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件(共26张PPT)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件(共26张PPT)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目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第二目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第三目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预习教材 P11--19
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
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思想来源和历史前提)?
2、评价空想社会主义?
3、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是什么?
4、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5、俄国十月革命的意义?
6、社会主义如何在曲折中发展?
进步性 (1)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批判,
(2)对未来理想社会进行了描述,
(3)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局限性 (1)主张阶级调和,
(2)反对阶级斗争,
(3)看不到人民群众的力量。
1、认识空想社会主义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思想来源:
历史前提: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空想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主张和观点:
(1)废除私有制和雇佣劳动,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
(2)改变资本主义分配制度,共同劳动,合理分配;
(3)消灭商品交换,有计划组织生产;
(4)消灭城乡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别;
(5)国家消亡;
(6)妇女解放和婚姻自由。
(2024年高考真题·新课标卷)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空想社会主义者在批判资本主义带来的各种灾难和罪恶的同时,也描绘了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反映空想社会主义者为建立美好社会而努力的有( )
①缔结反映各族人民意愿的国家联盟
②进行共产主义的“新和谐公社”新村实验
③成立被誉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的巴黎公社
④倡导建立人人劳动、普遍协作的“和谐制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C
(2024年高考真题· 浙江卷6月)康帕内拉在《太阳城》一书中主张:消灭剥削和私有制度,全部财产归全民所有;每个公民的工作、劳动、艺术、文化、教育等都是共享的,都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得到合适的分配。上述主张( )
①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③找到了建立新社会的阶级力量
④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思想素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B
①三大工人运动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先后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②工人运动的历史意义
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
③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有三种基本形式:
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和思想理论斗争。其中,政治斗争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最重要的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斗争形式,夺取政权的武装斗争是政治斗争的最高形式。
2、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历史前提)
(1)理论基石:
(2)诞生标志:
创立 主要内容 重大意义
唯物 史观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而创立的崭新学说 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剩余 价值 学说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从经济学的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注意: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集中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
《共产党宣言》(1848年发表)
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发表(1848年)
地位
主要 内容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是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
①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
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②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③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 特征
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②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③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
④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共产党宣言》发表,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总结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思想来源
历史前提
空想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的发展
工人运动的兴起
总结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理论基石
诞生标志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而为人所称颂。”
——马克思
1、俄国十月革命
1917年,在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①爆发:
②意义: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重点)
①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②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
③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3、社会主义在多国的实践进程
①社会主义大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②道路曲折: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
③前途光明: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面对风云变幻的当今世界,只要把目光投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不难看到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了何等强大的生命力。
二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大发展,
实现了一国到多国的历史性飞跃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1949年以前,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
1945年建立的: 越南民主共和国,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
1946年建立的: 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匈牙利人民共和国,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共和国。
1947年建立的: 波兰人民共和国,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
1948年建立的: 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
1949年建立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
尝试
一国成功
多国实践
遭遇挫折
继续发展
尝试:巴黎公社
一国胜利: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建立
多国实践:社会主义国家进一步发展
社会主义国家发展遭遇严重曲折
社会主义发展的趋势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本课小结
4、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2、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3、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
条件
理论
1、法国巴黎公社工人运动
2、十月革命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实践
3、在曲折中前行
实践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不可逆转
不可动摇
重点知识总结: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飞跃
第一次飞跃: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标志: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第二次飞跃:社会主义由理论到现实(或实践)的飞跃。
标志:十月革命的胜利
第三次飞跃:社会主义由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时间:二战后
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
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指出:“在文明时代,贫困是由过剩本身产生的”“这种文明制度使野蛮时代每一以简单方式犯下的罪恶,都采取了复杂的、暧昧的、两面的、虚伪的存在形式”。该论断( )
A. 强调了阶级斗争的重要性
B. 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C. 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真实面目
D. 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必然性
C
李大钊曾说,马克思主义是“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但必须研究它“怎样应用于中国今日的政治经济情形”。毛泽东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指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这些论述强调( )
①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方向
②马克思主义是为人类求解放的人民的理论
③党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④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D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至少证明两点: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没有能力继续驾驭它的生产力。另一方面,这种生产力要求摆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适应它的生产关系。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调整可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生尖锐冲突
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一定会适合生产力状况
④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C
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唯物史观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两大理论基石之一。对唯物史观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②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
③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
④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C
(2023全国新课标真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是因为它( )
①对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进行了原则性描述
②对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③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基础
④找到了实现人类解放的社会力量和正确道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D
(2024年高考真题·黑吉辽卷)下列对“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两者都依据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阐释社会形态的更替问题
②两者都论证了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但过程是漫长的
③前者揭示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后者揭示其实现的条件性
④前者反映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方式,后者反映社会形态更替的实现方式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两个必然”: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就是现在所说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两个必然”。 “两个决不会”:
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A
(2024年高考真题· 浙江卷1月)马克思、恩格斯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创立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揭示了( )
①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
②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③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
④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