穷,但真正能表达权威与诚信的,竟然是那枚历经沧桑的印章。
九年级·语文·试卷·第1页 (共8页)
5. 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移栽时为何要给树截枝 。 。 。 , 。因此,移栽树木时必须截去部分甚至全部枝叶,才能防止树干本身养料和水分的散失,确保树木成活。
①这期间如果不能及时供应养分,那么树木就很难存活
②给树木截枝是为了提高树木的移栽存活率
③因为在移栽过程中,树木的大量须根被挖断,为了方便移栽,主根也只能留下一部分
④而且,移栽到新的环境后,树木需要一段过渡期
⑤然而,树根是整棵树的“营养仓库”,树根受损就意味着供应树干、树枝和树叶生长所需要的养料和水分相应减少
A. ②③⑤④① B. ②③①④⑤ C. ③①④⑤② D. ③①⑤②④
6. 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分)
“情怀”一词,内涵丰富,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情怀。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1)“ , ”,展现了他先忧后乐的家国情怀; 李白在《行路难》 (其一)中的(2) “ , ”, 借姜尚和伊尹的典故,传达了想要施展抱负的事业情怀; 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3) “ , ”,表现了作者同醉之乐,独醒之思,以文记乐的与民同乐情怀。
二、综合性学习 (7~12题, 共12分)
(一) 学习与探究 (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7~8题。
小说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样式。那生动的故事,曲折的情节,鲜活的人物,多样的表现手法,往往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你班组织了“走进小说天地·感受小说魅力”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活动一·小说故事会】
7.下面左图是某同学读《三打白骨精》后,画的思维导图中的一部分,请你简略地把图中所示故事讲述出来。 (2分)
故事内容
九年级·语文·试卷·第2页 (共8页)
【活动二·展开想象的翅膀改写小说】
8.学了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同学们发挥想象力,对小说进行了改编,并把它改编成了舞台剧,请你续写。 (2分)
父亲:(脸色苍白,不安地来回走动,嘴里念念有词) 怎么办 怎么办 这该如何是好
母亲:(莫名其妙地) 你怎么了 什么该怎么办
父亲:(焦急地小声道) 真奇怪! 那个卖牡蛎的怎么这么像于勒
母亲:(吞吞吐吐道) 你疯了! 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
(说话间,突然那个让父母害怕的身影,来到了他们面前。)
于勒: ……
(二) 整本书阅读(4分)
阅读艾青的两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甲】礁石
一个浪, 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 看着海洋……
【乙】 刈草的孩子
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 刈草的孩子无声地刈草, 低着头, 弯曲着身子,忙乱着手, 从这一边慢慢地移到那一边…… 草已遮没他小小的身 子—— 在草丛里我们只看见: 一只盛草的竹篓, 几堆草, 和在夕阳里闪着金光的镰刀 …… 1940年
9.请说说你对【甲】诗中“礁石”的象征意义的理解。 (2分)
10.擅长绘画的艾青,在他诗歌创作中还明显地表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 【乙】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分)
(三) 书法临写与鉴赏(4分)
11. 仔细观察下面的书法作品,从中挑选八个不同的简体汉字,用正楷临写在田字格内。 (2分)
九年级·语文·试卷·第3页 (共8页)
12.“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笔画连绵,龙飞凤舞,潇洒恣意、自由飘逸”可以用来形容下列( )图中的书法作品。(2分)
三、阅读(13~25题, 共32分)
(一)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13~14题。 (4分)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3. 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 从首联中的“朝奏”而“夕贬”,可见作者获罪之快。
B. 颔联的“肯”字表明作者的忠君之心及刚正不阿之态。
C. 颈联运用了反问的手法, “马不前”表现了回乡之路难行。
D. 尾联照应诗题,诗人借死明志,显得沉痛又凄凉。
14.回顾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在面对人生困境时,韩愈与刘禹锡的人生态度有何不同 (2分)
(二) 阅读下面文言文, 完成15~18题。 (10分)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抱影寒窗,霜夜不寐,徘徊松竹下。四山月白,露坠冰柯,相与咏李白《静夜思》,便觉冷然寒风,就寝。复坐蒲团,从松端看月,煮茗佐谈,竟此夜乐。
九年级·语文·试卷·第4页 (共8页)
四林皆雪,登眺时见。絮起风中,千峰堆玉;鸦翻城角,万壑铺银。无树飘花,片片绘子瞻之壁①;不妆散粉,点点糁原宪之羹②。飞霰③入林,回风折竹,徘徊凝览,以发奇思。画冒雪出云之势,呼松醪茗饮之景,拥炉煨芋,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 以寄僧赏。
(节选自陈继儒《小窗幽记》)
【注】①子瞻之壁:苏轼曾在墙上画雪。②原宪之羹:原宪吃的那种简单粗糙的豆子野菜汤,它象征着一种安贫乐道、甘于淡泊的生活态度。这里用原宪之藜羹形容白雪如散落的粉。原宪:孔子的弟子。③霰:xiàn,雪珠,即在高空中凝结成的小冰粒。
1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人鸟声俱绝 绝: (2) 余强饮三大白 强:
(3) 拥炉煨芋 拥: (4) 欣然一饱 欣然:
1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 抱影寒窗,霜夜不寐,徘徊松竹下。
17.两篇选文都描绘了美妙的雪景,请以下列句子为例,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描写雪景的。(2分)
【甲】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乙】絮起风中,千峰堆玉。
18.“一切景语皆情语”,请分别说说两位作者借雪景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2分)
(三) 阅读下面文章, 完成19~21题。 (7分)
明亮而不刺眼
陈鲁民
①我特别喜欢余秋雨《黄州突围》里的一段话:“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浅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②人活一世,草木一春,只要努力奋斗又不太笨,做到人生明亮并不算太难,无非是事业成功,梦想实现,声名显赫光彩照人; 而要做到人生不刺眼就更是容易,默默无闻,低调内敛,为人谦恭,出语平和,这也正是我等大多数普通人的选择。但要做到明亮而不刺眼那就有些难度了。一个人既功成名就又不喜张扬,既名闻天下又不摆架子,既身居高位又颇接地气,既文武全才又不恃才傲物,这样的人可谓少之又少,如同凤毛麟角,也因此而难能可贵。
③因为,一般来说,明亮与刺眼成正比,自然界里不论什么光源,都是越明亮就越刺眼,越暗淡就越柔和。太阳比月亮要明亮得多,自然也刺眼得多,人们可以随时欣赏月之皎洁明
九年级·语文·试卷·第5页(共8页)
媚,作诗颂歌,“把酒问青天”;而赏日则多是早看日出晚见夕阳,大部分时间是无法直视太阳的。人也是如此,越是成就大、名气大,就越是光芒万丈,刺人眼目,这也是常态,虽很正常却并非什么好事,因为难以接近。做人的理想境界还是要明亮而不刺眼,圆润而不腻耳,让人如沐春风、如浴冬阳。
④明亮而不刺眼,是做人成熟的标志。一个不成熟者,稍有成就便会四处夸耀,生怕有人不知道,有点本事就不知天高地厚,自认为老子天下第一,地球离了我就不会转,这就是刺眼的明亮,让人很不舒服,别人不仅不会心生敬意,反而会心存厌恶。而一个成熟者,不论业绩多大、声望多高,都不会狂妄自大、轻视他人,他们发出的光芒是柔和、温暖的,既有可见光也有不见光,让人乐于接受,给人带来舒适的感受。
⑤明亮而不刺眼,是人格魅力的体现。有的人明亮不足却刺眼有余,高高在上,眼高于顶,让人望而生畏,可敬而不可亲。而一个睿智的成功者,肯定也是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人。人格魅力,即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强烈的吸引人的力量。要吸引人就不能太刺眼,盛气凌人只会让人不敢直视,避而远之。
⑥明亮而不刺眼,是那些真正伟人的标配。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不修边幅,不讲究吃穿,常穿一身普通服装,在街头聊天品茶,与常人无异。两获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从不恃奖而傲,每日从实验室回来,照常过日子,就像邻家大婶,珍贵的勋章也被她拿来给孩子当玩具玩。他们的明亮因不刺眼而永恒,英名流芳百世。
⑦明亮而不刺眼,才能吾道不孤,朋友遍天下。早年的苏东坡,恃才傲物,有些咄咄逼人,明亮而刺眼,得罪不少人。人到中年,东坡成熟了,做事扎实,对人真诚,处世稳重,低调谦恭,依旧明亮却不再刺眼,虽被一再贬谪,朋友却越来越多。好友参寥和尚,专程到黄州陪他住了一年多时间,精神上给东坡很大支持。老友巢谷,不顾73岁高龄,从四川去海南看望东坡,结果病死途中。朋友情谊安抚了东坡饱受摧残的心灵,支持了他充满魅力的一生。
⑧或许是我活得不够明亮且有点嫉妒心吧,天生对那些明亮而又刺眼者有一种排斥感,无论你本事再大,成就再高,名声再响,一旦牛皮哄哄、颐指气使,我都会敬而远之。明亮只能使人产生敬畏,不刺眼才能使人感到亲近,愿你做个明亮而不刺眼的人。
19. 作者在文章开头引用余秋雨《黄州突围》中的话有何用意 (2分)
20. 请说说第③段画线句用到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2分)
21. 根据选文,如何才能做一个“明亮而不刺眼”的人 (3分)
(四) 阅读下面的文章, 完成22~25题。 (11分)
握 手
清山
①小丁、小张和老李以前都在一个单位共事。那时,老李也只有三十岁左右,而小丁和小张刚刚大学毕业、二十出头。
②三个人脾气相投,很谈得来,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当时小丁和小张还是单身,经常到已经结婚成家的老李家蹭饭。老李是一个乒乓球高手,在他的带动下,小丁和小张也爱
九年级·语文·试卷·第6页 (共8页)
上了打乒乓球。
③小丁和小张都是名牌大学毕业生,几年后,市里机关招考工作人员。通过考试,小丁成为了一名纪检监察干部,而小张也成功进入了一个执法单位。
④老李虽然心有不舍,但也真心为两人高兴。老李一双手分握着两人的手,久久不愿松开,小丁和小张安慰有些失落的老李:李哥,我们兄弟俩不会忘了你,空闲的时候,我们还一起打球。
⑤随后的几年,小丁和小张事业顺利,职务不断提升。小丁在周末的时候,有时会约老李一起打球。而小张许是工作太忙,老李很少再见到他的身影。偶尔的几次见面,让老李记忆犹新。
⑥分手后,老李第一次见到小张,是小张考进新单位不久。老李的单位和小张的单位偶有业务往来,老李到小张的单位办事,小张热情地喊着李哥,紧紧握住了老李的手。
⑦再见小张,那时小张已经是单位科室的负责人了,整个人看起来精神抖擞,老李快步走向小张,而小张只是微笑着点了点头,矜持地伸出手来等着老李来握。小张的手热而温软,老李握起来,却感觉不到一丝暖意和温情。
⑧老李不想再见到小张,但在小张的办公室门口再次狭路相逢,此时的小张已是张副局长。老李自然地伸出手去,让他想不到的是,张副局长只是冲他伸出了两根手指头。握着小张的两根手指头,老李感觉眼前的小张是那样的陌生。
⑨这次见面不久,小张又来老李的单位检查指导工作。小张看到了老李,迅速把目光移到别处。
⑩从此老李和小张形同路人。
小丁对小张态度上的变化,让小张百思不得其解。
市里的会议,两人经常碰面。每一次碰面,小张都热情地和小丁打招呼。小丁却只是冲他点点头。主动上前和小丁握手,小丁要么伸着手,等他来握,要么只伸出一根手指头。最令小张感到尴尬的是,小丁有一次竟然无视自己伸出的手,从他身边掠过。
实在憋闷,小张打电话给小丁,约他在周末时一起聊聊。小丁回应道:周末,我们一起去打乒乓球吧!
一见到小丁,小张就忍不住抱怨:我没有做什么违法乱纪的事情吧
小丁笑了:你清正廉洁,是你们单位有名的“工作狂”。
小张不解道:那你为什么对我不冷不热 我们可是十几年的朋友了,我哪里得罪你了
小丁收起了笑容,反问道:你是怎么对待李哥的 你还认识李哥吗
小张脸红了。
小丁语气越来越严厉:正是因为我们是十几年的好朋友,我才想提醒你,作为年轻的领导干部,不能忘记了初心,你得罪的不是我,而是李哥,还有像李哥一样的普通群众。一个领导干部,如果心中没有了群众,就像是无源之水,早晚会干涸; 就像是无根之木,早晚会枯朽。
小张的额头上冒出汗来。
此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向他俩走来。
小丁主动上前和他握手,
九年级·语文·试卷·第7页(共8页)
小张也赶忙走上前去:李哥。对不起! 我错了——
小张和老李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22.文章中多次写到“握手”,根据线索,梳理“握手”情景的变化。 (3分)
时间轴 握手的情景
小丁、小张通过市里的机关招考考试。 老李握住两人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分手后,老李第一次见到小张。 ①___________
再见小张, 他已是科室负责人。 ②_ _______
再次狭路相逢, 小张已是张副局长。 ③_
小张到老李单位检查工作。 看到老李, 小张的目光转到别处, 不再握手, 两人成陌路。
小丁约小张周末打乒乓球。 小张知错, 再次与老李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23.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4分)
(1)第⑦段画线句,小张的手明明热而温软,老李却感觉不到一丝暖意和温情,是否矛盾 为什么 (2分)
(2) 揣摩下列句子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活动。 (2分)
小张脸红了。
24.小丁和小张都事业顺利,职务不断提升,为何小丁对小张的态度却变得冷淡 (2分)
25.联系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你对第 段画线句子深刻含义的理解。 (2分)
【链接材料】
君,舟也; 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政要》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脱离群众是最大的危险。
———《尽心竭力当好人民的“服务员”》
四、写作(40分)
26. 请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写作。 (40分)
题目一: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境,有时需要勇往直前,但有时更需要我们学会拐弯,另辟蹊径。拐弯并不意味着放弃或逃避,而是一种智慧的选择,一种适应环境、调整策略的能力。
请以“学会拐弯”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成长,从 开始
要求:
(1) 若选题目二,请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
(2)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 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
(4) 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九年级·语文·试卷·第8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