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3张PPT)(沪教版)九年级上第5章 奇妙的二氧化碳5.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01教学目标内容总览02新知导入03探究新知04随堂检测05课堂总结06课堂典例0102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03 熟练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教学目标新知导入任务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将带着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验去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备吧!任务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新知导入想一想有哪些产生二氧化碳的方式,思考一下实验室应如何制取二氧化碳?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木材燃烧模块一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探究新知任务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实验室制法的条件是:1.制取应简便迅速。2.所制得的气体纯度高,符合演示实验的需要。3.操作简单、安全、易于实现。探究新知任务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碳酸钙高温分解可以生成二氧化碳需要消耗大量的热能一氧化碳、碳、碳酸氢铵都可以生成二氧化碳产物中易混入其他气体实验室常用块状的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速率适中、易收集、气体较纯、常温下反应探究新知任务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实验:在试管 A 中加入适量大理石,试管 B 中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随后向试管 A 中注入少量稀盐酸,迅速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并将导管伸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实验现象。探究新知任务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探究新知任务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实验现象大理石表面出现丰富的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原理 CaC + 2HCl = Ca + O + C↑实验结论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丰富的二氧化碳。探究新知任务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拓 展药品选用的注意事项:1.碳酸钠粉末、碳酸钙粉末与稀酸反应较快,不宜使用。2.不使用浓盐酸,浓盐酸易挥发,易混入产生的二氧化碳内。3.硫酸会附着在石灰石的表面,阻碍反应的进行,所以不选择硫酸。例1、某同学利用如图创新实验对蜡烛及其燃烧过程进行探究。当蜡烛燃烧约1分钟后,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U形管内出现大量水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B.该实验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C.吹灭蜡烛时,观察到的白烟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D.该创新实验现象明显,便于观察课堂典例课堂典例【答案】C【解析】】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会熔化成液体,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A项正确;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U形管内附着大量水雾,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B项正确;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石蜡蒸气会凝结成固体小颗粒,悬浮于空气中形成白烟,所以熄灭蜡烛产生白烟,C项不正确;该实验中容易观察到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方便观察到U形管内有水雾生成,操作方便,D项正确。故选D。模块二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探究新知任务三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应该怎么选择呢?探究新知任务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从 A~C 三套装置中,选出适合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说出理由。探究新知任务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实验室制取少量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常用装置 B。当要制取较多的二氧化碳时,可以用容积较大的锥形瓶、烧瓶等作为反应容器,若使用装置C,长颈漏斗便于在反应过程中添加稀盐酸。探究新知任务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怎样选择二氧化碳收集容器呢?A B C探究新知任务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A.向上排空气法:不与空气反应,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B.向下排空气法:用于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C.排水法:用于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时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例2、既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是( )A.易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B.易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C.难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D.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课堂典例【答案】C【解析】A.易溶于水的气体,不能用排水法。故选项错误;B.易溶于水的气体,不能用排水法;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故选项错误;C.不易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既可以用排水法又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故选项正确;D.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故选项错误;故选C。实 验 ②: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例3、 如图装置若用来收集气体,要求该气体( )A.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9B.密度与空气密度相差较大C.不溶于水D.对空气无污染【答案】B【解析】该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向上排空气法(长进短出)收集气体,说明气体密度和空气密度相差较大且不和空气中成分反应,故选B.课堂典例例4、下列适合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一组仪器是( )A.试管、酒精灯、单孔塞、导管、集气瓶B.锥形瓶、长颈漏斗、双孔塞、导管、集气瓶C.试管、水槽、单孔塞、导管、集气瓶D.大试管、长颈漏斗、单孔塞、导管、集气瓶课堂典例【答案】B【解析】A.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属于固液常温型,无需进行加热,不需要使用酒精灯,故A选项错误。课堂典例B.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属于固液常温型,可使用锥形瓶、长颈漏斗、双孔塞、导管、集气瓶完成实验,故选项正确。C.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属于固液常温型,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的大,能溶于水,可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无需使用水槽,故C选项错误。D.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属于固液常温型,使用长颈漏斗和导管时,应使用双孔塞,故D选项错误。故选B。探究新知任务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学以致用1. 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任务二探究新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方法:先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注射器的活塞向外拉出一段。一段时间后若注射器的活塞恢复原位,则气密性良好。1.抽气法任务二探究新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方法:向长颈漏斗中注水至形成液封。缓慢推/拉活塞,若漏斗下端有一段稳定水柱/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2.推拉法任务二探究新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方法:向长颈漏斗中注水至形成液封,继续加水一段时间后,若长颈漏斗中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则证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3.液封法任务二探究新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拓展 4.微热法方法:用手握住试管,导管末端产生气泡。松开手一段时间后,导管末端上升一段水柱,一段时间不下降说明气密性良好。任务二探究新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任务二探究新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学以致用2. 用A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如何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任务二探究新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解答:(1)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变浑浊,则证明是二氧化碳。(2)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熄灭,则集满。任务二探究新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任务二探究新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学以致用3. 实验中还可以用试管、多孔隔板、长颈漏斗、导管和弹簧夹组成另一套气体的发生装置,你能说出该装置的优点吗?任务二探究新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优点:可以控制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需要反应发生时,向长颈漏斗中加入液体药品,打开弹簧夹。液体药品和固体药品接触反应发生。如果不需要反应再继续发生了,关闭弹簧夹。产生的气体将试管中的液体压回到长劲漏斗中一些,固体和液体药品分离开,反应就停止了。例5、根据如图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3)若选用C装置在实验室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课堂典例【答案】(1)试管;(2)B;(3)氧气的验满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故答案为: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模块三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探究新知任务三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在设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案时,选择合适的化学反应原理是关键。依据反应原理,确定实验方法和装置,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探究新知任务三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如何选择实验室制取 、C 的反应原理与反应装置?探究新知任务三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实验室制取A+F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2KMn Mn+Mn+↑优点:1.操作简便2.反应速率快3.便于回收二氧化锰4.制得的氧气纯净探究新知任务三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实验室制取 CC+E 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CaC+2HCl=Ca+C↑+O优点:1.常温反应2.反应速率适中3.制得的二氧化碳纯净4.原料成本低探究新知任务三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简述两种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1.用二氧化锰适合于制取较多的氧气,发生装置采用固固加热型,收集装置采用排水法,可收集到比较纯净的氧气。2.制取二氧化碳采用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收集装置采用向上排空气法,装置简单易操作。探究新知任务三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例6、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正确的是( )。课堂典例【答案】B【解析】】A错误,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药品选用块状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B正确,由于反应物的状态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可选择图中发生装置;C错误,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D错误,废液要分类倾倒入废液桶。模块四 练习与实践实 验 ②:碳酸钙与盐酸反应1、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和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相比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反应都不需要加热B. 涉及的反应都是分解反应C. 可以用同一套发生装置D. 都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答案】A【解析】A.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均属于固液常温型,都不需要加热,故A选项说法正确;课堂典例课堂典例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C、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所用药品均为液体和固体,可以用同一套发生装置,故选项说法正确;D、氧气和二氧化碳密度都比空气大,都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项说法正确。2、如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其中的错误共有( )处。A. 1 B.2 C.3 D.4【答案】C【解析】该装置中的错误有:长颈漏斗末端未伸入液面以下,生成的气体会从长颈漏斗中逸出;锥形瓶内导管伸入液面以下,生成的气体无法从导管中导出;集气瓶中导管在集气瓶口,集气瓶内的空气无法排出;有三处错误,故选C。随堂检测3、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装置内的药品是______和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2)检验二氧化碳用到的试剂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3)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体瓶口,若观察到______现象,说明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4)实验室选择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时应根据______。①反应所需药品的状态②发生化学反应的条件③生成气体的性质④生成气体的用途随堂检测随堂检测【解析】(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所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化学方程式为:CaC+2HCl=Ca+O+C↑(2)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常用的试剂是澄清石灰水,化学方程式为:Ca+CO = CaC↓+O。(3))二氧化碳不具有助燃性,所以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体瓶口,若观察到木条熄灭现象,说明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4)实验室选择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的依据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的依据是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故选①②③。课堂总结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让备课更有效www.21cnjy.comThanks!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5.2奇妙的二氧化碳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教学主题 学习主题“二氧化碳”。本单元涉及的主要化学大概念:(1)二氧化碳的性质;(2)二氧化碳的用途;(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5)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6)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7)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学科 化学 年级 九年级单元 第五章《奇妙的二氧化碳》 授课人 Xxx单元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课题1 本单元首先介绍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包括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等。通过实验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化学性质方面,重点讲解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不支持燃烧也不可燃烧等。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对于用途,结合其性质阐述,如因为密度大于空气且不可燃烧,所以用于灭火;能参与植物光合作用,是气体肥料的重要成分;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和舞台效果等。课题2 本单元主要围绕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展开。首先,会介绍制取二氧化碳所需的药品,通常选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接着,详细讲解实验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在实验操作环节,重点强调实验步骤,如检查装置气密性、添加药品的顺序和方法等。同时,会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如产生大量气泡。还会探讨制取二氧化碳时的注意事项,如控制反应速率、保证气体的纯度等。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反应原理,学会根据气体性质选择合适的制取方法和装置。并且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课题3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首先介绍碳在地球各个圈层中的存在形式,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生物体内的有机碳等。接着讲解碳从大气进入生物群落的过程,即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然后是有机物在生物群落内部的传递和转化,包括食物链中的碳流动。还会涉及碳从生物群落返回大气的途径,如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等。此外,会探讨人类活动对碳循环的影响,如化石燃料的燃烧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增加。同时介绍一些维持碳循环平衡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环保措施。通过实地观察、实验模拟和数据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碳循环的原理和过程。本单元内容的逻辑结构:本单元先引入二氧化碳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接着讲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如无色无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等,让学生对其有直观的认识。然后深入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如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与石灰水反应使溶液变浑浊等,通过实验直观呈现化学变化。在此基础上,阐述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包括呼吸作用、燃烧等;以及消耗途径,如光合作用。之后探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如温室效应,引发学生对环保的思考。最后,介绍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包括实验原理、装置和操作步骤,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整个单元内容由浅入深,从现象到本质,逻辑清晰,逐步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奇妙的二氧化碳。本单元内容可开发的教学活动与资源:教学活动方面,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二氧化碳制取的实验,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开展小组讨论,探讨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用途及环境影响。还可举办科普讲座,邀请专家讲解二氧化碳的相关知识。教学资源上,利用多媒体展示二氧化碳的分子结构动画、相关实验视频。提供科普读物,如《二氧化碳的奇妙世界》。借助网络资源,访问专业的化学网站获取最新资料。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的二氧化碳主题展区。本单元教学重点:1.二氧化碳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密度、溶解性、与水和石灰水的反应。2.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包括实验原理、装置和操作步骤。3.二氧化碳在生活和环境中的作用及影响,如灭火、温室效应。本单元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及理解。探究二氧化碳性质实验中的操作规范和现象分析。运用二氧化碳知识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思维建立。单元学情 学生经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对化学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二氧化碳这种常见气体的深入理解还相对有限。在本单元学习中,优势方面:多数学生对二氧化碳能灭火、参与光合作用等生活中的应用有所耳闻,但对其化学性质和相关反应原理的理解较为模糊。在实验操作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基本技能,但在设计和分析实验以探究二氧化碳性质时,可能还需要更多的引导和训练。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依赖死记硬背,缺乏对知识的深入思考和整合能力。然而,学生普遍对实验充满兴趣,这为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针对这些学情,教学中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和思维能力。另外,对于实验探究活动,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和分析实验结果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总体而言,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提高学习效果。单元目标 1.学生能够准确描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和原理,能独立完成实验操作。3.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以及对环境的影响。4.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二氧化碳相关的现象和问题。5.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6.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探索精神。达成评价 围绕课时学习目标1.关注课堂问题预设、实验探究与学生课堂反馈表现。2.设计课时作业与学生答题正确率的及时分析。3.围绕单元和主题目标:分层设置单元测试和家庭小实验探究。单元实施课型安排 课时设置 课时目标 达成评价 任务活动 当堂检测 课时作业新授课 1 首先了解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其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接着学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然后探讨二氧化碳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用途,如灭火、人工降雨、作气体肥料等。通过实验演示和实例分析,深刻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决定其用途,用途反映其性质。激发对化学的兴趣,感受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通过实验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内容,对二氧化碳的性质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1.二氧化碳与水的实验2.石灰石与二氧化碳反应实验。 1、课堂练习2、课本p148习题 校本课时作业新授课 2 本节课将探索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首先,介绍制取二氧化碳所需要的药品,即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接着,详细讲解反应原理,即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然后,重点展示实验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并解释其选择依据。在实验操作环节,强调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如检查装置气密性等。最后,通过实验制取二氧化碳气体,验证其性质,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一奇妙的化学变化。 能理解实验原理,清晰制取步骤。多数学生能够正确操作实验,正确组装仪器、收集气体。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 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实验。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的选取。 1、课堂练习2、课本p153,p154习题 校本课时作业新授课 3 首先介绍碳在地球各个圈层中的存在形式,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生物体内的有机碳等。接着讲解碳从大气进入生物群落的过程,即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然后是有机物在生物群落内部的传递和转化,包括食物链中的碳流动。还会涉及碳从生物群落返回大气的途径,如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等。探讨人类活动对碳循环的影响,如化石燃料的燃烧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增加。 教会学生能利用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说明其对自然界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能以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为例,认识物质在自然界中可以相互转化及其 对维持人类生活与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能初步形成资源回收、保护环境 的意识,践行节能减排、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1. 调查家庭中二氧化碳排放源,并制定减排计划。2. 制作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用途的手抄报。 1、课堂练习2、课本p159习题 校本课时作业课时设计(课题2)课题 5.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课型 新授课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课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为第五章第二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首先,从知识层面,学生需掌握反应原理,即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其次,要了解实验装置的选择,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理解其依据是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以及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在实验操作上,强调规范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素养。通过这部分教学,能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其他气体的制法奠定基础。2.学习者分析 学习者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前,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但对于气体制取的综合理解可能不足。他们对实验充满好奇,动手意愿强,但操作规范性和细节把控需加强。部分学生逻辑思维较弱,需引导其理解反应原理和装置选择的依据。通过本内容学习,可提升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3.学习目标确定 1. 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2. 熟练掌握实验装置的选择和组装。3. 能够准确操作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步骤。4. 学会收集、检验和验满二氧化碳的方法。5. 理解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及原因。6. 通过实验,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4.学习评价设计 1.课件随堂练习2.校本课时作业3.课堂实验5.学习活动设计任务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评价【展示】化学学科的教材,观看准备的视频素材。【提问】思考一下实验室应如何制取二氧化碳? 学生尝试说明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到二氧化碳的身影,思考一下实验室应如何制取二氧化碳?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参与实验,掌握了制取原理和操作要点。但实验细节还需注意,团队协作能力有待提高。任务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评价【观念构建】实验室制法的条件是:1.制取应简便迅速。2.所制得的气体纯度高,符合演示实验的需要。3.操作简单、安全、易于实现。【观察思考】许多化学反应都可以产生二氧化碳,而有些并不适合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如碳酸钙高温分解可以生成二氧化碳,但高温需要消耗大量的热能;一氧化碳燃烧、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碳酸氢铵受热分解都可以生成二氧化碳,但产物中均易混入其他气体。在一般的实验室条件下,怎样方便地制得比较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实验】在试管A中加入适量大理石,试管B中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随后向试管A中注入少量稀盐酸,迅速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并将导管伸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实验现象。【现象分析】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丰富的二氧化碳,大理石表面出现丰富的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药品选用的注意事项:1.碳酸钠粉末、碳酸钙粉末与稀酸反应较快,不宜使用。2.不使用浓盐酸,浓盐酸易挥发,易混入产生的二氧化碳内。3.硫酸会附着在石灰石的表面,阻碍反应的进行,所以不选择硫酸。【板书】实验探究观察大理石制备二氧化碳。 学生首先分组进行实验前的讨论,预测可能用于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然后通过实验探究,分别对碳酸盐与酸的不同组合进行反应,观察产生气体的速率和量。在实验过程中,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分析哪种组合最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接着,小组之间交流实验结果,阐述选择该反应原理的依据。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最佳原理。认真观察教师的实验演示,注意实验装置的组成和操作方法。仔细观察大理石和澄清石灰水的变化,记录实验现象。【观看实验视频】【实验原理】【实验现象描述】大理石表面出现丰富的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学生对制取原理理解较好,能清晰阐述反应过程。任务二: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评价【观念构建】实验室制取少量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常用装置 B。当要制取较多的二氧化碳时,可以用容积较大的锥形瓶、烧瓶等作为反应容器,若使用装置C,长颈漏斗便于在反应过程中添加稀盐酸。A.向上排空气法:不与空气反应,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B.向下排空气法:用于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C.排水法:用于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时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学以致用】1. 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1)抽气法:先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注射器的活塞向外拉出一段。一段时间后若注射器的活塞恢复原位,则气密性良好。(2)推拉法:向长颈漏斗中注水至形成液封。缓慢推/拉活塞,若漏斗下端有一段稳定水柱/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3)液封法:向长颈漏斗中注水至形成液封,继续加水一段时间后,若长颈漏斗中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则证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4)拓展微热法:用手握住试管,导管末端产生气泡。松开手一段时间后,导管末端上升一段水柱,一段时间不下降说明气密性良好。2. 用A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如何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解答:(1)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变浑浊,则证明是二氧化碳。(2)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熄灭,则集满。3. 实验中还可以用试管、多孔隔板、长颈漏斗、导管和弹簧夹组成另一套气体的发生装置,你能说出该装置的优点吗?优点:可以控制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需要反应发生时,向长颈漏斗中加入液体药品,打开弹簧夹。液体药品和固体药品接触反应发生。如果不需要反应再继续发生了,关闭弹簧夹。产生的气体将试管中的液体压回到长颈漏斗中一些,固体和液体药品分离开,反应就停止了。 1. 分组讨论:不同实验装置的优缺点,以及如何根据实验需求进行选择和改进。2. 模型搭建:利用实验器材模型,小组合作搭建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进行展示和讲解。3. 装置纠错:教师给出错误的装置图,学生找出错误并说明原因,提出改正方法。4. 创新设计: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新的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阐述其优势。 能正确了解每一种实验装置的优缺点,正确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1.理解检查装置气密性的重要性和原理。2.熟练掌握常见实验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操作方法。3.能够准确判断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并分析原因。4.培养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和安全意识。任务三: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观念构建】在设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案时,选择合适的化学反应原理是关键。依据反应原理,确定实验方法和装置,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何选择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与反应装置?A+F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优点:1.操作简便2.反应速率快3.便于回收二氧化锰4.制得的氧气纯净C+E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优点:1.常温反应2.反应速率适中3.制得的二氧化碳纯净4.原料成本低简述两种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1.用二氧化锰适合于制取较多的氧气,发生装置采用固固加热型,收集装置采用排水法,可收集到比较纯净的氧气。2.制取二氧化碳采用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收集装置采用向上排空气法,装置简单易操作。 通过展示一些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和实验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如何确定制取某种气体的方法和装置?”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 选择制取气体的反应物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2. 反应条件对制取气体有什么影响?3. 如何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给出几种常见气体(如氢气、氨气等),让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设计制取这些气体的实验方案,包括反应原理、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和检验方法。各小组展示自己的设计方案,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制取气体一般思路中的关键要点。 能够正确选择制取气体的装置,并明确其优缺点。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整体表现不错。能理解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包括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等。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需加强练习,提高综合运用能力。任务四:课堂检测【提问】学完本课题,谈谈你收获……【反馈练习】课堂练习和校本练习 根据板书,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课堂延伸 巩固所学5.板书设计6.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校本课时7.教学反思与改进作为一名化学老师,在“二氧化碳的试验室制法”的教学过程中,我有以下反思。优点在于,通过实验演示和小组探究活动,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对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同时,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对比不同气体制取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然而,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在讲解实验原理时,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在后续的实验设计和操作中出现错误。这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原理的剖析,采用更直观、易懂的方式进行讲解。其次,小组合作中存在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的情况,没有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以后要加强小组分工的明确性,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投入。另外,教学时间的把控不够精准,导致学生实验操作时间略显紧张,影响了实验效果的观察和总结。在后续教学中,应更合理地安排教学环节,给学生留出充足的实践时间。为了改进这些问题,我将在下次教学中提前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增加小组讨论和展示的环节,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并且在实验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提高课堂效率。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5.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doc 5.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