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烛之武退秦师》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烛之武退秦师》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2.《烛之武退秦师》练习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会于向,将执戎子驹支。范宣子亲数诸朝。曰:“来,姜戎氏。昔秦人迫逐乃祖吾离于瓜州,乃祖吾离被苫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我先君惠公有不腆之田,与女剖分而食之。今诸侯之事我寡君不如昔者,盖言语漏泄,则职女之由。诘朝之事,尔无与焉!与,将执女。”
对曰:“昔秦人负恃其众,贪于土地,逐我诸戎。惠公蠲其大德,谓我诸戎是四岳之裔胄也,毋是翦弃。赐我南鄙之田,狐狸所居,豺狼所嗥。我诸戎除翦其荆棘驱其狐狸豺狼以为先君不侵不叛之臣至于今不贰。昔文公与秦伐郑,秦人窃与郑盟而舍戍焉,于是乎有肴之师。晋御其上,戎亢其下,秦师不复,我诸戎实然。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踣之,戎何以不免?自是以来,晋之百役,与我诸戎相继于时,以从执政,犹肴志也,岂敢离逷?今官之师旅,无乃实有所阙,以携诸侯,而罪我诸戎。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贽币不通,言语不达,何恶之能为?不与于会,亦无瞢焉。”赋《青蝇》【注】而退。
宣子辞焉,使即事于会,成恺悌也。
(节选自《左传·驹支不屈于晋》)
材料二: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节选自《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注】《青蝇》:《诗经·小雅》中的一篇,《青蝇》所赋:“恺悌君子,无信谗言。”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我诸戎除A翦其荆棘B驱其狐狸C豺狼D以为E先君不侵F不叛之臣G至于H今不贰。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责备,与《鸿门宴》“范增数目项王”的“数”用法不相同。
B.与,参与,与《六国论》“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的“与”意思不相同。
C.负,依仗,与《谏逐客书》“客何负于秦哉”的“负”意思相同。
D.因,依靠,与《谏太宗十思疏》“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的“因”意思不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姜戎祖先吾离被秦国逼迫驱逐,来投奔晋国,晋国在自身艰难的情况下依然赏赐吾离大量丰腴的土地,才使得姜戎得以立足。
B.驹支面对范宣子气势汹汹的指斥,面对即将遭受拘捕的厄运,临危不惧,据理力争。针对范宣子强加于己的不实之词,逐层辩驳,维护自己和部落的清白。
C.材料一让我们看到了当时少数民族在霸权制度下所受压迫的深重,也让我们从驹支与范宣子的冲突与和解中看到了古代各民族既斗争又融合的复杂关系的缩影。
D.《左传》除了对各国战争描述精彩之外,对一些谋臣说客的辞令艺术的记录也极具艺术性,例如驹支、烛之武等在外交中的对话就描写得十分精彩。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官之师旅,无乃实有所阙,以携诸侯,而罪我诸戎。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5.《古文观止》卷二妙评:“驹支的辩词用事实说话,逐句辩驳……”驹支是如何展开辩驳的?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 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节选自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
6.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秦穆A之于晋B相与之C久也D相信之E深也F相结之G厚也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鄙,指“把……当做边邑”,与《曹刿论战》中“肉食者鄙”的“鄙”意思不同。
B.济,表示“渡过水流”,与《行路难(其一)》中“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济”意思相同。
C.微,(如果)没有,与《岳阳楼记》中“微斯人,吾谁与归”的“微”意思相同。
D.与,结交,亲附,与《六国论》中“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的“与”意思不同。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烛之武顾全大局。面对郑国危亡的局面,他放下不被重用的个人恩怨,毅然担负起出使秦国的重任。
B.烛之武反客为主。他对秦穆公说,灭亡郑国是让秦赔上自己的邻国来增加晋国的势力并削弱自己。
C.烛之武富于谋略。他一面向秦穆公许诺,愿为秦国提供好处;一面利用秦、晋矛盾,施行离间之计。
D.烛之武不辱使命。他在国家危亡之时出使,不卑不亢,从容辞令,说服秦国退兵护郑,不失本国尊严。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10.请结合乙文中的观点,分析秦穆公退兵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侠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
11.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吾不能早A用子B今急而求子C是寡人D之过也E然郑亡
12.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寡人,古代讲究“以德治国”“以德配天”,是说上天只会把天下给有德的人,君主诸侯如果失德就会失去权位,所以君主诸侯就谦称自己为“寡人”。
B.爵位,春秋时的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虽有尊卑之分,但在待遇方面没有明显区别。主要是由诸侯国之间国力不同而定。
C.执事,常见义项是做事情,主持工作。还有一种是敬称。指管事的人,不直接称对方,而称执事,表示尊敬对方,可译为“您”。
D.《左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是以丰富的历史材料诠释《春秋》的,其他两传则是从政治和思想方面诠释《春秋》的。
13.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寥寥数语,既说明战争原因,也点出力量对比,为“退秦师”埋下伏笔。
B.第二段烛之武被举荐而“辞”,郑伯因烛之武的“辞”而自责,使本文突生波澜。
C.第三段烛之武站在郑伯立场,先用害动摇秦伯,再用利引诱秦伯,最后离间秦晋。
D.第四段晋侯拒绝子犯进攻秦伯的请求,毅然决定撤军,表现其清醒头脑和理智判断。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15.烛之武在使命面前,先“拒”后“受”,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选自《左传·烛之武退秦师》有删改)
材料二:
赵使人谓魏王曰:“为我杀范痤,吾请献七十里之地”魏王曰:“诺。”使吏捕之,围而未杀。痤自上屋骑危,谓使者曰:“与其以死痤市,不如以生痤市。有如痤死,赵不与王地,则王奈何?故不若与定割地,然后杀痤”魏王曰:“善!”痤因上书信陵君曰:“痤故魏之免相也赵以地杀痤耍魏王听之有如强秦亦将袭赵之欲则君且奈何?”信陵君言于王而出之。
鬼谷子曰:“人之不善而能矫之者,难矣。说之不行,言之不从者,其辩之不明也;既明而不行者,持之不固也;既固而不行者,未中其心之所善也。辩之、明之、持之、固之,又中其人之所善,其言神而珍,白而分,能入于人之心。如此而说不行者,天下未尝闻也。此之谓善说。”子贡曰:“出言陈辞,身之得失,国之安危也”《诗》云:“辞之绎矣,民之莫矣”夫辞者,人之所以通也。主父偃曰:“人而无辞,安所用之?”昔子产修其辞而赵武致其敬,王孙满明其言而楚庄以惭,苏秦行其说而六国以安,蒯通陈其说而身得以全。夫辞者,乃所以尊君、重身、安国、全性者也。故辞不可不修,而说不可不善。
(选自《说苑·善说》,有删改)
16.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痤故魏之A免相也B赵以地杀C痤而魏王D听之E有如强秦F亦将袭赵G之欲H则君且奈何
17.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焉取之”与“得养生焉”《庖丁解牛》两句中的“焉”意思不同。
B.“赵不与王地”与“当与秦相较”《六国论》两句中的“与”意思不同。
C.“故不若与定割地”与“若寡人者”《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若”意思不同。
D.“白而分”与“我持白璧一双”《鸿门宴》两句中的“白”意思相同。
1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烛之武在夜里用绳子吊出城,才得以见到秦穆公,足以见得当时情势之危急,也可以看出烛之武的勇敢。
B.烛之武站在秦国的立场上分析秦晋围郑的利弊,然后又指出晋国素无诚信,最终成功说服了秦穆公。
C.范痤凭借辩才和巧思解救了自己。他先是成功拖延住魏王,然后写信给信陵君,使其为自己说情。
D.鬼谷子《诗经》主父偃都非常看重言辞,都认为不善言辞的人不能使用,言辞一定要注重修饰。
19.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既固而不行者,未中其心之所善也。
20.子贡说:“出言陈辞,身之得失,国之安危也。”请结合烛之武退秦师的事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文言小题
21.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若不阙秦
B.与郑人盟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烛之武退秦师
22.对下列加点词语活用情况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太子迟之
③ 素善留侯张良 ④项伯杀人,臣活之
⑤ 常以身翼蔽沛公 ⑥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⑦ 吾得兄事之 ⑧烛之武退秦师
⑨ 箕踞以骂曰 ⑩沛公军霸上
A.①⑤⑩/④⑥/②⑦/③⑧⑨ B.①⑤⑦⑨/②/⑩/③/④⑥⑧
C.①⑦⑩/②⑤⑨/③⑧/④⑥ D.①⑨/⑤⑦⑩/②③⑥/④⑧
2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阙秦以利晋 B.若不阙秦
C.邻之厚,君之薄也 D.烛之武退秦师
24.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朝济而夕设版焉 ②夫晋,何厌之有 ③既东封郑 ④又欲肆其西封
⑤若不阙秦 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⑦因人之力而敝之 ⑧以乱易整
A.①济:渡河; ②厌:满足; ③既:既然
B.②夫:发语词; ③封:疆界、边邑 ④肆:放纵;
C.⑤若:如果; ⑥微:微弱; ⑦敝:损害
D.⑤阙:侵损,削减 ⑦因:凭借、依靠 ⑧易:替代
25.下列句了中,加横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顾计不知所出耳 顾:不过,只是
B.以乱易整,不武 易:替代
C.阙秦以利晋 阙:缺少
D.素善留侯张良 善:友善、交好
三、名篇名句默写
2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烛之武退秦师》中,点明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的句子是: , 。
(2)《烛之武退秦师》中,写大敌当前,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诚恳自责的句子: , , 。
(3)《烛之武退秦师》中,郑伯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出使秦军的句子是: , 。
(4)《烛之武退秦师》中,写烛之武以一个假设否定秦国出兵的合理性,并借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的句子是: , 。
四、作文
2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烛之武在郑国面临危机时,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承担起劝退秦师的重任。他的行为体现了对国家的深深热爱和忠诚。这种爱国精神是文章所赞扬的,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推崇的高尚品质。读者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对烛之武这种以国家利益为重、临危受命的行为的钦佩和赞赏。
郑国作为一个弱小的国家,在面对强大的秦晋联军时,几乎没有抵抗之力。但烛之武的成功退秦师,展示了弱国在强国环伺的局势下,并非完全没有生存的机会。弱国可以通过巧妙的外交手段、准确的局势分析和对他国利益的把握,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避免被强国吞并。
读了上诉材料,你有何感悟?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DG 2.C 3.A 4.(1)现在晋国的官员确实有疏漏不周全的地方,而使诸侯有了二心,你却怪罪我们戎人。
(2)(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 5.①首先回顾了历史事实以证明忠诚与贡献;
②然后直接反驳了针对姜戎的不实指控,同时还表达了持续合作的诚意;
③最后以诗意的方式深化了自己的论点。
6.BDF 7.D 8.B
9.(1)它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之后,又想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2)不只是使秦国军队撤兵,并且又得到秦国帮助设置戍守才离去。(秦国)改变得多么快啊! 10.吕祖谦认为,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实质上就是利益关系,诸侯国之间因有共同利益而合作,也会为利益不同而背弃。而秦穆公退兵的原因就是因为利益。
11.BCE 12.B 13.C
14.(1)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2)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15.交待了烛之武是一个不被重用的老臣;委婉地批评了郑伯不能用人,但在关键时刻作为国君,能接受规劝,诚恳认错;点名烛之武深明大义,以国家大局为重,临危受命。
16.BEH 17.D 18.D
19.(1)如果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边大道上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2)已经坚决地坚持却还是行不通,那是因为你没有切合他心中的喜好。
20.①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分析当时的形势,说明了保存郑国对秦有利、灭掉郑国对秦不利的道理,最终说服秦穆公,劝退秦师。
②解除了自己如果游说不成功就可能会被秦王杀死的危机(或游说成功证明了自己),这是关乎“身之得失”。③他保全了郑国,使之免去被秦晋灭亡的危机,这是关乎“国之安危”。
21.B
22.B
23.C
24.D
25.C
26.以其无礼于晋 且贰于楚也 吾不能早用子 今急而求子 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 子亦有不利焉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敢以烦执事
27.例文:弱国亦有可为,爱国铸就辉煌
在历史的长河中,《烛之武退秦师》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智慧与勇气的光芒。郑国,一个弱小的国家,在秦晋联军的强大压力下,看似危如累卵。然而,烛之武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他不顾个人安危,以国家利益为重,临危受命,凭借着卓越的外交智慧和对局势的精准把握,成功劝退秦师,为郑国赢得了生存的机会。这一事件,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感悟和启示。
烛之武的爱国精神,如同一座巍峨的高山,令人敬仰。在国家面临危机的时刻,他没有选择退缩,没有考虑个人的得失与安危,而是毅然决然地挺身而出。这种将国家利益置于首位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文天祥在南宋末年,面对元军的入侵,坚贞不屈,写下了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的千古名句,以生命诠释了爱国的真谛;林则徐在列强横行的时代,为了抵御鸦片的侵害,坚决虎门销烟,展现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坚定决心。他们的爱国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了国家的尊严和荣誉而不懈奋斗。
在当今世界,虽然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但爱国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生活在一个国家日益繁荣富强的时代,但国际形势依然复杂多变。我们应当以烛之武为榜样,热爱自己的祖国,关心国家的发展,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无论是科学家致力于科技创新,推动国家的科技进步;还是教师辛勤耕耘,培养祖国的未来人才;亦或是军人坚守岗位,保卫国家的安全和领土完整,都是对爱国精神的具体践行。
同时,郑国在强国环伺下的生存之道,也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弱国并非注定要被强国吞并,只要善于运用智慧,把握时机,同样能够找到生存的空间。烛之武深知秦晋两国之间的利益矛盾,他巧妙地利用这一点,通过准确的局势分析和对秦国利益的把握,说服秦穆公退兵。这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能盲目悲观,而要冷静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要在国际舞台上立足,不仅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还需要具备灵活的外交策略和智慧。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国际竞争也愈发激烈。一个国家要想在国际社会中获得发展的机会,就必须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同时也要善于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在与其他国家的交往中,要充分了解对方的需求和利益,寻求共同的利益点,通过合作实现共赢。同时,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警惕他国的潜在威胁,及时调整外交策略,确保国家的安全和发展。
对于个人而言,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如同郑国面对秦晋联军一般。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力量弱小而轻易放弃,而应该像烛之武一样,勇敢地面对困难,运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去解决问题。在学习中,当我们遇到难题时,要冷静思考,分析问题的关键所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工作中,当我们面临竞争和压力时,要善于发挥自己的优势,把握机会,实现自己的价值。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爱国精神的伟大力量和弱国生存的智慧。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要传承和弘扬这种爱国精神,以国家利益为重,同时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善于运用智慧解决问题。让我们在爱国的旗帜下,团结一心,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因为,无论国家强弱,只要我们心怀爱国之情,勇于拼搏,就一定能够在历史的舞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壮丽篇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